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正>发酵床养猪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发酵床进行自然生物发酵,利用专用菌种,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秸秆、锯末、稻壳和猪的粪便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形成一个微生物发酵工厂,并用它们作为猪的垫料,变废为宝供给猪大量的无机物和菌体蛋白。1猪舍的建设发酵床养猪猪舍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可以在原建猪舍的基础上稍加改造就行,一般要求猪舍东西走向坐北朝南,采光充分、通风良好,南北可以敞开,通常每间猪圈净面积约25m2,  相似文献   

2.
异位微生物发酵床是集中处理养猪废弃物的场所,通常建设在传统猪舍的周围。发酵床内铺设垫料,将猪舍的排泄物引导到异位微生物发酵床内,通过翻堆机将排泄物与发酵垫料混合,进行发酵,消纳粪污,消除臭味,实现零排放,生产有机肥。本课题组设计了一种新型异位微生物发酵床,由钢构房、喷淋池和发酵池组成,并配备翻堆机、喷淋机等设备。异位发酵床可适用于各种传统养猪方法的污染治理,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稻壳、稻壳粉发酵床在生猪饲养中的实用性,在黑龙江地区发展生态养猪模式,用稻壳、稻壳粉代替锯末,作为垫料原料制作猪发酵床,对猪舍内温度进行观测,分析使用此廉价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冬季发酵床床面温度和舍内温度基本恒定,不受舍外温度变化影响,适合猪生长需求。  相似文献   

4.
<正>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法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和生物发酵理论,在猪舍内建立并全面铺设一定厚度的谷壳、锯木和发酵菌种等混合有机物垫料,猪饲养在上面,其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内经微生物发酵迅速降解、消化,从源头实现环保、无公害养殖目的。采用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优点:1.彻底解决养猪对环境的污染采用生物发酵床零排放养猪技术后,由于有机垫料里含有相当活性的特殊有益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降解、消化  相似文献   

5.
对秸秆型发酵床猪舍和常规养殖猪舍养猪效果进行研究,通过比较2种饲养方式下的耗水量、日增重、饲料用量、用工量等,结果表明:发酵床养猪可提高劳动效率60%以上;常规养殖用水量是发酵床养殖的6.89倍,节水率为85.49%;发酵床组猪的平均日增重高于常规养殖组,耗料增重比低于常规养殖组,经检验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发酵床猪舍对肉猪肥育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酵床猪舍是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有效的生态环保猪舍。为了探究发酵床猪舍养猪的饲养效果,进行了发酵床猪舍对肉猪肥育性能及肉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与对照组(常规水泥地饲养)猪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620 g和613 g、料肉比分别为2.46和2.61,均无显著差异(P0.05);在屠宰与肉质性状方面,试验组猪的眼肌面积、肉色和大理石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7.
微生物发酵床菜猪大栏养殖猪舍占地面积2 100 m2,养猪发酵床面积1 900 m2,利用率91.4%,比传统猪舍包括隔离带的建设占地面积利用率46%提高45个百分点。猪舍四周设有喂食槽,饮水槽设置在发酵床的中央分割线上和短边喂食槽的中部,实现料水的干湿分离。猪舍长边的两侧设置有电动铝合金卷帘,用于控制通气、降温和保温。短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风机和湿帘,屋顶外安装有喷雾降温装置,用于猪舍内的降温。猪舍的环境控制,包括光、温、水、湿、二氧化碳、氨气实现自动化。利用椰糠和谷壳配置的发酵床垫料养猪,实现无臭味、零排放、肉质优、省人工、控猪病、无药残、产肥料、智能化、机械化。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发酵床菜猪大栏养殖猪舍占地面积2100m2.养猪发酵床面积1900m2.利用率91.4%.比传统猪舍包括隔离带的建设占地面积利用率46%提高45个百分点。猪舍四周设有喂食槽.饮水槽设置在发酵床的中央分割线上和短边喂食槽的中部.实现料水的干湿分离。猪舍长边的两侧设置有电动铝合金卷帘,用于控制通气、降温和保温。短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风机和湿帘.屋顶外安装有喷雾降温装置,用于猪舍内的降温。猪舍的环境控制,包括光、温、水、湿、二氧化碳、氨气实现自动化。利用椰糠和谷壳配置的发酵床垫料养猪,实现无臭味、零排放、肉质优、省人工、控猪病、无药残、产肥料、智能化、机械化。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发酵床菜猪大栏养殖猪舍结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生物发酵床菜猪大栏养殖猪舍占地面积2100 m^2,养猪发酵床面积1900m^2,利用率91.4%,比传统猪舍包括隔离带的建设占地面积利用率46%提高45个百分点。猪舍四周设有喂食槽,饮水槽设置在发酵床的中央分割线上和短边喂食槽的中部,实现料水的干湿分离。猪舍长边的两侧设置有电动铝合金卷帘,用于控制通气、降温和保温;短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风机和湿帘,屋顶外安装有喷雾降温装置,用于猪舍内的降温。猪舍的环境控制,包括光、温、水、湿、二氧化碳、氨气实现自动化。利用椰糠和谷壳配置的发酵床垫料养猪,实现无臭味、零排放、肉质优、省人工、控猪病、无药残、产肥料、智能化、机械化。  相似文献   

10.
发酵床养猪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建平  张瑞涛 《农技服务》2011,28(10):1465+1517-1465,1517
发酵床养猪技术应重点抓好猪舍、发酵床建造形式,发酵床用垫料的准备、选择、制作,发酵床的日常管理和维护以及猪进入发酵床的饲养管理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发酵牛粪作为奶牛卧床垫料的微生物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发酵牛粪作为奶牛卧床垫料的微生物消长规律,本试验选择舍饲散栏泌乳牛舍,检测1个自然年度牛粪垫料不同深度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数量。每2月检测1次,每次连续7d。结果表明,不同月份牛粪垫料的表、中、深层细菌数量随填铺卧床时间的增长表现出上升趋势,刚填铺的牛粪垫料细菌数量为2.0×10~6~3.8×10~7 cfu/g,填铺7d时细菌数量达4.7×10~7~3.6×10~8 cfu/g,4、6、8和10月份牛粪垫料的细菌数量均表现为表层偏高、中层偏低的趋势;牛粪垫料中真菌数量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消长规律,且填铺7d时真菌数量增长幅度较小,刚填铺时牛粪的真菌数量介于4.3×10~2~1.5×10~3 cfu/g,填铺7d时真菌数量为9.5×10~2~4.8×10~3 cfu/g。此外,牛粪垫料的细菌和真菌数量与环境温度间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该研究可为奶牛卧床消毒制度的完善提供可靠数据,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河岸带是流域生态系统水陆交错带,河岸带研究对重点流域环境保护和面源污染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选择贵州省贵阳市花溪河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对河岸带分类,利用河水模拟地表径流对不同类型河岸带的冲刷,并采用径流槽收集径流,测定径流中P含量,同时测定河岸带土壤磷相关化学性质、水分-物理性质,分析喀斯特河岸带P释放规律。结果表明:花溪河可划分为9种不同类型的河岸带;不同河岸带土壤水分累积入渗量差异显著,丘陵谷地+壤土+沟渠(护渠堤)+中重度干扰河岸带类型经五次加水后未产生径流,累积入渗量最高为4000±0 mL。河岸带土壤水分入渗量随着加水次数的增加而减小,最后达到稳渗。不同河岸带类型单位体积径流中总磷含量和磷酸盐含量差异均显著,丘陵谷地+渣土+风景名胜设施用地+中度干扰河岸带类型单位体积地表径流平均总磷含量和磷酸盐含量最高,分别为0.249±0.005 mg/L和0.242±0.003 mg/L,达到Ⅲ类地表水标准,且随着加水次数的增加,径流中的磷含量逐渐降低。试验所用的径流槽可用于收集地表径流,测定地表径流量,进而得到入渗量,认识土壤入渗和土壤P释放规律。  相似文献   

13.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度控制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球控制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的湿度状况对烟叶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当提高湿球温度能够明显改善烟叶的烘烤质量。上部、中部和下部烟叶在变黄期的干球温度38℃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6±0.5)℃、(35±0.5)℃、(36±0.5)℃;在变黄期的干球温度42℃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8±0.5)℃、(37±0.5)℃、(37±0.5)℃;在定色期的干球温度45℃或47℃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8±0.5)℃、(39±0.5)℃、(38±0.5)℃;在定色期的干球温度54℃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40±0.5)℃、(39±0.5)℃、(39±0.5)℃。  相似文献   

14.
温度和保存时间对猪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温度和液相保存时间对猪精子顶体酶活性的影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猪精子顶体酶活性。结果显示:(1)鲜精、冷休克和热休克每106精子顶体酶活性分别为5.38、5.20和5.16 mIU,差异不显著(P>0.05)。(2)鲜精在4、17、25、30、37和39℃时每106精子顶体酶活性分别为4.29、5.01、5.03、5.17、4.78和4.61 mIU,随着温度的升高精子顶体酶活性逐渐提高,当温度达到30℃时达到最高,且4℃和30℃时差异显著(P<0.05)。(3)液相精液在4℃保存超过1 d时精子顶体蛋白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在17、25和39℃保存超过2 d时顶体酶活性显著下降(P<0.05),且在17℃保存效果较好。结论是猪精子顶体蛋白酶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17℃的条件下3 d内保存的猪精子顶体酶活性最佳。  相似文献   

15.
温度胁迫对岩扇贝幼贝抗氧化酶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温度变化对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a幼贝(壳长为36.39 mm±4.45 mm)抗氧化系统的响应,试验从低温开始每天1℃逐渐升温,共设5、10、15、20、25℃5个温度试验组,检测温度胁迫下各组岩扇贝幼贝鳃组织抗氧化酶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表明:岩扇贝幼贝SOD活力在5℃时显著低于其他温度组(P0.05),温度为10~25℃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CAT活力在温度5~20℃时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25℃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T-AOC能力在15℃时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温度从15℃升高或降低,T-AOC能力都会显著下降(P0.05),温度从15℃降低至5℃时,T-AOC能力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温度从15℃升高至25℃时的下降幅度(P0.05)。研究表明,高温对岩扇贝幼贝鳃组织中CAT活力有着明显的诱导作用,对T-AOC能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低温对岩扇贝幼贝组织中SOD活力、T-AOC能力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从抗氧化酶活力的变化证明了15℃为岩扇贝幼贝最适生长水温。  相似文献   

16.
选择6处不同的遮荫环境(4处为植物遮荫环境,2处为建筑遮荫环境),通过实地监测样地内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等数据,揭示不同遮荫环境对温湿效应及人体舒适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8:00-18:00各样地的空气温度、相对湿度、温湿指数(THI)均呈现单峰变化趋势,其最高或最低值出现在12:00或14:00。6种遮荫环境下,遮荫度越高,样地内空气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高;但建筑遮荫环境的相对湿度显著低于植物遮荫环境,而下垫面类型或植被种类的差异对THI没有明显影响。6处样地日间平均THI由大到小为稀树草地(26.1±0.09)、疏林草地(25.8±0.07)、铺装场地(25.2±0.06)、草坪(25.1±0.06)、阔叶林(24.6±0.05)、针叶林(24.5±0.05),THI越高,人体越不舒适,表明夏季气温偏高引起了人体的不舒适,但是与其他环境相比,遮荫度较高的针叶林和阔叶林可明显改善人体的舒适度。相关性分析表明,遮荫度与THI、空气温度之间具有极强负相关性(-1.0<r≤-0.8,P<0.01)。遮荫度每提高10%,空气温度降低约0.5 ℃,THI下降0.35。因此,提高环境的遮荫度可以显著降低空气温度与THI值,从而改善人体舒适度。  相似文献   

17.
昼夜温度对温室甜椒植株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明不同昼夜温差(DIF)对甜椒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影响.甜椒种植于两个独立的玻璃温室内,采用岩棉培技术.玻璃温室分别设两种DIF处理:昼温20 ℃、夜温16 ℃ (DIF +4 ℃) 和昼温16 ℃、夜温20 ℃ (DIF -4 ℃).结果表明:负DIF显著降低了甜椒(品种:Spirit)的节间长度与叶片大小,但对叶片展开速率、早熟性、产量和质量无显著影响.正DIF温室内甜椒植株比负DIF内的多消耗31%的营养液.与此相对应,随着甜椒植株的生长,从正DIF温室内排出的多余营养液的EC值随之提高.负DIF温室内的甜椒(品种:Spirit)果实加长生长更快.而昼夜温度波动并不影响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不同品种对DIF有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18.
猪精液冷冻方法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表明,初冻温度是影响猪精液冷冻效果的重要因素。冻前及冷冻过程中,不同温度下制作的冻精活率差异极显著(P<0.01)。精液降至8℃、采用-70~-90℃的初冻温度,冷冻效果最好,不同剂型和剂量的冷冻效果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30毫升块状和15毫升塑料安瓿冷冻后精子活率达0.39~0.40,复苏率达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