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玉米与花生2:5带状套种模式试验为研究对象,分析间作与单作下玉米及花生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产值表现差异。试验结果表明:间作下的玉米及花生产量优势表现不明显,但间作每667m~2总产值总产值达2804.08元,高于单作每667m~2产值;每667m~2纯收入达1564.55元,比单作玉米增收133.97%,比单作花生增收25.37%,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适宜云贵高原的玉米花生最佳间作模式并筛选适合该模式的花生品种。[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种种植方式,成熟期收获测产,测量数据采用Excel和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玉米花生间作体系较单作相比,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LER为1.40,复合产量达到9 036 kg/hm2,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玉米籽粒、鲜花生荚果及与干花生荚果净产值,分别比玉米单作增加182.63%、140.59%。云花生3号在单作及间作模式下较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相比,其产值分别比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最高可增加5 069、3 272 yuan/hm2。[结论]云贵高原玉米花生间作采用2﹕2间作模式,间作花生品种采用云花生3号,具有最高间作产量及经济效益优势,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花生玉米间作对土壤酶活性、养分及作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泉花557及雪甜7401为材料,在不同生育时期,测定花生单作、玉米单作和花生玉米间作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和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在花生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花生玉米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4.7%和5.0%,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了2.6%和4.3%。(2)在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及花生成熟期,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8.0%、13.0%和34.7%,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11.1%、19.6%和6.4%。(3)在花生苗期、开花下针期、结荚期及花生成熟期,花生玉米间作处理作物根际土壤蔗糖酶活性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1.5%、21.5%、11.2%和6.4%,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了46.4%、33.8%、27.3%和11.1%。(4)在花生成熟期时,间作根区土壤的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玉米单作提高15.11%和5.66%,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比花生单作提高了3.42%、13.17%和11.39%。(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花生开花...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相同带宽条件下不同玉米花生种植行比对花生光合特性和系统产量的影响,为构建适宜行比的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模式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玉米花生带状间作系统为对象,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间作(3.6 m的总带宽,行比分别为2∶6、4∶4、6∶2),研究不同行比对间作花生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叶片光合参数、产量构成和玉米花生系统产量的影响。【结果】3种间作模式的干物质量和叶面积指数均小于单作,其中2∶6种植模式在花生生育后期的叶面积指数较4∶4和6∶2分别提高30.07%和44.19%,等带宽间作体系下相对较少的玉米行比可以增加间作花生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保持花生叶片较高的光合能力,从而获得产量优势。间作显著降低了玉米的穗数、穗粒数和百粒重以及花生的单株饱果数和百果重,系统产量以2行玉米6行花生的种植模式最高,为13 749.9 kg/hm2,3种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且综合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花生。【结论】在玉米花生等带宽间作模式下,花生行比的增加缓解了玉米的荫蔽效应,改善了花生的光合能力,同时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稳粮增...  相似文献   

5.
于都市近郊中低产田对鲜食玉米/花生3∶4行比间作种植模式与其单作对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鲜食玉米/花生3∶4行比常规间作模式最佳,玉米/花育28间作与玉米单作相比,每公顷增收2 976.0元,与花生单作覆膜相比,每公顷增收11 916.0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该模式玉米单株产量水平明显高于单作,且鲜食玉米较花生提前一个月收获,使得花生后期生长无玉米遮荫影响且具边行优势,可缩减间作与单作花生单株产量水平的差距(常规间作的小花生单株鲜果重高于单作不覆膜),从而大幅度提高玉米花生间作体系的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业科学》2019,(6):49-54
以登海605和花育36为材料,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4∶4间作、玉米//花生2∶6间作4种种植模式和2个播期,研究播期对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和花生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播2∶6间作模式较4∶4间作和单作更有利于玉米果穗、叶片和茎秆的生长;早播处理不利于花生叶片、茎枝和根系干物质重的积累,但可促进花生荚果的发育,且以2∶6间作模式最有利于花生荚果干物质重的积累。晚播2∶6间作模式更有利于玉米获得较高的百粒重和单产,而早播2∶6间作模式更有利于花生荚果和果仁产量的提高。综合分析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作物混合产量可见,无论是花生荚果和玉米混合产量还是花生果仁和玉米混合产量,均以晚播2∶6间作模式为最高,666.7m~2产量分别为1 069.65 kg和1 002.25 kg,分别较单作提高3.68%和17.04%。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大田环境中间作和施加氮肥对玉米和花生生长发育影响的规律,为间作模式氮肥减施和高产高效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设置玉米花生单作、间作和不同氮肥用量梯度双因素处理,研究其对两种作物生育中期(即玉米灌浆期和花生结荚期)农艺性状和花生结瘤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的茎叶+雌穗干重比单作提高12.4%;间作花生的全株干重比单作降低43.6%。施加氮肥明显促进植株生长,N1(120 kg/hm2)时施氮效果最优,玉米茎叶+雌穗干重比N0(不施氮)提高14.3%,花生全株干重比N0提高39.9%。施氮后,间作对花生的抑制作用下降:与N0全株干重间作比单作降低48.45%相比,N1和N2(160 kg/hm2)降幅分别为39.17%和38.47%,分别少9.28、9.98个百分点,N3(200 kg/hm2)则与N0无显著差异。间作明显促进花生结瘤,且N1根瘤鲜重最高,比N0、N2、N3分别提高472%、101%和308%,N2、N3比N0分别提高184%和40%。综上所述,间作促进玉米生长,但显著抑制花生生长;适量施氮可以缓解...  相似文献   

8.
试验于2019、2020年设置玉米单作、花生单作、玉米花生不同行比间作共6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间作模式对饱果期花生冠层微环境、光合特性及土地当量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花生相比,玉米花生间作显著增加花生饱果期的冠层透光率,其中玉米‖花生2∶4模式的透光率最高;间作显著降低花生冠层温度和CO_2浓度,其中玉米‖花生3∶4模式的最低,玉米‖花生2∶6模式的最高。玉米花生间作显著降低花生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其中玉米‖花生2∶6模式的最高。玉米‖花生2∶4模式、3∶4模式的土地当量比两年均低于1,系统无间作优势;玉米‖花生2∶6模式、3∶6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2019年分别为1.09、1.11,2020年分别为1.11、1.12,表现出明显的间作优势。本试验条件下,玉米‖花生3∶6模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玉米花生间作模式,有助于稳粮增油生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行比玉米与花生间作模式中作物产量、土地生产能力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比较分析,探讨间作模式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机理,提出适合于辽西旱作农业区的玉米与花生间作模式。【方法】试验于2015—2016年在农业部阜新农业环境与保育科学观测试验站进行,设置2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2M:4P)、4行玉米4行花生间作(4M:4P)和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4种种植模式,通过研究间作复合系统产量、土地当量比、土壤水分分布和水分当量比等指标来分析玉米花生间作对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受玉米行比设置和资源竞争影响,玉米与花生间作中玉米和花生的产量较相对应单作产量有不同程度降低;在系统整体收益衡量下,2M:4P和4M:4P间作模式的土地当量比(LER)为1.10—1.24、1.12—1.16,表明间作具有优化利用土地的功能,同时,间作系统中花生的偏土地当量比(LER_P)达到0.41—0.57,显示出豆科作物花生弱化了与禾本科作物玉米搭配间作的劣势;间作复合系统土壤含水量呈单作花生间作花生间作玉米单作玉米的分布特征,表明间作玉米可能会吸收花生条带的土壤水分,降低高耗水作物玉米对自身条带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来改善间作玉米土壤水分利用环境;2M:4P间作模式的水分当量比(WER)为1.12—1.23,4M:4P间作模式的WER为1.16—1.17,两间作模式的WER均大于1,显著提高了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结论】玉米与花生间作能够改善辽西旱作农业区作物土壤水分利用环境,提高农田土地和水分生产力。2M:4P间作模式在降雨较少年份(2015年)具有一定的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优势,而4M:4P间作模式在辽西降雨较多年份(2016年)具有一定的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优势,并且4M:4P间作模式在2015—2016年不同降雨变化干扰下的年际差异较小,具有稳产增产的抗气候变化干扰能力。综合分析认为,4M:4P间作模式更适合于辽西旱作农业区。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花生品种与辣椒在不同间作模式下的产量、经济效益,探索适宜云南的花生辣椒最佳间作模式并筛选适合该模式的花生品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辣椒花生间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2∶2间作模式下效果更显著。在该模式下,花生品种为云花生3号,在株距为30 cm时,其LER达到1.76,复合产量达到19 954 kg/hm2,总净产值分别比花生、辣椒单作增加271%、215%。辣椒花生间作选用2∶2模式,并选用适宜的耐荫、耐密型花生品种,合理密植,可有效提高群体经济效益,增产增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利用花生富油富蛋白的双重性质,在低温条件下,采用物理压榨的原理将花生原料部分脱脂,获得原汁原味、气味浓香、营养丰富的优质花生油,随后提取脱脂后花生饼粕中富含的植物蛋白研制成花生奶.解决了以往在不脱脂的条件下直接制取花生蛋白奶,而导致产品质量油脂上浮、蛋白聚沉结块、保质期短的问题.连续提取花生油脂和花生蛋白,将食用油的生产和植物蛋白的利用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花生油脂的提取及花生奶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将花生原料在低温条件下部分脱脂 ,获得优质花生油 ,利用脱脂后的花生粉研制品质稳定的花生奶。该工艺研究结果不但解决了以往花生奶产品质量问题 ,还改变了以花生仁为原料生产单一产品的历史 ,达到充分利用花生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花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四华  吴新华  杨宏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19-119,123
本文从整地,选种、播种,覆工盖种、施肥、收获等方面介绍了花生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花生酸奶的研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花生营养全面,每100g含蛋白质25~36g,并具备人体所需的8种必需氨基酸,还有促进脑细胞发育和增强记忆力的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  相似文献   

15.
在甘蔗/花生间套作带状种植条件下,采用不同播期处理研究甘蔗/花生间套作的生态效应及其对花生产量与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花生播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花生产量,其中IS3处理(甘蔗播前15d种植花生)增产效果最佳,并且对甘蔗的产量及各农艺性状没有显著影响。间套作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铵态氮含量,增幅为57.66%~85.69%,有效降低土壤硝态氮含量,其中IS3、IS4(甘蔗花生同期播种)、IS5(甘蔗播后15d种植花生)处理中硝态氮含量降低24.33%~26.76%。同时,间套作中适宜的播期处理能够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整体代谢活性与群落结构多样性,改善田间小气候。各生态因子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与花生产量具有显著相关性。因此,选择合适的甘蔗/花生间套作播期,会产生显著的增产效果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peanut quality on the storage stability of peanut butter. The quality of 17 varieties of peanuts was analyzed, and each was used to prepare peanut butter. For different storage temperatures and durations, stability of the peanut butter was measured according to three indicators: peroxide value, acid value, and centrifugal r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eanut components and peanut butter storage stability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between different varieties of peanut. Peanut butter prepared with high oleic peanuts (Kainong 17-15) had a significantly longer shelf life than that of other varieties. Th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tability of peanut butter and peanut quality suggests that oleic acid and linoleic acid we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n stability. This study finds that the high oleic peanuts (HOP) is the most suitable variety for making peanut butter, which can allow farmers and processors to choose the specific variety for better product and shelf life.  相似文献   

17.
明溪县良种场于2002年春从江西宜黄引进5个种皮色分别为黑、红、白、紫、黄5种颜色的花生新品种试种,结果表明,在明溪县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好,除了小粒宝品种外,黑珍、四粒红、白玉、紫衣4个品种产量较好,折合每667m^2干荚果产量分别为271kg、262.5kg、250.3kg、241.8kg。品种种植成本和产量与当地普通花生相当,但产值是普通花生的2~5倍,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性蛋白酶对碱预处理过的冷榨花生饼进行酶解的工艺研究。以pH、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加酶量为单因素进行了单因素酶解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水解度为响应值对酶解条件进行响应面分析,得到较佳工艺条件为pH 6.7、反应温度50℃、酶解时间2.5 h、加酶量为6 500 U/g底物。  相似文献   

19.
花生联合收获机实时测产控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现有的谷物测产方法无法直接应用于花生收获过程中的实时测产,以及国外的测产装置无法直接应用于国内的花生收获机械的问题,研发了一种安装于我国自主研制的4HBL-2型系列花生联合收获机的花生收获实时测产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测产机械结构,并进行了测产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该系统能够实现花生产量的自动测量、测产信息的存储、GPS定位和远程信息管理等功能。所研发的测产系统具有体积小、安装方便,抗干扰性强的特点。可直接安装于我国自主研制的4HBL-2型系列花生联合收获机上进行花生的实时测产,也可经改造后安装用于其它的花生联合收获机上。  相似文献   

20.
花生乳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提高花生乳稳定性的相关预处理及加工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花生仁用60 C, NaHCO3浓度为10 g/kg的水溶液浸泡6 h时,花生乳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花生乳中最佳白砂糖添加量为80 g/kg;乳化稳定剂的最优配方为:蔗糖脂肪酸酯(SE)1.0 g/kg,单硬脂酸甘油酯(GMS)2.0 g/kg,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Na)1.0 g/kg,黄原胶(XG)0.5 g/kg,料水比(质量比)控制为1:15时,生产出的饮料稳定性较好;最优杀菌 条件为121 C高温杀菌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