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膜技术分离回收金银花蒸馏残渣中绿原酸的流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膜技术分离回收金银花蒸馏残渣中绿原酸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MF2膜的通量可高达167.7 kg·h-1,UF2膜的通量可达148.8 kg·h-1和NF2(500)膜的通量可达109.8 kg·h-1,分别明显高于MF1(103.6kg·h-1)、UF1(48.0 kg·h-1)和NF1(45.6 kg·h-1);其次,研究了浓缩液的水洗对绿原酸截留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一次水洗后,MF2膜的截留率可由12.5%降低到3.4%,UF2膜的截留率可由15%降低到8%;最后,分析了膜分离过程中各物料的成分,结果表明,纳滤浓缩液含绿原酸为17 964 mg·L-1,比原提取液提高了24.8倍,绿原酸的纯度由2.8%上升到27.0%.  相似文献   

2.
将甜荞和苦荞作为研究对象,待其籽粒出芽后采集样品。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发芽天数为时间因素,分析荞麦芽菜黄酮类物质含量和胰蛋白酶抑制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甜荞和苦荞芽菜中的黄酮类物质随发芽天数的增加出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苦荞出芽后6d黄酮含量达到峰值41.02mg·g~(-1),甜荞出芽后7d达到峰值1.46mg·g~(-1),苦荞中黄酮类物质远高于甜荞;甜荞和苦荞芽菜的胰蛋白酶抑制率随发芽天数的增加而明显降低,出芽10d后,甜荞中胰蛋白酶抑制率由10.2%降到几乎检测不出,苦荞由17.15%降到1.94%。  相似文献   

3.
为丰富我国寒冷地区果树栽培品种,选取毛樱桃作为试验材料,测定其成熟期单果重、纵横径、可滴定酸、类黄酮、总酚、花色苷的含量及抗氧化能力,并分析果实各性状之间、果实活性物质与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毛樱桃果实单果重为1.05g,可滴定酸含量为0.88%,类黄酮含量为3.40mg·g~(-1),总酚含量为1.63mg·g~(-1),花色苷含量为23.24mg·100g~(-1),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高且高于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可滴定酸含量与总酚和花色苷的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类黄酮含量与清除·OH自由基的能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是清除·OH自由基最主要的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检测蝼蛄虫草虫体与草体中核苷、虫草酸及氨基酸含量,采用超声波提取水溶性成分,建立HPLC检测体系检测核苷,用分光光度计检测虫草酸,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氨基酸。结果表明:核苷检测回收率95.73%~99.00%,出峰时间精密度0.05%~0.14%,峰面积精密度0.12%~0.84%;虫体的尿苷、肌苷、鸟苷、腺苷含量分别为2.86、0.43、2.12、0.17 mg·g~(-1),草体的尿苷、肌苷、鸟苷、腺苷含量分别为3.53、0.89、3.51、1.39 mg·g~(-1);虫草酸检测回收率98.29%,虫体、草体中虫草酸含量分别是109.64、127.46 mg·g~(-1),氨基酸分数分别是56.3和62.8,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别是81.9和115.4。草体中核苷、虫草酸及蛋白质营养价值都高于虫体。  相似文献   

5.
采用甲醇提取法提取连翘叶中的连翘苷,HPLC法进行含量测定,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温度、酸碱度、光照条件和不同食品添加剂对连翘苷提取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连翘苷含量为48.182 mg·L-1,纯度为96.3%。连翘苷提取液不耐高温,50℃以上时,吸光度值下降;连翘苷提取液在中性条件下最稳定,并且光稳定性好。糖类对连翘苷稳定性无明显影响,经过蔗糖、麦芽糖、葡糖糖和果糖处理之后其吸收值在0.4035~0.4037之间;柠檬酸盐类对连翘苷提取液的稳定性影响较大,但与时间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6.
不同品种枸杞果实功能营养成分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品种枸杞果实功能营养成分的差异,筛选优异品种,为枸杞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22种枸杞果实为材料,采用比色法和HPLC对其功能营养成分含量进行分析,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枸杞果实功能营养成分存在显著差异,但均富含多糖(4.12~15.49mg·g~(-1))和甜菜碱(1.23~7.36mg·g~(-1));枸杞果实中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芦丁,含量变化范围在19.35~131.90μg·g~(-1)(‘云南’除外);类胡萝卜素以玉米黄素和叶黄素为主,含少量β-隐黄质、β-胡萝卜素和新黄质,类胡萝卜素总量变化范围在1.22~283.62μg·g~(-1)。主成分分析选取了前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1.79%。聚类分析将22种品种枸杞分为4大类。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得出,‘新疆’和‘柱筒’综合品质高,可作为枸杞育种、品质改良及枸杞资源开发利用的原材料。  相似文献   

7.
右旋糖酐发酵液中的主要组成为右旋糖酐和果糖。基础超滤截留液中的果糖残留21%。采用截留液补水继续超滤,确定了补水量和补水的方法,与基础超滤相比,截留液果糖残留下降50%,滤过液果糖的收率达85%~90%,截留液果糖残余率10%以内。减压浓缩超滤过液,总糖和果糖的收率分别达90%和85%,其主要成分为果糖,约85%~90%。从右旋糖酐发酵液中分离制取的果糖浆浓度70%~75%,果糖含量可达600 mg·mL~(-1),总糖收率40%以上,果糖收率70%以上,1kg蔗糖的发酵液可得到360 g以上的果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柳叶腊梅是我国特有品种,在民间常被畲族人民用于治疗感冒及肠胃不适,曾被誉为江西四大著名药材之一.柳叶腊梅叶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柳叶腊梅叶中含量较高且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之一.通过鉴定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成分组成,测定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确定其中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等,为柳叶腊梅叶的功能作用提供依据.[方法]柳叶腊梅叶经超声提取、聚酰胺树脂纯化得到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利用LC-MS对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的成分进行分析,推测出可能的成分后,采用HPLC比对标准品,并通过加标实验确定其具体成分.体外抗氧化实验测定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能力和还原力.利用HPLC测定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的主要活性物质.[结果]利用LC-MS和HPLC共定性及定量测出9种黄酮类物质,包括芦丁(2.612±0.275)μg/mg、金丝桃苷(5.308±0.093)μg/mg、异槲皮苷(13.301±0.072)μg/mg、山奈酚-3-O-芸香糖苷(1.321±0.097)μg/mg、木犀草素-5-O-葡萄糖苷(13.479±0.041)μg/mg、紫云英苷(13.959±0.025)μg/mg、阿福豆苷(9.781±0.033)μg/mg、槲皮素(45.489±1.206)μg/mg、山奈酚(51.293±0.715)μg/mg等9种黄酮单体物质.其中,山奈酚-3-O-芸香糖苷和阿福豆苷在柳叶腊梅叶总黄酮中首次发现.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体外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54.588±4.117)μg/mL和(28.053±1.778)μg/mL.柳叶腊梅叶总黄酮在20μg/mL至120μg/mL的选定范围内,铁还原能力呈剂量依赖性.利用HPLC测定出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清除ABTS和DPPH自由基的主要活性物质为槲皮素和山奈酚.另外,金丝桃苷、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3种黄酮单体物质,也具有清除ABTS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作用,但活性作用明显弱于槲皮素和山奈酚.[结论]利用LC-MS和HPLC鉴定出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9种成分.柳叶腊梅叶乙醇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且主要活性物质为槲皮素和山奈酚.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2批辣木叶提取物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评价,建立同时测定辣木叶提取物中的绿原酸、维采宁-2、异牡荆素、异槲皮苷和紫云英苷的UPLC分析方法,对12批不同产地辣木叶提取物中的4种黄酮苷和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henomen Kinetex色谱柱(100 mm×4.6 mm,2.6μm);流动相为乙腈—0.5%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34 nm;体积流量0.35 m L/min;柱温30℃。测定12个不同产地辣木叶提取物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130723版)计算相似度,通过对照品和液质联用技术指认色谱峰,并建立外标法测定提取物中的绿原酸及4种黄酮成分(异槲皮苷、紫云英苷、异牡荆素和维采宁-2)含量的UPLC法。【结果】12批辣木叶提取物特征指纹图谱相似度大于0.9,有1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6个共有峰,即1个酚酸成分[绿原酸(3号峰)]和5个黄酮类成分[维采宁-2(5号峰)、牡荆素(A号峰)、异牡荆素(7号峰),异槲皮苷(8号峰)、紫云英苷(10号峰)];12批辣木叶提取物中异槲皮苷、绿原酸、紫云英苷、维采宁-2和异牡荆素的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6.18%、2.28%、2.17%、1.38%、0.32%,5种被测成分总含量最高的产地为广东东莞、广东江门和云南玉溪。【结论】UPLC指纹图谱与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行,可为合理评价辣木叶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枳雀总酚的超声辅助乙醇提取工艺及组成成分,采用单因素试验和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法,筛选出具有显著效应的3个因素为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和超声温度,再使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进一步优化,得出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15 min,乙醇体积分数44%,液料比45.5 mL/g,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34℃,此时,枳雀冻干粉的总酚含量为16.29±0.12 mg/g。此外,HPLC结果显示,枳雀提取液中主要含有18种酚类物质,包括4种黄酮醇类物质、1种黄烷醇类物质、6种二氢黄酮类物质、4种酚酸类物质和3种多甲氧基黄酮类物质,其中,柚皮苷含量占总酚含量的91.36%。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滤膜、卷式超滤膜、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过程中儿茶素和咖啡碱含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0.2μm微滤膜和0.045μm、100 KD、13500D、5000D卷式超滤膜及100D卷式反渗透膜处理茶叶浸提液,HPLC分析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以及膜滤过液和膜截留液真空冷冻干燥样中各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含量。[结果]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主要集中在膜滤过液中,膜处理后分子量均小于500 D的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结论]膜对EGCG、EGC、ECG、GC、GCG、CG等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的截留效果较差,推测膜处理后儿茶素和咖啡碱损失的主要原因为膜对儿茶素组分和咖啡碱可能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而这种吸附作用可能与所用的膜材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红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9):5347-5348
[目的]研究采用超滤工艺浓缩麦芽糖液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子量为6 000 Da的超滤膜,分别浓缩40%、15%的麦芽糖液,考察麦芽糖液的超滤浓缩效果及反洗对膜性能的恢复效果。[结果]超滤膜浓缩40%的麦芽糖液时,超滤通量衰减迅速,堵塞明显;但采用同样的超滤膜浓缩15%的麦芽糖液时,超滤通量较大,且衰减较慢,效果理想。麦芽糖葡萄糖值(DE值)由滤前的43%达到滤后的50%;透光率由滤前的91%T达到滤后的98%T。[结论]该研究为提高麦芽糖产品的透明度、延长产品保质期等,提供了一种较为实用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范远景  余芳芳  张平  鲍庆刚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400-13403
[目的]探讨利用微滤和超滤膜技术分离加工枸杞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用2540型模设备采取微滤和超滤相结合的试验方法对枸杞多糖浸提液进行分离纯化,结合多糖定量检测结果评价操作压力、操作温度、料液浓度、操作时间等相关因子的膜分离工艺影响因素。[结果]超滤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操作压力0.65 MPa,操作温度45℃,原料液中多糖浓度为0.72 g/L。微滤处理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操作压力在0.20~0.22 MPa之间,操作温度50℃。[结论]与传统的真空浓缩法相比,膜分离法制备枸杞多糖时能够提高多糖产品的纯度,降低能耗,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膜分离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建新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41-42,131
介绍了膜分离法的优点和五种膜分离法,即电渗析、微滤、超滤、反渗透、纳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它们在食品加工工业、谷氨酸和柠檬酸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在综合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 ,介绍了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电渗析等膜技术在制备饮用水上的研究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沼液板式超滤膜预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降低超滤膜污染程度至最低状态是一项重要课题,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浓差极化的影响,通过试验将超滤工艺应用于沼液膜过滤法浓缩液体有机肥工艺,选取某养殖场内沼液,在不同压强下,观察不同压力时板式超滤膜的通量变化和污染物去除、截留情况。结果表明:在0.05~0.25 MPa压力下,板式超滤膜初期通量下降迅速,10~30 min后,膜过滤通量下降变缓并趋于稳定,这一过程与膜通量衰减经验公式吻合较好;板式超滤膜的通量随着压力上升而增高,但增幅逐渐降低,膜截留率与压力变化关系不大,膜对COD去除率较高,约70%,对NH_4~+-N、K~+等小分子物质去除率较差,仅22%~40%,小分子营养物质保留充足;滤出液营养指标为有机质营养0.16%,无机总营养0.217%,N-P_2O_5-K_2O比例为10∶1.12∶6.04,营养比例关系较好,但有机质含量较低,需采用后续浓缩步骤。研究表明,板式超滤膜滤出液基本符合纳滤、反渗透进水水质离子和pH值等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山黄皮果实中黄酮类物质的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韦方立  粱云贞  黄秋婵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5932-15933
[目的]提取山黄皮[Clausena indica(Datz).Oliv.]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并研究其抑菌活性。[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提取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采用滤纸片扩散法和LB培养基的二倍稀释法对山黄皮果黄酮类物质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提取的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经浓缩后浓度为162.298 5 mg/ml。山黄皮果实中的黄酮类物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 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依次为20.29、40.58、81.15 mg/ml,但对毛霉(Mucor)和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该研究可以为进一步探寻、开发山黄皮资源,生产出新的、安全、高效的生物防腐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和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微波(MF)、超滤(UF)、纳滤(NF)、反渗透(RO)、电渗析(ED)和气体分离(GS)等几种膜分离技术及其在中药制剂,维生素C的制备、抗生素的提炼、多肽和氨基酸的分离等中药和生物制药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并对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和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超滤法分离苹果果胶及其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苹果果胶超滤法分离条件和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果胶与其结构及性质的关系进行研究。【方法】采用5种不同截流分子量的超滤膜分离苹果果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分别测定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苹果果胶的结构和单糖组成。【结果】在跨膜压差为0.08 MPa,料液浓度为1 g?L-1,50℃条件下,获得6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果胶。相对分子质量与其理化性质有着对应的关系,果胶半乳糖醛酸含量、酯化度和胶凝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单糖组分也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多。同时,超滤对果胶液的脱色有良好作用。【结论】本研究可作为苹果果胶深度开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并完善石榴叶总黄酮提取和含量测定方法,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在最大吸收波长510 nm处对其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测定石榴叶中的总黄酮含量为0.774%(0.774 mg/g)。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50(g/ml)、超声提取时间为30 min。[结论]选用芦丁为对照品应用于分光光度法测定石榴叶总黄酮含量,方法简单、准确度高、用时短,可用于石榴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