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8种不同絮凝剂对埃氏小球藻絮凝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简易高效收集能源微藻的技术体系。[方法]以埃氏小球藻(Chlorella emersonii)为目标藻株,选取金属盐类(氯化铁、硫酸铁、氯化铝、硫酸铝钾,)、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类(聚丙烯酰胺、壳聚糖)为絮凝剂比较分析其在小球藻采收时絮凝效率和相应的絮凝条件。[结果]综合考虑絮凝效果和絮凝剂用量,这8种絮凝剂里硫酸铁、硫酸铝钾,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可以有效地絮凝小球藻,具体结果为:静置80min,硫酸铁浓度为0.3g·L-1,絮凝效率为95%;硫酸铝钾浓度为0.7g·L-1,絮凝效率95%;氢氧化钙浓度为0.5g·L-1,絮凝效率97%;氢氧化钠浓度为0.9g·L-1,絮凝效率93%。[结论]综合成本、絮凝效率、环境影响等因素,氢氧化钙是最佳的采收小球藻的絮凝剂,其最佳絮凝条件为藻液pH=8,OD680=1.2,搅拌速率150r·min-1,搅拌时间2min。  相似文献   

2.
选取太原市即将规划、整治的景观河北张退水渠池底泥中的腐植酸(HA)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法,就起始pH值、腐植酸初始浓度、PAC以及硫酸铝(Al_2(SO_4)_3)与PAC联用等因素对其去除效果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起始pH值越低,HA吸附率越高,当起始HA质量浓度为30 mg/L时,HA吸附率最高,仅使用PAC对HA的吸附率较低,但Al_2(SO_4)_3与PAC联用后对PCA吸附HA具有明显的强化效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烧杯实验研究了用高岭土作前助凝剂提高PAC去除铜绿微囊藻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经絮凝及30 min的沉淀后,藻细胞去除率都达到92%以上,水体剩余浊度低于1.0 NTU.进一步的正交实验结果表明,pH值是影响用PAC联用高岭土助凝去除铜绿微囊藻的主要因素,且以pH值为7.5~9时效果较好.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后助凝剂,当投加量达到0.5 mg/L时,可以进一步增加絮凝体体积和密实度,沉淀5 min即可使水体剩余浊度降到1.5 NTU以下,因此,联用投加高岭土、PAM 和PAC是适宜的强化絮凝除藻技术.  相似文献   

4.
研究以北方寒冷地区紫花苜蓿鲜草为原料,用碱化加热法提取叶蛋白.研究絮凝温度、提取液pH值、絮凝时间3因素对苜蓿叶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碱热法提取苜蓿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pH值10、絮凝时间12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粗蛋白提取率为49.52%.本研究对紫花苜蓿副产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以提高苜蓿潜在的营养价值和经济附加值.  相似文献   

5.
选择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通过絮凝及降解作用去除水环境中的亚硝基氮、氨氮、总凯氏氮的规律和效果,并确定了絮凝沉淀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PAC的投加量为40mg/L时,硝基氮的去除率达到30.71%,亚硝基氮的去除率为77.27%,氨氮的去除率为37.5%,总氮(TKN)的去除率为40%。  相似文献   

6.
研究利用Acidithiobacillus thiooxidans ATCC19377(A.thiooxidans ATCC19377)对硫化氢的脱除条件进行研究,考察pH,反应器运行时间,气流量,初始硫化氢浓度以及细菌生物量即600 nm处吸收值(OD600)对脱除效能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A.thiooxidans脱除硫化氢的条件进行了研究。A.thiooxidans脱除硫化氢的最佳条件为:pH 2.5、反应器运行时间180 min、气体流量40 mL·min-1、初始硫化氢浓度8 g·m-3、细菌生物量即600 nm处吸收值0.40。初步确定了A.thiooxidans脱除硫化氢的条件,为工业气体脱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7,(3):438-442
通过PY-M3微生物絮凝剂和PY-F6微生物絮凝剂与无机絮凝剂(Al Cl3和PAC)的复配试验,考察了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并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PAC投加量、PY-F6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絮凝剂投加顺序和废水pH值对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可以明显减少二者的投加量,提高絮凝率,其中,PY-F6微生物絮凝剂与PAC复配效果最佳,当PY-F6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15 m L/L,PAC投加量为20 m L/L时,絮凝率高达99.46%;当废水p H值为5,PY-F6微生物絮凝剂投加量为40 m L/L,PAC投加量为60 m L/L,投加顺序为先投加PAC时,荧光增白剂废水浊度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高品质的栀子黄色素,采用微波辅助法,并通过比较5种大孔树脂(AB-8,HPD-100A,D101,HPD-80,X-5)的纯化条件和效果,对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其产品纯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微波提取的最佳工艺组合为A2B1C1D3,即提取功率600W,乙醇浓度30%,提取时间3min,料液比1∶8,此条件下产品的色价为81.66,OD值为1.25;经纯化试验,HPD-100A型大孔树脂适宜纯化栀子黄色素,精制后得到的产品质量较高,色价达489,OD值为0.27。  相似文献   

9.
在6NTU高岭土原水中,溶入低浓度溶解性有机物-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投加聚合铝PAC与新型水处理剂-纳米SiO2稳定分散液进行动态混凝实验与静止沉降实验.借助图像分析技术与分形理论,对SDS与纳米SiO2作用下PAC的絮凝特性与絮体分形结构的形态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存在SDS时,高岭土颗粒表面ζ电位增加.SDS在颗粒表面的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iur方程;PAC对无机颗粒的去除效果明显,但对SDS的表观去除率较低.SDS阻碍絮凝初絮体的形成.纳米SiO2使颗粒表面ζ电位增加,对无机颗粒处理效果较差,但对去除有机物有利.絮凝机理主要是吸附架桥;助凝剂纳米SiO2能促进PAC对无机颗粒与SDS絮凝,处理效果显著.悬浊液中絮体粒径大,有效质量密度增加,沉速加快,分维值下降.  相似文献   

10.
以氢氧化钙为絮凝剂,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絮凝工艺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絮凝时间为60~ 80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6~0.8 g/L和藻液pH为8~10时,最有利于小球藻的采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小球藻的絮凝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二次回归模型.通过分析得出:各因素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影响次序为氢氧化钙添加量>絮凝时间>藻液pH;絮凝时间与藻液pH以及氢氧化钙添加量与藻液pH的交互作用对小球藻采收率均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利用回归方程预测小球藻的最佳絮凝条件,当絮凝时间为77 min、氢氧化钙添加量为0.7 g/L、小球藻液pH为9.3时,小球藻的采收率可达93.9%.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絮凝剂毒性、提高絮体的分离效果,以无机矿物材料蒙脱石(MTS)为原料,通过酸改性,制备蒙脱石絮凝剂(MTSF),对比聚合氯化铝(PAC)絮凝剂来处理模拟废水。实验结果表明,MTS没有絮凝作用,但经过酸改性后的MTSF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最大浊度去除率为96.73%,在絮体沉降速度及体积上,MTSF远优于PAC。MTSF絮凝机理是吸附-电中和,絮凝过程是固体颗粒和可溶性盐两者的协同作用,MTSF显示出较好的沉降性能和压缩性能,絮体达到沉降平衡后,其体积不足PAC的三分之一。MTSF与PAC絮凝剂复合使用,可有效地减少絮体体积,提高絮体沉降性能。总之,MTSF具有与PAC相同的絮凝效果,但是絮体的沉淀压缩性能远优于PAC,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越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铁铝共聚物(PAFC)对垃圾渗滤液的絮凝处理效果。结果表明:①不同配比的铁铝共聚物(PAFC)(B=1.5,0.1 mol·L-1)及聚合氯化铝(PAC)(B=1.5,0.1 mol·L-1)对渗滤液的浊度去除率均达到95%以上,但CODCr去除率以PAFC3(Fe/AL 7/3)最高,为16.76%;②絮凝剂随含铁量的增加,沉降速度逐渐加快;③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0 mL·L-1,其最适pH值为6~8;④与市售聚合氯化铝(PAC)相比,PAFC(Fe/AL=7/3)在沉降性能、浊度去除率和CODCr去除率上均显示出较大的优越性,可以代替目前普遍使用的PA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能源微藻细胞数量和藻液光密度之间的相关性,验证以光密度法测定细胞生长密度的可行性,为能源微藻的生长和生理生化研究提供简便方法与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三角褐指藻Phaeod1actylum tricornu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海洋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3种能源微藻为生物材料,以添加f/2营养液的人工海水为培养介质,在植物培养箱中利用三角瓶进行一次性培养试验.利用显微镜计数法观测微藻的细胞密度,测定各藻液在680 nm处的光密度值,并进行线性拟合获取回归方程,比较两种测定方法所得的藻细胞密度值.[结果]3种能源微藻的细胞密度与藻液光密度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分别为:三角褐指藻细胞密度(104个/mL)=1405OD680-59.745,R2=0.9942;亚心形扁藻细胞密度(104个/mL)=216.94 OD680+0.9743,R2=0.9947;海洋小球藻细胞密度(104个/mL )=2170.1 OD680+ 18.569,R2=0.9927.在各微藻生长第5、7和9d中,利用显微镜计数法所得细胞数目和光密度法换算所得细胞数目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光密度法是一种可测定微藻细胞生长的快速、简便、有效的方法,可广泛应用于能源微藻的生长、生理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奶牛场高浓度污水深度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化学絮凝预处理效果研究的试验。选用聚合氯化铝(PAC)和3种离子型的聚丙烯酰胺(PAM)作为絮凝剂,通过对絮凝处理后上清液体积、化学需氧量(COD)和浊度的检测和分析,比较了PAM单独使用以及PAC与PAM复合使用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单独投加PAM比PAC与PAM复合使用的处理效果好,且PAM的离子型对高浓度奶牛场污水处理中COD和浊度的去除率有显著影响。当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浓度为1 g/L、投加量为2.5 mL时处理效果最好,出水的COD、氨氮质量浓度和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12 892±2 354)mg/L、(462±53)mg/L和(31±3)mg/L,相应的去除率分别可达69.48%±4.10%、13.11%±8.59%和85.05%±1.27%,此时的经济成本为0.05元/m3。采用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对高浓度奶牛场污水进行预处理是可行的,能够有效降低奶牛场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工艺的负荷,研究结果可为奶牛场高浓度污水化学絮凝预处理方法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3种絮凝剂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壳聚糖(Chitosan)对膜生物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理化性质的影响。将活性污泥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培养至6500mg/L使其达到稳定,再加入到MBR中。在MBR恒通量操作条件下,测定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絮凝剂对活性污泥均有一定影响,其中絮凝剂PAC的效果最佳。PAC使活性污泥的污泥比阻减少80%,平均粒径增大了53%,上清液TOC含量降低了63%,EPS含量增加平缓。建议采用PAC改善活性污泥理化性质,以减缓活性污泥对膜的污染速率,延长膜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为了优化壳聚糖对车前草水提液的纯化工艺,以多糖损失率、蛋白质去除率和脱色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了壳聚糖用量、溶液pH值、絮凝温度、絮凝时间对纯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纯化车前草水提液的优化工艺为:壳聚糖用量1.0mL/g、溶液pH值9.0、絮凝温度45℃、絮凝时间2.0h。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损失率为20.03%、蛋白质去除率为80.26%、脱色率为52.67%。  相似文献   

17.
以聚合氯化铝为絮凝剂,采用电气浮技术处理印染废水,研究了电气浮各工艺条件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絮凝剂投加量为40 mg/L、电流强度1 A、反应时间40 min、极板间距1 cm、pH值为7的情况下,对印染废水COD有较好的去除效果,为后续处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Na2SiO4和Al2(SO4)3为原料,采用复合法制备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先在碱性条件下制备聚硅酸,然后在酸性条件下制备PASS。将自制的PASS应用于实际废水的处理并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ASS具有优良的絮凝性能,其在除浊、脱色及去除COD等方面较PAC具有更好的絮凝效果,是一种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高效净水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