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雏鸭抗病能力较差,加强饲养管理是养好雏鸭的关键。介绍了养好雏鸭需要的环境条件、饲养方式、雏鸭的开水和开食、雏鸭防水及放牧、雏鸭的日粮等雏鸭培育技术,旨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雏鸭的培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雏鸭抗病能力较差,加强饲养管理是养好雏鸭的关键。介绍了养好雏鸭需要的环境条件、饲养方式、雏鸭的开水和开食、雏鸭防水及放牧、雏鸭的日粮等雏鸭培育技术,旨在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雏鸭主要指0~4周龄以内的小鸭,其调节体温的能力较差,消化机能尚不健全,易感染疾病。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可以为雏鸭的存活率提供保障。1雏鸭饲养准备工作1.1雏鸭的选择雏鸭的质量是雏鸭存活率的重要影响因素。为保证养鸭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在雏鸭选择过程中,可以挑选一些绒毛整洁、毛色正常、行动活泼、体态丰满的雏鸭。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优良雏鸭、雏鹅的选择方法以及公、母雏鸭,公、母雏鹅的区分方法,以期为更好地选购雏鸭和雏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优良雏鸭、雏鹅的选择方法以及公、母雏鸭,公、母雏鹅的区分方法,以期为更好地选购雏鸭和雏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菌病俗称鸭传染性浆膜炎、鸭包心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雏鸭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火鸡等多种幼禽。多见于2~4周龄的雏鸭,呈急性居多,慢性较少。雏鸭感染该病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三炎”为临床特征。现将一起快大肉鸭发生鸭疫里默氏菌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试验采用新型鸭肝炎病毒清远1株、高要1株感染雏鸭,观察感染雏鸭不同时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表明:新型鸭肝炎病毒感染雏鸭24小时时开始死亡,死亡高峰期为24~48 h,发病死亡率高达85.8%;发病雏鸭表现为精神萎靡,厌食,嗜睡,对外界刺激不敏感,死前抽搐,双脚做划水样,死亡鸭只呈角弓反张姿势;肝脏、肾脏、脾脏病变明显,出血性坏死严重,胰脏局灶性坏死,肝脏有脂肪蓄积。  相似文献   

8.
正鸭甲肝病毒是导致雏鸭发生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原,主要感染3周龄内雏鸭,雏鸭感染后临床主要表现为角弓反张、共济失调、肝脏肿大和出血,雏鸭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极高,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鸭甲肝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成员,其病毒基因组很容易发生变异,为鸭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原,鸭甲肝病毒包括基因  相似文献   

9.
鸭病毒性肝炎诊治及病原血清型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就四川省泸县某鸭场一次雏鸭暴发以急性死亡、肝脏出血为特征的传染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分离鉴定,确诊为雏鸭病毒性肝炎。利用鸭胚分离到的病毒株,经血清学中和试验证明为鸭病毒性肝炎Ⅰ型。 1 流行病学调查及病理剖检 泸县某养鸭场饲养天府肉鸭4500只,雏鸭饲养至6日龄开始出现死亡,一个星期内雏鸭死亡1200余只。发病初期雏鸭为突然死亡,后期病鸭表现精神不振,常  相似文献   

10.
种鸭蛋经过 2 8天孵化成雏鸭 ,初生的雏鸭对外界环境很不适应 ,抵抗力较弱。为让雏鸭能够健康地生长和发育 ,一定要尽快地创造条件 ,使雏鸭尽早地适应 ,否则就会影响其生长发育 ,甚至引起疾病或死亡。因此 ,养好雏鸭是保证鸭成活率的关键。1 控制好育雏温度雏鸭的生长发育和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密度、饲料等均有密切关系 ,但以温度的影响最为关键。所以 ,掌握好育雏温度非常重要。雏鸭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 ,随着温度的高低 ,表现也各不一样。如果温度太高 ,雏鸭就会自动远离热源 ,烦躁不安 ,张口喘气 ,喜喝水 ,容易造成鸭体软弱…  相似文献   

11.
鸭病毒性肝炎(DVH)是雏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以传播快、病程短、肝肿大并有出血斑点为特征。 1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感染雏鸭,各品种的鸭都易感,日龄大小与易感性成反比,多发于1—3周龄的雏鸭,但死亡率以10日龄以内的雏鸭为最高,并且差异较大(15%-95%)  相似文献   

12.
(一)注重雏鸭的潮水、开食关 雏鸭出壳后,在24~36小时内就要给雏鸭潮水。潮水的水温以13~14℃为宜,水的深浅以淹没鸭爪为宜。但应注意:冬春季节雏鸭潮水应在室内进行,夏季若在上午9时30分以前挑回鸭,潮水应在下  相似文献   

13.
<正>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雏鸭雏鹅、雏火鸡以及野鸡等多种雏禽的一种急性或慢性的接触传染性疾病。在鸭主要侵害1~8周龄的幼鸭,尤以2~3周龄的雏鸭最易感,发病率常高达90%以上,死亡率达5%~80%不等。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鼻有浆液性分泌物、下痢、共济失调、头颈震颤和昏迷,少数慢性病例出现头颈歪斜等症状;在病变上以  相似文献   

14.
<正>鸭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死快,2~6周龄的雏鸭最易感染发病。今年6月我镇养鸭户饲养的4周龄雏鸭发病,表现为雏鸭发蔫,拉稀,个别雏鸭死亡,送病鸭到我站诊治,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感染,用庆大霉素进行抗菌治疗,同时开展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浆膜炎俗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包心病。现为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幼禽。多见于2—4周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特征,死亡率高低与鸭群饲养管理水平、卫生条件好坏或混合感染程度有关。现将一起半番鸭发生...  相似文献   

16.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防治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雏鸭病毒性肝炎(DVH)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周龄内雏鸭,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给养鸭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近几年来,雏鸭病毒性肝炎在我省流行普遍,为了解详情,我们对上虞市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防治进行了调查,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温度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鸭成活率的关键因素。雏鸭在28~32℃的温度条件下最适宜,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很容易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鸭常因窒息而死亡。即使是人工拨散扎堆的雏鸭,雏鸭也很容易受凉感冒,人走后鸭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鸭增多,而且雏鸭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啄毛,形成僵鸭。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该病主要发生于雏鸭,临床上以10日龄左右为高发期,病死率为20%~30%,6~14日龄雏鸭病死率高达50%,3周龄以内雏鸭易感,成年鸭也能感染,但不发病,成为带毒者。  相似文献   

19.
1999年 9月 ,我市燎原镇某农户饲养雏鸭 ,因喹乙醇用量过大、致使部分雏鸭中毒死亡 ,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现报道如下。1 发病情况该农户饲养雏鸭 92 4羽 ,当养至 13日龄时 ,个别雏鸭出现不食 ,拉白色稀粪的现象 ,该农户认为雏鸭得了白痢病 ,便使用喹乙醇拌料 ,每羽每天用量 15mg。用药 3d后部分雏鸭开始出现精神沉郁 ,羽毛松乱 ,食量减少、腹泻、站立不稳 ,最后抽搐死亡 ,共死亡雏鸭 78羽 ,死亡率为 8 4 %。有 41羽雏鸭出现上喙短于下喙的典型症状。2 剖检变化共剖检 7羽病、死雏鸭 ,所见病变基本一致 ,其主要病变如下 :嗉囊和肌胃有…  相似文献   

20.
鸭病毒性肝炎是由鸭肝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它可引起雏鸭高度致死和高速传播,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生殖道和接触传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在冬春季节发病。5周龄以内的雏鸭是感染群,而2周龄内雏鸭最易感,其潜伏期为24~48 h。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