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份新的研究表明,在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海域的珊瑚礁上生活的鱼类比在正常珊瑚礁上生活的鱼类更难以觉察到捕食者的气味。这项新的研究首次分析了二氧化碳渗人海洋后对鱼类造成的感觉障碍,其中pH值近似于气候预测模型预测的21~22世纪之交海水表面的pH值。亚特兰大乔治亚理工学院生物学助理教授Danielle Dixson表示,这些结果证实了实验室的研究结果。实验室饲养在含有二氧化碳水体的鱼类组与二氧化碳浓度较高海域珊瑚礁上采集到的鱼类组没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2.
刘芳 《齐鲁渔业》2005,22(1):50-50
管理能力是一种有效管理工作团队和工作环境的技巧,而这种技巧通过学习和实践是可以获得和提高的。任何一个人,如果能够注意到管理能力这个问题。都可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3.
晁帅  王萍  娄宇栋  竺琰  桂福坤 《水产学报》2017,41(3):392-400
以深水网箱养殖的美国红鱼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其游泳时主要能量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构建美国红鱼的游泳体能分配模型,最后结合特定的潮流规律,建立养殖海区最大潮流选择的理论方法。结果显示,美国红鱼游泳过程中,血糖浓度会显著提高,肌糖原有少量减少,肝糖原会显著降低,鱼类游泳接近疲劳时,肝糖原浓度亦接近耗尽;美国红鱼以较高速度游泳过程中,血乳酸和肌乳酸浓度会有较明显的增加,表明美国红鱼游泳过程伴随着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能量物质代谢过程。本实验提出以肝糖原浓度作为判定鱼类持续游泳能力的重要指标,并建立了基于肝糖原储能消耗的美国红鱼游泳体能分配模型。最后基于美国红鱼体能分配模型,结合养殖海区潮流规律,提出了美国红鱼养殖海区最大潮流流速选择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本实验提出的鱼类游泳体能分配模型构建方法以及鱼类养殖海区潮流选择论证方法,可为相关研究提供新的途径,为深水网箱、浅海围网等海洋养殖模式的海区潮流选址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鱼类游泳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述了鱼类游泳能力的研究概况、鱼类游泳速度的分类和鱼类游泳能力的测定方法,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劣,以期为进一步优化鱼类游泳能力的评价指标、完善测试鱼类游泳能力的方法与手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提高鱼类渗透压调节能力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生活在高于体内渗透压的海水环境,或低于体内渗透压的淡水环境,以不同的方式适应外环境渗透压。在变动的环境渗透压中,其渗透压调节功能也发生改变,以适应变动的环境渗透压,提高鱼类渗透压调节能力。可以缩短生产中的调节渗透压时间,降低生产成本,为研究现阶段不能海水驯养或淡水驯化的鱼类提供驯养可能性,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光照,温度变化,饵料,添加剂激素和培育多倍体子代方面研究提高鱼类渗透压能力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南北水系翘嘴鲌群体对活性碘和阿维菌素这2种常用水产药物的耐受性差异,为翘嘴鲌在养殖过程中进行消毒和杀虫工作提供数据参考和理论支持,开展了2种药物对南北水系2个翘嘴鲌选育群体鱼种的急性毒性试验。试验中,每个群体对每种药物均设置3个平行,每个平行设对照组和5个浓度梯度试验组。试验结果显示,活性碘对南方水系和北方水系翘嘴鲌群体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140 mg/L和2.163 mg/L,阿维菌素对南方水系和北方水系翘嘴鲌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0.085 mg/L和0.089 mg/L;与南方水系翘嘴鲌群体相比,北方水系翘嘴鲌群体对2种药物的耐受性较强。实际生产中,药物使用对鱼类的影响除了药物的浓度外,还受到如水温、天气、溶解氧、有机物、给药方式、鱼类摄食及活动情况等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不超过安全质量浓度的条件下合理用药,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张远平 《齐鲁渔业》2008,25(11):67-67
美国太平洋水生物研究所经过十年的应用表明,酵母多糖可提高鱼类的免疫力而预防鱼病的发生。应用中,科研人员先后对大西洋鲑、斑点叉尾鲴、虎头虾、虹鳟、比目鱼等种群的鱼类进行注射,随饵料口服、浸泡等不同的给药方式,均发现鱼体对鳗弧菌、抑麦克菌及附生菌的抵抗力大幅增加,具有确定的提高鱼体免疫力和抗病菌能力的生物学特征,因此可以作为鱼类抗群体病发生的预防性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8.
新的研究显示,在受到铜污染的水域中鱼类没有能力嗅到其它鱼类发出的表示存在危险的气味信号。研究显示,铜对鱼体中特定类型的嗅觉神经元会产生影响,妨碍了它们去探测其它同种鱼群因受捕食者袭击受伤而发出的重要嗅觉信号。研究结果意味着,在铜污染环境中的鱼类将没有能力探测到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冯家山水库近十年净水渔业的状况。冯家山水库是陕西省大型灌溉水利工程之一,水库环境适宜,拥有丰富的浮游动植物资源,近年来主管部门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为提高水库渔业效益,注重水环境保护和渔业生产协调发展,水库渔业养殖模式从网箱养鱼转变为生态养殖。调查显示,水库水域内有12种鱼类和2种虾类。其中,滤食性鱼类如鲢和鳙能够有效利用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为食,并在净化水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水库每年的渔产品种类主要包括鲢、鳙和大银鱼。水质方面,近十年来水库的溶氧、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和叶绿素a均有所变化,整体水质有所改善。研究还对碳汇渔业进行了分析,认为水库中的滤食性鱼类可以作为碳汇,吸收并储存水体中的二氧化碳,有助于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相似文献   

10.
分子群体遗传学方法处理鲤形态学数据的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鱼类形态学性状的数据处理分析中,主要利用数理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形态学数据的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而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一系列分子群体遗传学数据分析方法和处理软件应运而生。为研究分子群体遗传学方法对鱼类形态学数据分析的适用性,实验以兴国红鲤、玻璃红鲤、荷包红鲤完全双列杂交产生的9个群体形态学数据为对象,比较了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群体遗传学方法对鱼类形态学性状的分析效果。结果发现,两类方法的聚类分析结果一致;主成分分析的结果表明,传统形态学分析方法能反映个体间的形态差异,而分子群体遗传学方法则能更好地反映群体间的形态差异;判别分析结果显示,两类方法的综合判别率相当;利用STRUCTURE软件进行的遗传聚类分析结果也发现,两类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研究表明,应用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群体遗传学方法分析鲤形态学性状是一致的,分子群体遗传学方法处理鲤科鱼类形态学数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正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近日称,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海中鱼类迷失方向的现象会比此前的预期提前出现,这将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新南威尔士大学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麦克尼尔小组以人类未做减排为假设做出了最差的预测结果。研究人员利用一个全球数据库进行研究,该数据库包含近30年各种海洋学项目收集的海水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人们通常所指的重金属就是汞(水银)、镉、铅、铜、锌等。这些重金属广泛地在工业生产中使用,其废弃物从不同渠道流入江、河、湖、海,污染水域,使鱼类成为直接受害者。这种危害的程度与水域内含重金属的浓度有密切关系,当水域里含重金属的量不太大时,水域本身有自净能力,能减轻污染,因而对鱼类危害不大。但重金属在水中的含量超过了水域能够承受的程度时,水域就净化不了,以致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3.
为修复河湖中鱼类的洄游通道和栖息生境,国内外已建设各型护鱼措施并开展大量水力学与生态学相关研究。集群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生物种群行为,解析其在鱼类洄游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意义重大。本研究营造低湍动能、非均匀流场,针对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种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和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展开研究。本研究通过在3种流速工况(0.25~0.50 m/s、0.30~0.60 m/s、0.35~0.70 m/s)下,考察5尾处理组和单尾处理组的实验鱼持久上溯能力及上溯行为特征,量化集群对其克流能力的影响并解析原因。研究显示,集群对草鱼持久上溯能力的影响因流速而异,当流速为0.30~0.60 m/s和0.35~0.70 m/s时,5尾组持久上溯能力分别显著高于(P=0.030)和低于(P=0.048)单尾组;而集群能够普遍提高鲢的持久上溯能力,当流速为0.25~0.50 m/s (P=0.004)和0.35~0.70 m/s (P<0.001)时,5尾组持久上溯能力提升显著。集群多数情况会增加2种鱼的上溯耗时,只有当流速为0.35~0.70 m/s时,鲢的首次上溯时长在集群时显著下降(P<0.001)。集群能够帮助草鱼节能上溯,却会增加鲢的上溯累积耗能。综上所述,集群既可提高也可抑制鱼类上溯能力,其对上溯行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能耗、视觉反应及克流能力等方面,研究结果可为鱼类保护设施的设计、运行进一步提供可靠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一、试验目的氨氮高是水产养殖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当氨氮≥0.2毫克/升时,鱼类摄食就会受到严重影响,造成生长不良或停止生长,饲料系数上升。池塘非离子氮浓度过高,超过鱼类最高生理耐受能力时,使鱼类生长缓慢甚至发生急性死亡,将对鱼、虾造成危害,毒性与pH值及水温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前言 各种农药、除虫剂、工业废水等含毒物质,一经投放渔业水域后,根据溶解于水中的毒物浓度,必然在不同程度上刺激鱼类的感官(嗅觉和味觉),从而引起鱼类在行动上的不同反应或是迥避;或是泰然处之;或是喜聚。这种反应随着毒物的性质、浓度、鱼类品种和个体的差异而不同,  相似文献   

16.
鱼类的雌核发育、雄核发育和杂种发育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兆廷  寮苏祥 《水产学报》1993,17(2):179-186
绝大多数鱼类为两性精卵结合生殖,但有少数几种鱼类为雌核发育或杂种发育,偶然有雄核发育的现象。雌核发育鱼类为单一雌性或含有少量雄性的群体。这种方式因为仅需要精子激活卵子,精子并不参与遗传而称为雌核发育或雌核生殖。与雌核发育相反,卵子在发育中失活,只由雄核发育为一个个  相似文献   

17.
为解析总溶解气体(TDG)过饱和导致鱼类发病的机理,本研究以长江上游特有土著鱼类中华倒刺鲃(Spinibarbus sinensis)为实验对象,通过将其暴露在4个不同浓度TDG过饱和水中,测定其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O_2)、碳酸氢根(HCO~-_3)、总二氧化碳(TCO_2)、葡萄糖(Glu)、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b)、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等9个血液生理指标,分析其变动规律及变动原因。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TDG过饱和胁迫各组之间,实验鱼耐受时间、外观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各组实验鱼分别暴露15、10、4.25、5 h后,身体失去平衡和自主游泳能力,高浓度组(G3、G4)较低浓度组(G1、G2)实验鱼体表更容易出现典型气泡病特征;(2)TDG过饱和胁迫各组鱼类血液pH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CO_2、HCO~-_3、TCO_2、Glu、K~+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Hct、Hb、Na~+、Cl~-较对照组差异不显著;(3)TDG过饱和胁迫各组之间鱼类的血液pH、pCO_2、HCO~-_3、TCO_2、Glu、Hct、Hb、Na~+和Cl~-等9个指标均差异不显著。结果提示,TDG过饱和胁迫导致中华倒刺鲃发生应激反应,在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血液酸碱平衡失调,机体发生酸中毒。  相似文献   

18.
<正>碳汇渔业就是通过渔业生产活动吸收水体中的CO2,通过人工捕捞鱼获物把这些碳移出水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二氧化碳被直接储存吸收利用,促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加速融入水中,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改善空气质量,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因此在新形势下水产养殖者不仅仅简单养鱼,也成为了环境保护的参与者。尤其是滤食性鱼类、贝类养殖,对于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以水库养殖滤食性鱼类鲢、鳙鱼为例,根据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调节循环水系统中养殖水体的pH,根据气体交换原理,设计一种脱二氧化碳(CO_2)装置。采用该装置去除养殖水体中的CO_2,并对由于CO_2含量累积造成的pH下降进行调节,使养殖鱼类处在一个适宜的pH环境中。试验时水温控制在(25±0.5)℃,每1 h取水样测1次pH,每4 h测1次碱度。水样取自养鱼桶内的水,检测前先对水样用40μm孔径针头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实验周期24 h。结果显示,循环水系统加装脱二氧化碳装置能有效去除CO_2,使水体稳定在一个适宜的pH范围(7.39~7.42);CO_2质量浓度呈降低趋势,24 h后由开始的13.16 mg/L降低到7~8 mg/L,降低近50%,而不加装脱二氧化碳装置的循环水系统CO_2质量浓度持续上升,24 h后增加到37 mg/L左右,pH持续降低,最终降低到6.72~6.81。研究表明,脱二氧化碳装置能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CO_2,使水体pH维持在一个适宜鱼类生长的范围。  相似文献   

20.
《渔业现代化》2010,(2):73-73
持续暴露在二氧化碳水平已在升高的水环境中,高密度养殖的鱼类就会与生长缓慢、生理性病害和不良健康后果等联系在一起。虽然将水泵送到脱气塔可降低水再循环养殖系统(WRAS)中的溶解二氧化碳浓度,但泵水是一项巨额成本。使用两个运行在低换水率(总循环流量的0.26%)下的完全相同的WRAS进行一个为期六个月的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