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植物疫苗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胁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植物疫苗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1458对番茄防御酶系统的影响,本研究以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1458作为外源微生物胁迫接种番茄植株,接种后于不同时间取样分析番茄植株株高、根系长度、根系干重及植株不同器官(根、茎、叶)的防御酶系SOD(superoxide dismutase)、POD(peroxidase)、PPO(polyphenol oxidase)活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植物疫苗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1458胁迫接种对番茄植株株高、根系长度、根系干重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番茄植株不同部位的抗氧化酶影响较明显。植物疫苗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1458胁迫接种能导致番茄植株不同器官的POD、PPO和SOD酶活性总和显著高于对照植株,并且在胁迫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之间,POD、PPO和SOD的活性变化动态也有所不同。这说明,无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1458的接种可提高植株对病原物入侵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2.
不同抗性小麦品种受白粉菌侵染前后PPO、POD活性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法,对3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感染白粉菌后,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接种前免疫品种POD活性明显高于中抗和感病品种,接种后三者POD活性均有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不同抗性品种接种前PPO活性无明显差异,接种后PPO活性峰值出现时间有明显差异,免疫、中抗、高感品种分别在接种1、2、3 d达最高峰.叶片同工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免疫品种接菌后,POD条带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出现酶活性的差异;而中抗和感病品种在接菌前后的同工酶谱带出现增减;不同抗性品种PPO条带数目和相对活性均表现出明显差异.表明,POD、PPO与植物的抗病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以来自花生重组自交系群体的青枯病抗感家系J109和J112为材料,研究了青枯菌接种后在花生叶片和茎中CAT、POD、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等指标以及白藜芦醇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青枯菌侵染后,在接种叶片中,感病家系J112的CAT和POD活性低于对照或与对照一致,而抗病家系J109分别在第3天起和第1天后CAT和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在茎中,抗病家系J109的CAT和POD活性显著高于感病家系J112和对照;抗感家系在叶片和茎中的SOD活性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抗感家系茎中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与CAT和POD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CAT和POD活性可以作为花生青枯菌抗性的一个生理指标。接菌后抗感家系白藜芦醇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提高,且感病家系J112提高程度更大,说明青枯菌侵染可以促进花生中Res含量的提高,但Res含量的高低与花生对青枯菌的抗性反应无关。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本试验研究玉米耐旱生理特性,为玉米耐旱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试验以玉米品种正大619、农大108为材料,分别在间隔4天、8天、12天、16天灌一次水的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分析玉米叶片叶绿素、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大,玉米叶片脯氨酸的含量、MDA含量和POD活性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而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则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加大而降低。且敏感型品种农大108的变化明显强于抗旱型的正大619。【结论】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可以作为玉米耐旱品种选育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N+离子注入处理后小麦种子豫麦34萌发时期根、盾片、芽、胚乳中POD和S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可引起豫麦34的不同器官中POD和SOD同工酶的酶带与酶活性的不同变化,除芽中POD和SOD同工酶活性无明显变化外,其它器官中POD和SOD同工酶均表现为活性增强.4种器官相比,根和胚乳中同工酶变化较大,盾片和芽中同工酶变化不明显.其中,根中同工酶变化更为显著,N+离子束注入处理后根中POD同工酶多了Rf值为0.47的新酶带.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离子注入的烟划种子所培育的烟株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人工接种花叶病毒(T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后烟叶中有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病毒浸染后烟草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增大,但离子注入后烟草的电解质外渗率增幅小于对照;病毒侵染后烟草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硝酸还原酶(NR)的活性及叶绿素含量均有所下降,但离子注入后烟草的上述酶活降幅较小;CAT活性在接毒后呈先低后高的变化,而对照在接毒后10天该酶活性高出离子注入烟草2倍多,随后剧降,到接毒25天时仅为离子注入处理烟株1/2。烟草种子经离子注入后,上述内源保护酶的活性在病毒浸染后能长时间的保持较高活性,这对烟草抗病性的提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渝苏303”甘薯离体形态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一富  高峰  杨贤松 《作物学报》2005,31(6):749-754
甘薯茎段、叶片和叶柄在附加有1.0 mg/L NAA的MS培养基中培养5天可产生大量的不定根,培养20 d茎段和叶片分化出不定芽。本文以甘薯品种“渝苏303”为材料,研究了甘薯外植体在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酶(SOD)活性的变化,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和SOD同工酶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目的】龙葵(Solanum nigrum L.)是棉田恶性杂草。本研究旨在通过抗氧化酶活性、淀粉酶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等生理指标分析龙葵种子萌发与温度的关系,为龙葵萌发预测和防除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以采自我国不同省(自治区)的6个龙葵种群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萌发温度(10~40℃)条件下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MDA含量和淀粉酶活性,分析比较不同种群对温度的生理响应差异。【结果】6个龙葵种群种子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 CAT)活性随萌发温度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XJ1600种群的SOD活性变化幅度最小,而LN2209种群的SOD活性变化幅度最大;HN2160和LN2209种群的POD活性在10~30℃时相对较高,但在35~40℃时相对较低;XJ1600种群的CAT活性在10~30℃时较稳定,而LN2209种群的CAT活性在20~35℃时变化较小。各种群龙葵种子的MDA含量随温度的升高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高温胁迫可...  相似文献   

9.
土荆芥挥发油化感胁迫对蚕豆根尖SOD和POD同工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了解土荆芥挥发油对受体植物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为阐明土荆芥的化感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拟淋溶和挥发2条途径,分别以不同剂量挥发油处理受体植物蚕豆幼根,电泳后比较根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谱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淋溶途径中,细胞内SOD活性明显受该挥发油抑制,处理48 h后POD同工酶谱有POD7特征性强带出现;在挥发途径中,该挥发油对SOD同工酶的活性则表现为促进效应,处理浓度较高或时间较长(24 h,20 μL;48 h,15~20 μL;72 h,10~20 μL)时,POD同工酶谱有POD6特征性强带的表达。此外,SOD同工酶谱带变化主要为酶带的强度改变,POD同工酶谱带变化主要为酶带的数量增减。由此推测土荆芥挥发油可影响蚕豆根尖细胞SOD和POD同工酶基因的表达,其中POD同工酶基因的响应可能比SOD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大豆种子萌发中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浙春3号和浙春2号大豆种子萌发过程及幼苗生长中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浙春3号和浙春2号在种子萌发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两品种间POD同工酶谱带的差异逐渐增大,在萌发14d后2个品种间子叶POD同工酶酶谱的差异较为显著。2个品种的子叶,根,茎,叶POD同工酶酶谱之间也都表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顶端调控措施对烤烟生长、内源激素及氮钾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该文探讨了打顶初期2周内打顶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烤烟生长、内源激素和氮钾累积的影响。【方法】在盆栽基质培养条件下,进行了打顶和打顶+生长调节剂处理,采用酶联吸附免疫测定技术分析了烤烟根和叶中内源IAA、ABA、GA3和ZR的变化。【结果】与不打顶相比,打顶能够降低烤烟叶内IAA、ABA、GA3和ZR的含量,刺激根中IAA、ABA、GA3和ZR的增加,其中1h时打顶叶中IAA含量比不打顶降低了2倍,14d时打顶根中IAA含量比不打顶和打顶生长调节剂处理增加了140.70%和110.77%,5h和24h时打顶根中GA3含量比不打顶增加124.18%和106.66%。打顶和打顶+生长调节剂处理干物质和氮素累积与不打顶相比主要在中上部叶、茎和根,钾累积量在叶和根中,茎和整株钾累积量降低。【结论】顶端的存在影响内源激素、光合作用产物和养分在烟株体内的累积,打顶后涂抹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烟株顶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为探讨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预处理对低温胁迫下茉莉(Jasminun Sambac L. Ait)幼苗的影响;【方法】采用叶面喷施不同浓度SA的方法,测定了单、双瓣茉莉经SA预处理后在低温胁迫下存活率、活性氧、保护酶和细胞膜方面的变化。【结果】结果表明,茉莉幼苗经SA预处理后在低温胁迫下存活率有效提高,相对电导率、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显著提高。最适合提高单、双瓣茉莉耐寒性的SA预处理浓度分别为1.25mmol/L和0.75mmol/L。【结论】这表明SA可通过减轻活性氧积累,提高保护酶活性,保护膜结构和功能,有效缓解低温胁迫对茉莉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套袋对桃果皮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 要:【研究目的】晚熟桃套袋是生产上常用技术,本研究通过对套袋后桃果实果皮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为桃桃袋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晚熟桃品种‘晚西菲’为试验材料,在幼果期对桃果实进行套袋处理,成熟期采收时测定桃果实果皮的可溶性糖、电导率、SOD、POD等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套袋处理后果皮的电导率、脯氨酸及可溶性糖含量有所降低;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有所增高。【结论】套袋环境对于晚西非桃果实发育是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了研究CO2施肥对超积累植物生长和积累金属能力的影响。【方法】在温室内对不同Cu浓度土壤中生长的印度芥菜进行两种不同浓度的CO2施肥试验,【结果】通过结果表明CO2施肥能促进Cu污染土壤中印度芥菜的生长和发育,当土培中不添加Cu时,1200μL/L和800μL/L处理组分别比对照组的印度芥菜提前了3d和2d开花;各CO2处理组的植株高度与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收获时最大单叶面积、叶片数和干物质重均比对照组有所增加,其中1200μL/L处理植株与对照植株的叶片数达极显著差异,叶面积和根重达显著性差异,各处理组的地上部干重均比对照组有显著的增加。CO2施肥处理也显著地增加植株体内对Cu的积累,两处理组植株根中Cu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两处理组的植株根中Cu浓度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CO2施肥处理同样也促进了植株茎、叶对Cu的积累,并在CO2 800μL/L、Cu 100mg/kg试验条件时最高,分别达到茎:13696mg/kg干重、叶:4589mg/kg干重。此外,试验还表明,CO2施肥能增加Cu在印度芥菜体内积累的叶根比,说明CO2施肥有利Cu由根向植物叶子的运输。【结论】印度芥菜对Cu有很好的超积累能力,CO2施肥能促进印度芥菜的生长,增加植株体内对Cu的积累和叶根比。  相似文献   

15.
疫病病菌侵染后辣椒幼苗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痰霉菌侵染后辣椒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中PPO、POD和PAL活性发生变化。试验表明:除感病品种根茎部固有的POD活性较高以外,抗(耐)病辣椒品种幼苗叶片的PPO、POD和PAL及根茎部PPO和PAL活性高于感病品种。痰霉菌侵染后,仅根茎部PPO活性略有下降,各辣椒品种幼苗叶片和根茎组织PPO、POD和PAL均在接种后一度显著高于对照。抗(耐)病辣椒品种幼苗根茎部PAL活性接种4d升幅大且早,抗(耐)病品种体内固有的PP0、PCD和PAL活性高,在辣椒抗疫霉菌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小麦光腥黑粉菌侵染小麦后对小麦茎、叶、穗部防御酶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高感小麦光腥黑穗病品种‘东选3号’和高抗小麦矮腥黑穗病品种‘伊农18/兰考矮早8号’为供试材料,测定小麦被光腥黑粉菌侵染0~6 d后,小麦的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歧化物酶(SOD)的活性变化。研究表明,两个小麦品种的防御酶活性均显著升高,除感病品种叶片CAT活性的升高幅度高于抗病品种外,抗病品种小麦茎和穗部POD和SOD活性均高于感病品种,且抗病品种的酶活性持续时间长,变化幅度较平缓。接菌后两个品种叶片的防御酶活性均高于茎和穗部,而穗部的CAT和POD活性出现酶活性高峰的时间最早。三种防御酶均与小麦抗病性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可为小麦光腥黑穗病的抗性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抽穗期土壤干旱对水稻根系和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干旱是限制水稻作物产量的主要生态因子之一,抽穗期是水稻生长对干旱胁迫比较敏感的时期,因此研究根系和叶片对抽穗期不同程度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水稻品种丰华占为实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控水时间长短对水稻根系活力、叶片水势和保护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干旱胁迫后叶片水势显著下降,复水后均可回复到对照水平。干旱3,6,9d根系活力分别上升28.83%,123.30% 和50.16%,而干旱12d则下降82.25%。除长期干旱处理造成保护酶活性下降外,其他不同程度土壤干旱胁迫均造成叶片和根系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酶和过氧化氢酶(CAT)酶活性活性显著提高,而且干旱胁迫时间越长,保护酶活性上升越高,复水后可恢复到对照水平。研究还表明,无论干旱与否,叶片的SOD、POD和CAT活性均远远高于根部。【结论】水稻在抽穗期经受短期干旱能有效地进行生理调节,根系与叶片在适应干旱逆境方面具有协调统一性。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外源矮壮素和赤霉素对黄芩生物量及根中黄酮类成分产量的影响,为中药材生产中外源激素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对黄芩幼苗叶面分别喷施2ml 200mg/L矮壮素和赤霉素,第26天后,观察植株形态,测定植株高度、地下和地上部分生物量,并利用HPLC法和乙酰溴法分别测定地下部分黄酮类成分含量和地上部分木质素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矮壮素使植株叶片变绿变厚、花增多、花期延长、节间变短、茎粗大;赤霉素显著增加株高的同时,使叶片变小、绿色变浅、茎变细、腋芽生长明显。(2)矮壮素和赤霉素均使黄芩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同时地下部分生物量降低。(3)矮壮素和赤霉素均使地下部分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显著下降,同时显著提高地上部分木质素的含量。【结论】该实验表明,矮壮素和赤霉素使黄芩中碳源的分配集中于地上部分的生长和木质素的合成,不利于地下部分生物量和黄酮类成分的累积,因此不适于黄芩的中药材生产,并且可能也不适于以根或根茎为药用部位的其它中药材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了高温对华北落叶松保护酶活性影响规律,旨在为育苗和养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W1(25℃ 对照)、W2(30℃ )、W3(35℃ )、W4(40℃ )4个处理,温度处理持续时间设置为1、3、5、7、9、11 h。【结果】W4叶片内SOD活性5 h后均显著高于对照;茎内SOD活性W2、W3、W4处理在5 h处理下均与对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11 h时,3个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2.61%、1.93%、26.64%;根系内SOD活性W2、W3、W4的5、7 h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11 h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8.35%、5.99%、28.47%;叶片内POD活性W4的3、5 h处理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09.75%、20.11%,差异显著;茎内POD活性11 h处理W3比对照提高了40.16%,差异显著;根系POD活性W4在5 h时达到最高值。【结论】华北落叶松35℃以上高温持续时间不宜超过5 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