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应用果园调查、土壤植株分析与大田钾肥施用量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银杏钾素营养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钾素以土壤速效钾作为诊断形态 ,其诊断指标 (mg/kg)为 :高 >75 .0 ,中 5 0 .1~ 75 .0 ,低 <5 0 . 1。银杏植株钾素营养诊断最佳诊断时期为 7月 ,最佳诊断部位为长枝条倒 8位叶。诊断形态为叶片全钾 ,其诊断指标 (% )为 :高 >0 .95 8,中 0 .81 8~ 0 .95 8,低 <0 .81 8。  相似文献   

2.
银杏磷素营养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果园调查与磷肥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银杏磷素营养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银杏土壤磷素营养诊断可以土壤速效磷作为诊断形态,7月份诊断指标(mg/kg^-1)为:高>14.0,中9.8-14.0,低<9.8。银杏植株磷素营养诊断最佳诊断时期为7月,最佳诊断部位为长枝条的倒8位叶,以银杏叶片全磷作为诊断形态,其诊断指标(%)为:高>0.329,中0.265-0.329,低<0.265。  相似文献   

3.
龙眼磷素营养诊断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果园调查与大田磷肥施用试验相结合的方法 ,对龙眼磷素营养诊断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土壤磷素诊断形态为速效磷 (Olsen法 ) ,其诊断指标 (mg/ kg)为 :>43 .89,丰富 ;1 7.5 7~ 43 .89,高 ;7.91~ 1 7.5 7,中 ;5 .0 0~ 7.91 ,低 ;<5 .0 0 ,极低。龙眼植株磷素营养诊断最佳诊断时期为 1月 ,最佳诊断部位为老熟秋梢第 2位叶 ,诊断形态为全磷 ,其诊断指标 (P% )为 :>0 .1 65 ,过剩 ;0 .1 2 4~ 0 .1 65 ,高 ;0 .1 0 9~ 0 .1 2 4,中 ;0 .0 80~ 0 .1 0 9,低 ;<0 .0 80 ,极低  相似文献   

4.
数字图像诊断技术在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应用数码相机获取冬小麦冠层图像并对其进行相应色彩参数处理, 结合土壤、植株快速测试技术, 分析了色彩参数与传统氮素营养参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研究了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的可行性, 建立了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诊断冬小麦氮素营养状况的图像获取方法, 筛选出了适宜于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以及最佳诊断时期, 建立了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体系和推荐施肥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数字图像技术可以作为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的方法。数字图像获取时, 可将数码相机与冬小麦冠层呈30°~60°角度进行拍摄。在冬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多数冠层图像色彩参数与施氮量、叶片SPAD 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 cm 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 在众多色彩参数中, 拔节期冠层图像绿光标准化值G/(R+G+B)与各项氮素指标的相关性最好, 可作为冬小麦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指标;拔节期可作为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氮素诊断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5.
数字图像技术在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基于6个不同水平的氮肥田间试验,采用数码相机获取夏玉米6叶期和10叶期的冠层图像,分析了不同供氮水平下夏玉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与施氮量、叶片SPAD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6叶期,玉米冠层数字图像色彩参数指标B/(R+G+B)、G/B、R/B、B/L均与施氮量、叶片SPAD值、植株硝酸盐浓度、植株全氮含量、0~90cm土壤硝态氮含量存在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其中B/(R+G+B)与各营养参数的相关关系最好,其次是B/L。因此,运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玉米的氮素营养诊断是可行的。夏玉米6叶期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与上述营养参数间的相关性明显高于10叶期,可作为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的关键时期,而蓝光标准化值[B/(R+G+B)]是进行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氮水平下增铵营养对小麦生长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小麦生长、氮素积累对不同形态氮营养的反应差异。结果表明,中氮水平下增铵营养(NH4NO3+DCD)处理的小麦生长具有明显的优势,表现为干物重、氮积累量增加,单株叶面积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较高,最终子粒产量最高。氮形态对生育早期植株的形态特征、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及成熟期器官内物质分配比例的影响较小。低氮和高氮下增铵营养不同程度地抑制了小麦生长,降低了氮素利用效率。增铵营养显著减少了土壤中的氮淋溶,但氮淋溶量受施氮量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研究田间试验条件下水稻不同生育期冠层图像色彩参数(G、NRI、NGI、NBI、G/R和G/B)及植株氮素营养指标(叶片含氮量、植株全氮含量、生物量、氮素累积量和冠层NDVI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确立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和方程模型,为探明数码相机在水稻上的适宜性及精确诊断水稻氮素营养状况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3年5月9月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试验基地(30°28'08'N,114°21'36'E)采用不同施氮处理的田间试验,以籼型两系杂交稻"两优6326"为供试作物,设置4个施氮水平:0、75、150和225 kg/hm2(分别以N0、N75、150和N225表示),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分别在水稻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采用数码相机(Nikon-D700,1200万像素)获取水稻冠层图像,应用Adobe photoshop7.0软件直方图程序提取图像的红光值R、绿光值G和蓝光值B,研究数码相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色彩参数,确定植株氮素营养指标诊断模型。【结果】较对照(N0)相比,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3个施氮处理水稻地上部生物量、叶片含氮量、植株全氮含量、氮素累积量、冠层NDVI值和成熟期产量增幅分别平均为40.7%98.0%、42.4%72.4%、36.2%85.3%、125.5%209.1%、51.3%60.6%和60.1%117.0%,差异显著。水稻不同生育期各冠层数字化指标G、NRI、NGI、NBI、G/R和G/B与上述氮素营养参数相关性差异较大,且以数字图像红光标准化值NRI表现最佳,建议作为应用数码相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冠层图像色彩参数指标。进一步分析表明,可以用统一的线性回归方程来描述不同生育期、不同氮素水平下水稻植株氮素营养指标随冠层色彩参数NRI的变化模式。【结论】数码相机进行水稻氮素营养诊断测试结果稳定,具有快速、便捷、非破坏性等优点,冠层色彩参数NRI与水稻氮素营养指标和产量之间均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满足氮素营养无损诊断的需求,对实时、快速监测水稻长势状况及氮素营养丰缺水平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有望发展成为新时期作物氮素营养无损诊断技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近年来应用无人机进行作物生长、营养和植保信息的快速提取受到广泛关注,但其对作物全生育期营养状况的动态诊断需要明确适宜的色彩参数。本研究通过田间氮水平试验,以无人机为平台利用可见光光谱对夏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冠层氮素营养进行监测,对基于可见光RGB图像的色彩参数与传统氮素诊断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比较色彩参数的变异系数以探明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 【方法】 于2015年6—10月,在河北省中国农业大学曲周试验基地设置不同氮水平田间试验,以夏玉米郑单958为供试作物,设5个施氮水平:0、102、145、189和250 kg/hm2 (分别以CK、70%OptN、OptN、130%OptN、ConN表示),4次重复。分别在夏玉米六叶期 (V6)、十叶期 (V10)、吐丝期 (VT)、籽粒建成期 (R2)、乳熟期 (R4) 应用无人机可见光遥感技术获取夏玉米冠层图像,采用Adobe Photoshop软件经过一些图像处理后选用直方图程序提取图像的红光值R、绿光值G、蓝光值B、亮度值L,研究由此计算的12个色彩参数与传统氮素诊断指标 (植株氮浓度、生物量和吸氮量) 的相关性,结合相关系数和变异系数的大小综合分析筛选夏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氮素营养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 【结果】 红光值 (R)、绿光值 (G)、亮度值 (L)、绿光标准化值[G/(R + G + B)]、蓝光标准化值[B/(R + G + B)]、绿光与红光的比值 (G/R)、绿光与蓝光的比值 (G/B)、绿光与亮度的比值 (G/L)、红绿蓝植被指数 (RGBVI) 等在不同生育时期均与夏玉米的植株氮浓度、生物量和吸氮量有很好且一致的相关性,结合图像色彩参数的变异系数综合分析后,G/(R + G + B)、G/L在各生育时期与夏玉米常规的氮营养诊断指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P < 0.01),相关系数介于0.641~0.944之间,且变异系数小而稳定,介于0.93%~4.30%之间,优于其他光谱参数,可作为基于无人机可见光技术用于各时期氮素营养动态诊断的最佳色彩参数。 【结论】 应用无人机可见光遥感进行夏玉米氮素营养动态诊断具有结果可靠、便捷、高效、非破坏性的优点,本研究结果对应用该技术进行较大区域的作物氮素营养动态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于2018和2019年在宁夏平吉堡农场进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氮肥梯度试验,以天赐19为试验材料,设6个氮素水平,即 0 (N0)、90(N1)、180(N2)、270(N3)、360(N4)和450(N5)kg·hm−2,在玉米拔节期(V6)、小喇叭口期(V10)、大喇叭口期(V12)、吐丝期(R1)和乳熟期(R3)利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获取玉米冠层图像,利用Matlab编写代码开发的数字图像识别系统提取玉米冠层图像红光值R、绿光值G、蓝光值B,研究基于此计算的10个冠层图像参数指标与氮素营养指标间的相关性,筛选出稳定性好且敏感度高的图像色彩参数,构建玉米氮素营养诊断指标与图像参数间关系模型并进行验证,以探究利用无人机图像进行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动态估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冠层图像参数指标绿光与红光比值(G/R)、绿光标准化值(NGI)、红绿蓝植被指数(RGBVI)与植株氮含量和叶片氮含量相关性高且变异系数小,可作为氮素营养诊断的潜在最佳色彩参数;将最佳色彩参数与植株氮含量和叶片氮含量分别进行回归模型构建,幂函数模型可以更好地预估玉米氮素营养状况;利用2019年相同氮素试验进行模型验证,发现NGI与植株氮浓度和叶片氮浓度实测值与估测值的R2分别为0.738和0.689,检验指标RMSE为2.594和3.014,nRMSE为13.125%和13.347%,预测精度和准确性高于G/R和RGBVI。故选择NGI作为滴灌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动态诊断的最优参数,参数NGI与植株氮浓度的关系模型(NP=4.967×106NGI14.26)R2为0.707,与叶片氮浓度的关系模型(NL=1.707×106NGI12.88)R2为0.654。说明应用无人机图像技术可以较好地对宁夏引黄灌区玉米拔节−乳熟期氮素营养状况进行动态估测,构建的氮素营养诊断模型可为宁夏引黄灌区滴灌玉米氮肥精准配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平邑甜茶生长及氮素吸收和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年生平邑甜茶为试材,应用15 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植株生长及氮素吸收和损失状况。结果表明:株高、茎粗与鲜重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而且有机质含量越高,增幅越大。植株对15 N利用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高有机质含量处理分别是中和低有机质含量处理的1.48,2.28倍。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植株吸收总氮中来自肥料氮的比例逐渐降低,来自土壤氮的比例逐渐升高。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氮素土壤残留量显著增加,氮素损失量显著降低,高有机质含量处理氮素损失率仅为低有机质含量处理的74.27%。  相似文献   

11.
王力明  刘继  黄海涛  李焕秀  唐懿 《土壤》2019,51(3):502-506
采用盆栽试验,通过向土壤中施加不同量(0、2.5、5.0、7.5、10.0 g/kg)的银杏凋落叶,研究银杏凋落叶对生菜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中施用银杏凋落叶后显著抑制了生菜的生长,其根长、茎粗和株高均显著下降,地上部鲜物质量较对照分别减少了11.38%、22.54%、32.37%、34.82%;各处理生菜叶片中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减少,且随凋落叶施用量的增多呈现降低趋势,10.0g/kg银杏凋落叶处理下的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减少45.24%、56.25%、47.72%以及38.08%;生菜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较对照均有所增强,且各处理中后两者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各处理生菜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均小于对照,且随凋落叶施用量增多呈增加趋势。研究认为,银杏凋落叶对生菜生长及抗性生理产生化感作用,综合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半湿润地区土垫旱耕人为土为供试土壤,采用田问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下夏玉米(Zea maysL.)拔节期、灌浆期和成熟期3个生育期冠层叶片氮素、叶绿素相对值(SPAt)值)的垂直分布规律及其差异;同时对各层叶片含氮量、SPAR值与施氮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不同叶层叶片含氮量按上、中、下层顺序呈明显递减规律,从全生育期不同施氮处理看,上层比中层增加6.64%,中层比下层增加5.18%.随施氮量增加,中上层叶片含氮量差异增大,中下层叶片含氮量差异减小.冠层内叶片SPAD值垂直分布规律与叶片含氮量分布规律相类似.相关分析表明,全生育期各层叶片SPAD值与叶片含氮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R=0.503**).进一步分析发现,各层叶片SPAD值,叶片含氮量与施氮量的相关性以上层叶关系最为密切,揭示了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的较好叶片是上层叶位.  相似文献   

13.
精准施肥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技术之一,而土壤养分测试与作物营养诊断是其实施的技术保障,特别是在农业规模化经营方式下,急需发展快速、经济、无损的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技术。本文在应用数字图像进行冬小麦、夏玉米氮素营养诊断研究的基础上,将数码相机搭载到无人机上,利用无人机航拍技术采集作物冠层数字图像,研究不同航拍高度下冠层图像相关色彩参数反演冬小麦和夏玉米氮素营养状态的差异,以确定适宜的航拍高度与敏感的色彩参数,建立利用无人机航拍数字图像诊断冬小麦和夏玉米氮素营养状态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小麦拔节期适宜的航拍高度是16 m,敏感的色彩参数是可见光大气阻抗植被指数(VARI),诊断模型为:冬小麦茎基部硝酸盐浓度=2.103 4e18.874VARI;夏玉米大喇叭口期适宜的航拍高度是50 m,敏感色彩参数是蓝光标准化值[B/(R+G+B)],诊断模型为:夏玉米第1完全展开叶叶脉硝酸盐浓度=1.526?1032?[B/(R+G+B)]50.445。依据建立的航拍方法与诊断模型,分别对冬小麦、夏玉米进行了氮素状态监测的验证,结果表明诊断结果与冬小麦、夏玉米实测数据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0和0.85,且均在P0.01水平显著相关。最后将研究结果进行应用,生成了冬小麦、夏玉米氮肥追肥作业图。利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对冬小麦、夏玉米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简单、可行,但仍有一些技术细节需要完善,以提高该技术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根据作物氮素营养诊断方法的发展,总结分析了作物氮素营养诊断中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将无损快速诊断技术与传统诊断技术结合将是今后氮素营养诊断的发展趋势。在测土配方施肥中应加强推广植株氮素诊断的方法和技术,提高测土配方施肥的准确性,建立各种不同作物氮素营养诊断的综合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保水剂(Guilspare)施用量(0,2,4,6 L/m2)结合豌豆(Pisum sativum Linn)翻压对攀枝花平地镇新垦植烟土壤保水能力、土壤培肥和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可使土壤的失水过程显著减慢,保水效果4 L/m2 > 6 L/m2 > 2 L/m2。保水剂结合豌豆翻压降低了土壤pH,提高了土壤有机质、总氮、总磷、有效氮、有效硼和速效钾含量,4 L/m2保水剂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6.1~28.3倍,保水剂主要通过增加翻压豌豆的生物量提高土壤肥力,进而影响烤烟农艺性状,4 L/m2保水剂结合豌豆翻压使烤烟叶厚度或叶质重增加,2 L/m2保水剂结合豌豆翻压使烤烟产量增加了10.30%,保水剂结合豌豆翻压提高了烤烟单叶质量和产量。在烤烟化学指标方面,6 L/m2保水剂结合豌豆翻压处理烤烟中部叶的总氮和钾含量分别为1.67%,2.24%,均达到优质烟水平(总氮含量1.5%~2.5%,钾含量>2.0%),保水剂结合豌豆翻压降低了烤烟糖碱比,提高了氯钾比,使烤烟内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之间趋于平衡,增加了化学成分的协调性。保水剂结合绿肥增加了烤烟下部叶的综合质量,降低了上部叶和中部叶的综合质量,可能与新垦植烟土壤中部叶和上部叶生长期靠后而得到的土壤水分和肥力供给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土壤干旱下氮磷营养对玉米气体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盆栽条件下就氮磷营养对玉米叶片气体交换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 :虽然土壤干旱条件下 ,氮磷均增大了玉米叶片的气孔导度 ,但氮对促进干旱条件下气孔开放的作用要显著大于磷的作用 ;土壤干旱条件下 ,氮磷均有增大玉米叶片光合速率的作用 ,但氮有同时减小光合的气孔和非气孔限制的作用 ,而磷提高干旱条件下的光合速率则主要以减小光合的非气孔限制 (提高叶肉光合活性 )为主 ;由于氮磷对玉米叶片气孔导度和光合作用的不同影响 ,因而表现出其在提高干旱条件下玉米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方面的不同作用 ,其中磷对提高干旱条件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辽西石灰性褐土不同施氮模式下的土壤养分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高效施肥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施氮模式下的辽西石灰性褐土土壤养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氮明显提高0~20 cm土层碱解氮含量。随着土层加深,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降低,速效钾含量变化较小。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高峰出现在拔节期或大喇叭口期;20~40 cm土层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保持稳定,速效钾含量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出现在大喇叭口-灌浆期内;40~60 cm土层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降低-升高-降低趋势,高峰分别出现在大喇叭口期和灌浆期。随着土层加深,土壤pH值升高。施氮降低了0~20 cm土层的pH值,而对20~40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无影响。随着生育期推进,0~20 cm土层的pH值呈现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层的pH值保持稳定。土壤养分动态变化特征因施氮模式而异。与其它施氮模式相比,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的施氮模式能够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提供玉米较充足的有效养分,满足植株的生理需求。综合考虑土壤养分动态特性、产量性状、产投比、氮肥农学效率等因素,初步筛选出二次追肥和一次深施为辽西春玉米生产中的高效施氮模式。  相似文献   

18.
以威海仙姑顶中度火烧迹地人工更新后的麻栎-樱花-刺槐混交林(MYC)、麻栎-黑松-五角枫混交林(MHW)、麻栎-黑松-黄栌混交林(MHH)和麻栎-黑松-臭椿混交林(MHC)为研究对象,对4种不同造林模式进行土壤的定量分析和物种多样性调查,以自然更新林地(CK)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不同造林模式对火烧迹地土壤修复效果以及林下植被更新状况。结果表明:(1)MHH在0-40 cm土层内土壤容重最小,土壤通气性能最佳,土壤持水状况最好,MHC次之,MYC最差,但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P<0.05);(2)MHH在0-40 cm土层内土壤有机碳、碳氮比(C/N)、全磷、全钾、速效钾含量均为最高,MHC在0-40 cm土层内全氮、速效磷含量最高,MYC和MHW的土壤有机碳、碳氮比(C/N)、全磷、全钾与CK无显著差异(P>0.05);(3)MHH的Margalef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以及Pielou指数均处于较高水平;(4)综合分析后得出,MHH对中度火烧迹地土壤修复效果最佳,林下植被更新速度最快,MHC次之。MYC和MHW对火烧迹地土壤物理性质改良明显,但在土壤养分和林下植物更新方面并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穗柯在重庆市生长环境的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的差异,为该区野生甜茶的资源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集多穗柯生长区土壤样品,对土壤样品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结果](1)经过不同地区土壤剖面有机质含量比较,重庆市奉节龙池乡华吉村多穗柯生长区土壤表层有机质在各个地区含量最多,为3.95g/kg,并对多穗柯茶生长区土壤化学性质具有很大的影响。(2)各个地区多穗柯生长区土壤剖面化学性质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土壤全N含量在土壤表层和深层存在及其显著性差异。(3)土壤全N含量在重庆梁平龙胜乡龙胜村样地表层出现最大值,达到了0.94g/kg;土壤速效钾含量也是在重庆市梁平龙胜乡龙胜村样地表层出现最大值,达到了115mg/kg;土壤速效磷含量在重庆北碚东阳镇艾路村样地出现最大值,为4.7g/kg。[结论]依据多穗柯甜茶生长区土壤肥力状况差异,结合样地实际情况分析表明,重庆市梁平龙胜乡龙胜村地区的土壤肥力水平在各个调查样地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20.
于路加  王翠平  马海军  杨怀秋 《土壤》2024,56(1):202-213
为阐明银川市黄河滩地土壤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不同用地类型(荒地、林地、耕地、退耕地)之间土壤性质的差异,通过均匀取样法实地采集银川市黄河滩地耕层土壤样品92份,采用地统计学和模糊数学法对土壤容重、孔隙度、田间持水量等物理性质和pH、电导率、可溶性盐、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铵态氮等化学性质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银川市黄河滩地表层土壤容重在1.07~1.52 g/cm3,田间持水量为18.18%~31.16%,总孔隙度介于33.60%~49.83%,毛管孔隙度在26.67%~36.43%,非毛管孔隙度为5.6%~17.00%;土壤均为盐碱土,氮、磷元素含量偏低,其余养分含量处于中等水平;不同用地类型之间,林地的物理特征表现最优,退耕地土壤pH显著高于耕地(P<0.05),电导率、可溶性盐和铵态氮含量均表现为退耕地显著高于其他3种用地类型(P<0.05),全磷含量表现为林地显著低于其他3种用地类型(P<0.05),有效磷含量表现为耕地和退耕地显著高于林地和荒地(P<0.05),其余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