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海南岛香蕉根结线虫病原的鉴定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海南岛各香蕉产区采集的香蕉根结线虫样本进行鉴定及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均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incognita(Koforid and White,1919)Chitwood,1949]。在巴西、泰蕉、8818、龙选、红蕉和粉蕉6个香蕉品种中,巴西品种最感病,粉蕉最抗病。质量分数3%米乐尔(0.5g/株)、质量分数1.8%爱福丁(1.25×10-2mL/株)防治香蕉根结线虫效果在90%以上,可有效地防治控制香蕉苗期根结线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不同催熟条件对香蕉后熟均匀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作为参考指标,研究采收后贮藏时间、催熟时间和催熟温度对2种香蕉果实后熟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收后仅贮藏5 h的香蕉,在22 ℃、12 h乙烯催熟处理的条件下,尾蕉的成熟指数、表皮颜色、可溶性总糖和葡萄糖的含量和头蕉相比有显著差异,尾蕉成熟速度显著低于头蕉;22 ℃下贮藏5 d后再进行乙烯催熟处理,头蕉和尾蕉的成熟速度基本一致;适当提高催熟温度或延长催熟时间至24 h,也能提高头蕉和尾蕉的后熟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香蕉枯萎病菌菌株致病力分化及其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田间表现出枯萎病症状的香蕉和粉蕉组织中分离获得的13株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不同菌株对香蕉(巴西蕉)和粉蕉(广粉一号)的致病力以及在不同培养液中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和毒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香蕉和粉蕉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不同菌株产细胞降解酶活性与相应菌株侵染引起的寄主病情指数无相关性,产镰刀菌酸的含量与寄主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9326)。认为香蕉枯萎病菌菌株间产镰刀菌酸能力的不同是导致其致病力出现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低温锻炼对香蕉幼苗能量代谢和抗冷性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品种及同一品种不同苗龄的香蕉幼苗为材料,以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ase)和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的动态变化为依据,研究3℃低温锻炼对香蕉幼苗代谢途径改变和能量变化与抗冷性的效应。结果表明,低温锻炼提高了各种香蕉幼苗的G6PDHase和ATPase活性,但不同品种及相同品种不同苗龄苗提高程度不同,抗冷性较强的品种(巴西)提高幅度较小,苗龄较小的瓶苗提高程度大于苗龄较大的袋苗。进一步分析发现,上述2种酶活性变化与幼苗抗冷性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从8种培养液中筛选出能诱导香蕉枯萎病菌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4)FOCAAA315菌株高产毒素的改良CzapekB培养液,FOCAAA315菌株在该培养液中培养第15d,镰刀菌酸(FA)产量高达669.2mg/L,蔗糖为诱导产毒的最佳碳源。采用伤根浸渍法接种,测定枯萎病菌和病菌发酵粗毒素对香蕉组培苗的致病性。结果表明,粗毒素接种可诱发与病原菌类似的病害症状。受侵染的植物组织在细胞水平上发生一系列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代谢的病理变化,包括细胞壁消解、侵填体堵塞气腔、粘胶质减少、淀粉量减少、细胞木质化和黄褐色胶状物堵塞导管等。香蕉枯萎病菌的粗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化学物质;利用病菌孢子悬浮液在香蕉苗期接种,可以作为室内快速鉴定香蕉品种抗病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香蕉枯萎病危害程度与土壤病菌种群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香蕉枯萎病危害程度与土壤病菌种群密度的相关性,采用鉴别培养基检测香蕉枯萎病菌(FOC4)种群在香蕉苗发病前后土壤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鉴别培养基KP能有效地检测土壤FOC4,种群检测效率达95%;接种FOC4的浓度分别为10、103、106 CFU(每毫升菌液或每克土)于土壤后,在接种浓度为10 CFU和103 CFU的处理于接种后21 d以及接种浓度为106 CFU的处理于接种后1 d,KP可检测到FOC4种群;初始接菌浓度越大,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或者危害程度越严重,接种后54、61 d所有处理  相似文献   

7.
球囊霉属3种AM真菌对香蕉枯萎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巴西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cv.Baxi)试管苗为材料,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了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Glomus mosseae(Nicol.&Gerd.)Gerdemann、G.aggregatum(Schenck&Smith)Koske和G.etunicatum Becker&Gerdemann对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 of banana)的影响。结果表明:巴西蕉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为23.13%~44.72%,接种AM真菌促进了巴西蕉植株的营养生长,显著地增加地上部分和根系的干重,显著减少根际土壤周围镰刀菌数量,对植株的株高、叶片数和叶片长度略有提高;降低香蕉枯萎病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从而减轻香蕉枯萎病的危害。单接种AM真菌显著促进巴西蕉植株地上和根部分P和K含量和吸收量;与单接种镰刀菌的植株相比,双接种混合AM真菌与镰刀菌处理能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分P的含量和吸收量及根系部分K的含量和吸收量。结果还表明,混合接种剂的生长防病效果好于单一接种剂。  相似文献   

8.
研究白天遮荫及晚上补光对香蕉假植大苗培育的影响,为确定最佳育苗光照条件提供理论依据。以巴西品种香蕉组培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测定不同光照条件下香蕉假植大苗的假株高、假茎粗等生长指标以及叶绿素、丙二醛、保护酶活性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适当的遮荫有利于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而白天遮荫60%,晚上补光4 h,可以弥补白天遮荫导致的光照不足,使假植大苗保持较好的长势,且其叶绿素含量较全光照(CK)提高15.48%,还能显著降低香蕉假植大苗丙二醛含量,较CK处理降低22.25%,脯氨酸含量较CK提高41.80%,明显促进抗性酶POD和SOD活性增加,分别为CK的1.48及1.30倍。为本试验条件下得出较适宜香蕉大苗生长的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9.
茶树油控制香蕉采后炭疽病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植物提取物对香蕉采后病害的防治效果,以香蕉果实为材料,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方法测定不同剂量的茶树油(TTO)对香蕉炭疽病菌的离体抗菌活性,并用TTO熏蒸处理接种炭疽病菌的香蕉果实,测定果实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20~40μL TTO能够显著抑制离体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接种炭疽病菌的果实经TTO处理后,病斑直径显著小于未处理果实。另外,TTO处理的果实在常温贮藏10 d后果实果皮颜色和硬度也显著优于未处理果实。初步研究表明TTO在控制香蕉果实采后腐烂和保鲜上具有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对比了香蕉果穗不套袋、断蕾后套袋、全程套袋三种不同套袋方式下戊唑醇在香蕉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情况。按推荐施药剂量和推荐施药剂量1.5倍施用3次和4次250 g/L戊唑醇水乳剂,末次试药距收获期42 d时,不套袋处理的最终残留量均高于戊唑醇在香蕉上的最大残留限量0.05 mg/kg,断蕾后套袋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全程套袋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最低检测浓度0.025 mg/kg。香蕉套袋可以有效阻挡农药在蕉果上的附着,从而降低戊唑醇在香蕉上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1.
以干旱驯化和未驯化的香蕉幼苗为研究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干旱胁迫过程中6个miRNAs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6个miRNAs在所有香蕉幼苗的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在直接干旱处理下,mi R156k、mi R160a、mi R162a、mi R164a、mi R166d的表达均呈现升高-降低的趋势,mi R397b的表达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在驯化后干旱处理下,mi R156k、mi R162a、mi R166d、mi R397b的表达均呈现升高-降低的趋势,mi R160a、mi R164a的表达则呈现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干旱胁迫响应过程中(除处理后第10天外),驯化后的香蕉幼苗中miRNAs的表达量基本上高于未驯化香蕉幼苗中miRNAs的表达量,同时还发现mi R160a和mi R164a的表达量都非常高。上述研究结果将为香蕉干旱胁迫应答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采用静置水培法,使用4种不同的营养液配方,并以清水培养和椰糠基质栽培为对照,对巴西香蕉苗进行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香蕉苗增加的生物量方面,BXM配方(巴西木植物营养液)处理与椰糠栽培的差异不显著,但与日本园试配方、Hoagland植物营养液配方、1/2 MS培养基营养元素配方和清水培养的差异显著;在株高和叶面积方面,均以椰糠栽培的最大,BXM配方处理的居次,接下来依次是Hoagland植物营养液配方、日本园试配方、1/2 MS培养基配方和清水培养。综上所述,在这4种营养液配方中,BXM配方是巴西香蕉苗生长的最适营养液配方。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水平腐胺对巴西蕉幼苗抗旱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0.00、1.00、1.25、1.50、1.75 mmol/L腐胺(Put)喷施巴西蕉幼苗叶片,研究干旱胁迫后其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适宜浓度的外源Put预处理能显著增加巴西蕉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降低相对电导率,提高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及SOD、POD的活性,降低O.-2产生的速率,减少MDA的积累。由此说明适宜浓度的外源Put预处理能提高巴西蕉幼苗抗旱性,以1.25 mmol/L Put预处理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14.
立枯丝核菌毒素对人参PAL活性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不同浓度的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处理一年生人参幼苗,检测24h内人参幼苗叶片内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细胞膜相对透性变化。结果表明:经立枯丝核菌粗毒素处理后人参细胞中PAL的活性呈现先升高后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则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豆灰斑病菌毒素筛选抗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庆凯  陈绍江 《大豆科学》1999,18(2):109-114
以大豆灰斑病菌7号小种的培养基滤液和层析后的粗毒素,对30个大豆品种的幼苗和叶的致萎初始时间和失水萎蔫程度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指明初始反应时间和失水率是大豆灰斑素效应的两个量化指标,也分别反应其品种的敏感性和受害严重度。滤液和粗毒素,幼苗和叶片鉴定结果以及它们和田间抗性鉴定结果一致性表明毒素可以用来作抗源鉴定,由此建立了大平灰斑病毒素筛选抗源的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以巴西蕉组织培养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多肽浓度(600、800、1 000、1 200倍液)对巴西蕉幼苗生长及根系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多肽处理能促进巴西蕉幼苗的生长,增加根重、苗高、叶片长度和宽度,同时还能提高巴西蕉幼苗根系活力,但是对根长影响不显著。在试验的各个浓度中,以600倍液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 Dendrostellera lessertii (Thymelaeaceae) is a toxic plant that grows in parts of Iran. The anti-proliferative properties of its crude methanol extract and one of its active components, 3-hydrogenkwadaphnin (3-HK), have been established using several cancer cell lines. METHODS: In a further attempt to determine the mode of action, two groups of synchronously growing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a single dose of 3-HK (3.5 nM) and/or a single dose of the crude extract (equivalent to 0.36 mg plant powder). Every 8 hours, the percentages of cells within G1, S, and G2-M phases were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ic (FCM) analysis; electron microscopic pictures were taken after fixation with 2% glutaraldehyde. RESULTS: Twelve hours after treatments, apoptotic cell death was confirmed by the observation of mark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the plasma membrane as microvillar disappearance and the appearance of apoptotic bodies in the treated cells. FCM analyses revealed that the G1 phase arrest wa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pure substance. CONCLUSION: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e previously drawn conclusion that the raw material and the pure substance from D. lessertii exert their anti-tumor effects through cell cycle arrest at G1 phase and diversion of cell fate toward programmed cell death.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室内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T122F菌剂对香蕉生物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菌剂能明显促进香蕉生长,主要表现为香蕉株高、假茎周长、叶片数以及叶绿素含量的增加。菌剂的施用还能显著提高香蕉内生细菌数量、叶片耐菌能力和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在300倍液处理下,从香蕉苗根部分离到的菌量为299.75×103 cfu/g FW,是对照的7.16倍,而从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菌量则是对照的2.20倍。此外,经菌剂处理的香蕉根际土壤水浸液对香蕉枯萎病菌孢子萌发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