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田敏 《山西林业科技》2010,39(3):47-48,60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从社会性别与发展的视角研究了退耕还林政策对社会性别分工的影响,介绍了男女村民在退耕还林政策中的受益情况,以及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社会性别分工的变化;分析了退耕还林政策中土地权属、妇女地位变化等社会敏感性问题;最后提出了社会性别主流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育问题中的性别不平等探讨——基于女性主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说过,每个了解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的衡量。而女性主义理论正是提出了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它对性别概念和性别差异的含义进行了哲学的分析,对不平等的性别关系进行批判性解释。性别不平等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领域的性别不平等。本文用女性主义理论对我国的教育问题进行了性别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女性主义教育学的策略、办法。  相似文献   

3.
环境因子和植物激素在植物性别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植物的性别表达不稳定。研究发现,植物个体在发育过程中环境条件的改变可能会改变原定程序的表达,从而引起植物性别分化方向或群体性别比例的变化,甚至使性别分化逆转。文中概述了矿质营养、气体、湿度、光照、温度和创伤等多个方面的环境因子与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和细胞分裂素5类植物激素在植物性别表达中的作用,对其应用前景和研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林蛙性别控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林蛙胚胎发育的适当时期。用化学、物理和激素等因子控制林蛙性别分化。增加雌蛙的发生率。提高林蛙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社会性别研究已成为国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热点话题。通过对国内外旅游社区参与中的社会性别研究进行综述,在对比国内外旅游社区参与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旅游参与中的社会性别研究的不足,并为未来旅游社区参与的社会性别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及保健价值(杨波等,2007).红豆杉属植物种群竞争力弱,天然更新缓慢和地理分布局限等客观因素,导致其处于濒危状态,1999年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叶水英,2006).红豆杉属为雌雄异株,据周志强等(2009)对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生殖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东北红豆杉天然种群中,雌雄性比为1:2,雌株和雄株的生殖生存特点不同;张春雨等(2009)通过树木年轮学方法,发现雄株生长速率显著大于雌株,这可能是种群维持自身长期发展的一种适应.这说明东北红豆杉的性别分化及其机制有深入研究的价值.目前对于东北红豆杉性别的鉴定还停留在东北红豆杉雌株结实的阶段,还没有对东北红豆杉早期性别鉴定的有效方法.21世纪以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为很多植物的遗传多样性以及性别相关基因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水曲柳是东北三大珍贵硬阔用材树种之一,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属木犀科,白蜡树属,雌雄异株。不同性别的植株其经济价值不同,本文利用形态鉴别法对水曲柳性别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被子植物的性别分化对遗传多样性、子代和环境适应有着巨大的贡献。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单性花物种,单性花形成是避免自交、促进异交、保持遗传多样性和避免雌雄功能干扰的重要途径。单性花物种分布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表明被子植物性别分化可能存在性别多样性的进化途径和复杂的调控网络机制。因此,性别分化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性别分化和表达研究涉及形态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和分子遗传学等研究领域,在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从4个方面对性别分化相关研究进行系统总结:1)单性花形成源于两性花祖先,主要是通过两性花中性器官缺失或者退化2条系统进化途径形成。从花着生部位和结构来看,单性花分为雌雄异花同株和雌雄异花异株,而且单性花的外部形态结构具有多样性;以花发育过程中划分的发育阶段来看,单性花的表型特征形成于4个发育阶段,即阶段0(性器官原基出现之前)、阶段1(性器官原基发育早期)、阶段2(减数分裂之前)和阶段3(减数分裂之后),而且已有处于发育阶段0、1和3物种的性别调控机制被发现和证实。2)赤霉素、生长素和乙烯等六大类植物激素在性别分化调控过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赤霉素主要具有促进雄蕊发育,而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乙烯主要是促进心皮的生长,同时,已有相关激素的调控机制被阐明,如乙烯合成途径调控性别分化。3)了解不同类型单性花性器官缺失或者败育的遗传分子基础,整合已经鉴定的各物种中与性别相关或者性别决定基因,阐述DNA甲基化和小分子RNA等表观遗传调控性别形成的机制以及XY系统、X[DK]∶A系统和ZW染色体系统调控性别分化的模式。4)环境因素如温度、光照以及矿质营养等对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本文旨在对于现有基于性别分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对单性花发育的不同调控机制进行回顾和梳理,了解性别分化的最新研究现状和成果,促进对性别表达途径及其系统发育进化的理解,为性别分化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依据,也为进一步探索植物性别分化新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自然界中,同一树种的树木在某些性状上也会有所差异,由于树木性别的不同,可以造成冠型、干形及其他性状之间存在差异。所以,辨别树木的性别在林木育种、经济林开发与利用和园林绿化工作中都有重要的意义。1雌雄同株的树木雌雄同株的树木有单性花与两性花之分。雌雄...  相似文献   

10.
杂色山雀性别分子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色山雀是一种分布区域狭窄的小型森林洞巢鸟类,在生态学上属衰落物种。杂色山雀是单态性鸟,仅从外部形态辨别雌雄非常困难。本研究采用非伤害性取样法以Chelex-100为介质快速提取DNA,利用5只已知性别的杂色山雀,对CHD基因性别鉴定特异性引物P2/P8和2550F/2718R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比较两对引物PCR的反应结果,筛选出用于杂色山雀性别鉴定的有效引物P2/P8,并摸索该引物的最佳PCR反应条件和反应体系,寻找到一种快捷方便、采样量少、鉴定精度高的性别鉴定的分子方法,为日后统计杂色山雀的种群性比现状提供基本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昆虫性信息素人工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索和研究害虫防治的新途径、新技术, 其中利用昆虫激素, 特别是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进行害虫防治的研究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文中从昆虫性信息素的化学成分、人工合成等方面综述了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并介绍几种常用的昆虫性信息素合成方法, 以期为昆虫性信息素的科学研究和最佳合成方法探索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介壳虫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性信息素产生,化学组成,雄蚧对人工及天然性信息素的林间以应以及在监测,检疫,种类鉴定和防治中的应用等方面扼要介绍了介壳虫性信息研究的历史及进展。  相似文献   

13.
实小卷蛾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小卷蛾为鳞翅目、卷蛾科、小卷蛾亚科、实小卷蛾属害虫的总称,其是危害针叶树枝梢和球果的一类害虫。本文从实小卷蛾的化学通讯以及其性信息素、引诱剂害虫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其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昆虫性信息素变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述评了昆虫性信息素变异研究的现状与进展,将昆虫性信息素的变异归纳为组分结构、组分比例和组分滴定度等3种变异类型.阐明导致这些变异的机制包括了地理隔离、寄主差异、发育因子及遗传学根源等.展望并讨论了这一研究领域的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15.
描述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柚木野螟(Pyrausta machaeralis)雌雄蛹的方法。观察285头柚木野螟蛹的形态特征发现: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在第八腹节腹面上部有一纵裂缝,连接第七腹节与第九腹节,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雄蛹,腹部末端分节明显,第八腹节无裂缝,第九腹节有一黑色裂缝,连接第十腹节。  相似文献   

16.
梨小食心虫性引诱防治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测定出含顺-8十二碳稀醇醋乙酸酯200mg的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有效诱捕半径为20m。在梨小食心虫年发生3代的地区,着重对第1、2代开展性引诱防治,蛀果率可降低11.25-13.83个百分点,防治效果达54.95%-60.16%,雄蛾定向抑制率达15.17%-48.07%,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The research in the genetics of sex determination and the differentiation of reproductive organs in flowering plants has long been a topic in recent years.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 and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control sex determination in flowering plants relies on detailed studies of the differentiation of sexual organs. Current theories about sex chromosomes have illuminated the mechanisms of plant sex determination. In addition, recent progress in cloning floral homeotic genes which regulate the identity of the floral organs has generated molecular markers to compare the developmental programs of male, female and hermaphrodite flowers in several species. In this review, the authors focus attention on these recent findings and provide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genetics of plant sex determination and the mechanism of sex determination gene expression and gene programs.  相似文献   

18.
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所具有的物种特异性、性信息素的生物合成及调控机理和性信息素载体选择及应用现状等方面系统阐述枯叶蛾科昆虫性信息素的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提出性信息素在近源种生殖隔离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建立诱捕器诱捕量与林间种群密度动态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性信息素迷向干扰防控害虫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文陈述国内外迷向技术的应用进展及影响迷向技术开展的生态因素,进而探讨不同缓释载体的剂型,旨在为利用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害虫提供技术借鉴和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个人研究方向,重点介绍国内外迷向干扰技术的应用情况及环境影响因素,探索常见缓释载体的类型(毛细管迷向丝、微胶囊、Puffer、SPLAT、蜡滴、空气纤维、静电纺丝/纳米纤维),指出不同缓释装置的优缺点。[结果]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作为一种高效专一、环境友好的新型绿色防控害虫技术,已经成为害虫综合防控体系IPM(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于鳞翅目害虫的防治,鞘翅目、同翅目、半翅目、膜翅目等也有少量报道,尤以舞毒蛾、苹果蠹蛾、葡萄花翅小卷蛾的应用最为成功;明确了昆虫性信息素缓释载体及释放速率控制是有效实施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的前提,揭示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的应用机理,得出限制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的经济及政策因素,旨在为我国更好的开展性信息素迷向干扰技术防控害虫提供参考。[结论]昆虫性信息素迷向干扰防控害虫的应用前景广泛,在农林业害虫的绿色防控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