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采用RBF网络与BP网络的方法,利用MATLAB工具箱并结合气象资料中的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和太阳日辐射量,建立了预测核桃作物需水量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两种预测模型通过实例证实了预测的准确性,并且将这两种网络模型进行了比较分析.RBF神经网络预测作物需水量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254 7 mm/d、相对误差平均值为5.47%,BP神经网络预测作物需水量的绝对误差平均值为0.320 6mm/d、相对误差平均值为6.97%,由此可见,RBF网络预测的精度比BP网络高.并且,通过程序记时显示RBF网络训练用时0.063 0 s,比BP网络训练所需的时间要短的多,因此RBF神经网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实现了精度与实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适合全射流喷头多因素下射程的预测模型,通过改变喷头工作压力、安装高度、喷嘴直径、喷头仰角共4个参数,对射程进行测量.基于BP神经网络和广义径向基(RBF)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建立了全射流喷头射程预测的BP和RBF神经网络模型,并分析BP和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射程与工作压力、喷嘴直径呈非线性关系;当喷头在1.2 m安装高度、27°仰角、4~10 mm喷嘴直径时,压力增大到0.4 MPa,射程趋于极限,并且安装高度与射程呈正相关关系.BP与RBF神经网络均能较好地表达全射流喷头射程与主控因素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训练时间方面,RBF网络比BP网络慢8.05 s;预测过程中,BP网络在每次运行程序时的预测结果不一定相同,而RBF网络则不会出现此问题,且RBF网络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比BP网络的小3.55%.从网络预测总体效果观察,RBF神经网络预测喷头射程具有更好的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3.
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地下水动态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金泉工业园区为例,基于园区B248号长观井2001-2008年的地下水埋深资料,首先建立了地下水埋深RBF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而后对该模型的模拟结果作误差分析,并将相应值与BP网络模型进行对比。RBF神经网络模型和BP网络模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9.88%和19.67%,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0.81和1.56,均方误差分别为0.19和0.98。显然,RBF神经网络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用上述训练好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对研究区2009-2013年平水年条件下的地下水埋深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已出现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趋势。最后,根据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方案,在逐时段压缩地下水开采量10%的情况下,研究区2025年即可恢复到2001年的地下水水位值。  相似文献   

4.
温度和含水率对土壤比热容影响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二次正交回归试验研究了土壤温度和含水率对土壤比热容的影响,并建立了土壤比热容的二次正交回归模型和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含水率的一次项对比热容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其二次项的影响达显著水平;二次正交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精度,其残差平方和为0.026 1,标准差为0.0511.但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的最大误差值为0.036,最小误差值为0.008,其预测精度优于二次正交回归模型.优化的BP神经网络学习速率较快,当网络训练达到346步时即有效收敛,具有预测速度快、操作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型甘蔗收获机切割器不平衡对切割器轴向振动的影响,为实现切割器振动的有效预测以及自动控制信号的获取,通过正交试验并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与回归分析构建出了切割器螺旋以及刀盘振动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模型的切割器螺旋与刀盘的振动正确拟合率达到了88.89%,且相对误差基本上在5%以内,而回归模型的切割压力正确拟合率只有38.89%。因此,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的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通过此BP神经网络模型,有效地解决了复杂信息特征的提取问题,减少了试验研究的次数与成本,为进一步的切割器刀盘以及螺旋振动的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利用多光谱技术开展芳樟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监测,及时快速诊断芳樟矮林生长状况,为田间管理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以红壤区芳樟矮林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多光谱遥感影像,提取波段反射率,筛选植被指数,分别以波段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为模型输入量,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回归、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神经网络4种方法构建芳樟矮林SPAD反演模型,并对比不同输入量、不同模型模拟结果的反演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两种不同的输入量,在同一模型反演的精度相差不大;其中,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以植被指数为模型自变量估测芳樟矮林SPAD效果略优;基于支持向量回归、BP神经网络和RBF神经网络,以波段反射率为模型自变量估测芳樟矮林SPAD效果略优;对比4种建模方法,不同方法建模预测精度不同,与偏最小二乘回归、支持向量回归和BP神经网络相比,基于RBF神经网络反演芳樟SPAD的精度最高,以波段反射率和植被指数为模型输入量的测试集为例,其决定系数R2分别为0.788、0.751,均...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是一种谷物、蔬菜和水果功能兼具的食物,其蛋白质含量远高于其他块茎类食物,且富含优质的氨基酸。马铃薯生育期短,在湖北平原、丘陵地区冬种春收适宜发展早熟品种,对于填补全国南北方鲜薯市场供应空档期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马铃薯产量的高效预测对于制定生长期间的种植管理措施及相关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在产量预测中存在精度低、鲁棒性差等问题,利用鲸鱼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WOA)对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同时,基于湖北地区2009-2021年间田间物联网获取的气象因子(大气湿度、大气温度、降雨量)、田间水热因子及马铃薯产量,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GA-BP神经网络模型(遗传算法优化)及WOA-BP神经网络模型对所选地区马铃薯产量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WOA-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明显高于GA-BP神经网络模型及BP神经网络模型,R2达到0.9764,预测值与试验值之间拟合程度较高,表明基于WOA-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更加科学、合理、准确地进行马铃薯产量预测。  相似文献   

8.
以影响热裂解液化过程的因素(输入功率、压差、氩气流量和进料率)为网络输入,热裂解液化产物为网络输出,应用BP神经网络模型法对玉米秸秆热裂解液化产物产率进行了预测分析,并将预测结果与非线性回归分析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输出值与试验值间的相对误差总体上在5%之内,说明模拟预测的效果较好.对BP神经网络模型法与非线性回归方法的预测结果对比分析显示:在试验数据范围内,BP神经网络模型对玉米秸秆热裂解3种产物产率的预测值更接近试验值,计算精度比非线性回归方法略高.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BP网络改进算法、RBF网络和遗传神经网络,构建了机耕、机播与机收水平预测模型。应用所构建的模型对陕西省机耕、机播、机收水平进行预测,着重对3种预测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方针和路线提供科学依据。用测试样本对预测精度进行检验,3种机耕水平预测模型(基于BP改进算法的BP模型、GA-BP模型和RBF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都在10%以内;3种机播水平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5.17%,9.0%和13.86%;3种机收水平预测模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2.11%,7.22%和16.75%。对于机耕水平预测问题,综合考虑预测精度、构建网络的复杂度和稳定性,采用RBF模型较好;机播水平预测采用预测精度最高的基于改进BP算法的BP模型;机收水平预测可采用GA-BP模型。  相似文献   

10.
径流中长期预报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问题,常用的时间序列法、多元回归分析法等都存在预报精度偏差过大的问题。以年径流作为自回归因子,降水和气温作为多元回归因子,建立了年径流预测的非线性混合回归模型,并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模型求解。戴营水文站的年径流预报结果表明,与自回归模型、多元回归模型、BP网络模型和线性混合回归模型相比较,非线性混合回归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1.
鉴于BP网络在处理非线性复杂系统的优势,以河北省为研究对象,构建一个9-5-1结构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将1987-2005年的相关数据作为模型的训练样本,以2006年的粮价政策、农资投入量和农民收入等数据作为网络的预测输入,对该年的河北省粮食单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与实际粮食单产的相对误差为0.86%,预测精度优于传统的多元回归统计模型。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公共天气预报的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enman Monteith公式的应用局限性,以公共天气预报可测因子及历史气象数据计算ET0为基准,对广州站2017-01-01-2019-03-31预报气象信息风力状况进行量化后,以2017,2018年气象预报信息为输入因子、ET0为输出因子,分别建立基于回归型支持向量机(SVR)预报模型与BP神经网络预报模型,选择性能较优预报模型对2019年ET0进行预报,并与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回归型支持向量机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模型测试集确定性系数为0.896、均方误差为0.206,BP神经网络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模型测试集确定性系数为0.851、均方误差为0.305,SVR参考作物腾发量预报模型均方误差及决定系数要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基于SVR模型的预报值与PM公式计算值相关系数为0.761,没有明显差异,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以及整体吻合度,可为灌溉预报及决策提供较为准确的ET0预报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为稳定生鲜乳价格、保障生鲜乳供给,结合现代都市型农业特点,以天津市为例,构建生鲜乳价格波动预警机制。运用季节调整法和Holt双参数指数平滑法对生鲜乳月度价格进行组合预测并进行预警;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生鲜乳年度价格波动预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生鲜乳月度价格组合预测结果比较理想,2022年1—6月价格基本维持在434~4.38元/kg,生鲜乳价格波动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性,每年年末生鲜乳价格波动易出现正向轻警甚至正向重警;对于生鲜乳年度价格波动,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精度较高,2019年测试结果为0.101 5,与2019年实际值0.106 7相近且均显示为无警状态,可以用此模型对生鲜乳年度价格波动进行预警。为稳定生鲜乳价格,应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信息收集、分析、发布机制,加强生鲜乳价格波动预警监测,建立并优化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4.
BP神经网络在焉耆盆地农田排水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BP神经网络技术对焉耆盆地农田排水量进行预测。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排水量与各影响因素的关系,选取了对排水量影响最大的5个因素作为BP网络的输入,利用均匀设计方法,确定了最优的神经网络结构。估算结果表明利用BP神经网络可以准确的估算农田排水量,最大相对误差仅为-2.45%。  相似文献   

15.
遗传神经网络在温室黄瓜霜霉病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神经网络结构的优化、连续权重的训练中采用遗传算法的方法对日光温室黄瓜霜霉病进行预测,并对其发生程度进行了拟合,计算值与实际值接近,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6.
神经网络在果蔬收获机器人机械臂避障路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果蔬收获机器人是机器人技术在农业中的具体应用,基于避障的路径规划是果蔬收获机器人主要的研究内容.由于农业机器人作业环境的复杂性和非结构性,神经网络将是其重要的研究方法.为此,介绍了神经网络的特点,重点分析了采用神经网络描述果蔬收获机器人工作环境的基本思路,最后给出了黄瓜采摘机器人的具体分析实例,对农业机器人工作环境的描述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基于机械化生产视角的中国蔬菜成本收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和重要要素,为研究中国蔬菜种植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机械化生产方式下农机化发展对策,运用1998—2012年统计数据对蔬菜生产成本收益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等方法研究了典型区域蔬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及问题。结果表明,中国蔬菜单位面积净利润主要受价格和人工成本因素影响,价格影响程度大于人工成本,通过政策扶持完善蔬菜市场机制,有利于保障种植收益;农药和农膜的投入对蔬菜产量影响大,农药投入影响程度大于农膜投入,农业装备投入对产值影响大,化学农业对蔬菜增产的边际效用逐渐递减,而农机科技的推动作用日益突出;按投入产出指标可将中国主要蔬菜品种分为设施茄果类、露地茄果类和露地叶菜类,蔬菜品种对机械化需求紧迫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露地茄果类、设施茄果类、露地叶菜类;中国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因作业环节、区域条件和蔬菜品种的不同而呈现较大差异,政策投入、推广机制和技术创新对机械化技术发展有较大影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探索农机农艺融合的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对于研究通过蔬菜省力化机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蔬菜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于灰色理论和BP神经网络的农业用水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相结合的灰色BP神经网络模型,对农业用水量进行预测.此组合模型兼有灰色预测和BP神经网络预测的优点,既克服了数据波动性大对预测精度的影响,也增强了预测的自适应性.为此,以辽河流域某典型区为例进行预测,结果证明了该组合模型的优势,为农业用水量预测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根据室内尿素水解试验资料,建立了以温度、水分、时间为输入因子,尿素态氮含量为输出因子,拓扑结构为3-2-1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以及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和零级动力学模型,并分析比较了三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3种预测模型均能满足模拟精度要求,所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和决定系数分别为2.39%、0.992 4和0.984 5,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并且模拟效果明显优于Verhulst灰色预测模型和零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尿素水解动态变化过程,为尿素水解定量研究提供了精确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