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探究水盐共同作用下花生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响应,从花生根际细菌群落结构的角度阐述干旱和盐胁迫对花生根际细菌菌群多样性的影响及与根际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采用盆栽试验,设计对照、盐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旱盐同时胁迫四个处理,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花生饱果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干旱胁迫、盐胁...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干旱及干旱低氮双重胁迫对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花生品种花育25号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干旱和干旱低氮双重胁迫处理,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处理下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均以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  相似文献   

3.
为详细了解福州菌草基地巨菌草和绿洲一号2种菌草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与结构,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巨菌草和绿洲一号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菌草根际土检测到细菌类群主要的优势菌门为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硝化螺旋门(Nitrospirae)、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主要的优势菌纲为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芽孢杆菌纲(Bacilli)、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6)、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ia)、纤线杆菌纲(Ktedonobacteria)、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主要的优势属为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糖多孢菌属(Saccharopolyspora)、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沙雷氏菌属(Serratia)、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红游动菌属(Rhodoplanes)、不动细菌属(Acine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绿洲一号、巨菌草及其对照根际土壤细菌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9.05、8.733、7.61;巨菌草、绿洲一号及其对照根际土壤细菌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01、0.014、0.037;巨菌草、绿洲一号及其对照根际土壤细菌Chao1指数分别为3145.320、3647.482、2329.344。Alpha多样性指数分析得出,在3个土壤样品中,绿洲一号根际土Shannon指数最大,对照土壤Shannon指数最小,对照土壤Simpson指数最大,绿洲一号Simpson指数最小,说明菌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高于非根际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绿洲一号根际土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略高于巨菌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土壤微生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木薯-花生间作与花生单作的成熟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特征差异,以木薯品种 华南205和花生品种粤油200为试验材料,设计2个施氮水平(施氮、不施氮)和3种种植模式(木薯单作、花生单作、 木薯间作3行花生),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施氮和木薯间作对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相同施肥量条件下,木薯间作花生模式的土地当量比大于1,表现出间作优势,土地利用率提高49%~ 60%。成熟期花生根际土壤细菌4个优势类群依次为Chloroflexi、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和Acidobacteria,合计 比例84.42%~84.59%。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的属数量共477个。施氮和木薯间作对花生根际土壤细菌的α多样性无 显著影响。木薯间作显著降低了Proteobacteria的相对丰度,降幅18.12%。在相对丰度排名前30的菌属中,不同处 理组合间TK10 和Roseiflexus 的差异达显著水平;施氮显著降低了菌属Candidatus_Solibacter、Acidimicrobiales 和 Amycolatopsis的相对丰度,降幅分别为41.18%、33.11%和71.98%。冗余分析表明,有效磷、pH显著影响细菌花生根 际土壤属水平群落组成。本研究结果为明确间作体系中花生根际微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模式下植株氮吸收利用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设置玉米单作(SM)、花生单作(SP)和玉米花生间作(IMP)三种种植模式,系统分析了不同种植模式下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并采用16S/ITS测序技术明确玉米花生带状间作系统下根际土壤细菌/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间作玉米边行优势明显,地下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积累量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间作玉米中间行。间作玉米和间作交互区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降低,而间作花生根际真菌多样性和丰富度增加,其中变形菌门、担子菌门、子囊菌门等有益菌最为显著富集。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存在复杂的相关性,变形菌门与子囊菌门正相关。间作丰富了物种功能多样性,参与氨基酸运输、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的细菌和腐生营养型真菌的显著富集,改善了植物养分吸收,促进了植株生长发育。可见,玉米花生间作可通过优化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结构,促进植株对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本研究为玉米花生带状间作氮营养互促吸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取木薯根际土壤并研究其细菌群落特征,加深对木薯根际微生态的认知,开展根袋试验,以粘土和砂质壤土根袋内不同土壤质量(100~500 g)为处理。结果表明,根袋内土质量影响株高,但不影响茎叶重。根袋内100 g土的速效养分受到根系强烈影响,其中铵态氮和速效钾显著高于根袋外。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细菌优势菌门包括变形菌门(31.272%)、放线菌门(25.753%)、酸杆菌门(12.761%)、绿弯菌门(8.799%)等。2种土壤根袋内细菌α多样性增加,粘土细菌丰度也增加。RDA分析表明,土壤速效磷与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正相关,与变形菌门负相关;速效氮、速效钾、铵态氮、硝态氮与芽单胞菌门、酸杆菌门、Parcubacteria等负相关,与厚壁菌门、蓝藻门、梭杆菌门、拟杆菌门正相关;从根袋内外土壤速效养分和土壤细菌多样性综合判定,根袋内100 g土壤时可视为根际土壤,且铵态氮和速效钾可作为判断是否根际土壤的指示指标。根际微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鞘脂杆菌目是木薯品种SC205在不同土质下共同富集的根际细菌。发现了土壤速效养分与部分细菌门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不同含盐量的滨海盐土、内陆盐碱土和中等肥力非盐碱土壤为实验对象,探讨花生种子在吸水膨胀与萌发过程中,不同类型盐碱土对种子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影响。本实验对不同土壤样品中细菌的16SrRNA基因的V3-V4区进行PCR扩增;利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12份V3-V4高变区PCR产物进行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1)东营青坨滨海盐土种子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大于聊城高唐内陆盐碱土花生种子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2)不同类型土壤样本微生物群落结构在纲水平存在明显差异。4种土壤中的种子际细菌共分属于6个菌纲,分别为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Acidobacteria和Firmicutes菌纲,并均以Proteobacteria和Actinobacteria菌纲为主要菌纲。全样本菌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4种类型土壤中不同吸胀时间内种子际微生物菌落在门、属水平上的类型和丰度差异最为显著(p0.05)。(3)beta多样性分析和各样本遗传距离(phylogenetic distances)聚类树图分析表明,4个土壤类型的12个土壤样本种子际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均可聚为2大类。上述研究结果为盐碱地花生保全苗、促早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稻蟹共作田不同生育期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组成及功能,利用Illumina 平台Miseq 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水稻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根际土壤细菌进行高通量测序及分析。结果表明,测序共获得的6 637个OTUs,可分为54个门,171个纲,381个目,600个科,1 028个属,2 162个种。4个生育期共有的细菌OTU数目为3 122个,4个生育期中抽穗期的Chao1指数最高,4个生育期间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PCA分析显示,拔节期和抽穗期的细菌群落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与分蘗期及成熟期有一定差异性。4个生育期的稻田根际土壤细菌优势菌门(相对丰度>10%)有绿弯菌门(Chloroflex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ota),优势菌属(相对丰度>1%)有31个。PICRUSt分析表明,抽穗期在269条代谢通路的丰度值最高。研究结果说明,根际土壤的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会随着水稻生育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抽穗期的细菌物种数目最多且代谢功能最强。  相似文献   

9.
以盆栽甜瓜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与现代分析技术,探究木醋液对于甜瓜根系生长、根际土壤生物学性状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旨在开发木醋液作为液态肥料及土壤改良剂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稀释600倍木醋液处理不仅显著促进甜瓜根系生长、显著提高甜瓜根际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数量以及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涉及土壤碳、氮、磷循环相关酶的活性,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甜瓜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Chao 1指数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另一方面,门或属分类水平上,无论施用何种浓度的木醋液,其优势菌门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优势菌属均为Subgroup 6_no rank、Saccharibacteria、Gemmatimonadaceae(芽单胞菌属)、Sphingomonas(鞘脂单胞菌属)、Soil Crenarchaeotic Group、Bacillus(芽孢杆菌属)、Rhodospirillaceae(红螺菌属)、Roseiflexus(玫瑰弯菌属)、Lactococcus(乳球菌属)和Acidimicrobiales。施用木醋液没有改变甜瓜根际土壤中细菌优势菌门或菌属的组成,但稀释300倍或600倍木醋液更有利于甜瓜根际土壤形成细菌群落结构更为多样的微环境。综合甜瓜根系生长及指示根际土壤肥力指标的生物学性状,施用稀释600倍木醋液更有助于促进甜瓜生长、提高甜瓜根际微环境的土壤肥力和抵御土传病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朱槿品种‘紫牡丹’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苗期重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对其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并运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干旱胁迫及复水下朱槿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与正常处理(CK)相比,重度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T2)的总根长、根表面积及根尖数等根系生长指标呈现显著减少的结果,但与重度干旱胁迫(T1)处理相比,均显著增加。通过对朱槿根际土壤样品中细菌群落结构的研究发现,属分类水平上,厌氧绳菌属(Anaerolineaceae),酸杆菌属(Acidobacteria)、酸微菌属(Acidimicrobiales)、幽门螺杆菌属(Sphaerobacter)、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等是不同处理土壤样品中的优势菌群。T1处理下的嗜青霉属(Algiphilus)、奥利螺旋菌属(Aureispira)、绿线菌属(Chloronema)、扁棒壳属(Acrospermum)为不同处理下的特殊细菌。真菌方面,属的分类水平上发现,粪壳菌属(Sordariale)、散囊菌属(Eurotiales)、拟青霉属(Pseudallescheria)、格孢腔菌属(Pleosporale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等是不同处理土壤样品中的优势菌群;T1和T2处理下的样品中,侧角藻属(Goniomonas)、齿盘菌属(Lamprospora)和索罗迪夫斯菌属(Sorodiplophrys)为不同处理下的特殊真菌属。其中,有促生作用的细菌如酸微菌属( Acidimicrobium)、厌氧绳菌属(Anaerolineaceae)嗜青霉属(Algiphilus)以及具有一定生防作用真菌如拟青霉属(Pseudallescheria)、枝孢霉属(Cladosporium)等均可以合理的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为植物的抗干旱胁迫以及提高朱槿在干旱胁迫下的水分利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青枯病是芝麻和花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探索合理的轮作防控模式,运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 nacearum)抗利福平标记菌株JXS02-L土壤接种,测定菌株在芝麻、花生、甘薯、大豆、玉米和小葱等6种作物根际土 壤和根部的定殖与消长动态,分析了不同轮作模式对芝麻/花生青枯病发生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后3w,6种 作物根际土壤菌量均低于初始接种菌量;播种后6 w,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已上升至初始接种菌量水平 (3.20 ×106~4.93×106 CFU·g-1),之后菌量持续上升,大豆、玉米根际土壤菌量则持续下降;播种后12 w,大豆、玉米根 际土壤菌量比芝麻、花生、甘薯根际土壤菌量低4个数量级,小葱植种后6 w~12 w,均未检测到病菌。播种后3 w~ 12 w,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持续上升,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先升后降;至播种后12w,大豆和玉米根部菌量比 芝麻、花生和甘薯根部菌量低5个数量级,小葱根部则始终未检测到病菌。芝麻-大豆-小葱-芝麻、芝麻-大豆-玉 米-芝麻2种轮作模式芝麻青枯病病情指数比芝麻-花生-甘薯-芝麻轮作模式分别降低19.95%、12.87%;花生-大 豆-玉米-花生轮作模式花生青枯病病株率比花生-芝麻-甘薯-花生轮作模式降低11.63%。本研究结果对于了解 青枯雷尔氏菌的生态多样性,以及指导青枯病的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花生苗期干旱处理后转录和代谢通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析花生耐旱性的调控基础,本研究通过对10个不同的花生材料苗期进行干旱-复水实验,结合转录组分析,探讨了干旱条件下不同花生材料抵御干旱胁迫的分子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来源于非洲的花生材料Waliyar Tiga耐旱性最强,其次是kQ044抗青、中花16和早花生,干旱敏感的材料为狮头企、山花13、ICGV86745以及丰花2号;耐旱及干旱敏感材料的根冠比存在显著差异,耐旱材料的根冠比平均值为35.0%,干旱敏感材料的根冠比平均值为15.26%。早花生和中花16的根冠比最大。转录组结果表明抗感材料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氧化磷酸化、光合作用和植物代谢途径;通过差异基因富集分析发现,耐旱材料在干旱条件下生长素应答途径基因的表达明显弱于敏感材料。生理和转录组的结果表明耐旱材料利用发达的根系系统、能量代谢的提升、次生代谢的加强和生长的抑制四个方面共同应对干旱胁迫。抗旱材料中花16和Waliyar Tiga在干旱条件下均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和氧化磷酸化的能力,中花16的根冠比显著大于Waliyar Tiga,但其耐旱性不及Waliyar Tiga,推测可能源于其较大的叶面积导致更多的叶面水分散失,从而使其耐旱能力低于Waliyar Tiga。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盐旱交叉胁迫对花生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抗旱不耐盐花生品种花育22和抗旱耐盐花生品种花育25为试验材料,通过防雨棚盆栽试验研究了干旱、盐、盐+干旱、干旱后复水+盐等4种胁迫对花生产量、农艺性状、生物量、叶绿素SPAD值、丙二醛含量、活性氧清除能力及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各胁迫处理均显著抑制了两个花生品种植株的生长和荚果产量,其中,盐胁迫对花育22生长的影响大于干旱胁迫;盐+旱胁迫下,两个花生品种受伤害程度最大,产量最低。与单一盐胁迫相比,干旱预处理提高了盐胁迫后期花生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了植株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了叶片丙二醛含量,从而缓解盐胁迫对膜系统的过氧化伤害,提高了叶绿素含量,促进了植株生长,增加了干物质积累,最终提高盐胁迫下花生产量。另外,与单一盐或干旱胁迫相比,盐+旱胁迫对花育22和花育25的伤害均加重,而干旱预处理有利于2个品种在盐胁迫下活性氧代谢和光合色素的提高,促进植株的生长,提高植株对盐胁迫的交叉适应能力,从而缓解盐胁迫对花生植株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生育期干旱对花生衰老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防雨棚池栽和盆栽条件下,通过人工控水研究了不同生育期干旱对花生衰老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生育期干旱均导致花生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SOD、POD、CAT活性和花生根系活力的降低,致叶片MDA含量提高,其中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花生衰老特性影响最大。干旱处理均导致荚果产量、生物产量降低,花针期和结荚期干旱对花生产量形成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钙肥对瘠薄红壤旱地花生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同时为优化花生生长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 湖南长沙选取红壤瘠薄旱地以及3个不同粒型大小花生品种(大粒湘花2008、中粒湘花55、小粒蓝山小籽),运用土 柱试验栽培法,设置施钙肥(CaO)和不施钙2个处理,对花生主要生育期的根际、0~20cm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试与 分析。结果表明:在缺钙酸性土壤下,施钙能提高所有品种、各时期(成熟期略有不同)、各土层花生土壤的pH值, 调节土壤过酸强度;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蓝山小籽>湘花2008>湘花55);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湘花55>湘 花2008>蓝山小籽);更好地提高大、中粒型品种土壤有效钾含量;降低大、中粒型品种土壤有效磷含量。因此,在 氮、磷、钾营养元素充足,钙元素缺失的土壤下,增施石灰钙肥,既可降低土壤酸度,又能提高有机质、碱解氮、有效 钾含量,却降低速效磷含量,在缺钙酸性土壤花生生产中施用石灰时应增施磷肥,从而保障花生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红根病对橡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分别以患红根病和健康橡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样本间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差异;同时测定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分析其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患红根病橡胶树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显著降低,OTU数量和Alpha多样性指数均低于健康橡胶树根际土壤;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略高于健康植株根际土壤;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真菌的群落结构发生明显改变,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较小;在属水平上,共检测出289类土壤真菌、525类土壤细菌,病原菌Ganoderma在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相对丰度高达31.32%,在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未检测到;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和pH在健康植株根际土壤中含量高,碱解氮在患病植株根际土壤中含量高;相关分析结果显示,Ganoderma丰度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pH呈显著负相关。该结果为揭示红根病发生的根际微生态机制及研发红根病综合防控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于2016-2017年以花育25号为材料,在花生单作和间作条件下,设置施钙和不施钙处理,研究钙肥对单作花生、间作中间行和间作边行花生的植株性状、功能叶生育后期光合特性、糖代谢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钙肥降低了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增加了花生分枝数、主茎节数,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蔗糖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单作和间作花生荚果产量平均增产397.2 kg/hm^2,平均增产率19.9%。相同施钙水平下,越靠近玉米行的间作边行花生受遮荫影响越大,其主茎高、侧枝长较大,蔗糖合成酶(SS)、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等生理指标低于单作花生。与单作不施钙比较,施钙显著增加了间作花生叶绿素含量,使其光合特性、蔗糖含量、SS、SPS酶活性无显著降低,降低了间作花生的减产幅度。本试验条件下,每公顷施用钙肥300kg可部分缓解间作遮荫对花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