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信麦998是河北博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河北众人信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小麦新品种,以莱州137为母本、众信5072为父本进行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众信麦998秆子低、穗粒数多且稳定,具有高产、稳产、抗寒、抗倒、抗逆等优良特点。该品种于2021年同时通过黄淮冬麦区北片和黄淮冬麦区南片国家初审,这是黄淮冬麦区育种史上少有的突破。  相似文献   

2.
众麦998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众麦998于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豫审麦2008010。介绍了众麦998的生育特点及高产潜力,从精细整地、适期播种、冬前管理、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出众麦998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大穗大粒型高产小麦新品种——众麦998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麦998是小麦育种家郭根选育而成的大穗、大粒、高产、抗倒小麦新品种。2008年通过河南省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10,是河南大众种业有限公司继众麦1号、众麦2号之后的又一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现已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品种保护公告号:CNA004304E。  相似文献   

4.
刘伟 《中国种业》2021,(12):105-106
中垦麦616(原名隆垦616)于2021年6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009,是集高产、稳产、大穗、抗逆于一身的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是以高产、优质、抗病性较好的弱春性小麦郑麦9023为母本,以广适、抗逆、大穗型小麦扬麦158和宁麦13的后代为父本杂交配组,经多代选育而成。对中垦麦616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突出优点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菏麦22(参试号:菏麦0839)是2019年3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高产、优质、抗逆小麦新品种。为了对该品种有较全面的了解,从特征特性、亲本来源、选育过程及适宜种植密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菏麦22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抗逆等优良特性,在黄淮麦区北片有较大的高产潜力及推广价值;菏麦22在20万/667m2基本苗的密度下,产量表现较为突出;种植密度对小麦的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糯小麦是一种特用新型小麦,不仅在食品领域有较大利用价值,而且有重要工业用途。现有糯小麦育成品种(系)农艺性状差、产量低,很难大面积生产推广和供食品企业规模化开发应用。利用农大糯麦 1 号和高产、农艺性状优良的品种潍麦 8 号为杂交亲本,通过与潍麦 8 号 3 次回交和多代自交,常规选育结合生化标记鉴定,创制出农艺性状优良且高产的糯小麦新品种山农糯麦 1 号,2018 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 20186028。通过农业农村部专家组实打验收,创国内外糯小麦高产记录 10424.4kg/hm2,为新型食品开发提供了优质糯麦原粮。适宜在山东省中高产地块种植。  相似文献   

7.
岱麦366(岱麦4366)是山东岱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小麦新品种,组合为泰农8968/泰农18,属高产、中强筋、大穗小麦新品种。2019年9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鲁审麦20190015;2022年5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042)。2018年3月申请植物新品种权,2021年12月获得农业农村部授权,品种权号:CNA20180732.1。该品种适合在黄淮冬麦区北片高产区域种植,并可作为优质小麦订单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河北省成安县河北众信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培育的中信麦99、中信麦78、中信麦283个品种被推荐国家审定,众信6178进入生产试验,还有10个品种进入区试第一年、第二年,11个品种已经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即将进入"国审"环节。可以说,该县小麦种业在参试品种数量、组别、参试点数、范围等居国内领先地位,捷报频传。河北省成安县是农业大县,素有"冀南棉海"美  相似文献   

9.
小麦新品种平麦998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平麦998是河南省平顶山市农业科学院以陕优225为母本,西农287-1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经过多年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2008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豫审麦2008008。  相似文献   

10.
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众麦998,已于2008年10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会审定(豫审麦2008010).该品种在河南省2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中667m2平均产550kg左右,多点示范达到670kg以上,是河南省继"温麦"、"周麦"之后的又一个适应性广、抗逆性强、667m2具有产650kg以上生产潜力的超高产小麦新品种.众麦998的问世和大面积推广种植,必将为小麦进一步提高产量、推动河南省小麦生产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杨茂胜 《中国种业》2013,(7):101-101
福高1号(原参试代号福麦1号)是陕西高农种业有限公司于2002年4月选用周麦16和新麦9号进行杂交,其杂交后代用系谱选择法结合抗病性等进行单株选择,于2007年育成。根据陕西省冬小麦生产发展与品种利用现状,确定以高产、稳产、抗倒、适应性广、品质优、抗逆性强小麦品种为选育目标,并通过引进省外种质资源,扩大育种材料的种质基础,进一步加强对亲本的遗传改良以及杂交后代的有效选择,达到小麦优质、高产、稳产、多抗、早熟的目的,使小麦单产达600kg以上。2008-2009年参加公司品比试验;2009-2011年连续参加陕西省关中灌区高肥组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2012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陕审麦2012009号。  相似文献   

12.
陕麦139(原代号远丰139)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小麦所利用黑麦、八倍体小偃麦和野生二粒小麦创制的陕麦8003、陕麦8007、N9134等抗病种质与野生二粒小麦AS846和农艺亲本陕229、矮早丰、小偃22等采用复合杂交、阶梯式杂交、回交等方法,于1998年完成亲本组配,组配方式为:小偃22/6/[野生二粒小麦AS846//(陕麦80031陕麦8007)F4/3/陕229/4/矮早丰]F3/5/N9134,经云南、青海加代于2003年选育而成的抗、耐多种病害的高产、优质面条小麦新品种。2006年11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产业发展需求,连云港市农业科学院以广适优质的烟 0953 为母本,以高产多抗的西农538 为父本进行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出中强筋半冬性小麦新品种连麦 186 ,并于 2022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20022 )。连麦 186 中感赤霉病、高抗条锈病、中抗黄花叶病毒病; 2019-2021 年 2 年度品质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重点介绍了连麦 186 的特征特性、产量及品质表现和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正6月1日,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何中虎研究员带领的小麦品质研究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选育的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中麦578"在位于焦作市修武县的高产示范田进行了现场实打验收,平均667m2产量达到841.5kg,创下黄淮麦区高产纪录。在实打验收现场,来自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南省农技推广中心、山东农业  相似文献   

15.
抗旱小麦新品种豫麦38豫麦38(原名洛阳83-714),由洛阳市郊区农科所与洛阳农科所合作育成。1995年9月通过河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5年10月获第二届中国杨陵农业科技博览会金奖。该品种抗旱高产,适应性广,品质优良。1抗旱高产1992~1...  相似文献   

16.
西农 537 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以周 98165 为母本、西农 4211 为父本杂交后代品系(2007140)为母本,再以九麦 2 号为父本,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落黄好的小麦新品种,审定编号:陕审麦 2020005 号。对西农 537 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高产种植管理技术要点进行介绍,为小麦新品种西农 537 的示范和推广及后续相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核桃与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产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南疆核桃与小麦间作系统4种主要间作模式中的小麦进行测产,探讨了核桃树对小麦产量及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核(桃)麦间作模式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6 m×12 m、6 m×9 m对小麦产量的影响远小于3 m×6 m、3 m×4.5 m的影响。随着核桃树株行距的加大,开放度增加,小麦产量提高。间作小麦与核桃树的距离愈近,对小麦产量影响愈大,即距离核桃树越远,小麦的产量越高;距离桃树越近,小麦的产量越低。核(桃)麦间作模式下小麦产量变化的研究,为新疆南疆果农间作环境下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绿色、高效、优质小麦产业发展需求,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江苏金土地种业有限公司以高产小麦品种扬辐麦 4 号为母本、优质抗病小麦品种镇麦 9 号为父本,利用辐射诱变与杂交技术相结合,育成高产、多抗、中强筋小麦新品种扬辐麦 13。2017-2020 年度完成江苏省淮南组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21 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 20210005)。扬辐麦 13 综合抗性强,中抗赤霉病、免疫白粉病、抗小麦黄花叶病、高抗穗发芽、抗倒伏;品质优,达到中强筋小麦标准。该小麦品种的推广应用有利于促进小麦的清洁、高效生产,适应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还需做到适期播种、优化群体结构、合理肥料运筹、综合病虫害防治并及时收获。  相似文献   

19.
小麦新品种豫麦3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新品种豫麦31豫麦31(原郑太1号)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利用大谷核不育小麦,通过转育与系统选择培育出的高产稳产小麦斩品种。1994年9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2年较豫麦18(矮早781),豫麦17(内乡182)增产45...  相似文献   

20.
江淮地区是我国水稻和小麦重要的生产基地,明确该地区不同产量水平之间的差异特征及形成机制,探索区域粮食生产的限制因子,可为缩减江淮地区周年产量差的技术途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本研究以稻–麦周年生产体系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不同产量水平田块之间的产量差与气候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水稻、小麦及周年农户水平与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间存在显著的产量差,分别为3315.9、1537.5、4645.6 kg hm–2和7498.6、3977.9、9840.9 kg hm^–2。水稻、小麦及周年农户水平较试验水平还有46.2%、29.7%和37.3%的增产潜力,较高产纪录还有104.5%、77.0%和79.0%的增产潜力。每穗粒数是造成水稻产量差的主要因子,穗数和每穗粒数是造成小麦产量差的主要因子。与农户水平相比,水稻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的穗粒数分别增加30.4%和116.1%;小麦试验水平和高产纪录的穗数和每穗粒数平均分别增加40.9%、70.0%和21.8%、19.6%。缩小产量差水稻主要依赖于增加每穗粒数,小麦靠穗数和每穗粒数的协同提高。生育期累积辐射和积温较低是导致水稻产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而生育期降雨过多是导致小麦产量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根据研究提出了“强稻稳麦”是提升江淮地区周年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