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强作物的抗逆性、优化作物的生长周期和丰富作物品种资源的重要手段。应用研究方面,基因编辑技术、基于分子标记的作物遗传育种等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在作物育种技术研究现状方面,小麦、玉米和大豆的育种技术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文章探讨了现代农业生产中育种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现代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牵头的973项目"玉米产量和品质性状全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基础研究"启动会在京召开。此项目的实施将有望揭开玉米高产优质背后的基因密码,实现玉米种质创新和育种效率的突破。该项目首席科学家王国英,就玉米的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全基因组选择育种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3.
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在玉米叶片、茎秆和雌穗等部位及生长发育的各阶段发生,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及品质。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病害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全基因组及多组学技术的利用为玉米抗病基因的挖掘及抗性机制的解析提供了更可靠和更便捷的方式,通过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改良现有种质也逐渐成为培育抗性种质的有效方式。本文综述了玉米常见真菌病害的抗病遗传、基因克隆及其育种利用的最新进展,展望了新抗病基因的挖掘和机理解析、广谱抗病基因及基因编辑等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利用,以期促进玉米优良抗病新品种的培育。  相似文献   

4.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0):3314-3322
土壤退化、气候变化、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不利影响,对保障中国粮食生产安全和稳定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更快地实现水稻育种目标,在育种改良中整合分子育种新技术是当务之急。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具有时间周期短、操作简便快捷、编辑效率高等优点,已成为植物科学和水稻分子育种的重要工具,在水稻种质资源创制和遗传改良中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在阐述CRISPR/Cas9系统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其在水稻株型改良、产量性状、品质改良、抗病性和抗逆性改良、水稻雄性不育系创制以及无性繁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基因编辑技术在东北水稻育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氮是玉米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极大。当前我国玉米种植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氮肥损失于环境。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根据当前国内外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研究现状,从氮素利用效率的含义、影响氮素利用效率的生理及分子机制、氮素高效利用候选基因的发掘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对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玉米氮素高效利用的遗传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转基因技术是指借助DNA重组技术,通过克隆将优良的基因导入玉米植株中。借助转基因技术,能够弥补传统玉米杂交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文章以转基因技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我国玉米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总结了实际运用中的限制因素,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几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展望,以期为相关单位和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玉米是全球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高玉米籽粒品质是当今世界玉米育种领域高度关注的问题。因为传统常规育种方法具有育种时间长且转化率低等限制因素,所以解决这一问题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育种。为了给今后玉米品质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参考,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的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改良和候选基因克隆及转基因技术应用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玉米优质基因资源的利用还不够充分,现有分子标记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今后应改进育种方法和品质鉴定技术,以缩短玉米育种周期。  相似文献   

8.
玉米是我国主要农作物之一,确保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提高种植户经济收入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玉米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对于现阶段我国玉米育种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改良玉米品质、制定玉米育种目标、科学选种及选择合适的玉米育种方法等建议,希望能为有效地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及种植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贾晓军  贺兰 《种子科技》2009,27(8):20-23
玉米转基因育种是通过基因转移的方法创造玉米新种质或新品种.将转基因技术与玉米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能尽快地培育出符合育种目标的新品种,带来育种水平的提高、创新和突破,加快玉米育种进程.本文论述了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研究进展、主要应用方法、应用现状及现存问题和应对策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研究的日趋成熟,转基因技术在拓宽玉米种质资源,提高杂交种的抗逆性、抗病虫性、提高产量和品质等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0.
玉米是全球和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对稳定我国粮食安全具有显著的贡献。随着农杆菌介导法等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转基因育种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培育抗虫转基因玉米、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耐干旱和品质改良转基因玉米。同时,通过将多基因聚合转化和常规玉米育种技术相结合,研究建立快速有效的玉米转基因检测技术,有助于不断培育优良性状的玉米新品种,促进我国玉米种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已定名的10个小麦矮秆基因的来源、染色体定位、遗传特点,对产量与品质性状的作用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同时也提及了3个未定名的矮秆基因。作者认为我国小麦的矮源丰富,应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2.
CIMMYT主要优质蛋白玉米群体和自交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辉  高翔 《种子》1999,(4):55-56
通过育种手段改良玉米蛋白质品质开始于60年代中期,当时两个突变体奥帕克-2(o2)和弗洛里-2的发现,显著地提高了玉米中两种必需氨基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这对提高玉米的营养价值有重要意义。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在过去30年致力于用。2基因进行优质蛋白玉米(QPM)育种。。2基因提高了玉米的蛋白质品质,但该基因同时带来软质胚乳、产量低、感穗腐、易生虫和脱水慢等不良性状,很难大面积推广。经多年的努力,CIMMYT采用修饰基因,已经克服了。2基因带来的缺陷,育出了产量和赖氨酸含量均较高的热带和亚热带优质蛋…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先锋玉米种质在西南地区的利用途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先锋玉米种质是美国育种专家将众多优良产量基因累积到一起的一系列优良种质,其株型紧凑、产量潜力高、籽粒商品性能好.近年来,美国先锋玉米种质进入我国市场,对我国的玉米育种和生产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合理利用这批材料并进一步改良创新对提升我国玉米育种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对美国先锋玉米种质在西南地区的利用途径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种质改良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聚合多个有效基因,不仅可以提高作物的抗性,而且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尤其是在抗病方面,单基因长时间反复利用容易丧失其抗病性,多基因聚合有利于拓宽抗谱,提高作物的抗性。此外,基因聚合育种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已经成为今后育种主要方法。本研究介绍了作物基因聚合育种的主要方法、聚合基因的互作以及聚合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对目前作物聚合育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的聚合育种目标进行了展望,以期推动作物聚合育种的研究。基因聚合育种主要集中应用在大田作物上,在园艺作物上的研究应用较少,因此,需要加强对基因聚合育种的了解,促进基因聚合育种在园艺作物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油菜作为世界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油菜育种家致力于利用杂交、人工诱变、细胞工程等多种技术,培育优良油菜品种,提质增效。近年来,以CRISPR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突飞猛进,为油菜育种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并已被成功用于改变油菜的菜籽产量、油脂品质、抗病性、开花时间、花色、除草剂抗性等性状,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本研究对基因编辑技术在油菜中的应用实例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对尚待解决的一些技术问题和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为相关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玉米作为一种粮、饲和工业兼用的重要作物,随着生物能源、畜牧业以及生物制药等行业对玉米的需求不断增长,我国玉米需求量日益增长。伴随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劳动力不断减少,田间管理粗放,常年连作,玉米虫害呈现上升趋势,加剧了农药的使用量和降低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为了缓解我国玉米虫害和降低农药的使用,本文归纳了玉米虫害的主要种类、危害,防治办法和优缺点;综述了国内外玉米抗虫鉴定筛选,抗虫基因研究,以及转基因抗虫玉米的研究进展,为我国抗虫玉米遗传育种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可用于疾病治疗,在农业育种领域也极具应用潜力。美国冷泉港实验室研究人员日前的一项新实验表明,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简称CRISPR编辑技术),编辑农作物"产量"基因的启动子,可对作物数量性状产生微妙影响。研究人员称,育种专家可以利用这种手段"定制"农作物,以适应不同环境,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鲜食玉米胚乳突变基因及其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20年来,鲜食玉米作为世界上重要的果蔬兼用型玉米加速发展,其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认识鲜食玉米在遗传研究及分子育种领域的进展情况,本研究介绍了胚乳突变基因的发现历程,分析了各基因的遗传机理和功能特点,简述了不同类型甜玉米及糯玉米应用发展情况。通过总结鲜食玉米转基因研究,品质、农艺性状、抗病性QTL定位及关联分析研究成果,简介功能分子标记的概念和特点,并对今后开展鲜食玉米分子育种领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加快鲜食玉米分子育种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蒋帛婷 《分子植物育种》2023,(21):7056-7060
本研究以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因编辑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在这两种育种方式中的应用和挑战。在传统育种中,基因编辑技术主要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突变育种等方法,而知识产权保护主要通过品种保护来实现。现代生物育种则更加注重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如基因敲除、基因插入和基因修饰等。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现代生物育种倾向于使用专利保护来确保创新成果的独立性和独有性。本研究比较了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在法律法规和管理实践方面的差异,并对基因编辑技术与知识产权保护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最后,本研究提出了加强法律保护、推动国际合作、加强合作机制、强化宣传和教育以及加强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建议,为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育种企业提供有效的基因编辑技术和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分子植物育种》2021,19(14):4681-4689
目前稻米品质改良已成为水稻育种的重要目标。稻米品质主要包括外观、加工、蒸煮食味和营养品质,由极其复杂的基因调控网络决定。CRISPR/Cas9系统作为新发展的定向基因编辑系统为水稻品质改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编辑效率高、易于多基因编辑等优点。本研究结合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及稻米品质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稻米品种改良中的应用,讨论了该技术在水稻品质改良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旨在为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制优质水稻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