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芒果在成熟期间的可溶性蛋白质增加,不溶性蛋白质减少。在芒果中已经发现的氨基酸有十二种,而且每种氨基酸的百分率都随成熟度而变化。芒果的总碳水化合物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逐渐增加。在各个成熟阶段,对芒果的葡萄糖、果糖和蔗糖进行了测定,但没有发现木糖。证实芒果有三十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顺式罗勒烯、月桂烯、苎烯、酯类、醛类和萜烯类。芒果汁含有的主要组份脂肪酸是棕榈酸和油酸。短链脂肪酸在绿熟期只占5%,并在其他成熟期下降。  相似文献   

2.
简要地介绍了青贮高油玉米的特征特性、研究进展及加工利用状况,并简明地指出了青贮高油玉米的发展前景,为今后青贮高油玉米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用1%农哈哈乳油1:4000倍、40%七星宝乳油1:2000倍、37%氯马乳油1:3000倍和40%氧化乐果乳油1:2000倍对带有芒果瘿蚊幼虫的离体受害芒果嫩叶进行浸渍法和叶面喷雾法处理,72h后芒果瘿蚊的平均虫口减退率均极显著地高于对照,而以上药剂用浸渍法和叶面喷雾法处理离体受害芒果嫩叶芒果瘿蚊幼虫的药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在全面分析海南芒果的区域分布及生产情况的基础上,探讨海南省芒果产业化情况。分析海南省芒果的供需情况,并利用季节指数趋势法对2010年海南省芒果的价格进行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5.
芒果是我国南方的热带果树之一.本文介绍福建省芒果炭疽病、芒果梢枯流脏病、芒果白粉病、芒果细菌性黑斑病、芒果灰斑病、芒果黄纹尾夜蛾、芒果短头叶蝉、芒果蚧类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概况及防治技术.供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云南芒果野生资源及产业种植情况,从区域分布、海拔、范围、主栽品种及发展现状等方面分析云南芒果生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油蔬两用”是油菜多功能利用的重要途径,可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本文探讨甘蓝型双低油菜油蔬两用模式,从发展过程、重要性与可行性分析、菜籽油和油菜薹的品质与利用方式、品种选育与筛选以及栽培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油蔬两用开发利用的进展,并针对油菜在品牌经营、栽培技术、政策支持以及市场需求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品牌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政策扶持等对策及建议,以期为油蔬两用提质增效提供参考,促进油菜产业振兴。  相似文献   

8.
引言 芒果(Mangifera indic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果树之一。可是,同其它主要果树相比,有关芒果产后及生化研究进行得相当少。目前芒果贸易,尤其国际贸易受到限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一套操作、运输、贮藏及催熟技术,芒果主要生产国,如印度等,目前所用的催熟办法常会导致大量果实浪费,成熟不一致和品质差。芒果品质优劣决定于若干因素,其中果实成熟情况是重要的。为此,深入研究影响芒果成熟的因素,如温度、相对湿度和乙烯等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 在印度,Singh和Mathur证明,19~21℃是芒果成熟最适温范围。在这个温度范围内成熟果实的品质比环境温度为28~30℃的要好。Hatton等人认为21~24℃是佛罗里达洲芒果成熟的最适温度,而15.5~18.5℃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微波杀菌对芒果原浆品质的影响,研究不同微波功率、处理时间、样品初始温度对芒果原浆菌落总数及维生素C含量、褐变度(BD)和色泽等品质指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微波杀菌工艺条件,并与巴氏杀菌工艺进行比较,分析杀菌前后芒果原浆菌落总数及感官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微波处理具有非常好的杀菌效果,且能抑制芒果原浆的褐变度、保护芒果原浆的营养成分和色泽。芒果原浆微波杀菌工艺最佳参数为:微波功率550 W,处理时间60 s,样品初始温度35℃,此工艺下菌落总数为50 CFU/m L,杀菌率达99.9%。与巴氏杀菌处理相比,采用微波杀菌不仅能达到更好的杀菌效果,而且原有品质保持良好。该杀菌工艺的研究为芒果原浆的贮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试验设计3个处理,第一个处理是在芒果(Mangifera indica Lour.)行间种植热研5号柱花草(Stylosanthes guianensis cv.Reyan No.5),观测芒果单作样地与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含量;第二个处理是在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在芒果树冠滴水线内翻压热研5号柱花草,观测芒果树下翻压与未翻压柱花草土壤营养成分、芒果生长量和产量及柱花草的鲜草产量,其主要目的是探讨果园间种柱花草的技术以及对土壤肥力与果树产量的影响;第三个处理是在芒果-柱花草间种样地,在芒果树冠滴水线内翻压农家肥,观测芒果树下翻压与未翻压农家肥芒果生长量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1)芒果行间种植柱花草,间种样地土壤肥力得到改善,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增幅均高于芒果单作样地;(2)芒果树下翻压柱花草后土壤全氮、有机质和有机碳、芒果株高、冠幅、地径和产量均高于未翻压芒果株;(3)芒果树下翻压柱花草和农家肥处理的芒果株高、冠幅、地径和产量均高于未翻压芒果株;(4)试验为区域林果园间种牧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香榧仁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生育酚、角鲨烯、β-谷甾醇等多种活性物质,并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寄生虫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的木本食用油。本文从香榧仁油的营养组成、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等方面,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香榧仁油的研究报道进行了全面综述,旨在为香榧仁油的进一步研究开发与综合利用提供理论参考,并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评价不同品种芒果块液氮速冻后的品质特性,以桂热、金煌、凯特、紫花、红象牙等10个广西芒果品种为对象,对其速冻-解冻前后样品的开裂率、感观品质、色度以及硬度、凝聚性、弹性、咀嚼性等质构特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液氮速冻后,10个品种芒果块的感官品质均有所下降,90%芒果品种出现开裂现象,硬度、咀嚼性下降幅度较大,色度、凝聚性、弹性下降幅度相对较小;其中桂热10号、金煌芒、紫花芒3个品种在液氮速冻-解冻后保持相对较高的品质。说明液氮速冻对不同品种芒果块品质的影响不同,本研究为液氮速冻应用于速冻芒果的加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百色市右江河谷是我国著名的干热河谷之一,干旱是该地区最严重的气象灾害。芒果是该地区地理标志农产品,但其水分利用策略尚不清楚。本文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该地区降雨同位素特征及影响因素,利用多元线性混合模型方法量化不同来源水分对芒果树根系吸水的贡献比例,揭示芒果树生育期内水分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研究区氢氧稳定同位素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δ值和氘盈余(d)具有旱季富集、雨季贫化的规律,建立了研究区的大气降水线方程:δD=8.2587δ18O+12.308,δD和δ18O值有极显著相关性(r=0.9968, n=35, P<0.001);(2)季风气候影响下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值具有显著的降雨量效应和反温度效应(P<0.05);(3)在芒果花期、幼果期、果实膨大期和成熟期,土壤水氢氧稳定同位素总体上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变贫;在花期和幼果期,芒果树对各层次土壤水分及地下水利用比例较为均匀,果树膨大期和成熟期则主要利用深层次土壤水及地下水,表明该地区芒果树主要以深层次土壤水及地下水为水源,说明芒果树更接近于保守型水分利用策略。降雨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反映了该地区干热的气候特征,芒...  相似文献   

14.
应用酶-重量法测定凯特(Keitt)、吉禄(Zill)、海顿(Haden)、爱文(Irwin)、台农1号(Tainong No.1)、红象牙(Red Ivory)、三年芒(Sannian) 7个攀西地区主推芒果品种果皮中总膳食纤维(TDF)、可溶性膳食纤维(SDF)及不溶性膳食纤维(IDF)的含量。结果表明,7个品种芒果皮中总膳食纤维含量均在45 %以上,其中海顿TDF含量最高,达到66.94 %,台农1号TDF最低,含量为46.87 %,7个品种SDF含量占TDF含量均在31 %-43 %。  相似文献   

15.
作物及热带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的研制和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用的“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管理系统(PESTBASE2.1)”和用此系统建立的“热带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信息项有:各种寄主作物的种类、种植利用,各种病虫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检疫情况、生物学特性、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天敌、防治方法和农药信息。所建热带作物病虫害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中已录用1000余篇有关献或专中的相关信息,涉及的作用种类有:橡胶、咖啡、可可、胡椒、油棕、椰子、腰果、热带  相似文献   

16.
对比研究分析了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与普通杂交种的主要生育特点.结果表明,两者产量和品质有差别,高油杂交种的产量主要限制性状是千粒重低,灌浆和中后期脱水速度相对较慢,成熟时子粒含水量偏高,油分积累效率高,但完成全程油分积累的时间滞后,抗衰老能力偏弱.高油种质遗传基础狭窄问题较为突出;高淀粉杂交种乳熟中期前灌浆速度相对较慢,乳熟中后期淀粉积累效率较高.同时探讨了培育高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的主攻目标性状。  相似文献   

17.
芒果(Mangnifera indica L.)是著名的热带水果,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我国是世界第二大芒果生产国,其中广西为全国最大的芒果产区。芒果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其果实在采摘后因乙烯大量释放容易软化腐烂,导致货架期短,影响产业的发展。乙烯响应转录因子(ethylene response factor, ERF)是乙烯信号通路中的关键基因,参与果实内源乙烯合成的信号转导。为了探究ERF在芒果果实采后成熟调控的作用机制,以‘台农1号’芒果为研究对象,依据前期完成的芒果转录组数据结果,筛选并克隆得到1个ERF基因(MiERF113),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MiERF113的基本理化特征、保守结构域、蛋白质结构、进化关系等;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对MiERF113基因在芒果采后不同贮藏时期的特异性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MiERF113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681 bp,编码227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25.61 kDa,理论等电点(pI)为6.07,总平均亲水性为-0.883,有32个磷酸化位点,无跨膜螺旋结构,无信号肽。蛋白质结构域预测MiERF113蛋白仅含有1个保守的AP2结构域,且该结构域中第14和19位氨基酸分别为丙氨酸和天冬氨酸,符合ERF亚家族的典型结构特征。将芒果与拟南芥、猕猴桃、阿月浑子、苹果、柑橘和茶树的ERF氨基酸序列进行进化分析,发现MiERF113与阿月浑子ERF113的同源性较高,亲缘关系最近。利用qPCR检测MiERF113基因在芒果采后不同贮藏时间果皮和果肉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MiERF113基因在果皮和果肉中均有表达,且随着果实不断成熟其表达量在逐渐增加,在采后贮藏12 d时表达量达到最高。本研究为揭示MiERF113基因在芒果采后成熟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赵韦 《玉米科学》2015,23(6):35-38,44
以EMS诱变获得的高油玉米突变体ce03005为材料,对子粒油分含量进行遗传分析,并以B73×ce03005的BC群体构建连锁图谱,考察玉米167个BC1S1家系的油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利用101个SSR标记,所构建遗传图谱总长度为1 611.7 c 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5.9 c M。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分析,共检测到5个控制子粒油分含量的主效QTL和6个微效QTL,分别位于第1、6、7染色体上;所有QTL位点的含油量正向贡献均来自高油突变体;单个油分QTL的贡献率变幅为4.58%~18.62%。  相似文献   

19.
利用合成的黄粒和白粒两个微胚乳超高油玉米原始群体(C0),经过两年四轮回的混合选择改良,通过测定各轮回群体的5粒重、含油率和5粒油重三个性状,研究其选择响应.结果表明:黄、白两个群体,5粒重、含油率及5粒油重三个性状的原始群体及各轮回群体间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第四轮混合选择(C4)后的5粒重最高,黄色群体C4y的5粒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对菠萝、杧果和米蕉果实混酿的果酒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菠萝、杧果和米蕉混酿果酒的香气物质的化学成分与菠萝果酒有显著差异,其中混酿果酒的香气物质更为丰富,尤其是包含着更多的中、高沸点的香气物质.这为感观评价提供了仪器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