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黑河流域中下游种子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河流域是河西走廊最大内陆河流域。据初步调查,其中下游有种子植物55 科,220 属,396 种(不含栽培种)。区系特征是温带性质明显,古地中海起源,种类少但地理成份联系广泛,属于亚洲荒漠植物区系阿拉善亚地区植物区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巴尔鲁克山植物区系组成成分与地理成分的分析,说明了区系中特有现象与稀有濒危植物。研究表明:巴尔鲁克山植物组成成分中,含有100种以上的科有3个,即菊科、禾本科和豆科,种数达424种,占总种数的32.6%。科的地理成分中,以世界分布科为主,共出现42个世界分布科,占总科数的28.9%;本区属的分布区类型中北温带分布型占绝对优势,共出现178个北温带分布型属,占总属数的38.6%。种的地理成分中,以温带分布为主,其中旧世界温带分布最多,出现297种。本区古地中海成分占第2位,其中中亚(哈萨克斯坦)植物区系与准噶尔植物区系之间的共性最多,表明本区为伊朗—吐兰植物区系与准噶尔植物区系的汇合点。此外,本区东北方向上为西伯利亚(阿尔泰)植物区系与天山植物区系交流的通道,也是这两大植物区系有些种的分布边界。本区有50多种植物列入受保护及稀有濒危植物,巴尔鲁克有6个特有种(3个变种)。  相似文献   

3.
对成都地区居室庭院环境中的蚂蚁种类进行了调查,发现成都地区居室庭院蚂蚁种类有26种,隶属于3个亚科,12属。按地理和气候环境将成都地区蚂蚁区系划分为4个动物地理区域,对其种类组成、分布和区系特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根据群落相似性系数的比较,讨论了成都地区居室庭院蚂蚁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阴山北麓是典型的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区,由于其物种组成、植物群落结构以及生态功能上的特殊性,具有较为丰富的物种组成和复杂的植物区系。采用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实地调查为主,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阴山北麓木本植物区系组成、地理成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阴山北麓木本植物区系由16科38属68种植物组成。该区系木本植物≥10种的优势科有3科,含2种的属和含1种的属物种较为丰富多达31属,占区系植物总属数的81.58%。植物科分布包含5个分布型和1个分布变型,以世界分布型占优势。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布有11个分布型和4个分布变型,以温带分布型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统计七老图山地区植物区系,分析其种子植物组成和地理分布特征,得出如下结论:七老图山有野生种子植物82科323属726种,包括裸子植物2科5属16种,被子植物79科318属710种;地理成分复杂,科、属、种都以温带成分为主,在区系总数中占比分别为78.8%、79.6%、63.9%;从水分生态类型可以看出,本区系中生植物最多,共591种,在总种数中占比82.4%,旱生植物次之,共182种,在总种数中占比25.4%;按生活型划分可以看出,草本植物数量在本区系种子植物中占有绝对优势,尤其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导,构成了七老图山植物区系的主体部分;七老图山植物区系与雾灵山植物区系具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其次是坝上高原植物区系,但同时也与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内蒙古植物志》(第二版)自 1989 年陆续分卷出版后,本文作者在阿拉善地区的科学考察与采集的植物标本中,又发现了内蒙古植物区系的新记录种 14个种,1 个变种,1 个新变种。分别隶属于蓼科(2 种,1 变种,2 属)、藜科(1 种,1属)、石竹科(1 新变种,1 属)、十字花科(1 种,1 属)、豆科(1 种,1 属)、大戟科(2种, 1 属)、玄参科(1 种,1 属)、菊科(5 种,4 属)、麻黄科(1 种,1 属)等 9 科,13属。标本存于内蒙古大学生物标本馆( H I M U)。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锡林郭勒荒漠草地种子植物的组成特征、区系地理成分的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有种子植物55科180属348种,被子植物占优势。科属组成分析表明,区系优势现象较明显,优势科、大属和较大属均以温带分布占优势;属种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温带分布属、种占优势,热带分布的属、种所占比例很小,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属性,...  相似文献   

8.
东天山喀尔力克山北坡-淖毛湖植物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天山喀尔力克山北坡-淖毛湖共有高等维管束植物47科188属345种,物种组成以双子叶植物类群占优势。多年生草本在全部植物中占多数,显示了该区物种形成是年轻的进化类型。优势科现象明显,为禾本科、菊科、莎草科、毛茛科、石竹科等11科,表征科为禾本科、藜科和蓼科。单种科、寡种科和单种属、寡种属是本区植物区系的主体,属内物种的分化程度较高。世界广布性的科及属在植物区系中分布较多,反映出研究区气候的严酷性。该植物区系属的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既古老又年轻,主要以温带成分为主,共计109属,其中北温带成分所含属数最多。古地中海成分也占有重要地位,其他分布区类型居于次要地位。植物种的分布区类型以亚洲中部成分为主。本区内有新疆特有植物14种,而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温带成分占优势,其次为古地中海成分。  相似文献   

9.
中国帕米尔高原菊科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菊科是中国帕米尔高原第一大科,共有36属139种及1亚种5变种,植物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高达85.6%;中国帕米尔高原菊科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多样,有8个分布类型和6个变型,温带性质明显,以北温带为主,缺乏热带分布型和中国特有分布型;与其它植物区系相比,西帕米尔与中国帕米尔的相似系数最高;该区菊科植物特有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中国-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公路沿线植物区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9月对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沿线分布的植物和植被进行了考察,经初步整理和统计,该地区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52科223属489种。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2科2属5种,被子植物49科220属483种。对222属488种种子植物的地理成分分析表明,该地区植物分布区类型有10个正型13个变型。其中,北温带分布有86属227种,占该地区植物总属、种数的45.75%和61.36%,表明温带属性是该地区植物区系的基本特点。同时,该地区植物区系与地中海-西亚-中亚及旧世界温带交流最多,其次与热带有一定的交流,而与温带亚洲和东亚交流很少。  相似文献   

11.
阿拉善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善荒漠区地处典型的内陆干旱区,属温带荒漠气候,是亚非大陆戈壁荒漠区的东翼。本文对阿拉善荒漠区种子植物区系的组成、特点及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与邻近地区的植物区系进行了比较分析。经统计本区有种子植物(包括部分栽培种)87科377属1091种,野生种子植物82科367属1073种。主要结论为:1)植物种类较丰富;2)特有成分突出,共有中国特有属14个,其中当地特有属5个,分别是:四合木、绵刺、革苞菊、连蕊芥、百花蒿,多为单种属或寡种属;3)区系起源古老;4)与蒙古、古地中海、华北或东亚以及青藏高原植物区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新疆艾比湖流域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艾比湖流域目前生态环境问题很严重,突出表现在:盐尘暴天气增多、艾比湖湖面缩小、沙漠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水体污染等。这些对天山北坡经济带会产生威胁,所以对艾比湖流域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有重大意义,是非常必需的。对此我们在艾比湖流域进行野外调查,并整理和鉴定植物标本,艾比湖流域共有高等植物1178种,隶属79科440属,其中蕨类植物7科,9属,15种,裸子植物3科,4属,7种,被子植物69科,427属,1156种,其中有2个特有种:艾比湖桦(Betula ebinuricum),艾比湖沙拐枣(Calligonum ebi-nuricumIvanova)。对艾比湖流域的植被进行了地理区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艾比湖流域治污区系成分复杂,分属于20个类型,以中亚成分、欧亚成分和北温带成分占优势,表明新疆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与本地区所处的气候带、地理位置及其地史变迁是一致的。这可为艾比湖流域生物多样性研究、生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流域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天山1号冰川冻原植被带种子植物区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新疆天山1号冰川附近冻原植被带有野生种子植物19科46属66种。通过该地植物的区系分析,表明该地区的植物区性质明显温带性,且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地理成分复杂,37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沙生植物的区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内蒙古有沙生植物48科,177属,378种,50变种,其中荒漠区的沙生植物39科,122属,213种,草原区46科,158属,309种,表现出草原区的沙生植物更为丰富。科属组成上,是以豆科、菊科、藜科、禾本科为主,蒿属、虫实属、棘豆属、黄芪属为含沙生种类较多的属。生活型从种数上虽均以多年生草本为主,其次为一、二年生草本,但灌木与半灌木在群落中常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荒漠区,成为植被的基本层片。水分生态类型较为贫乏,以旱生为主,中生占有一定比例。区系地理成分上,荒漠区以蒙古成分和戈壁成分为主,草原区以蒙古成分和东亚成分为主,而温带成分均具有较大的比例,反映出地理位置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Knowledge about vegetation patterns along disturbance gradients is essential for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coastal habitats in arid regions.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floristic diversity and the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vegetation structure in the Gulf of Gabès (Tunisia). For this purpose, the floristic diversity of 120 relevés belonging to three coastal sites with different disturbance levels (40 relevés per site) was analyzed in relation with 10 environmental and anthropogenic factors. Therophytes constitute 54% of the 237 plants species belonging to 44 families identifi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pecies richness and floristic diversity indices exhibited a similar trend and peaked in the slightly disturbed site (H′?=?3.38; S?=?176). The similarity between sites was relatively low and reached its maximum between the little and the highly disturbed sites. 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and detrended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applied on the floristic data resulted in groups mainly determined by disturbance level by explicitly segregating the three sites.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CCA) indicate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species composition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anthropogenic variables. Partial CCA revealed that the effect of anthropogenic variables on floristic composition was thrice higher than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57.5% vs. 18.4%, respectively). Overall, this study provides a broad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ristic diversity and vascular plant richness in the Gulf of Gabès. The obtained results reflected a disturbance–diversity pattern and thus revealed the obvious importance of maintaining the 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甘肃省1997~2008年土地利用变更统计数据,采用信息熵,空间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析方法,对甘肃省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都具有不均衡性,有序度低,结构性较差。信息熵值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1997~2002年持续稳定上升,但总体变化幅度较小,2002~2008年H值急剧上升,总体增长幅度较快。总体来看,东南区域比西北区的信息熵要高,西北地区土地利用结构较单一。通过空间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分析得出:耕地和林地分布虽然2008年比1997年趋向均匀,但地区间差距仍很大,而园地、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分布趋向分散。  相似文献   

17.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verify the origin of and resulting floristic composition from seedbanks in different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Tomé‐Açu, Brazil. The seedbanks were sampled in three smallholder farmers (Demonstration Units = DU), each with three agroforestry treatments and secondary forest as control. Seedling emergence in a glasshouse was used to quantify and identify the seeds collected in 2008.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the above‐ground community was characterised with annual floristic surveys from 2008 to 2011. The total densities and diversity of the seedbanks were not different among the treatments within a given DU, but differences occurred among DU. The most abundant woody species had higher seed densities in the secondary forests than in DU. Conversely, among the herbaceous species, two groups were differentiated: species with similar densities between the DU and the secondary forest and species with higher density in the DU. In the DU,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of the seedbank and the flora surveyed in 2008 was high, but decreased in subsequent years. The species present in the seedbank of agroforestry systems are highly influenced by the secondary forest, but provide little information about the floristic composition that will arise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野外调查、查阅标本、文献考证及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江西大岗山植物区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江西大岗山地区种子植物共约782属、1796种,包括12个分布区类型和17个亚型。亚热带至热带分布成分356属,温带成分239属:(2)中国特有成分26属,具有一定的区系残遗和特化现象;(3)大岗山地区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地理成分复杂,以热带~亚热带成分占优势,并与世界各个热带植物区系有着广泛的联系;(4)本区系间断分布类型多样,残遗植物类群丰富,在珍稀濒危种类颇多,这都与地史变迁、大陆漂移和人类活动等影响密切相关;(5)大岗山植物区系足典型的亚热带植物区系,有由热带成分向温带成分过渡的特点,成为许多热带性属的分布北界。该区具有由泛热带、亚洲热带、温带和亚热带植物区系成分在发生上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