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坤 《河南水产》2009,(2):17-18
近年来,随着我省南美白对虾养殖产量的提高,虾池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经济损失,甚至影响到南美白对虾在我省的推广和发展.我省南美白对虾养殖周期短,从5月20日后水温上升到23℃并稳定在20℃时开始放苗,到9月底成虾出池,养殖周期只有约130天左右.养殖中出现的水质恶化,不仅影响成虾的规格和商品价值,严重的可引起虾病发生而引起死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我们在国营三春集林场342亩虾池中养殖南美白对虾,该虾场以林场内大型取土坑为水源,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开展循环水养殖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整个养殖过程总结如下,供内陆淡水养殖南美白对虾者参考。一、生产条件1.养虾池虾场于2014年3月份完成养殖池的开发建设,总开发面积为342亩,共开发18个标准化养虾池。养虾池因地制宜,建设面积10~30亩不等,形成养殖水面250亩。养虾池设计水深1.5米,每3个养虾池在  相似文献   

3.
我省于八十年代开始人工养殖对虾。由于工厂化育苗和人工养殖技术的突破,对虾养殖业发展很快,到1992年,对虾养殖面积已达20多万亩。目前全省已有一大部分虾池由粗放型和单一化养殖,改为集约化和多季生产,产量大幅度上升。同安、诏安、漳浦、宁德等地已有万亩高产虾池,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这几年也有不少虾农仅着眼于眼前的经济效益,有的盲目投饵,造成饵料浪费;  相似文献   

4.
泥蚶、河豚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至今未找到有效解决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方法,虾池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此,近年来我们在虾池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研究,先后进行了蚶虾、虾蛤、虾蟹、鱼虾等多品种、多方式的混养,其效果较单一对虾养殖要好。在实践中,发现利用虾池进行泥蚶、河豚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是现有虾池养殖模式中较好的一种,其优势表现在:一是通过贝、鱼、虾混养,可使水质得到改良,使贝、鱼生长速度快,使虾不得病或晚得病;二是充分利用有效水体,饵料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一养殖。利用虾池进行三个品种的混养,可达到增产增效的目的,为虾池的多品种养殖创出一条新路。具体技术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养虾过程中,暴雨对养殖生态环境影响极大,一般在春、夏季出现的暴雨较多,暴雨对虾产生的影响,主要是对虾池的水质(水温、盐度等)、浮游生物等养殖水环境的瞬间改变,雨后极易使养殖虾暴发病害,也是我省今年第一季养殖虾发生大面积死亡的重要原因,教训尤为深刻。暴雨造成对虾的  相似文献   

6.
《水产科技》1996,(3):21-21,25
斑节对虾是目前我省养殖对虾的主要品种。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虾病暴发,斑节对虾死亡十分严重。据调查统计,1993年深圳市辖区内精养虾池发病率达80.86%,粗养虾池发病率达60.87%,产值减少1.24亿元。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治虾病,是发展斑节对虾养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由于至今未找到解决对虾暴发性病毒病的方法 ,虾池的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为挖掘虾池潜力 ,近年来 ,我们在虾池的综合利用方面进行大量研究 ,先后进行了蚶虾、虾蛤、虾蟹、鱼虾等多品种、多方式的混养 ,其效果较单一进行对虾养殖要好。并在实践中发现 ,利用虾池进行泥蚶、河与南美白对虾混养是现有虾池养殖模式中较好的一种。其优势表现在 :一是通过贝、鱼、虾混养 ,可使水质得到改良 ,使贝、鱼生长速度快 ,使虾不得病或晚得病 ;二是充分利用有效水体 ,饵料利用率高 ,周期内经济效益明显高于单一养殖。利用虾池进行三个品种的混养 ,可达到…  相似文献   

8.
通过设置虾鹅轮养与罗氏沼虾单养对比试验,研究分析虾池种草养鹅对罗氏沼虾池塘水质、底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虾鹅轮养模武在罗氏沼虾养殖初期可以有效地降低水体的化学耗氧量、氨氦、总磷等富营养因子的水平,但随着养殖的深入,水中营养因子来源转为罗氏沼虾代谢废物和剩余残饵,对水质的改善作用就不再明显.而且,虾鹅轮养模式不影响虾塘养殖水体藻类组成,可以有效降低虾池底泥中有机质与全氮的含量,改善罗氏沼虾的养殖的池塘底质环境.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几口虾池藻类的种类与数量的同时,检测了这些虾池的几种生态因子(pH、DO、比重和NH3-N),并结合室内小水体模拟实验,讨论了浮游植物的种类与数量对养殖虾池生态的影响。结果认为,以硅藻(如骨条藻和角毛藻等)或绿藻(如小球藻等)为优势的虾池,养殖生态较稳定,对虾养殖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养虾池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虾池水域,进行立体化养殖,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一条途径。近年来,初步探讨虾蛏混养方法,我认为,虾蛏混养,使虾蛏有机地结合,缢蛏利用虾池过肥的水,可改善水质条件,挖掘了虾池生产潜力,促进虾池生  相似文献   

11.
1999至 2000年,我们组织实施了农业部“对虾健康养殖高产技术”丰收计划项目。项目组针对广西对虾养殖生产中存在虾池布局混乱、水位浅、池塘大、进排水困难、排灌不分家、虾农缺乏科学养殖管理意识、清淤不彻底、放苗密度过大及在养殖过程中滥用药物,导致虾病不断发生,效益不稳定等问题,采取了改造虾池、改良虾池底质、投放健康虾苗、综合水质管理、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及两造虾养殖等综合技术措施。项目实际推广16360亩,总产量3522308kg,年平均推广8180亩,单产215.5kg;总产量21133.85万元…  相似文献   

12.
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1993年以来养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传播途径和可能寄主的研究结果以及养虾群众的虾病防治经验,提出了以下主要防治措施: 1、养虾开始前彻底消灭虾池中可能存在的底栖甲壳类,养虾生产中切实防止池外虾蟹进入虾池。 2、对虾养殖池内引进一定数量的斑尾复(鱼段)虎鱼,消灭患病对虾和其他对虾暴发性流行病病原的可能寄主。 3、养虾过程中定期使用ClO_2消毒,控制虾池中有害微生物的数量。 在实施以上措施的同时,特别注意使用优质饲料,优化养殖环境。三年来,在近千亩左右虾池的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养虾业绩,最高单产150kg/亩。  相似文献   

13.
叶建生 《水产养殖》2006,27(1):20-21
我国的对虾养殖池塘大多是20世纪80~90年代建造的,由于当时虾池建设的标准低,经过多年的养殖.虾池的老化程度日益加深。近年来这些虾池养虾产量低,易出现病害。使很多养殖户养虾严重亏损。甚至有一些虾池荒废。造成资源闲置。随着养虾业的发展,沿海地区适合开发养虾的地方已经开发利用。再大面积开发土地发展养虾已很有限。要使养虾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改造低产老化虾池方面做文章。  相似文献   

14.
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由于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不断增加,池塘老化、种质退化和养殖病害的猖獗,造成虾池养殖经济效益大幅度下降,养殖风险不断增大,大部分养虾户出现亏损,严重影响我省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笔者进行了南美白对虾与罗非鱼混养试验,结果表明:混养能够增强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阻断虾病的蔓延,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稻田养殖淡水小龙虾,是提高稻田单位面积效益的一种生产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和冬闲期。目前稻田养虾方式有混作、连作和轮作。根据几年的生产实践,我市稻田养虾采用混作加连作的养殖模式。这种模式是稻虾在同一环境下共同生长一段时间,待水稻收割后,利用稻田的闲置期,将稻田作为养虾池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虾池老化,近海生态平衡失调等种种原因,致使东沟县养虾业出现了滑坡现象。作者就开发虾池潜力,进行综合利用,保持持续稳定生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初步设想。一、东沟县的对虾养殖现状  相似文献   

17.
刘宝金 《齐鲁渔业》2000,17(2):28-30
天津市汉沽区早在1985年,就利用盐场储水池50%。左右的高盐水兑稻田排放水或农用淡水进行池塘对虾养殖,取得成功。尤其是在1993年,我国养虾业受病毒性虾病和近岸海水污染的影响,遭受严重损失的情况下,利用这种模式,避免了虾病的发生,取得了较高单产和经济效益。对此,汉沽区从1994年开始,在稳定养虾面积,注重养殖结构调整,优化养殖模式的基础上,从以防为主,防范污染水源进入虾池,保持和调控好虾池内小环境的生态平衡与稳定,为对虾生长创造一个适宜的栖息场所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这种养殖模式,并连…  相似文献   

18.
全面分析和阐述了开展剌参虾池人工筑礁养殖的必要性、创新性、发展前景及综合效益情况,为有效挖掘虾地资源的生产潜力、实施虾池养殖“二次创业”战略开辟了新的养殖途径。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93、1994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对虾发病和流行情况的调查分析,全国对虾养殖会议专家的交流意见认为虾病发生主要原因是海水富营养化程度加剧、水质日趋恶化、虾池老化以及虾病防治体系不健全、防病和治病措施和手段落后等。今后对虾养殖必须改变现行的养殖管理方式,坚持以防为主,改善养殖环境,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防止和减轻虾池内外水环境的污染,健全虾病防治体系。一、严把育苗培育第一关,培育体壮无病虾苗1.选择优质亲虾,即无病、体壮、性腺发育正常的亲虾。海捕亲虾应进行认真检疫,选用不带病毒、虾体健壮肥大的亲虾。2‘育…  相似文献   

20.
四、减少养虾污染的措施 为保持养虾生产稳定发展,可采用很多措施。采用不污染环境的养殖技术,按照虾池的负载量放养虾,使用转化率高的无残毒的高质量饵料来减少污染。投饵量应适宜,尽量少使用化学药剂和抗生素,而更多采用预防措施。 应实施一项计划,使养虾者减少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对短期和长期造成的后果的行为。因为一些养虾者在没有认识到这些后果时,经常为了补偿后期死亡,而放养很高密度的虾苗,采用错误的投饵技术,使用价廉的低质饲料,不知道虾池中真正的水质和病害问题而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