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9 毫秒
1.
雄性不育系列细叶美女樱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解决细叶美女樱的花色单调,花序小的不足,采用常规杂交方法和回交方法进行了细叶美女樱新品种选育,获得了一系列雄性不育系,这些细叶美女樱杂交种具有花色丰富、观赏价值高、适应能力强、无病虫危害、群体功能强等优点,可广泛用于绿化、美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细叶美女樱的栽培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细叶美女樱(verbena tenera Spreng)马鞭草科,马鞭草属。原产于巴西、秘鲁和乌拉圭等美洲热带地区。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有弓1种栽培。自1992年春季首次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引入郑州市后,我们对其进行了物候观测、栽培试验和应用研究,总结出了细叶美女樱在郑州地区的栽培管理要点,同时大量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细叶美女樱栽培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细叶美女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物候期进行了观察,并进行了抗盐性、耐荫性、繁殖试验,总结了郑州地区栽培技术要点。同时就如何推广应用提出了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4.
细叶桢楠生长与材性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细叶桢楠进行调查,并选取优良的细叶桢楠单株进行生长性状和材质性状的测定。结果表明:(1)细叶桢楠寿命较长。(2)细叶桢楠基本密度在0.4832~0.6209g/cm^3之间,纤维宽度在26.80—33.85μm之间,纤维长度在1.0130~1.1803mm之间。(3)细叶桢楠基本密度与树龄、胸径和材积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生产上可以通过培育大径材提高基本密度的数值。  相似文献   

5.
细叶桉ISSR-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叶桉是我国近年来成功引种的耐寒桉树种类之一,但其种源关系难以区分,不利于后续新品种的培育.为给后续的分子水平上鉴定细叶桉种源关系打基础,以细叶桉叶片基因组DNA为材料.分析了能够影响细叶桉ISSR-PCR的主要参数如模板DNA、引物浓度、dNTPs、Mg2+浓度、TaqDNA聚合酶用量、退火温度等6个因素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情况,建立了适用于细叶桉ISSR-PCR的反应体系和扩增条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下套种细叶青蒌藤的生长效应,试验结果表明:19年生杉莲混交林间伐后保留密度900株/hhm2,套种细叶青蒌藤3年后,能够形成杉木-乳源木莲-细叶青蒌藤复合林。间伐有利于促进杉木和乳源木莲保留木的生长,有利于培育杉木和乳源木莲大径材。在杉木乳源木莲混交林下套种的细叶青蒌藤保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藤茎生长迅速,较粗壮,套种3年生的细叶青蒌藤藤茎生物量可达1054.86kg/hhm2。在林下套种细叶青蒌藤,不仅可获得珍贵香料植物细叶青蒌藤的藤茎,而且还可以促进上层林木的生长,达到实现木药结合,材药两用,既不影响森林的主导作用,又可扩大中药资源、以短养长,以副养主,杉木-乳源木莲-细叶青蒌藤复合林具有显著的经营效果。  相似文献   

7.
指出了细叶龙竹具有速生、高产,成林快,收益高、轮伐期短、抗逆性能和抗痛虫害能力强等特点,探讨了细叶龙竹造林技术,分析了在细叶龙竹营养杯实生苗造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细叶石斛原球茎组培褐化抑制与试管苗生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细叶石斛原球茎的褐化抑制和试管苗的生根,实验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抑制原球茎的褐化效果比较好,WPM和大量元素减半的MS培养基比较适合细叶石斛的生根,生长调节物质IBA、NAA对细叶石斛生根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木材干燥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百度试验法对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研究,分别制定厚度为25 mm的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木材的干燥基准。结果表明,依据百度干燥试验中干燥缺陷及干燥速度分级标准,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试件均无内裂现象,干燥速度快,其特性等级均为1级;细叶云南松天然林试件的主要干燥缺陷是初期开裂和扭曲变形,其特性等级均为2级,截面变形的特性等级为1级,综合特性等级为2级;细叶云南松人工林试件的主要干燥缺陷是截面变形,其特性等级为3级,初期开裂和扭曲变形的特性等级均为1级,综合特性等级为3级。试验结果可为细叶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木材实际生产过程中干燥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指出了细叶龙竹具有速生、高产,成林快,收益高、轮伐期短、抗逆性能和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探讨了细叶龙竹造林技术,分析了在细叶龙竹营养杯实生苗造林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茎泽兰是1种恶性生物入侵杂草,目前在我国西南部地区扩散范围日益扩大,危害越来越严重,为降低其负面影响,变害为利,对其潜在的利用价值正在进行研究开发,笔者系统地阐述了目前对紫茎泽兰的综合利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The methanol extract of Rumex nepalensis Spreng. roots at the oral dose of 100-400 mg/kg exhibited significant and dose-dependent purgativ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3.
介绍弯子木在热带园林绿化中的观赏特征和在云南西双纳的适应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紫茎泽兰主要传播途径及除治技术研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表明紫茎泽兰的主要传播途径有风媒传播、水流传播、动物携带、车载传播;通过试验掌握其几种主要防治措施,包括人工防治、植物替代、化学除治、生态修复、生物质利用等。  相似文献   

15.

• Context   

The suitability of thinning to prevent forest growth decline as a result of global warming has not been tested extensively in Macaronesian Canary pine (Pinus canariensis Sweet ex Spreng.).  相似文献   

16.
对外来恶性杂草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我国的分布危害及近年在西南地区迅速扩散蔓延和猖獗危害的原因做了介绍。作者凭借15a的防治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实践,针对紫茎泽兰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簿弱环节,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综合治理策略与技术。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野生树种地理分布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广东省雷州半岛各地野生木本植物实地踏查与标本采集鉴定,并参照相关文献,发现广东省地理分布新记录树种6个,分别是:硬骨藤(Pycnarrhena poilanei(Gagnep.)Forman)、光叶海桐(Pittosporum glabratum Lindl.)、台琼海桐(Pittospo-rum pentandrum(blanco)Merr.var.hainanense(Gagnep.)Li.)、铁线子(Manilkara hexandra(Roxb.)Dubard)、光叶柿(Dio-spyros diversilimba Merr.et Chun)、玉蕊(Barringtonia racemosa(Linn.)Spreng.)。  相似文献   

18.
在贵州南部山区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入侵地,选取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苦楝Melia azedarach、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桉树Eucalyptus robusta和麻疯树Jatropha curcas等6种树种,采取直接替代和综合替代的方法,连续4 a对紫茎泽兰进行替代控制研究。结果表明,乔木树种对紫茎泽兰均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最为适宜的替代树种为马尾松。直接替代和综合替代都有控制效果,但要综合运用这两种替代方法,才能达到控制成本和控制效果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重要外来入侵种─紫茎泽兰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 Spreng.) 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传入我国滇南地区,并在中国南部和西南地区快速蔓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20世纪80年代率先在云南省开展了紫茎泽兰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的研究。目前紫茎泽兰被国家环保总局列入危害最严重的十六种入侵生物的白皮书中。本文对二十多年来我国开展的有关紫茎泽兰的研究进行扼要的叙述,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紫茎泽兰在中国的分布、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化学成分、危害性、潜在的应用价值、控制方法和手段。此外,本文还探讨了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紫茎泽兰对桉树的化感作用,研究分析了紫茎泽兰叶片浸出液及枯落物对直杆桉苗生长的影响,同时结合紫茎泽兰对桉树人工林的入侵情况,初步研究了紫茎泽兰对桉树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可以成为桉树人工林地上的单优势种群,提高桉树人工林地的土壤含水率,但会影响到桉树的健康状况。紫茎泽兰叶片浸出液对直杆桉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化感作用相反,对地上部分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地下部分根系表现出较好的促进作用,提高了根系的恢复能力,而枯落物基质浇浸出液对根系的促进效果最佳。在红壤和枯落物基质中,浸出液处理次数与根系生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