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搞好种子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种子生产中 ,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 ,不断进行技术改革 ,提高种子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其中 ,重要的改革是应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 ,逐步代替了三圃制。1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应用1 988年前 ,我们进行良种繁育主要是采用三年三圃制。三年三圃制与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相比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是原种生产周期长 ,跟不上品种更新换代的步伐 ;二是环节多 ,费工多 ,投资大 ;三是原种生产的种子量小 ,满足不了生产需要 ;四是株行、株系选择标准不容易掌握和统一 ,常因操作者对品种认识的局限性和偏爱 ,选出的原种不一样等。1 989年 ,…  相似文献   

2.
洛麦23通过建立穗行圃或穗系圃,与“三圃制”结合,形成了4个级别的种子生产程序:先建立穗行圃,再建立穗系圃;穗行圃和穗系圃,隔年交替进行;穗行圃混合收获种子或穗系圃收获种子,再加繁一代即为育种家种子;育种家种子繁殖原原种,原原种繁殖原种。原种即应用于大田生产。通过和种子企业、农场、种子生产专业村合作,采用“科研单位+种子企业+农场+生产基地”联合体,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至2013年,洛麦23在黄淮麦区南片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利用,累计推广应用面积在100万hm2以上,创社会经济效益13.7亿元。  相似文献   

3.
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建立健全种子繁育体制和科学而有效的繁育配套技术 ,有计划、高质量、低成本地生产棉种 ,为持续生产提供优良种子 ,各地进行了不少试验和探索。作者根据我国棉花良种繁育的现状 ,进一步说明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发展前景。1 我国现有主要棉花良繁技术述评1 .1 三圃制1 953年从前苏联引进以改良混合选择法为基础的三圃制 ,此后长期成为我国棉花良种繁育的核心技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育种水平的提高 ,要求原种生产方法简便 ,周期缩短 ,成本降低 ,效果显著 ,因而对三圃制逐渐提出了质疑。这种技术的核心是“选…  相似文献   

4.
小麦种子混杂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海省小麦种子生产一般采用“两圃制”或“三圃制”的繁种方式对小麦品种进行提纯复壮,但在原种圃生产原种过程中,原种田中混有杂株、变异株的问题普遍存在。这些杂株与正常植株争光争肥,造成种子的减产和品种退化。种子生产部门每年要花费很大精力进行田间去杂去劣,浪费很多财力、物力,繁殖的种子达不到合格标准,影响了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5.
偃师国营原种场 ,在良种繁育体系改革以前 ,良种繁育技术往往采用三圃制。由于种子生产技术落后 ,种子质量不过关 ,盈利较少 ,甚至亏损。自 1 988年开始 ,用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代替三圃制 ,主动与育种单位、种子公司等结合 ,走育、繁、推一体化道路 ,改变了过去应用三圃制 3年才能出原种的局面。采用四级程序后 ,利用育种单位提供的原原种 ,1年就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原种 ,使原种生产周期缩短了 2年。由于品种对路 ,质量提高 ,生产的原种年年供不应求。而且 ,四级程序操作简便、经济省工 ,种子生产成本大大降低。我们场从 1 989年开始扭亏为盈 …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一般采取3年三圃制和2年二圃制提纯,但是三圃制提纯不但周期长,而且制种成本较高。所以现在大多数种子企业对小麦原种制种一般都采用"二圃制"循环制种技术。一、单株(穗)选择1.单株(穗)选择材料材料来源于本地或外地原种圃、种子繁殖田。也可专门设置选种圃,稀条播种植,以供选择。2.单株(穗)选择的重点所选单株(穗)必须具有原品种典型性和丰产性。3.田间及室内选择①株选分2步进行,抽穗至灌浆阶段根据株型、株高、抗病性和抽穗期等进行初选,做好标记。成  相似文献   

7.
<正> 良种繁育任务,一是加速繁育种子,二是保持良种的种性。按国家标准局批准的作物原种生产技术操作规程规定,繁育作物原种一般采取单株(穗)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方法。即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三年三圃制。自1987年我场被定为省级种子基地后,小麦的提纯复壮一般采用穗行圃和原种圃二年二圃制。这样生产原种的周期缩短,速度加快。1988年我场收获穗行圃556亩,除选部分优行进入穗系圃外,大部分经选择后进入原种圃。这样1989年收获原种圃1万亩,穗系圃559亩,穗行圃579亩。在二年中原种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增加了效益。但  相似文献   

8.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种子繁育是小麦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我国现行小麦种子繁育程序包括三圃制、二圃制、一圃制、四级种子生产、株系循环选择、一圃三级种子生产等六种。为了适应现代小麦产业化的需要,在分析现有种子繁育程序的基础上,根据小麦遗传特征,提出小麦种子繁育的一般原则和通用程序,供小麦育种、繁种、推广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淮北芝麻枯萎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北平原是我国芝麻主产区 ,常年芝麻种植面积 2 0万hm2 左右 ,占全国芝麻生产面积的1 /5 ,对发展我国芝麻商品生产颇为重要。由于该区域在芝麻生育期间温度高、雨水多、田间湿度大 ,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芝麻病害种类繁多 ,发生频繁 ,是造成芝麻产量长期低而不稳的主要原因。芝麻枯萎病是芝麻的主要病害之一 ,发生普遍 ,危害较重 ,一般发病率为 1 0 %~ 2 0 % ,严重时达30 %以上 ,产量损失 2 0 %~ 30 % ,甚至绝收 ,是芝麻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1 症状芝麻整个生育期间均可感染枯萎病。苗期症状似猝倒病。成株期则表现出典型的维管束型的萎蔫…  相似文献   

10.
我国芝麻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芝麻生产及市场现状1、生产现状芝麻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各省、市、自治区均有种植,其中河南、湖北、安徽、江西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国种植面积的77%,占总产的80%以上。并且芝麻总产稳步上升,从1996年的57.53万吨上升到2003年的105万吨。近年来育成且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有:中芝9号、中芝10号、鄂芝1号、豫芝8号、豫芝10号、冀9014等,正常年份产量可达80公斤/亩以上,2003年审定的中芝11、中芝12品种,单产达90公斤/亩左右。我国芝麻常年种植面积为80万公顷(1公顷=15亩)左右,总产60~80万吨,是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芝麻生产国。我…  相似文献   

11.
朱玉国(新疆麦盖提县种子管理站,麦盖提 844600)多年来在麦盖提县棉花生产上一直采用“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方法生产原种,国家于1982年颁布了至今为止唯一的GB242 82棉花原种技术操作规程,确定了3年“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标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源于原苏联的3年“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方法,为棉花原种生产做出了应有贡献;但这个方法工作量大、繁殖系数小、原种生产周期长,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不适应棉花品种频繁更换形势。1997年起,在麦盖提县棉花生产上先后又应用了“自交混繁法”、“简易二圃法”等棉花原种生产方法;在应用中,发现用“自交混繁法”生产棉花原种选自交铃数量少,自交需人工多、脱落率高、淘汰率高、保种圃面积小、原种生产周期长;而应用“简易二圃法”生产棉花原种,省工省事、能及时的为棉花生产提供足量、优质棉种,适应当前棉花品种频繁更换的形势。1 不同棉花原种生产方法在麦盖提县的应用麦盖提县自1975年应用3年“三圃制”棉花原种生产技术,到1980年底完成了108 夫的“三圃”配套、二田对口工作,到1985年实现了年年用108 夫原种三代更新大田种子,其纯度由原来的54%提高到了87%,198...  相似文献   

12.
GS豫麦18号四级种子生产技术与应用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GS豫麦 1 8号的繁育推广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进行种子生产 ,实现了种子生产规模化 ,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现就其生产技术与应用效果概述如下。1 GS豫麦 1 8号的四级种子生产方法从该品种推广开始 ,我们育种单位负责建立了四级种子生产基地 ,常年基地面积分别为 :育种者种子保种圃 6~8亩 ,原原种圃 50 0亩。后两级种子由于需种量大 ,主要由其它国营农场和种子生产单位承担。其生产方法是 :1 .1 育种者种子生产由于尚缺少低温低湿库的长年贮藏条件 ,我们主要通过育种者种子保种圃 ,用株系循环法生产育种者种…  相似文献   

13.
1985—2015年中国县域芝麻生产的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阐明我国芝麻生产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85—2015年的我国县域芝麻生产统计数据,采用集中度、重心迁移、产量贡献率、优势度等指标,对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产量和单产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我国芝麻产量和面积的分布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大别山山脉一带和辽宁省西北部;全国芝麻单产水平不断提升,种植面积自2000年起小幅缩减,而产量变化处于明显的波动状态。2)30年间,全国芝麻产量集中度和面积集中度变化波动较小,集中地区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我国芝麻产量、面积重心同步向南偏西方向迁移,迁移距离分别为252和344 km。3)我国芝麻生产的主导因素一直为面积,占比为40.0%—49.9%;我国芝麻的生产优势区主要在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四省。近30年来,我国芝麻种植变化受其自身特性、病虫害、湿害以及政策等影响,芝麻生产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优化和调整我国芝麻生产的政策倾向、种植结构、良种研发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尤显关键。  相似文献   

14.
所谓“三圃”,就是指“株(穗)行圃、株(穗)系圃,原种圃”,“三圃制”即采用单株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的程序生产原种的一种繁育方法。在我国已推广应用了近50年,为广大农技人员所熟悉,有着较为深厚的群众基础。笔者认为,对尚在利用且出现严重混杂退化的品种,或当一个新的推广品种其遗传性尚不稳定存在诸多变异类型时,要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三圃制”可谓是不可多得的良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基础薄弱,国外实行的较为科学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因“育、繁、推”体系尚未建立健全,育种者种子如何贮藏等一系列问题尚未很好解决,因此,在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15.
夏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驻马店市芝麻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优,素有“芝麻王国”之称,是全国芝麻重点产区之一。其中平舆县的芝麻产量及面积均居全国县级首位.并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认证。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芝麻产量低而不稳.挫伤了农民种植芝麻的积极性,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下滑。为提高产量,保住驻马店市芝麻种植优势,我们进行了试验研究、生产调查,总结出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正芝麻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科学数据表明,每100 g芝麻含蛋白质21.9 g、脂肪61.7 g、钙564 mg、磷368 mg、铁50 mg等,而且芝麻还含有大量的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近年,随着芝麻消费量及出口单价不断上涨,我国芝麻种植面积也进一步扩大。然而,在芝麻种植过程中存在种植分散、品种老化、技术落后、效益偏低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芝麻高产种植技术进行探讨。一、种子准备芝麻在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优选。  相似文献   

17.
关于农作物良种繁育体制和技术的改革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我国农作物良种繁育工作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农作物良种繁育工作大体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 1阶段是前 3 0年 ,我国执行的是“自繁、自选、自留、自用 ,辅之以必要调剂”的种子工作方针 ,建立了以县农场为中心 ,公社为桥梁 ,队有种子田的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在良种繁育技术上 ,学习前苏联 ,特别注意提纯复壮 ,推行了株行 (穗行 )、株系 (穗系 )、原种系列的三年三圃制。第 2阶段是后 2 0年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 ,在种子工作上执行的是“四化一供”的方向目标 ,即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质量标准化 ,种子加工机械化 ,品种布局区…  相似文献   

18.
周口市是河南省芝麻生产的主要产区,种植芝麻的面积和产量都占河南的1/6以上.但生产调研情况表明,目前在周口市芝麻生产上仍存在一些制约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因素.分析总结当前周口市芝麻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发展对策,以期为周口市芝麻生产持续稳定增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驻马店市芝麻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品质优,素有"芝麻王国"之称,是全国芝麻重点产区之一.其中平舆县的芝麻产量及面积均居全国县级首位,并已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认证.但由于多种原因造成芝麻产量低而不稳,挫伤了农民种植芝麻的积极性,近年来种植面积逐年下滑.为提高产量,保住驻马店市芝麻种植优势,我们进行了试验研究、生产调查,总结出芝麻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杨帆 《农村科技》2012,(7):22-23
奇台农场多年从事杂交玉米制种生产,制种过程中发现一些关键性问题,如制种田隔离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父母本花期不遇或相遇不理想,去杂不彻底,母本去雄不及时、不彻底,忽视砍除父本等。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杂交玉米制种的产量和质量。提高杂交玉米制种产量和质量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亲本选择与种子处理选择高纯度自交系亲本是提高杂交玉米制种纯度的根本措施之一。繁殖自交系亲本种子的原种要严格按照"三圃制"或"二圃制"要求进行。自交系亲本种子要有一定的储备,一般采用一次繁殖、分批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