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小麦孕穗期进行施氮处理,采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结合能谱仪元素分析技术,对8个品种小麦籽粒的外胚乳、内胚乳、糊粉层和果皮4个部位铝含量进行测定,分析施氮处理对小麦籽粒中铝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在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含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内胚乳、外胚乳、果皮、糊粉层;不同品种小麦籽粒中铝的积累量存在遗传差异,籽粒不同部位铝的积累量也不同;孕穗期施氮处理显著提高小麦籽粒不同部位中铝含量,同时也提高小麦籽粒不同部位铝含量的相关系数。这一研究显示,小麦籽粒不同部位对铝的积累量不同,同时对氮素的响应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以陇黑麦838(黑粒)、平凉44号、农大3753(黑粒)、农大5181、陇鉴108和陇育4号为试验材料,采用X-射线能谱仪测定小麦籽粒不同部位的部分矿质元素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中除含有大量C、O外,皮层富含K、Ca、Fe,其次是Na、Mg、Cl和Cu。糊粉层富含K、Mg和Fe,其次是Si、Cl、Ca和Mn。胚乳层O含量最高,Cl、K、Ca和Fe次之,并含少量Na、Mg、和Se等元素。胚中Mg、Cl、K、Ca和Fe含量较高,Na、Mn、Cu和Se次之。黑粒小麦陇黑麦838和农大3753籽粒Ca、Fe、Zn和Se元素的相对含量高于普通小麦。总体来看,所有品种(系)糊粉层矿质元素含量最高,皮层和胚次之,胚乳最低。不同类型品种(系)籽粒各部位的矿质元素含量存在基因型差异,黑粒小麦矿质价值高于普通小麦。  相似文献   

3.
小麦籽粒皮层和胚中营养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籽粒由胚乳、胚和麦皮组成。胚乳约占82%,胚约占3%,麦皮约占15%。小麦的各种营养成份在麦粒中各组成部分是不同的,淀粉集中在中部的胚乳,蛋白质在壳内的糊粉层和位于麦粒背面基部的胚芽中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现在制粉的基本过程是将小麦的皮层、胚和胚乳尽量彻底的分离,主要保留胚乳,再将胚乳研磨成粒度符合规定标准的面粉,而将皮层和胚作为副产品。因为象维生素和矿物质这些重要营养成份主要集中在小麦籽粒的皮层和胚中,若不能科学地对制粉工业的副产品进行加工处理,就必然造成小麦营养成份的流失。 麸皮因其粗纤维含量多,食感和味道不佳,影响面粉质量而作为制粉的副产品。但占麦粒重量15%的麸皮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许  相似文献   

4.
采用田间裂区设计,主因素设置0、9.60 kg/hm22个施锌处理,副因素为0、240 kg/hm22个施氮处理,将小麦籽粒从外到内依次分为种皮、糊粉层、次糊粉层、3层淀粉胚乳过渡层和淀粉胚乳中心层等7层(F1—F7),研究不同氮锌肥处理下小麦籽粒不同层的氮、锌含量及分配比例,以期为进一步实现小麦籽粒胚乳的锌生物强化和...  相似文献   

5.
普通小麦籽粒硬度与胚乳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普通小麦籽粒硬度与胚乳组成及显微结构的关系,进一步理解籽粒硬度的形成机理.[方法]利用由硬质小麦郑麦9405×软质小麦扬麦13构建的149个F6:7家系的RIL群体及2组软、硬质NIL群体,分析籽粒硬度与角质率、千粒重、胚乳蛋白质含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软、硬质近等基因系籽粒横切面显微结构.[结果]RIL群体中胁基因型为野生型(paina-Dla/Piab-Bla)的家系均为软质胚乳,而缺失Plan(Pina-D1b)基因型的所有家系均为硬质胚乳;软质家系的籽粒硬度值在郑州点和南京点的变异系数均高于硬质家系,软质家系的胚乳质地比硬质家系易受环境影响.RIL群体中的软质家系与硬质家系籽粒硬度值与角质率均极显著相关,而南京点的相关系数低于郑州点;籽粒硬度值与蛋白质含量、总淀粉含量、直链淀粉含量及千粒重相关不显著;具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14+15亚基家系和7+8亚基家系的籽粒硬度值差异不显著,而具有低分子量麦谷蛋白Glu-A3b亚基家系的籽粒硬度值显著高于Glu-A3c亚基家系.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软、硬质近等基因系籽粒糊粉层细胞无显著差异,而胚乳显微结构差异明显,软质近等基因系籽粒胚乳蛋白质基质与淀粉粒表面呈分离状态,而硬质近等基因系籽粒胚乳蛋白质基质与淀粉粒紧密结合.近等基因系软质家系和硬质家系的角质率差异显著,但二者在粒径、千粒重、蛋白质含量、总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上差异不显著.[结论]籽粒硬度值是胚乳蛋白质基质与淀粉粒结合程度的反映,其大小并不影响胚乳密度及籽粒形态,一定范围内胚乳总蛋白含量、总淀粉含量及直链淀粉含量均不影响硬度,而胚乳蛋白亚基组成对籽粒硬度值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特性与角质率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籽粒角质率的高低是判断小麦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外观指标。本文作者选用了95个冬小麦品种(系),研究蛋白质特性和淀粉特性对角质率的影响,为籽粒的品质改良提供依据。结果:小麦籽粒角质率与蛋白质含量、谷蛋白大聚体(GMP)含量和沉淀值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41、0.51和0.65。表明胚乳中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中的大分子聚合体含量以及面筋含量均有利于角质胚乳形成。角质率与淀粉总量、直链淀粉含量之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和-0.49;与支链淀粉含量、膨胀势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8和0.40。表明,增加淀粉总量在胚乳中所占的比重,以及提高淀粉中直链淀粉的相对含量,对形成角质胚乳不利;而提高支链淀粉相对含量,增强胚乳的吸水能力,提高膨胀势,对形成角质胚乳有利。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浓度对芝麻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NAA、6-BA、GA3对芝麻菜种子的胚芽和胚根生长都有影响.其中GA3 20 mg/L处理的胚轴长比清水对照增加52.2%,差异极显著,但其胚根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6-BA 20 mg/L处理的胚根长和胚轴长分别比清水对照增加97.1%、43.3%,差异均极显著;NAA 40 mg/L处理对胚轴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与清水对照差异极显著,但是对胚根表现为抑制作用.比较对胚根和胚轴的综合作用,6-BA 20 mg/L对芝麻菜种子发芽的整体效果最为明显,种苗最为健壮.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8个不同来源的爆裂型玉米的果皮破损、爆裂、解剖等试验证明,爆裂型玉米爆裂品质差异主要是由于籽粒结构差异.粉质胚乳大小及百粒重的比值所构成.分析表明:果皮厚度、粉质胚乳大小的绝对值与爆裂品质无关;爆裂品质与爆裂时间、籽粒百粒重存在极显著负相关;膨胀倍数与爆花率有极显著正相关.由于粉质胚乳和角质胚乳的相对位置不同,可分成四种不同的籽粒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小麦种子中主要水解酶同工酶的特性。[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PAGE)电泳技术,分别对萌发过程中小麦种子中胚芽、胚乳和胚根三大组织部位存在的淀粉酶、酯酶、蛋白水解酶的同工酶图谱进行了研究,[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小麦种子胚乳中的淀粉酶、酯酶同工酶变化较明显,而蛋白水解酶变化较大的则是在胚芽和胚根当中。[结论]该研究为今后有效提高作物种子的萌发率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
四川推广小麦品种在镉胁迫下籽粒镉积累和生长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弄清楚四川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在不同镉污染耕地上小麦籽粒镉积累和生长情况,筛选出籽粒低镉含量的小麦品种加以推广利用。【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对收集的四川地区40个小麦品种的籽粒镉含量、生长和镉积累迁移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不同小麦品种的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差异较大,存在明显基因型差异。在镉含量相对较低的土壤环境下,品种间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变异幅度较大;土壤镉含量相对较高的土壤环境下,小麦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分布范围相对较窄。不同小麦品种的农艺性状差异显著,不同农艺性状对镉胁迫响应不尽相同。土壤环境中的镉浓度越高,小麦籽粒中镉迁移积累系数越低。同一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和镉迁移积累系数变化趋势相同,呈显著正相关。在镉污染不同的两个浓度下籽粒镉含量都较少的品种有CD-22、CD-25、CD-35、CD-37和CD-39。【结论】四川地区主推小麦品种在镉胁迫下籽粒镉含量、迁移积累及农艺性状存在基因型差异,其受镉胁迫影响程度不同,筛选出了5份籽粒低镉含量且表现稳定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水稻籽粒不同部位P与Al、Cd、Pb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环境扫描电镜结合X射线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技术,研究了水稻籽粒不同部位P与Al、Cd、Pb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金属元素Al、Cd、Pb和其他矿质元素一样,也在糊粉层中积累最多;水稻籽粒中P的积累与Al、Cd、Pb的富集有密切关系;其中,籽粒不同部位P与Al的含量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Pb和Cd的含量并不随着P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化幅度较小.说明P对Al的富集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黄淮麦区小麦籽粒的铁元素含量情况。[方法]以黄海麦区具有代表性的260份小麦骨干种质为试材,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其籽粒铁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260份测试材料籽粒铁含量的平均值为22.22μg/g,表明目前黄淮麦区小麦籽粒的锌含量整体水平超过20.00μg/g,但尚未达到25.0μg/g;基因型间含量变幅为4.30~115.37μg/g,极差值为111.07μg/g,相差26.8倍,表明基因型间有极其显著差异;260份测定材料铁含量在5.001~25.000μg/g的基因型为172份,占所测总数的66.1%;在所测材料中不但有23份基因型的铁含量超过40.000μg/g,约占所测基因型总数的9%,还有2份超过100.00μg/g,表明小麦籽粒铁含量的遗传改良巨有很大潜力。[结论]通过遗传改良可以提高小麦籽粒铁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在土壤中添加重金属元素Pb、Cd、Hg、As,研究43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系)成熟后不同器官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Pb、Cd、Hg、As主要在水稻植株根中大量富集,其次是茎叶,在稻谷和精米中富集量最低;通过富集系数的比较,发现水稻对Cd富集能力最强,其次是Hg,然后是Pb,最低是As。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规律为:①Pb在常规籼稻稻米和稻谷中的含量显著高于在粳稻和杂交稻中的含量,而茎叶中Pb含量在不同类型品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②Cd在不同类型品种和不同器官中的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在常规籼稻精米、稻谷中的含量最高,在杂交稻精米和稻谷中的含量居中,在常规粳稻中的含量最低;杂交稻和常规籼稻茎叶中Cd含量高于粳稻;而粳稻根中Cd含量显著高于籼稻和杂交稻。③Hg在不同类型品种精米中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以杂交稻精米中汞含量最高,而在稻谷和茎叶中Hg含量不同品种类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④在不同品种类型之间精米和稻谷中As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常规稻和杂交稻含量较高,而茎叶As含量在不同品种类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选用福建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的7个水稻品种为试材,在外施PbCl_2不同处理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基因型的水稻稻米对蕈金属元素Pb的吸收累积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Pb处理下,水稻糙米中Pb含量在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水稻品种的籽粒对土壤中重金属Ph的敏感性不同,以此可找出适合污染地区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典型污灌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累积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田间调查、对比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北省典型污灌区土壤和农作物的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与清灌区相比,污灌区土壤的Cu、Zn、Pb、Cd和Cr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且存在个别样点土壤重金属Cd超标的情况。污灌区土壤Cd和zn含量沿汶河流域自上向下呈明显的下降趋势。4个污灌县土壤主要以Cd累积比较明显。玉米秸秆中的Cu、Zn、Pb、Cd和Cr含量均高于籽粒;小麦秸秆中的Pb、Cd和Cr含量均高于籽粒,Cu含量与籽粒基本相当,Zn含量则明显低于籽粒。污灌区重金属从土壤向小麦籽粒的迁移能力高于玉米。玉米和小麦籽粒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均为Zn〉Cd〉Cu〉Pb〉Cr。  相似文献   

16.
小麦籽粒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本研究通过测定24个不同粒色的小麦品种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籽粒色素含量,并研究不同颜色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与小麦籽粒颜色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为B族维生素的利用及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MRM)模式精确测定小麦籽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籽粒色素含量。黑小麦76和VICTO杂交后代F8代12个姊妹系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很大,12个姊妹系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冬鉴系列的10个小麦品种(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色素含量与B族维生素含量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籽粒颜色深小麦并不一定富含B族维生素。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受基因型的影响, 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手段提高B族维生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黑小麦76(母本)和VICTO(父本)杂交产生的F8代12个姊妹系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存在着明显的超高亲杂种优势,因此,可通过有性杂交,培育高B族维生素含量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7.
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淀粉及其组分积累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不同类型专用小麦品种籽粒淀粉积累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随籽粒灌浆充实而不断上升,且其含量增加速率呈“慢—快—慢”的趋势,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速率在花后25~30 d时达最大值,总淀粉、支链淀粉含量增加速率高峰则出现在花后15~20 d;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积累量变化均呈“S”型曲线,直链淀粉积累速率在花后25~30 d时达峰值,支链淀粉、总淀粉积累速率在花后20~25 d时达峰值。直链淀粉/支链淀粉比例随籽粒灌浆历程的推移呈“V”型曲线变化。不同专用类型小麦籽粒中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弱筋小麦、中筋小麦、强筋小麦,积累量顺序则相反。  相似文献   

18.
播期对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播期对3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的籽粒灌浆特性、粒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在灌浆高峰时,早播处理的籽粒干质量大于晚播处理的;3个品种的灌浆速率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济麦20’和‘豫麦49’早播处理的前期籽粒灌浆速率慢,后期快;而‘郑麦004’始终是前期快,后期慢,但差异不明显;3个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及产量均有随播期推迟而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水稻铅积累基因型差异及其对铅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0份来源不同杂交组合的高代水稻品系进行同田种植,收获后测定其糙米的铅含量。结果表明,铅含量变异幅度为0.086~0.357 mg/kg,且不同品系存在差异。从中筛选出铅积累差异极端的6个品系,在2、4 mM 2个铅水平胁迫条件下,对其农艺性状、抽穗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进行了调查测定,结果表明,2种铅胁迫条件下,株高、单株穗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产量与对照相比均受到一定的抑制,不同品系受抑制程度不一,同一品系不同胁迫条件下反应也不同,高铅水平胁迫下抑制更为明显。抗氧化酶的测定表明:胁迫条件下材料SOD、CAT、POD、MDA都发生了变化,SOD、CAT、MDA的变化与积累类型关联;低胁迫水平下低积累类型品系SOD活性升高幅度大,高胁迫水平下降低幅度小;2种胁迫条件下高积累类型品系CAT活性提高,而低积累类型品系降低;高水平胁迫时,所有品系叶片MDA含量都增加,低积累型品系增加幅度大。  相似文献   

20.
罗伟  戴希碧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453-11454,11456
[目的]提高谷物导热系数的测量精度。[方法]采用热线法分别测定4种不同含水率小麦、高粱、水稻、玉米的导热系数,并考察4种谷物含水率与其导热系数的关系。[结果]含水率对4种谷物热传导性能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即各种谷物的导热系数均随含水率的升高而升高;在谷物含水率从5%~20%的变化过程中,小麦、高粱、水稻、玉米的导热系数分别提高了0.072、0.035、0.022、0.027W/(M.K);4种谷物中,小麦含水率的变化对其导热性能的影响最大。[结论]采用热线法测定谷物导热系数具有简单、快捷、易操作等优点,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测定其他颗粒材料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