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两膜一苫栽培时,在拱棚上边盖草苫的技术关键是设计建造噶套能承受草苫压力的骨架,并在拱棚北边设置一道支苫架,即贴棚放一H字架。现将两膜一苫拱棚蔬菜的几种栽培模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辣椒采用"三膜两苫"越冬栽培,具有成本低、效益高(667m2净产值达5000元)、易操作等优点."三膜两苫"指大拱棚、小拱棚和定植覆膜及两个小拱棚覆盖草苫,其主要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在两膜覆盖基础上增加草苫覆盖和一层膜覆盖2种类型,对3种小拱棚覆盖类型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3种覆盖类型均有利于西瓜的生长发育;根据成熟期提前、产量和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两膜一苫类型最好,其次为三膜覆盖,最后是两膜覆盖。以育苗方式比较,两膜一苫每667m2的经济效益比三膜覆盖高654元,比两膜覆盖高1100元。两膜一苫类型是值得在宁夏大力推广的小拱棚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4.
王海星  吴爱月 《蔬菜》2010,(2):10-13
<正>大棚早春茬西瓜采用"三膜一苫"的覆盖保温方式,即大拱棚里套小拱棚,小拱棚内覆盖地膜,小拱棚外覆盖草苫,可比露地西瓜早上市60多d。其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新立 《蔬菜》2005,(3):14-15
两膜一苫即拱棚上边盖草苫技术,投资是温室的四成,收益与温室相等,产品比温室优,管理比温室简单。其技术关键一是设计建造一套能承受草苫压力的骨架,二是在拱棚北边设置一道支苫架,即贴棚放一H字架(详细构造见本刊2005年第1期)。越冬、早春种2~3茬蔬菜,收入均在2万元左右,现总结7种应用模式如下。  相似文献   

6.
利用大棚内套1m高的中拱棚上覆草苫的“两膜-苫”方式进行辣椒秋延后栽培.可使辣椒的上市期从11月下旬开始一直延后到春节,栽培容易,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7.
三膜一苫技术就是种植西瓜时,地面覆盖地膜,以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瓜苗定植后,再覆盖一小拱棚,利用农膜透光性强、增温保湿等优点,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然后再在小拱棚上覆盖草苫,达到夜间防风防寒、保湿防冻、提高棚温等目的,有利瓜苗早发稳长;最后,再在草苫上覆一膜,以免雨淋草苫、压塌拱棚,并可使棚内温度升高1—2℃。  相似文献   

8.
厚皮甜瓜“四膜一苫”栽培是在原来两膜、三膜栽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四膜一苫果实成熟早,在5月上旬上市,正赶上“五一”旅游的黄金季节,虽然产量与前者相同,但经济效益却可成倍增长。所谓“四膜一苫”,即天膜、地膜,前期中间加盖小拱棚小拱棚上面盖一层膜,膜上面盖一层草苫,草苫上面再盖一层膜。共四层膜一层草苫。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用优良品种要选用抗病、抗寒、抗逆性强,早熟且含糖量高的品种。如,伊丽莎白、美丽、雪美、抗病状元、早红、金蜜等。二、培育壮苗1.播期在元月中、下旬火炕育苗或铺设地…  相似文献   

9.
两膜一苫拱棚管理方便,投资少,只要能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规律,将严冬时最低棚温保持在5℃以上,就可以进行冬季蔬菜生产。1)结构。东西向的拱棚,冬季和早春温度均匀,整体受光弱,蔬菜生长比较整齐,便于一次性采收上市。东西向拱棚,在低温弱光地区,棚距应不低于棚高,一般为3m,如果在棚北设置风障,两棚间距要达4m,防止互相遮阴。种植甘蓝、韭菜等耐寒喜阴冷蔬菜的棚可不考虑间距。两膜一苫拱棚的内棚高1.3~1.5m,便于拉放草苫,升温快,低温期保温时间长,排湿方便,适温期昼夜温差大,可防病害,提高产量,跨度以5.5~6m为佳。2)骨架。东西向小棚和高…  相似文献   

10.
翟学武  王义军 《蔬菜》2013,(12):44-45
小拱棚韭菜无公害栽培技术既能让菜农获得较高的收益,又能保证消费者吃上安全放心的蔬菜。选择雪韭6号、平韭4号等优质高产品种,在清明前后采用条播方式播种,11月下旬扣棚,扣棚后30d左右开始收割,一般棚内可收割3~4刀,每667m^2产量可达4000kg。  相似文献   

11.
1 建造合理的双层拱棚 双层拱棚由内外两层大小拱棚组成。外拱棚跨度5.7~6.0 m,拱顶高1.8 m,长度视地块而定。拱架用长4~5 m,粗2~3 cm的竹竿两根,尖端对接扎牢后,弯曲成半圆形拱架,两端插入地下40 cm。拱架间距50~60 cm,各拱架顶部和两侧腰部,分别用同样竹竿或8~#铁丝相连以加固棚体。若遇雨雪天气,每隔4 m设一立柱。棚体骨架建成  相似文献   

12.
金富6号     
《辣椒杂志》2004,(4):39-39
轰动山东寿光、青州、昌乐的黄皮辣椒好品种,熟性早且果个大,果长28~32cm,单果重120~150g,适于春秋大棚,春拱棚栽培。  相似文献   

13.
1,1津红1号该品种是天津神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利用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的早熟一代杂交种。植株紧凑,株高50~60cm,开展度50~60cm。果长13~15cm,横径2,1cm左右,平均单果重18g,果实顺直,果面光滑,果肉厚2~3mm,成熟椒亮红,干椒深红,挂果率高。667m^2产红椒2500~3000kg,干椒400kg左右。抗病毒病、疫病、脐腐病和抗倒伏能力及产量均超过进口同类辣椒品种。油脂、辣度、色素含量三高,是用于出口及深加工的理想品种。  相似文献   

14.
茄子是供应市场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采用塑料拱棚栽培可比露地提早1个月左右上市,即满足消费者对高质量地产茄子需要.又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据笔者等调查,利用拱棚生产春秋两茬茄子,平均每667m2产值11138.9元,最高达16575元.是目前值得提倡的拱棚种植模式之一。1拱棚的建造采用6m长14钢筋(或竹披子)和1.5m长5~6cm粗松木杆做骨架。按4m宽、1.5m高的规格,把钢筋弯成供圆、两端插入地里,拱架距离0.8~0.9m.中间隔2m立一支柱,拱架与拱架之间用一条横拉筋固定,然后扣上塑料薄膜。为防风害,拱棚膜上每隔3~4m压一道8#线。四…  相似文献   

15.
无籽西瓜小拱棚双膜覆盖栽培法具有投资少、效益高、操作简便、稳产高产之特点。当前,生产上应用的小拱棚双膜覆盖的结构,由地面地膜覆盖和地上小拱棚覆盖两部分组成。即以0.05—0.08毫米厚的农膜为棚膜,地膜盖幅与拱棚跨度均为120厘米,棚高50~70厘米,棚长20~30米。这种形式不仅便于管理,而且可行生育期全程覆盖。  相似文献   

16.
根据浙江平湖市新仓镇的生产特色与气候特点,总结了小拱棚南瓜早熟高产栽培技术,即优选品种、适期早播育苗、合理密植、多层覆盖保温、科学追肥、合理整枝留瓜、适时采收等。采用小拱棚两棚三膜多层覆盖促早熟栽培,2015年全镇265 hm2小拱棚南瓜平均每667 m2产量2 588 kg、产值4 190.4元、效益3 681.4元。  相似文献   

17.
大棚西瓜四模一苫高产栽培是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从2003~2006年一直推广的一项种植技术,它将大拱棚单层膜改为双层棚膜,外加小拱棚膜和地膜,形成四膜,配套草苫覆盖,增强了大棚的保温性能,使大拱棚内温度比单层棚膜棚温提高3℃左右,西瓜提前育苗移栽,4月18日即可采收,比普通大拱棚西瓜提前15d上市,价格平均提高1.6元/kg,大大提高了西瓜种植效益。2006年金乡县司马、肖云镇166.7hm^2西瓜应用这项种植技术,667m^2平均产量5500kg,纯收入9000元,高的达11100元。根据几年的生产经验,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春季利用小拱棚和地膜双层覆盖栽培西瓜,当外界温度高时撤除小拱棚,进行一段时间的露地生长,可较露地栽培提早上市20天左右。这种方式投资少,上市早,经济效益可观。现将栽培经验总结如下: 1 品种选择 根据小拱棚双膜栽培前期温度低、寒流多、后期温度高的特点,应选用早熟、耐低温、耐弱光、耐高  相似文献   

19.
<正>1 三膜一苫种瓜技术效益高三膜一苫技术就是种植西瓜时,地面覆盖地膜, 以增温保墒、促进根系生长;瓜苗定植后,再覆盖一小拱棚,利用农膜透光性强、增温保湿等优点,促进植株生长发育;然后再在小拱棚上覆盖草苫,达到夜间防风防寒、保湿防冻、提高棚温等目的,有利瓜苗早发稳长;最后,再在草苫上覆一膜,以免雨淋草苫、压塌拱棚,并可使棚内温度升高1-2℃。总之, 该技术可使西瓜提早育苗、及时移栽、提前成熟,一般在5月底上市,可及早占领市场,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近年来,渑池县笃忠乡石泉村通过种植西瓜,  相似文献   

20.
<正>1选用优良品种主要品种有从日本引进的枥木三樱椒,从韩国引进的天宇1号、3号等,河南内乡县选育的内椒1号等。2培育壮苗培育壮苗是获得朝天椒早热、优质高产的关键。育苗的方式有多种方式,比如电热温床育苗,阳畦育苗等。在河南漯河一般采取阳畦育苗、塑料小拱棚育苗。1)苗床设置。苗床要建立在排水良好、背风向阳的地方,苗床宽1.3~1.5 m,深10~15 cm,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