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伟  何彩  金娜  李栋  史星雲  刘鹏 《北方园艺》2019,(15):23-29
为获得对枸杞叶枯病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从农田土壤中,分离、纯化得到151株芽孢杆菌,经病原真菌定向筛选得到1株对枸杞叶枯病菌拮抗活性较好的菌株LKYLW-1,其对枸杞叶枯病菌的抑菌带宽15.2 mm,采用平板对峙法、孢子萌发法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LKYLW-1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菌株LKYLW-1对枸杞叶枯病菌菌丝有致畸作用;菌株LKYLW-1发酵液对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EC50为9.35 mL·L-1;该菌株对枸杞叶枯病具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效果。通过形态学特征、理化分析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LKYLW-1进行了鉴定,检测了其代谢产物,研究发现菌株LKYLW-1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其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淀粉酶等抑菌物质;证明菌株LKYLW-1在枸杞叶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从果园根系土壤与果树不同组织混样分离筛选对果树7种致病菌的拮抗菌株,结合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筛选的菌株,并测定拮抗菌浸果处理后对贮藏期间"妃子笑"荔枝果实腐烂率、好果率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筛选出对7种致病菌抑制效果均较好的菌株1株,编号为菌株N-1,鉴定为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测定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3种化学药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的毒力,而后将菌株LF17的菌悬液与化学药剂进行复配,探讨复配剂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室内毒力及其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甲基硫菌灵生物相容性最好;LF17的菌悬液与甲基硫菌灵复配剂(浓度为1.36×107 cfu/mL+1.0271μg/mL,按体积比5∶5配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抑菌率为81.36%、毒性比率为1.66、表现为增效作用,离体枝条的防治效果为74.05%,显著高于2个单剂的防治效果,且复配剂中甲基硫菌灵的使用量减少约60%。  相似文献   

4.
从湖南、湖北、河北等地区菜地采集土样,采用抑菌圈法筛选对白菜黑斑病病原菌芸薹链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菌株。通过初筛得到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20株,复筛出1株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LBC-1。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形态特征观察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种属鉴定。鉴定结果为菌株LBC-1属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1株广谱拮抗芽孢细菌菌株。  相似文献   

5.
以从敦煌地区盐碱土壤中分离获得的19株细菌为试材,采用平板对峙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筛选,通过菌株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并采用盆栽试验测定所筛选的拮抗菌,研究了其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Fusarium oxysporum的防效,以期得到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结果表明:从敦煌地区盐碱地土壤中共分离出19株拮抗细菌,其中菌株A7-3-14拮抗作用最强,抑制率为79.22%,菌株鉴定为内生芽孢杆菌Bacillus endophyticus,盆栽防效结果表明该菌株发酵液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其处理后的黄瓜苗病情指数为28.14,防治效果达到69.77%。表明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菌株A7-3-14可以用于黄瓜枯萎病的生物防治,且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盐碱地土壤为材料,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获得对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BM1具有显著拮抗作用的菌株JS6-1和JS3-4。两菌株发酵上清液对甜瓜果腐病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90和21.05 mm,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JS6-1和暹罗芽孢杆菌Bacillus siamensis JS3-4。抑菌谱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对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KW1、香梨黑斑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tia alternata HB2、香梨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 pyri FL1等9种植物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酶活及产铁载体测定结果表明,两株菌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葡聚糖酶和铁载体等物质。采用酸沉淀法提取两株菌脂肽类物质,并以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 BM1为指示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脂肽类粗提物对病原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5和19.05 mm,对病原菌孢子萌发抑制率分...  相似文献   

7.
以东北油豆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phaseoli)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和盆栽防效试验方法,从作物根际土壤中筛选对其具有较强拮抗活性的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并利用16SrRNA基因、gyrB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拮抗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的拮抗菌株LZF-5-3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在盆栽条件下该菌株对油豆角枯萎病的防效为71.42%。  相似文献   

8.
从苹果韧皮组织分离获得1株潜在的生防菌菌株。基于形态和16S rDNA、gyrA鉴定其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命名为BaA-007(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存中心,菌种编号:ACCC60382)。该菌株及其次生代谢物对苹果腐烂病菌(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离体条件下可显著降低腐烂病病斑的扩散速度。以BG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筛选其最佳培养条件为蔗糖0.5%、细菌学蛋白胨1%、硫酸二氢钾0.1%、温度36 ℃、pH 7.0。BaA-007处理后,苹果水杨酸(SA)响应性基因PR1、PR2和NPR1,茉莉酸(JA)响应性基因PDF1.2、CORONATINE INSENSITIVE 1(COI1)和AOS,乙烯(ET)响应性基因ETR1、ERF1和HEL以及几丁质合成酶B基因(Chitnase B,ChiB)在接种处理后的不同时间点均上调。综上所述,菌株BaA-007对苹果腐烂病有显著的拮抗效果,有望作为防治苹果腐烂病制剂开发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内蒙古地区引起苹果树腐烂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采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周边果园的苹果腐烂病病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致病力测定。【结果】从感病’金红’苹果树上分离到2株苹果腐烂病病菌,命名为QH1和QH2。QH1与QH2的致病力与分离自陕西杨凌的参照菌株YL1相同;菌落、分生孢子及子实体的形态特征均符合Cytospora属的特征;基于内转录间隔区、核糖体大亚基片段、转录延长因子和β微管蛋白4个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和系统发育的分析证明,QH1属于Cytospora schulzer,QH2属于Cytospora mali。【结论】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苹果腐烂病病菌为C.schulzer和C.mali两种致病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安全、高效的食用菌绿霉病生防菌株,有效控制病害的传播扩散,以常见绿霉病原菌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为指示菌,通过平板对峙法和管碟法筛选得到5株木霉拮抗菌株,其中me-1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达24.7 mm。经过培养性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菌株me-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经抑制作用测定,表明该菌株对黑木耳、杏鲍菇和灵芝无抑制作用,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抗菌谱试验表明,菌株me-1对3种其他常见食用菌病原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黑木耳青霉病菌(Penicillium paneum)的抑菌率达到了92.9%,该抑制效果在1%和5%水平显著高于其他2种病原菌。所得研究结果为食用菌病害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贛州脐橙园脐橙根际土壤中获得192个细菌分离物,通过平板拮抗测试,筛选出对柑桔溃疡病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citri有较强拮抗作用的6个芽孢菌株,抑菌圈直径达12.0~25.0mm,其中菌株G32对柑桔溃疡病菌抑制效果最好,稳定性高;温室控病试验表明,菌株G32的控病效果最佳,接种溃疡病菌前喷施拮抗菌G32的预防效果达60.7%,接种溃疡病菌后喷施拮抗菌G32的治疗效果为53.2%;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将G32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12.
从贵州省安龙县辣椒炭疽病发病地块采集健康辣椒根际土壤,通过平板对峙法获得具有明显拮抗辣椒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的1株芽孢杆菌,通过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征观察,并结合16S rDNA、gyr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可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嗜铁素和磷酸酯酶等生防相关酶,对高粱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烟草黑胫病菌(Phytophthora nicotianae)、石榴干腐病菌(Phomopsis sp.)、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等5种重要植物病原真菌也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可作为生防制剂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为了增加生防制剂的有效成分来源,试验从油茶枯饼发酵液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菌株ck-05,结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法,将菌株ck-05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采用平板对峙试验测定其抑菌活性,结果显示菌株ck-05对供试的11种病...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法从西藏高原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较好拮抗作用的菌株TL1。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分析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马氏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maysiensis),并具有固氮和溶磷作用。TL1在平板上能显著抑制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菌率为74.32%,且该菌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呈现显著抑菌活性。进一步平板抑菌试验表明,TL1菌株对褐斑病菌等6种病原真菌均具有显著抑菌活性,其中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制率最高(73.48%),对黄瓜褐斑病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的抑制率最低(57.37%)。TL1菌株能够在番茄果实上定殖并抑制由灰霉病菌引起的腐烂,且可以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的萌发率以及促进番茄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5.
通过组织分离法和稀释分离法从草莓根、茎、叶和根际土壤中分离内生细菌183株及根际细菌55株,其中9株拮抗菌对草莓褐色叶斑病病原菌(Pilidium concavum)、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e)4种草莓病原菌具有广谱拮抗效果。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拮抗菌株G3-23、J3-20、G3-29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J6-1、J1-4、G2-12、G3-k2和J1-11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G3-20鉴定为耐盐芽孢杆菌(Bacillus halotolerans),G3-17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菌株G3-23能够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对由P. concavum引起的草莓褐色叶斑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并且该菌株能在离体草莓叶片上成功定殖,表现出较好的生防潜力。  相似文献   

16.
中药材丹参根腐病生防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聊城市茬平县杜郎口镇中药材种植基地采集的丹参根际土壤为试材,采用梯度稀释法和平板对峙培养法在丹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对丹参根腐病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生防菌。结果表明:初步筛选出10株具有抑菌活性的有益微生物;进一步通过复筛及其抑菌谱的测定分离出2株抑菌效果较好的菌株,分别为2-1和9-2。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2-1和9-2分别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试验可为今后高效生防菌剂的研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陈少先  刘悦  曾瑶英  余倩 《北方园艺》2021,(17):108-118
以鹰嘴桃采后病果为试材,用组织分离法对腐败鹰嘴桃中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致病能力检测筛选得到优势病原菌.采用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优势病原菌进行菌种鉴定,以期为今后鹰嘴桃病害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从鹰嘴桃病果中共分离得到23株病原菌,其中有优势病原菌11株.优势病原菌株种类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日本葡萄球菌(Gluconobacter japonicu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白色念珠菌(Geotrichum candidum).其中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zk1的致病能力最强且潜在宿主较多.该研究首次发现贝莱斯芽孢杆菌是桃类果实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种植中污染菌青霉的拮抗菌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食用菌种植中常见的污染菌青霉(penicillium)进行了生物防治探讨.通过拮抗(antagonism)实验筛选到一株拮抗菌-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Frankland & Frankland);并将其与有关灭菌剂进行了对比.同时也进行了小规模田间防治实验,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花惠兰根腐病拮抗细菌ZL7-5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潞滨  李术娜  李佳  王倩  朱宝成  彭镇华 《园艺学报》2008,35(11):1647-1652
 从各地大花惠兰种植地采集的土样中共分离到细菌519株,初筛出对大花惠兰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ium)具有拮抗活性的细菌菌株26株,经过复筛,选出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ZL7-5。通过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ZL7-5与解淀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NBRC 15535)的16S rDNA序列相似度达100%,通过比较菌株ZL7-5和模式菌株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最终将菌株ZL7-5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离鉴定对梨树腐烂病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为梨树腐烂病生物防治提供新的资源菌。【方法】利用组织分离法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实验筛选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分析和确定拮抗菌株的种属。利用离体梨树枝条鉴定拮抗内生真菌对腐烂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对梨树腐烂病菌具有强烈拮抗活性的菌株JK2,抑制率超过95%。JK2上清液对梨树腐烂病菌同样具有抑制活性。经鉴定,菌株JK2为青霉属产紫青霉。离体梨树枝条鉴定结果显示,JK2对梨树腐烂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从梨树腐烂病发病枝条中分离获得一株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真菌JK2,该菌株是一株新的梨树腐烂病生防菌资源,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