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丰鲤在稻田生态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和生产效果。结果表明,当年丰鲤比杂交鲤(散鳞镜鲤8×本地江鲤早,未定名)、禾花鲤、长鳍鲤个体增重分别快29.45%、42.38%、88.87%;群体增重分别快51.98%、48.33%、115.39%。  相似文献   

2.
张建森 《水产学报》1985,9(4):375-382
正交风F_1—荷包红鲤×元江鲤较亲本荷包红鲤(P_1)增重快30.05-38.57%;较亲本元江鲤(P_2)增重快21.2—23.2%。反交F_1较亲本荷包红鲤增重快14.39-19.62%;较元江鲤快4.2—12.14%。正交F_1较反交F_1增重快5.2—23.8%。四种回交鲤中以回交B_3(元江鲤×正交F_1)最好,它比正交F_1增重快14%。F_2在增重方面与F_1相近似。P>0.05,差异不显著。正交F_1、反交F_1、回交鲤及F_2的成活率和起捕率均较高。比较九种鱼的经济效益,以回交鲤B_3和正交F_1为最好,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的两个较好的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鲤鲫移核鱼与散鳞镜鲤杂交优势及遗传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研究将鲤鲫移核鱼进行有性杂交,使其遗传性状得到改良,效果显著。试验材料为鲤鲫移核鱼 F_2?(以下简称移核鱼)和散鳞镜鲤?(以下简称镜鲤),经杂交获 F_1(以下简称颖鲤)。当年颖鲤个体增重平均比双亲快 47%,群体增重平均快 109%;二冬龄个体增重平均快60.1%,群体增重平均快75.11%。颖鲤含肉率为74.58%,移核鱼和镜鲤为61.7%与72.21%。颖鲤和父母本肌肉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35%,17.37%和16.95%。模糊数学聚类分析表明,颖鲤及其反交在体高、体厚、头长等性状均偏向移核鱼,尤其偏向其雌性个体。  相似文献   

4.
建鲤遗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采用综合育种技术育成的建鲤,呈长体型,美观适中,青灰色,具有鲜明的品种特征。建鲤生长优势十分显著,其个体增重较荷包红鲤、元江鲤和荷元鲤分别高141.55% 250.82%、80.46% 96.71%和40.34% 42.53%;群体增重分别高154.41% 256.70% 、93.30% 100.38%和42.08%44.57%,并显著高于其它鲤鱼和杂交鲤,普遍能增产30%以上,当年可养成商品食用  相似文献   

5.
为获得与建鲤增重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建鲤分子育种,实验在建鲤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基因上筛选了与增重相关的SNP位点.首先使用PCR扩增到2个建鲤FABP3基因,jlFABP3a和3b基因,两个基因均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组成,3a和3b阅读框相似性为93%,编码133个氨基酸,相似性为94%,内含子长度和序列存在着明显差异.jlFABP3的系统进化和传统的分类地位一致.通过序列比对,在3a和3b上分别找到26和25个SNP位点.构建PCR-RFLP法检测了其中3个SNPs在建鲤群体中的分布,并与增重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30G与检测群体雌、雄鱼鱼种阶段和雌鱼成鱼阶段增重显著相关(P<0.05),CC型个体增重显著快于CG型个体.G267T在5个家系中与雌鱼成鱼增重相关,在7个家系中不同基因型个体增重虽呈相同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考虑G267T和C30G位点,则发现GGCC个体在雌、雄鱼增重均最大,在雌、雄鱼中分别比GGCG个体快17%和12%.GGCC个体在实验样本中占约9%,存在着较大的选育空间.  相似文献   

6.
<正> 颖鲤是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颖鲤具有生长快,含肉率高,肉质好,抗寒力强,制种较简便等优点。当年颖鲤个体增重比双亲平均快47%,群体增重快109%。二龄颖鲤个体增重平均快60.1%,群体增重快75.1%。在饲养家鱼鱼种池中,每亩套养当年夏花颖鲤鱼种40~100尾,个体重一般均可达1公斤,大者可达3~3.5公斤。其亩产量平均为75公斤,高者可达100公斤以上。颖鲤含肉率为  相似文献   

7.
<正> 建鲤是采用荷元鲤F_4长型品系与两个同型的雌核发育系相结合,经选择横交固定,六代定向选育,首次育成,遗传性状稳定(达99%以上)并能自繁自育的鲤鱼优良品种。建鲤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表明:它具有独特的生化遗传特征。建鲤生长优势非常显著。其体重增长较荷包红鲤、沅江鲤和荷元鲤分别高58.2~71.3%、44.5~49.1%和28.5~29.3%;群体增重分别高60.1~71.8%、49.1~50%和29.4~30.8%,并显著地高于其它鲤鱼和杂交鲤,能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8.
从1986年至1990年,在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松浦试验场,用分别来自松花江下游同江江段,嫩江中下游泰来县江桥和兴凯湖的野鲤(分别取名为松花江野鲤,嫩江野鲤和兴凯湖野鲤)后代,进行形态学比较和池塘生长等测定,结果发现松花江野鲤在形态特征上和生产性能上与另两种野鲤有明显差别。根据对体长、头长、体高、尾柄长、背鳍基部长,背鳍前端至吻端的距离、背鳍后端至尾鳍的距离,胸腹鳍距离、腹臀鳍距离、侧线鳞、鳃耙数、背鳍条数等20个性状的比较测定,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松花江野鲤有17个性状与嫩江、兴凯湖野鲤有差异,达到显著的程度。在生产性能上,通过池塘生长对照和抗寒,抗病等测定,松花江野鲤一龄时的体型瞬时增长率比嫩江、兴凯湖野鲤分别快50%,22.4%;相对体重增长率分别快88.7%、29.6%(三个池塘均值)。二龄时,体重瞬时增长率分别比嫩江、兴凯湖野鲤快32.2%、25.6%(二池均值)。三龄时,体重瞬时增长率分别快27.59%、10.25%。池塘饲养成活率,松花江野鲤一龄时分别比嫩江、兴凯湖野鲤高13.8%、8.0%。二龄时分别高8.7%,1.6%。三龄时分别高3.5%,6.5%。由于饲养成活率高,群体产量松花江野鲤也明显高于嫩江和兴凯湖野鲤。  相似文献   

9.
鲤鱼杂交优势的利用,是一项能在淡水养鱼生产中广为应用的科研成果。推广养殖杂交鲤,能因水制宜,扩大养殖品种,增加产量,改善市场鱼货的质量。现在,湖南省推广的有三条杂交鲤:荷源鲤——荷包红鲤鱼(雌)与与源江野鲤(雄)杂交一代、芙蓉鲤——散鳞镜鲤(雌)与兴国红鲤(雄)杂交一代和岳鲤——荷包红鲤鱼(雌)与湘江野鲤(雄)杂交一代。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生长快:荷源鲤比母本快42—63%,比父本快18—30%;芙蓉鲤比母本快66%,比父本快33%;岳鲤比父本快50—100%,比母本快25—50%。在肥水塘套养,每亩放杂交鲤夏花20—30尾,当年一尾能长到1.5市斤左右。在精养塘中套养,可不增加投饵和用工,也不影响其它鱼的产量,稳产保收。这些杂交  相似文献   

10.
网箱培育建鲤、丰鲤鱼种高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全 《淡水渔业》1996,26(4):21-22
<正>鲤鱼在皖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市场售价也较高,近些年网箱养鲤也形成一定规模,但池塘培育的鱼种进箱成活率偏低,易生水霉.且本地鲤网箱养殖效果也不令人满意,为解决鱼种配套问题,我们5月份从无锡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蠡园养殖场分别购进建鲤和丰鲤乌仔30万尾,利用本地池塘经强化培育成夏花鱼种,再转入网箱培育,10月底共收获建鲤鱼种4841公斤,规格119.3—131.7克,单产64.55kg/m~2,成活率36.67—47.36%.增重14.59—20.79倍.收获丰鲤鱼种1910公斤,规格109克,单产76.4kg/m~2,成活率61.48%,增重6.7倍.建鲤鱼种在网箱养殖中生长比丰鲤快9.4—20.8%.  相似文献   

11.
易力  汪洋 《水利渔业》2006,26(5):86-87
应用自行研制的益生菌剂“益生菌Ⅰ”、“益生菌Ⅱ”对鲤鱼进行生产试验,同时设某公司商品鱼饲料、黄霉素、“益畜宝”组为对照。益生菌Ⅰ组与益生菌II组比某公司商品鱼饲料组的鲤分别提高增重10.4%、6.9%,差异极显著。益生菌Ⅰ组提高鲤增重9.6%、16.7%、14.9%,益生菌Ⅱ组提高鲤增重6.4%、13.3%、11.6%。益生菌Ⅰ组与益生菌Ⅱ组分别比某公司商品鱼饲料饵料系数低5.6%、4.1%。研制的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比黄霉素及“益畜宝”更能提高鲤鱼增重,降低饵料系数,增强鲤鱼的活性。  相似文献   

12.
湘云鲫(白鲫♀×四倍体鱼♂)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桂华 《淡水渔业》1999,29(9):12-13
研究了湘云鲫的生长特性及应用效益。当年和二龄的湘云鲫比双亲个体增重分别快1511—1963% ,1154—2535% ;当年湘云鲫个体增重比异育银鲫快 883—929% ,比彭泽鲫快1466—1584% ,比高背鲫快1978—2176% 。  相似文献   

13.
方正银鲫作母本,三杂交鲤[(黑龙江野鲤×荷包红鲤)Fl×散鳞镜鲤]Fl作父本,在室内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孵化出异精雌核发育的子代(异育银鲫)。亲鱼催产率83%,授精率60%,出苗率84%,池塘培育104天,共增重75.76克/尾。  相似文献   

14.
王晓明  张宇  郭冉 《河北渔业》2021,(1):1-3,16
为确定三丁酸甘油酯在鲤幼鱼配合饲料中的添加对鲤(Cyprinus carpio)幼鱼生长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为期八周的鲤幼鱼养殖试验,测定试验组和对照组鲤幼鱼的生长指标和鱼体成分,结果表明,0.1% 的三丁酸甘油酯添加到配合饲料中可以显著提高鲤幼鱼的增重率、脏体比、肝体比以及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的含量,推测三丁酸甘...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与渔业》2014,(2):52-52
超级鲤是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和农业部天津鲤鲫鱼遗传育种中心合作育成的鲤鱼新品种,是目前国内生长最快的鲤鱼品种,故名超级鲤,它比普通鲤鱼生长快30%以上。据悉,超级鲤生长快,养殖周期短,养殖成本低。  相似文献   

16.
湖泊网围快速养鱼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1985年和1986年进行。1985年鲤、鲫、奥尼鱼、鲢、鳙、草鱼群体增重分别为66.4、35.7、22.4、5、2.5、1.4倍,商品率为98.7%,优质鱼占75.5%;1986年鲤、鲫、奥尼鱼、鲢、鳙、草鱼、鳊群体增重分别为48.95、31.98、31.3、7.25、10.97、3.55、13.28倍,商品率为90.2%,优质鱼占59.3%。本文就湖泊网围快速养鱼中放养鱼类与放养量、放养时间与放养规格、管理技术及捕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用RNA/DNA比率评定鲤的生长及其配合饲料的营养价值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投饲不同动物蛋白源,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配合饲料养殖鲤鱼种,在环境条件和投饲率相同的情况下,测定鱼体的增重率、肌肉、肝脏中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含量。结果表明:A、B、C三组饲料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8.17%、17.86%、31.56%时,其个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106.87%、94.65%、129.48%;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2.04、2.30、1.52时,RNA/DNA平均比率分别  相似文献   

18.
杨勇 《水利渔业》2003,23(5):33-34
观音阁水库15℃以上的年度积温为3517-3620℃,2001年网箱养鲤增重9倍、鲫鱼增重3.6倍;2002年网箱养鲤增重8倍、鲫鱼增重6倍。适宜开展网箱养殖常温性鱼类。  相似文献   

19.
<正> 今年8月20日至10月25日在抚宁县黑山嘴大队进行了颗粒饵料养鲤试验(水温22—26℃,水交换10m~3/时),用79—1号颗饵及新配制的卤虫卵粉食物残渣(82—1号)颗饵,以纯花生饼粉颗饵做为对照,在132M~2水泥池中,经97天养殖,79—1号颗饵的增重率、成活率为241%及95.2%分别比对照组高88.6%和11.7%,82—1号颗饵增重率、成活率为243%及94.6%分别比对照组高90.1%和11.0%,饵料系数分别为2.02(79—1号)、2.3(82—1号),4.16(对照)。  相似文献   

20.
岩原鲤驯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天然水体中收捕岩原鲤,在生态模拟池中暂养一个月左右,转入专池驯养,岩原鲤能正常生长、发育,其成活率达到85%以上,年增重300—600g,通过内塘养殖能达到性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