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黄海鲱鱼的性成熟、生殖力和生长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类的种群由于捕捞死亡和自然死亡等因素,使其资源量下降,而个体的性成熟、生殖和生长,又使其种群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得到补充和提高。因此,研究这些基本情况,不仅是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必不可缺少的内容,也是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所必需的生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海南半鲿(Hemibagrus hainanensis Tchang)为海南岛珍稀鱼类,其有关基础生物学及资源动态的研究极其匮乏。为了解海南半鲿的基础生物学特征,本研究共采集了体长(L)为42~289 mm的样本491个,运用生态学和组织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分析了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的性比、性体指标、繁殖力及卵径等繁殖生物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南渡江上游海南半鲿具有雌雄异形现象,繁殖季节为5-7月,为单批产卵类型。海南半鲿50%性成熟体长(L50)为140.95 mm,绝对繁殖力平均值为(511±339)粒/尾,相对繁殖力平均值为(6.89±4.26)粒/g。海南半鲿雌性个体数量显著多于雄性,该特征是种群为了维持和增加生物量的主要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3.
鱼类的血型及其在区分种群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汉 《淡水渔业》1979,(7):27-31,7
鱼类种群的区分是鱼类学及渔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渔业生产上对任何一种经济鱼类的养殖或捕捞对象实际上是该种鱼类的一定种群的代表,因此只有在正确区分鱼类种群的基础上才能根据不同种群的特性,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达到理想的渔业效果。在鱼类学的研究中,种群的区分是有关鱼类分类、演化、生态、遗传等问题的前题,一些较年青的学科如种群生态学、种群遗传学、数学生态学、数学分类学等都是以不同种群作为基本对象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耳石微化学分析的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鱼类的种群生态学,破解其数量特征、生境利用、种群结构和动态变化等种群属性是保护和合理开发天然渔业资源的基础。耳石微化学分析是破解鱼类的种群生态学难题的新颖而有力的手段,不仅可以反演鱼类生活史过程中所经历的环境条件,还可溯源资源群起源的产卵场等关键生境,在鱼类资源种群空间结构形成机制研究及动态评估中具有优势。本文在分析耳石元素组成及其沉积特征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如反演鱼类生活史、评估种群结构、把握关联性和破解混合群体的构成与来源等)中的应用进展,也客观评述了耳石微化学分析在鱼类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局限性与解决途径,并对今后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及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2005年从松花湖采集了亚洲公鱼、大银鱼和太湖新银鱼样品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并参考有关资料论述了松花湖的自然条件及渔业概况,移入小型经济鱼类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种群发展的生态学分析和种群发展趋势及数量调控。  相似文献   

6.
AFLP技术在鱼类种群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扩增性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程序,概述了AFLP技术在鱼类种质资源、种群鉴别和地理分化及种群自我恢复能力等分析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并期望AFLP种群分析技术也将在鱼类洄游、捕捞量配额分配及生态学等研究中有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7.
绥芬河滩头雅罗鱼溯河生殖群体结构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道绥芬河鲤科唯一溯河性洄游鱼类滩头雅罗鱼生殖群体生物学。通过1,793尾样品测定,对溯河期,产卵期,群体的年龄生长,体长体重,生殖力,性比,成熟系数,肥满度等主要生态学特征及种群数量作了研究。为开发,增殖这一稀有经济鱼类资源提供重要的生物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肉食性鱼类的同类相残是对生存资源是一种争夺现象,就个体发育进程而言,同类相残的程度分发生期,高峰期,相对安全期三个阶段,同类相残的原因与放养密度,个体大小差异和饵料丰度密度相关本文从生态学角度提出了鱼类放养临界密度的观点,关系到放养安全和效益,种群的密度调节受饵料主度,个体大小差异等因素影响,进而提出防止同类相残现象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水库蓄水以后,原河流的寄生虫区系转变为湖泊型或缓流型河流类型。这些寄生虫往往是极其危险的。对鱼类寄生虫的研究.可以得到总体生态学的资料,用某些寄生虫作为生物学标识的资料及控制某些寄生虫的方法,为了减少无价值鱼类群体,甚至还存在着巧妙地利用寄生虫种群作生物学控制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Forskal)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类生殖力的研究是分析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与补充群体的联系最为密切。此外,生殖力指标及其变动规律也是探讨鱼类种群特征的重要资料。 带鱼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产量一直居于首位。但对其个体生殖力的研究还很少,仅在某些综合性的研究报告中有些零星记载,以此作为探索带鱼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是不够的。本文就东海近海所采集的部分带鱼卵巢标本,对它的个体生殖力的变动规律及特点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1.
鱼类生殖力的研究是分析种群数量变动的重要环节之一,特别是与补充群体的联系最为密切。此外,生殖力指标及其变动规律也是探讨鱼类种群特征的重要资料。 带鱼是我国最主要的海产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产量一直居于首位。但对其个体生殖力的研究还很少,仅在某些综合性的研究报告中有些零星记载,以此作为探索带鱼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的生物学基础资料是不够的。本文就东海近海所采集的部分带鱼卵巢标本,对它的个体生殖力的变动规律及特点等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福利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已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鱼类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等福利指标随养殖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其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鱼类福利指标随不同放养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鲻的生殖     
鱼类生态学家认为,研究鱼类种群动力学时,生殖是个重要因素。当今鱼类养殖学家,对于海产鱼类人工繁殖发生极大兴趣,尤其鲻的繁殖。本文试图对世界范围鲻的生殖生物学研究主要成果,结合笔者的研究实践,对于鲻的性别比例、首次性成熟、成熟期、产卵和早期生活史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14.
张堂林 《水产学报》1999,23(4):409-414
鱼类生产力的研究 ,大约始于 4 0年代 ,因研究群落代谢和深入研究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ecology)的需要而被提出 [Ivlev 194 5,Ricker 194 6] ,随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鱼类生产力是种群现存量、补充量、生长和死亡等重要种群参数的综合体现 ,不仅可用于评价水体生态系统的变化对种群的影响 ,而且可用于估算鱼类种群最适捕捞量 ,因此在渔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外许多学者在河流和湖泊广泛开展了鱼类生产力研究 ,但是 ,在国内有关这方面的资料特别少。本文介绍了鱼类生产力概念、研究方法及进展。1 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鱼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物种群。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结果,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作用,将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鱼类,与农田生态系统建立了密切的生态学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主要海洋底层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了中国海洋主要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和科研成果,并重点叙述了带鱼、小黄鱼、大黄鱼和绿鳍马面鲀等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概况.概述的内容包括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鉴别和划分、生活史型的演变、种群和群体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摄食习性、性成熟周期、性腺成熟指数(GSI)、产卵群体生殖力、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路线、资源量和渔获量、各种作业渔船的调整及其捕捞力量的限制措施等,并展望了中国海洋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绥芬河珠星雅罗鱼溯河生殖群体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星雅罗鱼Leuciscus haronensis(Gunther)为鲤科鱼类中少有的溯河洄游类型。本研究采集了880尾2009年度绥芬河溯河洄游生殖群体样本,分析了溯河期、产卵期以及个体的体长、体重组成、年龄与生长、生殖能力、成熟系数、肥满度等主要生态学特征及种群数量。绥芬河珠星雅罗鱼生殖群体分三批溯河繁殖,即3月中...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燕  刘海映 《水产科学》1996,15(2):25-28
计算机技术在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上的应用赵燕,刘海映,马志强(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大连116023)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鱼类,种群数量变动数理统计方法是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资源评估和编制渔业预报的主要方法之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我们能利用计...  相似文献   

19.
曹渠江 《水产学报》1988,12(1):71-80
鱼类生长的研究,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描述鱼类生长过程的数学表达式,因鱼类本身的生长规律及运用数学分析手段的不同而异。von Bertalanffy(1938)从生理学角度出发,假设鱼类体重与其体长的立方成正比,提出了著名的Von Bertalaffy生长方程,迄今在鱼类生物学与资源学中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20.
青鱼胚后发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奕佐 《水产学报》1964,1(1):39-59
鱼类种群的数量变动,往往决定于仔鱼和幼鱼的成活率,因此,研究经济鱼类仔鱼和幼鱼的形态-生态特点,即鱼类在胚后发育时期中与环境(主要是营养条件)的相互关系,无论对掌握鱼类生长生物学和鱼类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以及在渔业生产上,都有极重要的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