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取兔7只、犬2只,用氯丙嗪与速眠新配伍麻醉进行了临床实验观察,以针刺皮肤疼痛感消失为麻醉状态记录结果,发现在减少速眠新剂量的条件下,其配伍麻醉效果不亚于单用速眠新的麻醉效果甚至明显延长,其麻醉时间的长短与氯丙嗪和速眠新的剂量有密切关系。在合适的剂量下,减少速眠新的用量,可延长麻醉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适合于山羊胚胎移植的速眠新静脉注射麻醉剂量。【方法】以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速眠新Ⅱ注射液为麻醉剂,研究静脉注射麻醉时,不同剂量速眠新Ⅱ注射液对不同体重组(28~35,36~45和46~55kg)山羊的麻醉效果;同时比较了速眠新Ⅱ注射液2种麻醉方法(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对山羊生理指标,心电图,麻醉山羊的诱导期、麻醉期、苏醒期,麻醉苏醒后山羊的采食、反刍及精神状况的影响。【结果】(1)山羊胚胎移植受体静脉麻醉时,山羊体重为28~35,36~45及46~55 kg时,最适宜麻醉剂量分别为0.4,0.4和0.5 mL/只。(2)与麻醉前相比,麻醉后山羊的体温升高,呼吸次数和心率均降低。(3)2种麻醉方法下,麻醉效果优、良山羊的心电图均正常,无差异。(4)速眠新Ⅱ注射液静脉注射麻醉时,山羊的诱导期、麻醉期和苏醒期均较短,在苏醒后0.5 h,92.8%和87.5%的山羊可以采食和反刍,95.3%的山羊精神状况良好;苏醒后1 h基本上全部可以恢复正常。【结论】采用静脉注射麻醉山羊进行胚胎移植手术,速眠新Ⅱ注射液用药剂量小,且安全、有效,明显优于肌肉注射。  相似文献   

3.
水合氯醛和静松灵麻醉后测定家兔心电图,将其与正常状态下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注射水合氯醛后心率加快,心电图中S-T段消失,T-P段上升,部分家兔出现角弓反张、呼吸困难,其安全性差;注射静松灵对心电图的影响较大,心率明显减慢,出现锯齿型F波和冠状T波,T波电压升高到0.118~0.231 mV,Ⅱ、Ⅲ、aVF导联的Q波消失。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二步灌流法获取原代大鼠肝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速眠新和保定宁处理,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细胞中细胞色素酶P450 3A1(CYP3A1)和细胞色素酶P4502E1(CYP 2E1)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通过胶原酶灌流法,每只大鼠可获得2~4×108个肝细胞,成活率约为95%.用速眠新、保定宁处理后,肝细胞CYP3A1和CYP2E1的表达随速眠新、保定宁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呈升高的趋势.原代大鼠肝细胞可用于速眠新药物代谢分子机制的研究,为其临床上合理地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临床健康家兔进行的心电图描记与分析的结果表明,所有导联都出现P波、QRS综合波和T波.胸导联波形明显而有规律,测得的心电图电压比较高,因此胸导联描记的心电图更便于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6.
白羽瘤头鸭及其雏鸭和胚胎正常心电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标准双极肢导联(Ⅰ、Ⅱ、Ⅲ)和加压单级肢导联(aVR、aVL、aVF)分别对50多例健康白羽瘤头鸭、雏鸭和胚胎进行了心电图描记,测定其心电图各波的电压和时限的正常值;判定其波型特征,并比较了成鸭,雏鸭和胚胎三者心电图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急性肺栓塞(PE)患者的临床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肺CT、MRI,灌注/通气扫描或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PE患者的心电图特征以及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结果:PE患者出现心电图改变者为90.0%.常见的心电图改变有窦性心动过速、S1QⅢTⅡ型、ST段压低或抬高.右胸导联T波倒置、顺钟向转位、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右束支传导阻滞.QRS电轴右偏等;治疗后以窦性心动过速、S1QⅢTⅡ、右束支传导阻滞、ST段改变改善明显(P〈0.05或P〈0.01)。结论:心电图在PE诊断中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是许多特征如能结合临床发病的特点则对PE的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强力霉素是人工半合成四环素类抗菌素之一,兽医临床常用速度静注时,血浓度达到一定水平(低于治疗浓度)则对马、骡、驴能迅速引起急性甚至是致死性虚脱反应。至今国外尚无报道。本文分析了强力霉素引起心血管效应的主要作用部位。通过对14头驴心电图描记,可看出初期心脏频率变慢,房室传导阻滞及室前早搏;对5只麻醉犬血压、呼吸的22次描记中有明显降压反应;对3只离体兔心的15次描记有明显抑制作用。并通过5只犬15次关于降压作用与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实验及对3只兔9次给药的血管灌流实验,我们认为,强力霉素引起心血管效应的主要部位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而中枢作用很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影响心脏和其它部位活动的。虚脱发生后出现的心动过速,可能由机体的代偿功能所致。这些效应与α—受体、β—受体部位无关。  相似文献   

9.
陆眠宁Ⅱ注射液为盐酸赛拉嗪等药物经优先配比组成的新型复方制剂,本品对牛、羊、犬、猴等动物具有良好的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可用于药物制动或手术麻醉.笔者用陆眠宁Ⅱ注射液给10只犬作全身麻醉,进行胃切开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 A-B(Apex-Base)导联,对健康的成年晋江马32例、福安水牛和闽南黄牛各41例进行了心电图描记。结果表明:役牛的心率低于奶牛;QRS 波群在Ⅲ和 aVF 导程主要呈 rS型;T 波在Ⅲ和 aNF 导程,除福安水牛外,主要呈负正双向波型;各波的时限和电压的测定值,与其他学者报道的资料比较,基本一致。因此,本试验结果可作为上述3种役畜 A-B 导联正常心电图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胺酮和异丙酚对藏犬复合麻醉的效果。[方法]选用西宁市某藏犬繁殖基地8只8~12kg藏犬,观察了氯胺酮和异丙酚对藏犬复合麻醉的效果。[结果]以0.05ml/kg速眠新肌肉注射诱导麻醉后,再以20mg/kg异丙酚+10mg/kg氯胺酮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00ml进行静脉滴注维持麻醉,可以产生3h以上的理想麻醉效果。[结论]应用氯胺酮和异丙酚对藏犬具有较好的复合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酷似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的诊断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倒酷似急性心肌梗死(简称酷似心梗)的心电图改变与临床症状关系。结果:15例临床诊断为酷似心梗的心电图异常Q波、ST抬高、T波改变随原发病治愈而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5例;随原发病治愈或好转,异常Q渡仍存,ST段恢复基线,T波倒置好转的3例;因原发病治疗无效,病情加重死亡的7例。结论:心电图检查发现异常Q波、ST段异常抬高及T波改变,要结合临床、病史和相关检查全面分析,除外急性心肌梗死,对临床上有某种病因可致心肌严重损伤的,可提示酷似心梗。  相似文献   

13.
戊巴比妥钠(Pentobarbital Sodium Pharm USPZⅧ)以30mg/kg的剂量静脉注射麻醉山羊,其对呼吸、血压的影响与对狗、大白鼠、猫的报导材料不同。伴随着戊巴比妥钠的注入,呼吸出现进行性抑制,血压逐渐降低。注射完毕后呼吸、血压即迅速恢复正常,并且血压的恢复快于呼吸。鉴测心电图呈现出标准Ⅲ导联T波倒置或原倒置T波加深;V_3、V_5胸导联原倒置T波加深;标准Ⅱ导联QRS主峰棘由向上转为向下,标准Ⅰ导联及加压肢体导联aVL、T波倒置且S—T段下降。心电轴成羊母羊左偏、羔羊及成羊公羊右偏。总而言之,缺血性心电变化显著。  相似文献   

14.
21只体重(7±2.3)kg健康杂种犬(经连续5天肌注四环素10mg/kg体重和血液附红细胞体检查阴性后),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切脾组,Ⅱ组为切脾加免疫抑制剂注射组,Ⅲ组为对照组。各组大均腹腔注射附红细胞体病患犬抗凝血4ml(红细胞用红细胞体感染率94%,红细胞数3.8 ×10~6/mm~3),逐日采血进行血液学变化、生理指标以及临床病征等测定。结果表明,接种后第 1天Ⅰ组和Ⅱ组红细胞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1.5%和2.1%,第6天Ⅰ、Ⅱ、Ⅲ组分别为81.3%、86.5%和75.2%;血象变化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红细胞总数、嗜酸性白细胞、淋巴细胞下降;白细胞总数、嗜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上升的趋势;Ⅰ、Ⅱ组中出现贫血、黄疸、发热、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明显症状的发病犬分别为5只、7只,发病率分别为71%、100%,其中Ⅱ组病势最重,并死亡犬2只。两实验组发病犬其临床症状、血象变化、生理指标及病理组织学变化均同自然发病患犬变化相似,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5.
建立家兔急性低氧模型,分别注射高中低3个剂量(6、4、2mg/kg)β-胡萝卜素,测定各组心率,描记各组标准Ⅱ导联P波、PR间期、QRS渡、Q-T间期、S-T段、T渡持续时间及p渡、S渡、R渡、T波电压、s-T殷电压,分析其抗低氧作用.结果表明:急性低氧家兔组较正常对照组心率减慢差异显著;P波时间、QRS渡时间和Q-T间期时间明显延长,差异极显著;T波电压降低.P波电压、S-T段电压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注射高、低剂量B-胡萝卜素对心率均具有回升作用.且能抑制S-T段电压升高,升高T渡电压,缩短P渡时间与Q-T间期时间,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仍为差异不显著;中济量组心率、S-T段电压、T渡电压、P波时间、Q-T间期时间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则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陆眠宁对藏犬麻醉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宏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19-6320
[目的]探索陆眠宁对藏犬的麻醉效果。[方法]通过肌肉注射,利用麻醉剂陆眠宁对藏犬进行麻醉,评价其麻醉效果。[结果]陆眠宁对藏犬的麻醉效果切实可靠,有效麻醉剂量范围为20~50μl/kg。给药后2~10 min为诱导期,部分藏犬有呕吐和流涎现象。大多数藏犬在给药9~15 min后进入麻醉期,一般可维持1.5~2.0 h。陆眠宁对藏犬具有较好的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使用苏醒灵4号作为拮抗剂,能使藏犬在短期内达到苏醒效果。利用陆眠宁进行动物肌注麻醉具有操作简便、用药量少、麻醉效果切实、麻醉时间长、安全范围广等优点,其拮抗剂可随时控制藏犬苏醒和麻醉深度。[结论]陆眠宁尤其适于难以实施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的野生动物或烈性动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丙泊酚、依托咪酯静脉诱导对犬乳化异氟烷持续输注的麻醉效果和心电图的影响。[方法]5只犬接受3种诱导麻醉(丙泊酚、依托咪酯和乳化异氟烷分别诱导)管理,每个处理间隔2周。诱导麻醉后以8%乳化异氟烷(8 mL·kg~(-1)·h~(-1))维持麻醉。监测各项生理指标、心电图和麻醉效果并评分。[结果]3种诱导方法均诱导迅速,起效快。在乳化异氟烷维持过程中脉搏血氧饱和度均较低,在90%左右。丙泊酚诱导引起P波升高和T波加深;依托咪酯诱导引起S-T段显著延长和T波左右不对称;乳化异氟烷诱导导致S-T段延长,且有斜型上移。[结论]丙泊酚、依托咪酯和乳化异氟烷均有良好的诱导效果。在乳化异氟烷维持麻醉状态下对心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使用 XDH—3型热笔直描式心电机描记了延边牛公母共37头。运用11个导联,做了381例的心电图,观察和测量了各种波型,并所得数据后,用生物学统计法来处理。其结果:①R—R间期:平均为0.829秒。由此数据推算心率,其平均值为74次/分。②P波:此波方向多数为正向波;波型可分为五种,其中尖峰型和园峰型占多数;振幅平均为0.113mv,时限为0.073秒。③QRS 波群:其波型可分九种,其中(q)R 型和 rs 型最多;主波方向随导联不同而呈现正向或负向;振幅平均值,Q 波为0.139mv,R 波为0.261mv,S 波为0.374mv;时限平均为0.075秒。④T 波:波型可分为五种,其中尖峰型占多数。波的方向,随导联不同,呈正向、负向或双向,其方向与 QRS 主波方向的关系,大多数的 T 波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高灵敏度的测定猪肉中地西泮等5种禁用药物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HPLC-MS),通过不同的离子模式进行猪肉中5种禁用药物残留量的测定,其中地西泮、丙酸睾酮、氯丙嗪采用正离子模式,玉米赤霉醇以及己烯雌酚采用负离子模式,并进行多反应检测(MRM)。[结果]试验显示,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3~100 ng/m L,标准曲线线性良好,其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分别为地西泮:Y=27 200X-0.009 31,R=1.000 0;丙酸睾酮:Y=13 800X-0.000 147,R=1.000 0;氯丙嗪:Y=0.095 1X+0.025 7,R=0.999 9;玉米赤霉醇:Y=44 100X-0.006 58,R=1.000 0;己烯雌酚:Y=0.093 4X+0.018 8,R=0.998 9。回收率分别为:地西泮100.50%~111.30%;丙酸睾酮73.30%~84.20%;氯丙嗪70.30%~99.10%;玉米赤霉醇69.90%~75.30%;己烯雌酚84.70%~117.70%。最低检出限分别为:地西泮0.4μg/kg,丙酸睾酮0.6μg/kg,氯丙嗪0.3μg/kg,玉米赤霉醇0.5μg/kg,己烯雌酚0.8μg/k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是动物源性食品中地西泮等5种禁用药物残留的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减少异丙酚诱导麻醉用量的同时,达到相应的诱导麻醉效果,试验选用地西泮配合异丙酚进行诱导麻醉。通过对地西泮-异丙酚不同剂量搭配的筛选,观察相应的麻醉时间、生物反射及其对犬循环与呼吸系统的影响。结果显示其麻醉时间比单独异丙酚诱导麻醉明显延长,并随着地西泮和异丙酚剂量的增加其麻醉时间明显延长。试验中以0.4 mg/kg地西泮配合异丙酚时,麻醉效果显著,麻醉时间比单独使用异丙酚延长9.25±2.37 min,苏醒时间延长8.82±2.90 min。因此,以0.4 mg/kg地西泮分别配合3.5mg/kg、5mg/kg或7mg/kg剂量的异丙酚复合诱导麻醉是本次试验的最佳搭配剂量,可作为犬诱导麻醉的可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