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根艺界有一种理论,认为根艺不能雕琢,或把雕琢过的作品称为“根雕”而排斥于“根艺”之外。而一些赞成雕琢的作者又不敢大胆肯定雕琢手法。本文想就此问题,也谈点一孔之见。“根雕”一词先于“根艺”,原指的就是树根造型艺术;后来才被“根艺”一词所取代。取代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2.
评点两则     
一、“桩景与根艺相结合"说法不妥贵刊94·l期第35页《桩景与根艺相结合》一文中“这一作品是桩景与根艺的结合,是一种新尝试(因低干已成为不动的自然根艺)一”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自然的“根”只有与人的“艺”结合之后才能成为根艺,两者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自然的根干无论如何地“像”,也仅是自然物而不能称为根艺。例如,菊花石的天然花纹维妙维肖,但这还不是“艺”;某些树瘤酷似柿等果品,但这也不是  相似文献   

3.
《中国花卉盆景》89.4—5期陈德先生在其《发现·再现·表现》一文中说道:“根艺的创作过程,与其他各种门类艺术所不同的是它具有发现·再现·表现的多层次的形象思维的过程。”其实,“三现”却是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非根艺所独有。目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一规律运用到根艺的创作实践中。  相似文献   

4.
根艺,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每次展览,模禽拟兽的根艺品济济一堂。但单纯追求“像什么”的作品很多,表现物象“做什么”的较少,有哲理、有深邃意蕴的作品就更不多了。故有“千人一面”之感,使人乏味。根艺面临一个“创新”课题。而“根艺组合”则是一条很好的创新途径。如果把动物与动物,静物与静物,动物与挣物,以及根艺品与盆景等组合起来,根艺的形式就更新颖多样,内容也更丰富多采了。下面是笔者对“根艺组合”创新的部分创作实践: (一)动物与动物的组合图(1)《伺机》,是以“鹤”和“小鸟”组合在一起,以树洞作为“阵地”使两者处于冲突之中。鹤  相似文献   

5.
(三)根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根艺创作在很大程度上要受根料自然色彩和形态的限制。这就使根艺在创作及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手段,从而形成情调各异的艺术风格。在根艺创作中,大致有这么两种方法:一种是纯粹的剪裁加工,即只采用“减法”的造型形式,不加任何雕琢、着色和光饰;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6.
每一种艺术都有每一种艺术的创作基点。每一种艺术创作基点,构成了每一种艺术特质。根艺创作似乎并不难,每一个稍许摆弄过树根的人,都会“创作”。然而论及根艺创作基点,大多语焉不详。原因,根艺创作迄今并未形成“硬性”规矩。只要是树根(有时甚至不是树根而是树干、树枝和树瘤等),只要这树根被人们“摆弄”过一下(且不论如何“摆弄”),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称之为“根艺”。根艺“热”于此,也将“冷”于此。  相似文献   

7.
李长瑞同志在《中国花卉盆景》杂志1989年第8期发表的《根艺创作九忌》(以下简称“九忌”)一文,读后很受启发。但其中有些观点有研究和商榷的必要。比如作者提倡“删繁就简”,反对“雕刻、造型”,肯定根艺而否定根雕或把根艺列为上品,而把根雕贬为劣品等等观点,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8.
如何欣赏一件根艺作品,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问题。笔者通过多年实践,认为可大致分为“观”、“品”、“悟”三个阶段。观,这是人们欣赏根艺作品整个过程的第一阶段,是品和悟的基础。欣赏者经过观,对根艺作品有所感知、把握了作品的基本情调并进而考虑作品体现的主题。如根艺作品“三面头像”之一《土家少女》(注:此作品曾获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刘开渠根艺奖),初看,我们会感觉到这是一个少女头像,进一步会看到这是一位少数民族少女的头像,最后,我们再借助作品的命题,便可看到作品所塑造的是反映少数民族人民幸福生活的充满微笑的《土家少女》形象。  相似文献   

9.
毋容置疑,雕琢是根艺创作的主要技法之一。但雕琢是否应有个尺度标准?这是根艺界争执不下的老问题。笔者认为,根艺作品应把“根味、意味、(天)趣味”作为衡量雕琢尺度之标准。这里谈点管见,供研讨。众所周知,根的质感、纹理、色彩、凸瘤、凹洞等因素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美感,根艺家们独具慧眼,巧妙地运用这类令人称奇入迷的形态创造出天趣盎然有意味而又有根味颇浓的艺术品来。在作品中,应使意味、根味、(天)趣味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意味:这是一种内在的东西,是作者凝注在作品中的情感。根的自然美不是艺术。只有把作者的情感熔铸到赋有自然美的根料中并能以感动人的形式出现,这才是真正的根艺。这也是根艺意味之所在。比如,观赏《龙的传人》、《祖国在我心中》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作者倾注在作品中的对中华民族的称颂,对祖国的一片赤诚之心。这种情感不能用逻  相似文献   

10.
根艺审材,通俗地说,就是端量一块根材能“出”个什么好的东西(作品)。审,含有思考、分析、推究等意思。因此审材与构思紧密相连。这是根艺创作中的一个关键;审材的深浅,决定着题材的内容,构思的好坏,决定着作品的优劣。一句话,审材程度是同作品的价值成正比例的。所以有人把根艺的这一环节,归纳为“重在发现”,这话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山区农民,业余酷爱根艺。平时常为寻觅理想根材翻山越岭,为构思创作通宵达旦。由于偏重“天成为贵”,以往创作总难以突破根艺传统形式和技法的局限。前年,有幸读到潘明德的《根艺形式的创新》(载《中国花卉盆景》91年第7期,P.22),使我的根艺创作思路得到了拓宽。我赞同融绒制的(或其他的)工艺品于根艺之中,融根艺于插花艺术之中的创作技法。那末,除了以形式组  相似文献   

12.
《奇石根艺》报创刊于1995年10月。它是一份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基本兼顾的专业报纸。一年多来,这张看起来似乎不起眼的内部小报,却得到了海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副会长赵庆泉认为该报“理论与实用并重,普及与提高兼有,特色鲜明,内容丰富”。中国民协根艺专委会会长、中国根艺大师屠一道认为,“所刊内容丰富多采,印刷纸张质量都很不错”。“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交流信息”,他特别指出:“这张报纸,为了减轻读者负担,收费只有同样的根艺刊物之一半。我乐意介绍中国民协根艺委员会会员踊跃订阅。”广东阳春市根艺雅石协会会长廖正炎说:“我爱《奇石根艺》且一见钟情,我们协会几十名会员每个订一份,拜读后无不叫好。”他祝愿该报“茁壮成长,为根石文化作更大贡献”。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李维信认为“这是一份理论性强、信息  相似文献   

13.
自根艺热的热浪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掀起后,千姿百态的树根造型艺术(以下简称根艺)异乎寻常地被世人青睐,并飘洋过海充当了友谊使者。作为特种工艺的根艺,得到了艺术学术部门的重视,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创办专门刊物,成为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含苞初绽的奇葩。然而,殊不知这一年轻的艺术正经受着质变的疑虑。一些假冒根艺品乘虚而入,作为根艺特定原料的根材竟被树身、朽木、树瘤等与根甚远的材料代之,一时间,是非混淆、真假不辨、以假充真、鱼目混珠。众多根艺者为之焦虑,何日正本清源,众生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4.
我作为一名根艺业余爱好者,在创作过程中,受到铁画和树皮画的启发,把根艺有机地同国画相结合,制作了一种形式别致的根画挂屏。这可说是在根艺创作上的新尝试。根画是建立在根艺品的基础之上。它的制作关键在于挑选根艺作品。它的正面与背面不宜太厚,最佳视线角度与背面的厚度在三厘米左右为好。作品凸出画面太多不但不美,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内容选定  相似文献   

15.
《根艺特辑》以她独特的风姿破土而出,成为“艺林”中别具一格的新葩,这是广大根艺爱好者辛勤培育的结果,令人可喜可贺。遗憾的是:这朵“艺林之花”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人们欣赏时众说纷纭,赞叹不一:“根形艺术”、“树根造型”、“根雕”、“根艺” (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等等。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根艺热”中有一种重自然美、轻工艺美的舆论。而对自然美又往往不从本质上去理解,只从树根的原形外貌去论美丑。这样就把人的思想搞乱了。什么根艺不是工艺品;根艺不同于根雕;在加工中只能用“减法”,不能用“加法”;反对拼接雕琢……。好象每一件好的根艺品都是天生的,无需加工,否则就是劣品、下品,或入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的根艺创作有了新的发展,在出国展览、国内展出及外贸出口方面都得到好评。今年4月,百余名来自全省各地的根艺研究者、作者以及应邀的著名艺术家、教授聚会浙江美术学院,成立了浙江省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会议通过了章程,选举了领导班子,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根艺优秀作品展,8月30日—9月3日在首都中国美术馆举行。人大常委、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徐运北,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开渠、华君武、中央美术学院常任侠教授,轻工业部副部长陈士能等出席了30日上午的开幕式。陈副部长还在闭幕式发奖会上讲了话,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19.
目前根艺作品必独体为多。很多作者刻意追求。但是,独件而完整又能具有“三味”(意味、根味、趣味)的作品,就比较难得。其实难就是难在树根素材不容易觅得。作者近年来就苦于这材料问题。而创作出根艺组合——根艺雾化盆景。这也是“三味”。不过这  相似文献   

20.
根艺发展向何处去?这是目前根艺学术界比较敏感的话题。不久前,京城一些学者坐在一起扯起了这个话题,各自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归纳起来有三种看法,现在如实向大家报道,以期引起根艺界同仁的重视,并期望广大根艺工作者在“双百”方针指引下,实话实说,展开讨论。 1.根艺该当枪毙,禁止发展。理由有四:其一,99昆明世博会上就没有根艺的一席之地,那可以说是个信号,说明国家不支持根艺的发展,不然为什么不让根艺品在昆明世博会展示,这不就等于把它枪毙了?其二,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