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8 毫秒
1.
黑鱼已成为近年内陆地区淡水养殖发展较快的品种之一,因黑鱼一般为两年上市,故其在北方地区的安全越冬显得十分重要,我们针对近年我市不断出现的黑鱼越冬死亡现象作了认真的总结和剖析,提出了一套较为可行的技术方案。并在2003年对我市120个养殖池塘作了越冬技术预防和跟踪指导  相似文献   

2.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渔业生产均要经过越冬这一重要环节,越冬期长达3个月以上。扣蟹越冬在某些技术环节与其它水产养殖品种越冬有不同之处,为了做好扣蟹越冬期间管理,提高扣蟹越冬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从事河蟹养殖生产经验,现对北方地区扣蟹安全越冬技术作一介绍,仅供参考。所谓扣蟹是指Ⅲ、V期幼蟹经养殖越冬后,体重达5~25g的蟹种,...  相似文献   

3.
金钟 《内陆水产》2006,31(2):13-13
长期以来,北方地区越冬鱼种能否顺利越冬、越冬后死亡率较高等问题一直困挠着养殖户。对此,笔者就北方地区养殖鱼类越冬技术作如下探讨。 1 越冬期鱼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1.1 越冬鱼抗病力不强由于越冬期间长时间不摄食,或越冬前投喂低质饲料及已被病原感染的鱼,体质较差,极易被病原侵袭,造成疾病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4.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北方大棚越冬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Miers)是近几年来新开发的养殖品种。三疣梭子蟹养殖,其中越冬技术是生产单位关注的问题。本文作者就三疣梭子蟹北方大棚越冬技术作扼要的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黑鲷俗称黑加吉、黑立、海鲋等,喜栖于沙泥底质或多岩礁底的浅海水域,一般不作远距离洄游,对环境适应性较强属名贵经济鱼类,是海水中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黑鲷在北方地区养殖,由于受冬、春季水温偏低的制约,一般从 11月至翌年 4月长达半年时间在室内饲养并需一定量的热能和相应的配套措施。现结合本场鱼种越冬生产试验,对黑鲷鱼种越冬技术作一浅探。   一、越冬室与越冬池   越冬室可专建,也可利用对虾或其它育苗室改建,关键是室内增温和保温性能良好,要求背风向阳。   越冬池,多为水泥结构,长方形,面积以 20~ 40…  相似文献   

6.
中国林蛙集约化人工养殖及越冬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林蛙半人工养殖已经很好地解决了中国林蛙的繁殖技术和蝌蚪饲料技术,但中国林蛙的生长、越冬及回捕尚不能完全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完成,还必须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因此集约化养殖林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物和越冬问题。依据伊春地区神树镇1999-2002年中国林蛙全人工养殖成功实践及历年研究成果,对中国林蛙集约化养殖的可行性及越冬技术进行研究和实践。结果表明,中国林蛙可以在人工条件下进行集约化养殖,并完全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越冬。  相似文献   

7.
程元虎 《齐鲁渔业》2007,24(12):20-21
河豚越冬是指池塘养殖的大规格河豚鱼种或未达到商品规格的成鱼安全越冬。近年来,养殖河豚效益显著,但其越冬问题还缺乏经验。下面将养殖河豚室内越冬技术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随着暗纹东方鲀(Fugu obscurus Abe)人工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其苗种和商品鱼的产量不断提高,售价也呈现周期性变动。暗纹东方鲀鱼种和成鱼的越冬成活率对其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有着很大的影响,越冬技术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工养殖的经济效益。本文初步总结了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淡水养殖试验场2005~2006年度暗纹东方鲀的越冬工作,旨在摸索出一些降低越冬成本,提高越冬成活率的有效办法。在该年度的暗纹东方鲀越冬中,鱼种(体重50~100g)的越冬成活率为98.9%,亲鱼的越冬成活率达到99.7%;越冬用盐卤(或食盐)的成本仅为2003~2004年度的44.6%,2004~2005年度的71.5%,现将有关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的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可从每年11月中上句持续到昱年4月中下旬,对水体中高密度的越冬养殖鱼类极为不利。因此,为了确保鱼类安全越冬,提高鱼类越冬成活率,并为昱年开展渔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有越冬水面的渔场和养殖户要加强鱼类越冬管理,做好预防,在鱼类越冬前和越冬期间做好如下几项技术工作:  相似文献   

10.
王春琳 《海洋渔业》1988,10(6):266-267
<正> 随着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的提高,对虾养殖生产的发展,使长期以来一直以海捕亲虾作为育苗种虾的育苗方式逐渐转向利用人工越冬亲虾。但由于目前中国对虾的亲虾越冬技术不甚稳定,影响了人工育苗生产。为了提高亲虾越冬成活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就亲虾越冬生产中若干技术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入冬后刺参微量摄食或停食,处于半休眠或休眠状态,抵抗力下降。搞好池塘刺参的冬季管理,对保证刺参安全越冬、提高越冬成活率至关重要。笔者结合近年来从事剌参养殖科研与生产的实践,总结出以下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李明锋 《内陆水产》1994,(10):21-21
近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特种水产动物的养殖热潮。如何使特种水产动物安全越冬,是养殖成败的关键之一。下面将几种常见的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的越冬方法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3.
黄鲷Taius tumifrons(Temminck of Schlegel)的驯养及越冬技术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前黄鲷养殖技术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尚无报道,本文就海捕黄鲷于陆基人工驯养及越冬技术,对温度、盐度、饵料及驯养环境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4.
团头鲂是北方地区池塘养殖的主要对象,市场需求量很大,为了保障供应,每年有相当部分种鱼和成鱼在池塘越冬.但北方地区冬季严寒,常发生越冬死鱼现象.所以规范化、廉价的、易操作的越冬技术相当重要.笔者通过多年实践,总结出团头鲂越冬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梁启虾 《科学养鱼》2002,(11):12-12
我场利用地下温水进行大面积越冬。近年来经过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越冬技术措施,越冬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取得较好的效益。现将越冬期间各个环节的技术内容总结如下:一、越冬前期工作1.越冬条件越冬池塘面积应根据温水量而定,以确保白鲳越冬安全水温。水源为地下温水,水温29.5℃,盐度3克/升。可根据气温、水温及水质的变化,随时向塘中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和水温。越冬池塘设增氧机1台,供必要时使用。2.清塘、消毒放养鱼种前,越冬塘要彻底清除淤泥。每亩用150千克生石灰经水化开后全塘均匀喷洒。另外每亩加…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省南部沿海地区引进2000尾大黄鱼鱼种进行了养殖和越冬技术试验,经过近2年的养殖,1.5-3cm的大黄鱼长至200g,最大规格450g,养殖成活率达80.2%。  相似文献   

17.
渔业简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杰 《水产科技情报》2008,35(4):202-205
吉富品系尼罗罗非鱼(简称吉富鱼)生长速度快,体形好,深受广大养殖户的青睐。因其生态习性和生理特征与其他罗非鱼有所差异,按照常规饲养方法不能满足它对养殖条件的需要,越冬阶段尤其如此,一些地方反映吉富鱼存在越冬成活率较低的问题。近年来,笔者在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试验基地进行了养殖探索和抗逆性试验,取得较好的效果,2007年冬天,在严重雪灾的情况下吉富鱼的越冬成活率达到了96.0%。现将一些经验和方法介绍如下,供其他养殖户在吉富鱼的越冬保种过程中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处长江口,海水比重仅为1.001~1.008间。八十年代初开创了中国对虾低盐度养殖。随着养殖规模的发展,苗种自给的要求亦日趋迫切。但是,从低盐度环境中选留亲虾越冬,其交配效果、性腺成熟程度如何,以及在此特定环境下的特定越冬管理技术等,均未见报道。为此,上海市奉贤对虾育苗场于1986年冬从本场养殖虾塘中自留亲虾,经室外暂养和室内越冬试验后,结果成活雌虾1184尾,成活率39.1%,并获育苗成功,经跟踪养成效果良好,实属低盐度地区自留亲虾越冬成功首例。本文就自留亲虾的室外暂养和室内越冬试验作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9.
鱼类安全越冬是北方鱼类池塘养殖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我们总结了一套保证鱼类池塘养殖安全越冬的有效技术措施。1.入池准备1.1 池塘选择。池塘水深(冰下有效水深)应维持在1.5~20m,池塘底泥为10~20cm,池中无杂草,有良好的保水性,注排水方便。1.2 水质管理。越冬鱼入池前,池塘要用生石灰或“富氯”清塘,并清除吃鱼的凶猛鱼类和耗氧的野杂鱼。向越冬池灌注新水(最好采用地下水),尽量不用坐塘水或少用坐塘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渔业》2009,(1):3-4
为了提高渔农民的防寒意识和越冬管理技术水平,促进渔业生产增产增收。2008年12月25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主办的基层水产科技推广应用活动在高要市南岸马安水产养殖示范场举行,活动内容主要是举办越冬防寒设施搭建现场观摩会和鱼虾越冬防寒技术培训班。这次活动吸引了高要市和周边各地级市(渔)农民群众300多人前来参加观看和培训,渔农民及养殖大户都感到收获很大,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