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谈不结茧蚕的发生与防治刘凌(吉安地区蚕桑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养蚕生产中,常常会遇到蚕在上簇后到处爬行,而不能结茧的现象,不结茧蚕的发生会造成蚕茧生产的严重会济损失。据统计,‘我区因养蚕不结茧而造成的产量损失约占全年总茧量的6%。为了探明我区不结茧蚕...  相似文献   

2.
山东临朐县中秋蚕病发生的主要种类与危害程度的调查李玉厚,王克增,张荣娟(山东省临朐县丝绸公司)(营子茧站)(石家河茧站)近几年,我县中秋蚕病危害损失越来越重,严重影响着桑蚕茧经济效益的提高,阻碍了桑蚕生产的快速发展。而对蚕病发生的主要种类与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3.
朱洪顺  章孟夫 《蚕业科学》1994,20(4):249-250
家蚕种茧微粒子病合格检验法的研究朱洪顺,章孟夫,李本初,刘子祥,王纯清(四川省蚕种公司)(四川省蚕研所)(三台蚕业局)(三台县鲁班蚕种场)种茧的微粒子病检查常称为预知检查。种茧后期的促进发蛾检查、苗蛾检查、后期蛹检查、蛹中胃检查等因微粒子病原充分增殖...  相似文献   

4.
通过里桐和东亭的农村晚秋蚕饲养情况表明,华·东×春·晨表现为孵化率齐、眠性齐、上蔟齐,蚕儿食桑旺,强健好养,抗性强,茧形大,盒种产茧高的特性;与菁松×皓月相比,盒种产茧量高1.0kg,茧价高1.16元/kg,盒种产值高84元。华·东×春·晨具有上车茧率高(91.29%)、上茧率高(87.42%)、解舒丝长长(751.45m)、解舒率高(71.82%)、毛茧出丝率高(36.31%)、茧级高(4级)等特点,深受蚕农和丝绸企业的欢迎。  相似文献   

5.
广西木薯蚕的开发利用情况罗恒成,苏财光,卢洪海,黄仕优(广西蚕业指导所)广西的蚕区多用木薯叶饲养蓖麻蚕,因此群众通称它为木薯蚕。木薯蚕茧丝的开发利用,我区早在60年代就开始了。生产鼎盛的1965年,全区84个县(市)有64个县(市)养蚕,年产茧皮17...  相似文献   

6.
自1995年以来蚕业发展经历过大起大落,茧价最低时(1995年夏秋茧)仅卖青菜萝卜价、最高时(2006年秋茧)却达到近三倍猪肉价,而其中较长时期处于低谷,生产萎缩相当严重,一些地方蚕业几乎是“夕阳产业”的代名词。近年来蚕业虽已走出困境甚至出现报复性增长,  相似文献   

7.
蚕茧产量的高低,不仅与单茧重量有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张种头数,故在饲养过程中防止小蚕、伏(桑夷)蚕和遗失蚕的发生是提高张种单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不同簇中处理与不结茧蚕发生的关系陈友良(嵊县蚕种场)目前春用当家品种都具有多丝量、抗湿性差的特点。从蚕种繁育角度看,日系品种容易发生不结茧蚕,皓月较其它日系品种更为明显。在桑叶不成熟,上镶又遇高温多湿的环境,不结茧委就大量发生,严重影响蚕种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9.
室外大棚斜面条桑育养蚕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实 《江苏蚕业》2002,24(1):31-32
1 优点 (1)省工省时:节省摘叶劳力和时间50%;节约桑叶5%;节省养蚕设备80%。(2)操作简便:新桑条梢叶直接放在蚕座上喂蚕,重点是5龄期每天不用除沙。(3)桑叶新鲜:新梢条带叶养份不易流失,桑叶失水率低,壮蚕提高食下率。(4)空气流通:棚内空气新鲜,残桑、蚕沙的不良气体易挥发,蚕座环境卫生;(5)病蚕传染少:5龄期易发蚕病,因是条桑育,病蚕爬持力下降,病蚕、蚕粪从条与条之间下跌,很少通过病蚕、蚕粪、桑叶传染给健康蚕。(6)养蚕张数:壮蚕期一个劳力可负担2-3张蚕种。(7)蚕茧量高:张单产茧…  相似文献   

10.
以现行家蚕饲养品种苏5×苏6、菁松×皓月为材料,在大蚕5龄将熟期(2~5%见熟)混合添食氯霉素、灭蚕蝇、蜕皮激素,结果发现上车茧率、好蛹率均有提高,分别比对照区上升6%、8%,蝇蛆茧、不结茧蚕头数明显下降,试验分析认为在大蚕后期混合添食氯霉素、灭蚕蝇、蜕皮激素对提高蚕茧质量和产量增加蚕农经济收入有一定好处,值得在生产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传统的蚕桑生产中存在着费工、费时,且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低的难题,围绕着“省力、高产、优质、高效”的方向,开展小蚕(以下指1-3龄)每日1回育,大蚕(以下指4-5龄)每日2回育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小蚕每日1回育,大蚕每日2回育的方法,能显提高蚕工效,只要技术处理得当,产茧量、茧质、幼虫生命率等与普通充(每日四回育)无明显差异,而且有提高的倾向.  相似文献   

12.
吴阳春 《中国蚕业》2009,30(1):107-108
强健性多丝量蚕品种“野三元”,杂交组合为(野A×野B)×(784×84Y2),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该品种二化、4眠、野蚕斑纹、体色灰黑,孵化、眠起、上蔟齐一,原种繁育性能良好,杂交种发育快、龄期经过短,体质强健,蚕体粗壮、茧型大、匀整度好、产茧量高。丝质性状良好,主要经济性状优于或接近对照种“苏菊X明虎”,2008年通过江苏省蚕品种审定(苏审蚕200803)。  相似文献   

13.
梁秀玲 《广西蚕业》2008,45(3):104-104
蚕农辛辛苦苦养出一批蚕都想能卖得好价钱,但双宫茧的价钱比单宫茧明显低很多,假如一批蚕里双宫茧很多,蚕农就损失大了。可有些蚕农生产的蚕茧偏偏双宫茧特别多,非常苦恼,便打电话给《广西蚕业》编辑部,向作者咨询,有药物可以预防双宫茧发生吗?其实双宫茧的发生是因为蚕上蔟太迟和太密造成的,只要注意蚕适熟上蔟,不要待蚕太老熟了才抓上蔟,  相似文献   

14.
桂蚕14号(黄白限)(限RWO1×限RWO2)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选育配成的适合广西及亚热带蚕区饲养、可实现茧色分辨雌雄的黄白型家蚕茧色限性新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及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该品种结茧率96.61%、虫蛹生命率93.84%,分别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1.43%、2.75%;全茧量1.41 g,茧层率20.44%,与对照相仿;万头收茧量13.70 kg,比对照高1.49%;万头茧层量2.797 kg,比对照高2.27%;一茧丝长894 m;鲜茧出丝率16.17%,比对照高0.41%;解舒率72.9%,净度92.9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表明:单张(良卵数25 000±500粒)产茧量34.41 kg,比对照高0.30 kg;健蛹率92.94%,比对照高1.53%。202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顾光银 《广西蚕业》2007,44(A02):15-16
家蚕蝇蛆病是多化性蚕蛆蝇产卵于蚕的体表,孵化后的幼虫(蛆)钻进蚕体内寄生而引起的一种病害,发生较为普遍,特别是夏秋蚕,一旦疏于防范,危害会非常严重,不仅会损失大量优质原料茧,而且还会减少蚕农经济收入。据调查,蝇蛆病危害严重时造成的损失约占整个蚕病损失的20%~40%。  相似文献   

16.
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研制的粉状人工饲料,对我省现行推广的6对家蚕品种和2个雄蚕品种进行1-2龄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蚕品种喂饲人工饲料24 h后,疏毛率达95%以上的蚕品种有华东x春晨(99.80%)、菁松x皓月(98.69%)、明丰x春玉(96.15%)、秋丰x白玉(96.04%)、春华x秋实(95.45%)和华菁x平72(95.41%);从各品种的生长情况和茧质来看,1-2龄人工饲料育的除全龄经过延长两天左右外,其虫蛹率、万蚕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与全龄桑叶育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7.
印桂庆 《广西蚕业》2005,42(4):67-67
近几年,室外大棚省力化养蚕普及较快,对缓解蚕室、蚕具和大蚕饲养劳力紧张的矛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室外蚕蝇多,防蝇条件又难以得到保证,故大棚养蚕蝇蛆病的危害日趋严重。据笔在蚕桑重镇射阳县特佣镇调查,2005年春蚕期,家蚕蝇蛆病发生危害率一般在7%~13%,严重户达30%~40%。蝇蛆对蚕的危害与在蚕体内的寄生数量有关,一条蚕体上被寄生的蛆愈多,则死亡就愈快,死后的尸体变黑腐烂。成熟的蛆,穿破蚕体壁而脱出,如蚕已结茧则破茧层脱出,或为蛆孔茧,不能缫丝。如茧层厚,蛆体不能咬破茧层,则成锁蛆茧,缫丝时断头多;若蚕因蛆死于茧内,则成污染茧(烂茧),亦不能缫丝,对茧质影响很大,下面介绍蝇蛆病的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培  贺光伟 《蚕学通讯》2001,21(2):3-4,12
本试验采取在同一饲育环境条件下给桑次数不同,探讨不同的给桑次数对家蚕虫质、茧质以及对制种量的影响,探索少回育合理的给桑次数,以提高养蚕制种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小蚕期(1-3龄)给桑次数的多少,对家蚕虫质,茧质以及制种量影响不大,大蚕期给桑次数的多少,其成绩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9.
刘屹东 《蚕学通讯》2000,20(3):44-45
中国即将加入WTO,西部大开发,国家六部委退耕还林(草)优惠政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等这些接踵而来的机遇为重庆蚕业发展创造了优越条件,但是,一些历史的和当前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却依然严重地制约着他的发展,如不认真解决,将会错失良机。1 重庆蚕业现状 1994年重庆蚕业创历史最好水平,有桑31.1亿株,年养蚕244万张,产茧5.13万吨,蚕农茧款收入6.2亿元,是我国蚕桑主产区之一,年产茧居全国第四位,蚕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区域经济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到1999年桑树仅存14亿株,年养蚕不足94万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实践分析得出,蚕种生产中不同组(或原蚕区)间收茧数量基本一致但生产蚕种的数量、质量却存在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种茧收购后的技术处理和管理上存在问题。应该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操作,做好种茧后期管理,可以提高制种率,增加产卵量,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