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王思军  兰万江 《四川蚕业》2019,(收录汇总):44-46
结合南充蚕种场多年的生产实践,介绍了种场原蚕区实行小蚕共育的优势及小蚕共育的配套技术要点,对提高种茧质量,保障蚕种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钱忠兵 《中国蚕业》2011,32(4):56-58
从专业小蚕共育的发展和现状入手,分析了如皋市专业化共育小蚕面临的效益、人员、风险及技术规范等问题,提出了加强小蚕专业化共育体系建设的建议,即加强蚕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保险机制建设、加强专业化共育小蚕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我地区一九六五年开始种桑养蚕时,只养13.5张,产茧5.41担,七十年代逐步发展。为了适应新区发展蚕业生产的需要,我局在地区供销社,地区土产公司、地区蚕种场等单位的协助下,自一九七二年以来,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蚕业技术培训班17期,培训了各重点县主管蚕业的领导干部,供销社负责蚕业的同志,蚕种场的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生产队的饲养员和小蚕共育室的饲养员共1200人次。促进了我地区蚕业生产的发展,一九八一年比一九七六年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示范推广工作,9月1日-9月11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宜宾综合试验站与四川省蚕桑创新团队优质蚕品种资源与遗传育种研究岗位专家、南充蚕种场、苏稽蚕种场在珙县底洞镇省级现代蚕桑示范园区共育室内成功开展4对品种共计14张蚕种的1-2龄人工饲料小蚕共育示范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小蚕共育不同经营管理模式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广东省目前生产上小蚕共育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对工厂化小蚕共育基地、商品化小蚕共育公司、联户共育和小蚕共育专业户4种类型的共育模式及经营管理方法进行了评价,期望探索出适合广东蚕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小蚕共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蚕业生产中,小蚕共育是一项重要的增产措施,我县推广小蚕共育后,对提高蚕茧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稳定蚕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下面就如何搞好小蚕共育谈谈看法。1 小蚕共育的形式小蚕共育的形式,都必须满足小蚕共育的各方面要求,主要有如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文章报告了近年来掘港镇小蚕共育体系中出现的共育室及设施老化、共育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不齐,共育风险大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小蚕共育质量下降,共育体系难以维持。笔者认为小蚕共育是当前及今后稳定蚕桑生产的一个重要措施,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资金、技术扶持,确保小蚕共育体系的稳定,充分发挥小蚕共育在蚕桑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柳州市蚕种场建设原蚕小蚕共育技术体系的具体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州市蚕种场经过多年的推广实践,建立健全了基地共育基础设施、生产运营管理机制、专业技术培训制度、消毒防病技术细则、原蚕小蚕饲养技术规程,促进了原蚕小蚕优质安全和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9.
小蚕共育是农村养蚕生产提高单产和质量,增加蚕农收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的一种先进养蚕技术。规范的共育管理及共育技术的落实更能体现出共育的优势,随着蚕业生产的发展,只有不断寻找一种适应发展的生产模式才能够促进蚕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做强做大蚕业产业。  相似文献   

10.
对原蚕区小蚕共育几种模式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种场新辟原蚕区实行小蚕共育一直是各生产单位近年来共同的做法.笔者结合几年来新辟原蚕区的实践,列举以下五种共育类型,并对其在设备、劳动力、成本投入以及风险基数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力求给小蚕共育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万玉新 《广西蚕业》2002,39(4):53-53
杨仕德是贵港市港南区湛江双联村人 ,在贵港市被誉为“共育王”,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小蚕共育数量大 ,而是因为他多年练就的过硬的小蚕共育本领及经营小蚕共育的崇高品德 ,为贵港市蚕业生产作出了较大的贡献。杨仕德 2 0多年来坚持诚信原则经营小蚕共育 ,小蚕共育事业不断发展壮大 ,建设具有地火龙的小蚕共育蚕房三间 ,面积 6 0多平方米 ,建有小蚕共育桑园 5亩 ,年共育小蚕 1 2 0 0多张 ,还不能满足蚕农的需要 ,他的小蚕共育经验是 :看天育蚕。看天育蚕是杨仕德经营小蚕共育的看家本领 ,是 2 0多年练就的绝技。养蚕过程中 ,每天都详细记录早、…  相似文献   

12.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当前现代蚕业生产的一种先进养蚕组织形式.介绍了小蚕专业化共育的特点以及在安徽省的岳西县、潜山县等地推广与普及小蚕专业化共育技术的经验,并结合现代蚕业粗放型生产的特点,总结了小蚕共育的相关技术措施和在安徽省主产县的推广成效,旨在建立一种高度专业化、组织化的小蚕专业化共育的新模式,为优质、高产、高效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小蚕工厂化饲育是适应现代蚕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新型小蚕饲育形式.本文从浙江省小蚕共育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传统小蚕共育存在的问题,在结合当前小蚕生产中新技术新设备新模式实践基础上,提出了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概念,阐述了其与传统小蚕共育的联系、区别点,重点提出了小蚕工厂化饲育技术体系框架、技术要点与示范推广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四川蚕业》2021,(1):49-51
正"小蚕共育环境智能化控制技术"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国家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四川蚕桑创新团队研究和集成的蚕桑现代实用技术,2020年被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列为"四川省农业主推技术"。该技术适于四川省各主要蚕区及省外蚕桑主产区应用推广,特别适宜于小蚕共育面广、单个共育室共育40张蚕种以上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江苏蚕业》2017,(1):37-38
小蚕专业化共育是适应现代蚕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需要的小蚕共育组织形式,是一项省时、省工、省本,提高养蚕张产和蚕茧质量的一项先进养蚕技术。小蚕专业化共育为小蚕饲养商品化提供了科学依据,指明了发展方向,是推进桑蚕专业化生产、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自治区农业厅于1999年12月15日,在南宁召开了全区蚕业生产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县农业局(蚕业站),区蚕业指导所的代表,共62人.区农业厅经作处何彬处长主持了会议,并在会上传达了农业部在福建厦门市召开的全国种植业会议精神;区蚕业指导所沈昌平所长传达了中国蚕丝学会在南宁召开常务理事会议精神;区农业厅经作处陈熙荣同志传达了在广州召开的我国南方小蚕区会议精神;玉林市蚕种场廖华珍副场长介绍了组织开发新蚕区,从种桑、养蚕、蚕茧收烘,以至蚕种供应、小蚕共育一条龙服务,初见成效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二、三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使蚕业生产的主力军越来越缺乏.家蚕饲养中技术性较强的小蚕期难以规范进行,较大程度地降低了蚕农经济效益,大力推广小蚕共育是落实小蚕饲养技术要求的有效途径,有利于蚕业发展.笔者于2007年晚秋在江西省修水县征村乡洲上村进行雄蚕品种在农村的试养工作,将示范推广的雄蚕组织了小蚕共育饲养,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小蚕共育的实践和体会,归纳其主要管理和技术要求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昌旭 《广西蚕业》2002,39(2):29-30
小蚕共育技术是我县近年全面推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经几年的实践 ,收到了良好的养蚕经济效益 ,深受广大蚕农的欢迎和接受。为使这项新技术更完善 ,笔者认为有必要更进一步地规范共育设施和饲养技术标准 ,使小蚕共育质量不断提高。1 物色好“小蚕共育员”是提高共育质量的基础小蚕共育操作员简称小蚕共育员是一个园区范围蚕农的技术骨干 ,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蚕区蚕业生产的发展。因此 ,物色和选定好小蚕共育员意义十分重大。1 .1 小蚕共育员及共育户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一是小蚕共育员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小蚕共育员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9.
推广小蚕共育是发展现代蚕业的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森 《广西蚕业》2009,46(3):45-49
小蚕共育是现代蚕业生产实现社会分工的方式,是我区发展现代蚕业的重要途径,与传统的全龄饲养方式相比,实行小蚕共育具有降低养蚕成本,增加全年饲养总量,提升蚕茧产量和质量,提高生产效益的特点。本文通过对传统全龄饲育与实行小蚕共育农户的投入和收益进行对比,发现蚕农直接购买商品小蚕进行生产,所需投入的成本比全龄饲养的农户低,而年养蚕增收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20.
钟山县小蚕共育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蚕共育技术是实现蚕茧高产优质的重要技术。本文通过从饲育形式、饲养技术、减少伏沙蚕损失、消毒防病等方面,总结钟山县蚕区的小蚕共育技术,以促进蚕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