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正义 《农业考古》2012,(5):188-192
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的歙县等六县商人集团之总称。到了明成化、弘治年间,起源于皖南山区徽州的各小商帮聚集成中国的一大商帮——徽商,主要从事木、盐、典当和茶叶四大产业,三百余年的辉煌,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从商能力之强,不仅是其他商帮所无  相似文献   

2.
女真民族信仰萨满教,萨满教的历史与女真族的文化史同样久远,它曾谱写过女真民族生生不息的历史篇章,为此它又构成了女真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它作为女真民族的一种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衰亡也都将是历史的。  相似文献   

3.
徽商,中国近代重要的经济现象和文化现象,其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厚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徽商,它的繁 荣与昌盛,又是与重视文化与教育密不可分的。现在回顾与研究这一历史,对于全国山区综合开发和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徽商,中国近现代出现的一群特殊的商人群体,在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历史上,自有其重要的地位,对当时经济的发展作用重大。本文通过对徽商形成、性质以及特点的简单介绍,以及徽商商业道德主要表现的分析,重点分析讨论徽商商业道德的核心条件——"诚信"在徽商商业道德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徽商"贾而好儒"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艳云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2):151-152,8
徽商与"儒"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儒"为徽商的成功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使得徽商能够在经商的过程中无形地受到"儒学"的影响.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在看到"儒"对徽商起到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徽商文化是我国商业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徽商精神教育整合于财经类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对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财贸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针对当前财贸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财经商贸类高职院校为例,阐述了财贸素养教育体系的建设目标、内容和方法,以期为"传承徽商文化、弘扬徽商精神",更好地提升当代财经类大学生财贸素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徐海翔 《甘肃农业》2005,(12):187-187
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中,各个民族在特定的生存环境下,他们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民俗风情,产生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无论在祭祀、祈福、占卜、符咒、禁忌这些信仰习俗中,还是在普通老百姓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俗信形式中,都具有顽强的生命力,都表达了“吉祥”的母题。这里曾有过图腾的崇拜,有过对“虚的神灵”的崇拜,但最终约定俗成的的民族心理都是人们对美的理想的追求、向往和祈愿,使它成为了中国民俗文化精神内涵的一条红线。它贯穿整个历史,即使在社会文明发展的今天,它依旧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亲和力的重要纽带。吉祥图——是“吉事有祥”的图纹。它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一种艺术内容,最广泛的人在中国民俗文化的各个领域里,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用于传统的祝愿美好、祈求幸  相似文献   

8.
论文对不同历史时期杭嘉湖地区的徽商在盐业、典业、木业等传统行业的经营进行了详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分析了近代徽商通过积极参与杭嘉湖市镇经济文化发展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徽商的经营不仅在促进杭嘉湖市镇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以及促进杭嘉湖地区与各地的经济联系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对提升市镇品味,提高市镇的知名度,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徽商,作为中国明清商帮之首,商业资本罕见地转化为精致的文化创造,卓然独立的徽州文化至今薪火相传。徽商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诸如诚信为本、吃苦耐劳、崇尚儒学等文化精髓至今仍璀璨夺目,发人深省。其中,徽商的仗义疏财、发起慈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徽州地区的就业和经济发展,对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旨在研究徽商公益理念的现代影响,并结合当今新农村建设中的出现的新问题、新困境,从中寻找联系,发现契合点,致力为突破新农村建设瓶颈、解决城乡发展慢等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并最终为"实现乡村振兴计划"注入新活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秋泰 《农家参谋》2008,(11):33-33
6.徽商贾而好儒徽商与晋商齐名,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日本、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也有徽商活动的身影。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  相似文献   

11.
在“无讼”的传统法律意识下,论者分析缺乏国家法律制度的有效保护下,徽商惟有主动依附封建政治势力,锻造出徽商“好讼”性格,也不可避免地给徽商的发展带来诸多弊害。以史为鉴,一方面尝试着在传统徽学研究领域里,开辟出以法律史学的视角研究徽商的一块新领域;另一方面也为我国当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为立法者如何处理好“官”与“商”之间的和谐关系,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2.
正怀着敬仰的心情,我拜读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一部经典读物——《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读全书,我认为,作为一部采访实录,它是通俗、浅显的;作为一本历史档案,它是深刻、厚重的。它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精神价值将长久滋养后来者。一个人,如果没有零距离接触过农村——"地气"最沉重的那方土,便无以了解社会最底层人民的痛苦,无以感知那方土地的全部渴望和梦想。七年的知青岁月、七年的艰苦磨炼,开启了一个稚  相似文献   

13.
从来名士能品水,自古高僧爱斗茶。 ——清朝:郑板桥 茶能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是啊,我曾屡次在茶文化史册中读过,也在江南的茶会上见到过表演古代文人雅士"斗茶"的场面……那昂扬的斗志,较真的倔劲,精湛的茶技,让众多的围观者在瞬间里所折服,无疑是在延续着中华茶文化的精彩,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4.
"美国梦"是美国文化中的独特现象,它与美国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紧密相联.文章通过对"美国梦"的文化渊源、奥尼尔的生平及其所创作的典型作品和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说明"美国梦"对杰出剧作家奥尼尔的戏剧创作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编后记     
一为了贯彻出版分工和出版计划化的方针,自一九五三年起"大众农业"决定与本刊合并,这样可以集中力量,更好地办一个刊物,并且可以避免重复,而减少读者的负担。"大众农业"是一个有历史的农业科学技术刊物,在传播农业科学知识方面曾有过一定的贡献;同时在编辑工作方面,也积累了若干成功的经验。本刊将珍视它的宝贵的历史,并将努力学习它的成功的经验。合并之后,我们更感到任务的重大;  相似文献   

16.
提起万里长城,几乎无人不知,这是一条用石与土筑成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它横亘中国北疆,绵延万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奇迹。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古代北方还曾出现过一种用林带构成的特殊的军事防御工程,这就是被后人誉为“绿色长城”的军事防护林。  相似文献   

17.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为了传承徽州文化,黄山市划出歙县一区域做徽州区,所以徽州区是唯一的徽州域名的传承地。徽州区境内保存着徽派古建筑300余处。古建三绝(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罗棋布,美轮美奂。  相似文献   

18.
明代通俗小说中涉及徽商贪慕女色的篇目较多,多类型慕色徽商形象的出现,有复杂的原因。首先是徽州重商、早婚习俗的影响。过早的娶亲外出经商使青年男子对女色难以抗拒。其次是晚明纵欲之风的影响。在时代享乐风气的影响下,缺少文化修养的暴富徽商大多重金狎妓。再次是小说家的渲染与再创作。明代一些小说作者已经具有高度自觉的独立创造意识。明代小说中刻画的这些慕色徽商形象,已经明显淡化了过去小说对商人慕色行为的惩戒色彩,代之以宽容和羡慕,成为透视徽州文化和明代社会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19.
徽州古民居     
徽州古民居极富地域特色。本文对历史上的徽商活动、家族制度、文化变迁、封建礼教、风水观念等对徽州古民居的影响进行了剖析,对徽州古民居在选址、理水、布局及细部构造等方面的特征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据史料记载,徽州商帮始于明代成化、弘治年间。茶叶贸易是徽州商人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地区的茶文化资源伴随着茶叶外销而传播至世界。徽商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其中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等方面都与茶文化有着共通之处,促进徽商精神与茶文化的交融。茶和天下,徽茶千年,徽茶的优良品质得益于当地的气候、环境,徽茶文化的传播光大得益于徽商的诚信和拼博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