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中国林木遗传改良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刚标 《经济林研究》2003,21(4):120-122
从林木遗传资源发掘与引进、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无性系育种、遗传资源收集与保存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在林木遗传改良中应用等7个方面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传统林木遗传改良的成就进行概述,分析了基因组研究的发展对传统林木遗传育种的影响,基因组时代的林木遗传改良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林木遗传改良在提高林木生长量和抗性等选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单一或者几个树种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成为可能;基因组学的发展从基因的水平对认识林木的遗传本质提供了信息,也丰富了传统遗传改良的方法和手段,必将加速林木遗传育种的进程;基因组学只是辅助传统林木遗传育种的工具,不可能替代传统林木遗传改良理论、方法和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贵州省林木遗传育种研究现状,结合林木良种基地建设需要,应用林木遗传育种学基本理论,提出建立完整林木遗传育种体系观点,并对当前的良种基地建设提出了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4.
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生物技术在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提出了新世纪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5.
日本的林木育种事业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日本的林木育种事业开始于1957年,在过去的40多年里,日本的林木育种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介绍了日本的林木育种简要历程、林木育种机构、林木育种事业的三大内容(新品种培育、森林遗传资源保存和海外技术合作)、育种成果及对未来育种的期待。  相似文献   

6.
生物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木种质资源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具有独特的属性和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技术的发展又为林木种质资源的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近年来,林木遗传育种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文从对优质、高产、抗性和稳定林木新品种需求的紧迫性出发,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现状,提出了以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为主体的生物技术、常规育种和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等方面的工作,是新世纪中国林木育种技术需求的重点内容.现代生物技术正日益应用于林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重大成果,为林业育种技术的改造、更新和林业新技术革命提供了可能.对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在林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概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林木是多年生植物,其遗传品质的改良不可能在一个世代之内就能达到育种目标,必须通过不断地选择改良,以不断提高林木的遗传品质。我国林木育种工作,经过十几年的选优、建园、子代测定,获得了大量关于林木数量遗传方面的信息。然而,为了更进一步推动林木育种工作的不断深入。比较全面地了解有关遗传方面的知识,也就不得不碰到交配设计等有关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979年9月7日至14日中国林学会在青岛市召开了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要目的:交流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的科研成果,成立中国林学会遗传育种专业委员会。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26人,列席代表18人。主要是来自全国各省(市、区)从事林木遗传育种工作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的专家、教师和科技人员。参加山东省林木遗传育种学术会的50名代表也列席了会议。应筹备委员会的邀请,山东海洋学院方宗熙教授,到会作了细胞遗传学发展趋势的报告: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鲍文奎同志及应存山同志、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李继耕教授、副研究员李向辉同志,也在会上作了有关遗传育种方面的学术报告。代表们对大会所安排的报告都很重视,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热点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木由于世代周期长、个体高大、遗传负荷高等自身固有的一些特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难以操作的遗传学材料,导致林木遗传育种在基础研究方面远远滞后于模式动、植物和其他重要作物,成为限制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子育种是突破林木育种周期长的关键技术,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和阐明林木基因的功能是进行林木分子育种设计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也出现一些新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林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连锁与关联分析、木材形成机制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虽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作为技术储备是急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分子设计育种研究进展及其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分子设计育种的概念、研究进展及其在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结合当前林木育种发展现状和育种目标, 介绍了开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的研究基础, 包括林木多基因转化技术研究、林木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以及林木的生物信息学研究。针对林木分子设计育种现状, 分析了开展林木分子设计育种存在的相关问题, 并对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对山西省林木资源概况及主要类型的划分进行了详细叙述,提供了诸多林木价值的核算方法,根据山西省林木资源现状采用了市场价倒算法确定林木价格,并在此基础上对山西省林木资源价值进行了核算,计算出山西省林木资源的总价值。  相似文献   

12.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木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日臻完善,被广泛应用于种苗培育和繁殖领域。本文概述了组织培养技术在苗木扩繁和林木遗传改良中的应用,并对这门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森林除直接生产木材主产品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蔬菜资源。如能有组织、有计划的合理采集,科学加工,提供出口和国内自用,变为资源优势,这对林区治危兴林、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将森林立木资产计入木材产品成本,形成比较完整的林木资产管理体系。该体系可以考核林业生产效果,是评价总投资、总回收的重要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5.
根据当前我国森林资源核算理论,将吉林省西部地区现存的杨树防护林的功能价值构成体系分为经济、生态、社会三个方面。其中:经济方面包括林地资源和林木资源;生态方面包括保育土壤、防护、固碳与制氧、净化环境等;社会方面包括增加就业、防灾减灾等。按25 a计算,其功能价值估算总值为2 840.07亿元,年均估算值为1 136.60亿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四川省林业产业科技支撑现状;提出了科技支撑的原则和目标。针对我省林业资源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了在工业原料林建设、经济林果产业、林木种苗产业、生态旅游业、林产加工业方面的待研关键技术。此外,本文介绍了我省拟重点推广的科技成果;并提出了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强化科技支撑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17.
林业苗圃杂草种群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苗圃地的杂草种群结构受环境条件的影响,不同的覆盖物、不同的时期杂草种群的结构有所差异;苗圃杂草种群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遵循S型曲线的变化规律;杂草种群个体数量的高发生期在10 d左右,一般在6月中旬大量发生;播下林木种子后,立即施用除草剂,能够有效地控制杂草种群,缩短杂草的大量发生期限。  相似文献   

18.
林木非生物胁迫抗性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极端温度和盐害等非生物胁迫因子是制约林木生长的重要因素。由于林木生长周期长, 且抗逆机制极为复杂, 长期以来, 如何改良林木对非生物胁迫的抗性一直是育种学家的难题。然而,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 人们可以在基因水平上改造林木, 提高其抗逆能力。文中主要介绍了林木抗逆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探讨了目前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林木抗逆育种研究存在的问题, 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林木遗传改良与我国21世纪林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我国林木遗传改良的发展和现状,分析了我国林木遗传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分子遗传标记)在林木遗传改良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林木遗传改良在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了林木遗传改良进程中生物技术发展的重点领域,包括基因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和QTL定位、材性分子遗传改良和抗逆、抗病虫基因工程育种。  相似文献   

20.
杨树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林木遗传改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介绍了杨树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了杨树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克隆及转基因应用研究方面的状况,并对杨树基因工程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前景进行了讨论。总结了杨树基因工程研究的规律,以促进林木基因工程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