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了研究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及复方组合对引起奶牛隐性乳腺炎的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效果,试验用2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单味中草药及两种中草药复方组合对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菌进行抑菌试验测定其敏感性。结果表明: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25,20,25 mg/mL,对阴沟肠杆菌的MIC分别为50,40,50 mg/mL。三种单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抑菌效果依次为金银花石榴皮白头翁;三种单味中草药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不明显,抑菌效果依次为白头翁石榴皮金银花。石榴皮和金银花的中草药组合对大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8.74 mm,敏感;石榴皮和白头翁的中草药组合对阴沟肠杆菌的抑菌圈直径为7.84 mm,不敏感,但有一定程度的抑菌效果;白头翁和金银花的中草药复方组合对两种致病菌均不敏感。说明金银花、白头翁、石榴皮三种单味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和阴沟肠杆抑菌效果不明显,中草药复方组合的抑菌效果也不理想。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及其复方组合对奶牛隐性乳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的抑菌效果,选用三种中草药进行单味中药及复方组合体外抑菌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25. 00 mg/m L的地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度敏感; 6. 25 mg/m L的半枝莲对沙雷氏菌中度敏感;其余浓度的中草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低度敏感。中草药复方组合抑菌试验中,浓度均为25. 00 mg/m L的半枝莲+地榆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抑菌圈直径为9. 67 mm。说明试验选用的三种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及复方组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雷氏菌有一定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3.
选取28种中草药,研究其对4种大肠杆菌菌株(血清型O78、血清型O41、血清型O24、血清型O1+O148)的体外抑菌效果,抑菌圈的直径越大,抑菌效果越好。本试验筛选了抑菌效果较好的10种中草药,分别是秦皮、厚朴、黄芩、苦参、黄连、穿心莲、马齿苋、鱼腥草、白头翁和大青叶。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琼脂平板打孔灌药法,根据中兽医理论选择当归、川芎、金银花等20味中草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所筛选的11味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当归、川芎、蒲公英、川红花、白术、金银花6味中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病原菌的综合抑菌效果较好,此结果为进一步研制治疗奶牛乳腺炎复方中药制剂提供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提取物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黄连、黄芩、白头翁、秦皮和穿心莲有效成分的性质,对各药有效成分分别进行提取,获得硫酸黄连素纯品、黄芩苷纯品、30∶1白头翁、30∶1秦皮、20∶1穿心莲提取物,将提取物按一定比例组成配方,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通过单味中草药提取物和组方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毒株K99和本试验室分离鉴定的O1、O2、O8、O138、O141、078、K89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中药提取物及组方均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中组方抑菌效果明显高于单味中草药提取物。  相似文献   

6.
22味中草药对3种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平板挖洞灌药法,选择连翘、黄柏、蒲公英等22味中草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测定所筛选的4味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黄芩、桉叶、蒲公英、丹参4味中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病原菌的综合效果较好,从而为研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25种中草药经过体外抑菌试验,筛选出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比较敏感的半枝莲、赤芍、苏木、黄柏、木芙蓉、熟地、蒲公英7味中草药,以传统经典组方瓜蒌散为基础,进行加减,经醇提和水煮合并以后,加热浓缩成浸膏,加入复合溶媒及促渗剂等制备成复方中草药喷雾剂,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复方中草药喷雾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治愈率达到88.9%,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对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有较好抑菌作用的中草药。挑选了穿心莲、黄芩、苦参、白头翁、芒果叶和百里香6种中草药,采用水提取和65%乙醇提取相结合的方法制备单剂中草药的提取液,然后浓缩至含原生药物1g/mL。采用二倍稀释法分别测定这6种中草药对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重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ocidal concentration, MBC)。以筛选出体外抑菌效果较好的中草药。结果表明,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抑菌圈最大的是百里香和芒果叶,其抑菌圈直径分别为40 mm和35 mm.,其次为白头翁、黄芩、穿心莲和苦参,其抑菌圈直径在8~16 mm。百里香、芒果叶、白头翁、黄芩、穿心莲和苦参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198 mg/mL、0.198 mg/mL、0.396 mg/mL、0.396 mg/mL、25 mg/mL和25 mg/mL。百里香、芒果叶、白头翁、黄芩、穿心莲和苦参的最小杀菌浓度分别为0.396 mg/mL、0.396 mg/mL、0.792 mg/mL、0.792 mg/mL、50 mg/mL和50 mg/mL。说明除穿心莲和苦参外,其余4种中草药对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重耐药菌株有很多好的抑菌和杀菌效果,其中百里香和芒果叶效果最佳。本结果为由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多重耐药菌引起的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控和治疗奠定了基础,为开发中草药相关无抗产品以及防治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平板法和试管法,分别测定了20味中草药对奶牛隐性乳房炎临床分离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的抑菌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结果发现,20味单味中草药对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均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尤其是蒲公英、黄连、连翘、穿心莲、黄芩、红花、野菊花等7味中草药的体外抗菌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22味中草药对3种奶牛乳腺炎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制治疗奶牛乳房炎的方剂采用平板挖洞灌药法,选择连翘、黄柏、蒲公英草等22味中草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并进一步测定了所筛选的4味中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试验结果表明,黄芩、桉叶、蒲公英、丹参4味中药对奶牛乳腺炎3种病原菌茵的综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试验,筛选出毒性低,具有止泻、退热作用的中草药黄连、黄芩、白头翁、秦皮、铁苋菜、四季青、苦参和穿心莲等。根据其有效成分的性质,对各药有效成分进行提取。将提取物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不同的配方,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对仔猪致病性大肠杆菌标准毒株K99和本试验室分离鉴定的O1、O2、O8、O138、O141、O78、K89进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配方四所含各提取物的含量最小,抑菌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出治疗奶牛乳房炎效果良好的中草药方剂,试验采用经过分离鉴定的奶牛乳房炎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大肠杆菌,对不同中草药方剂进行体外抑菌试验,并采用不同中草药方剂对临床型奶牛乳房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中草药方剂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方剂4对以上3种病原菌抑菌效果较好,同时方剂4在临床治疗奶牛乳房炎方面也优于其他方剂。说明方剂4可用于治疗奶牛乳房炎,应用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3.
采用琼脂平板扩散法(打孔法),选择双花、连翘、蒲公英、当归、鱼腥草等17种中草药对奶牛乳房炎4种主要致病菌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不同的中药方剂对病原菌有不同的效果,从而为中药防治奶牛乳腺炎的科学配方筛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制抗奶牛隐性乳房炎中草药透皮剂,并监测其临床治疗效果,试验将五倍子、虎杖、红花、蒲公英、黄柏等中草药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药液制备中草药透皮剂,通过抑菌试验、杀菌试验、临床疗效试验检测该药物的抑菌和杀菌效果,以及对乳汁体细胞数量、乳汁性状和产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中草药透皮剂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停乳链球菌的抑制和杀伤效果较好,能明显降低患病奶牛乳汁中体细胞数量,提高乳汁品质,增加患病奶牛日产奶量。说明该中草药组方透皮剂可用于临床预防和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中草药提取液对临床分离鸡源变形杆菌抑菌效果,本试验对野菊花、穿心莲等9种中草药,采取水提法和醇提法提取中草药的有效成分,并采用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中草药提取液对鸡源变形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棋盘法对抑菌效果较佳的黄芩等5种水提液与虎杖等3种醇提液分别进行体外联合药敏试验,测定其FIC指数。结果表明:水提液中,黄芩抑菌效果最佳,MIC为62.5 mg/mL,穿心莲、虎杖、黄连、香薷次之,MIC均为125 mg/mL;醇提液中,虎杖、穿心莲、香薷抑菌效果较好,MIC均为125 mg/mL;体外联合药敏试验中,本试验各组合均无协同作用;说明黄芩水提液对鸡源变形杆菌抑菌效果最佳,其余药物水提液抑菌效果一般或较差;醇提取液抑菌效果为一般或较差;本试验各联合用药的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6.
用奶牛乳头保护膜溶液对奶牛乳腺炎进行预防试验,并观察试验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的乳区,隐性乳腺炎的乳区平均感染率为8.97%,未使用奶牛乳头保护膜的乳区,隐性乳腺炎的乳区平均感染率为43.58%,较对照组平均降低34.61%,表明试验所用奶牛乳头保护膜溶液使奶牛的乳腺炎发病率降低,对预防奶牛的乳腺炎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对佳木斯市8所规模型奶牛场做了乳腺炎发病情况调查,随机采集了88份临床型乳腺炎乳样和176份隐性乳腺炎乳样做了细菌学检查,并对分离得到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采用中草药透皮剂治疗发病奶牛.试验结果表明,引起奶牛乳腺炎主要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乳房链球菌、化脓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菌、绿脓杆菌、沙门氏菌;中药透皮剂治疗奶牛乳腺炎实验表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党参、黄芪等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效果,试验采用在奶牛日粮中添加自拟的党参、黄芪等中草药添加剂,对泌乳中期奶牛进行隐性乳房炎预防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试验1组奶牛隐性乳房炎预防有效率达100%,试验2组奶牛隐性乳房炎阳性反应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治疗有效率达51.74%。说明党参、黄芪等中草药添加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的作用,能有效降低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提高奶牛产奶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乳腺炎感染病例有逐步增多趋势。笔者分别用西药、中药、中西药组合,对奶牛乳腺炎的治疗做试验比较。经试验证实:中西药组合疗法,无论是对隐性乳腺炎还是临床型乳腺炎,都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用药效果要明显优于西药,且药物残留量低,药物残留周期短。  相似文献   

20.
奶牛用纳米级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验针对畜产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奶牛产乳量低、质量欠佳、乳腺炎发病率高等问题,筛选出了具有提高奶牛产乳量、改善乳品质、防治乳腺炎和胎表滞留,并能在妊娠全期放心使用的复方纯中草药饲料添加剂;通过运用纳米技术,将该添加荆研制成我国第一个奶牛用纳米级复方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兰牧1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