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大范围和准确监测果园实蝇的发生,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蝇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智能捕虫器、监测终端、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组成,安装在果园的多个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构成星形短程无线通信网,监测终端将收集的实蝇信息通过GSM/GPRS服务发送至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智能捕虫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支架、捕虫器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光电检测电路、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锂电池充电电路等功能电路,采用成本较低且稳定性较高的红外光电对管检测进入捕虫器的果园实蝇;监测终端包括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和GSM/GPRS模块。基于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设计了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的应用软件。系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智能捕虫器平均工作电流为97 m A,监测终端在GSM/GPRS模块休眠和工作时的电流分别为60 m A和328 m A,2种设备的工作电流消耗均低于各自电池的供电能力,实蝇监测准确率可达94.23%。  相似文献   

2.
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蝇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大范围和准确监测果园实蝇的发生,设计了基于物联网的果园实蝇监测系统。该系统由智能捕虫器、监测终端、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组成,安装在果园的多个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构成星形短程无线通信网,监测终端将收集的实蝇信息通过GSM/GPRS服务发送至远程终端及移动终端。智能捕虫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支架、捕虫器壳体及安装于壳体内部的光电检测电路、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锂电池充电电路等功能电路,采用成本较低且稳定性较高的红外光电对管检测进入捕虫器的果园实蝇;监测终端包括微处理器、短程无线通信模块和GSM/GPRS模块。基于μC/OS–II实时操作系统设计了智能捕虫器和监测终端的应用软件。系统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智能捕虫器平均工作电流为97 m A,监测终端在GSM/GPRS模块休眠和工作时的电流分别为60 m A和328 m A,2种设备的工作电流消耗均低于各自电池的供电能力,实蝇监测准确率可达94.23%。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环境的实时监测,可以提升水产养殖效率、实现科学养殖.考虑到户外监测节点多、分布距离远、供电不方便等特点,从低功耗电路设计、低功耗器件选择、低功耗算法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使整个系统在电池供电条件下,满足长时间户外使用需求.同时,对一种低功耗广域网(LoRa)无线通信距离进行优化设计,满足大面积养殖场地的应用需求.采用受限应用协议(CoAP)、轻量级的机器到机器(LWM2M)协议将信号上传至OneNET平台.经过测试,该系统休眠功耗为3μA,工作时的平均功耗为22.68μA,无线传输距离半径不低于364 m.  相似文献   

4.
基于Wi-Fi的农业环境数据远程监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设施农业生产的现实需求,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温室环境监控中,实现对传统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远程监测与控制。在监控设备与互联网连接的方式上,综合分析了GPRS、4G、以太网等接入方式的优劣,选取具有较大优势的Wi-Fi技术实现设备的联网,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完成了温室环境监控设备及相应的手机APP。用户可以在控制设备没有按键和显示屏的条件下通过手机APP配置Wi-Fi模块接入云平台,继而使用APP随时随地对其关注的温室环境参数进行监测与无延时控制。  相似文献   

5.
基于GPRS的远程温室监控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现有温湿度参数监控系统在远程数据传输时需要敷设专用通信线路导致开发成本高、系统后期维护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传感网和GSM通信技术的温室参数控制系统。该系统在温室终端使用nRF24L01无线传感器模块通信,而在远程数据传输时以GPRS数据传输技术为载体实现了低成本大容量的远程数据传输。此外,系统扩展了远程短消息查询、设置和报警机制更方便管理员对温室的监控,并在监控系统终端开发了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了管理员对温室的远程控制。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设计合理、软硬件设计切实可行,有较好的灵活性、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能够满足温室监控的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监控大棚环境状况,保证大棚作物健康生长,提出一种基于WSN技术的低功耗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大棚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数据进行动态监测,系统采用太阳能锂电供电方式,并采用动态电源管理算法,结合改进路由协议,降低系统功耗,该系统稳定可靠,可有效监测温室大棚的关键环境因子参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有效监控大棚环境状况,保证大棚作物健康生长,提出一种基于WSN技术的低功耗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大棚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数据进行动态监测,系统采用太阳能锂电供电方式,并采用动态电源管理算法,结合改进路由协议,降低系统功耗,该系统稳定可靠,可有效监测温室大棚的关键环境因子参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监控大棚环境状况,保证大棚作物健康生长,提出一种基于WSN技术的低功耗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对大棚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湿度等环境数据进行动态监测,系统采用太阳能锂电供电方式,并采用动态电源管理算法,结合改进路由协议,降低系统功耗,该系统稳定可靠,可有效监测温室大棚的关键环境因子参数,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温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信号遮挡物多、监测范围大、管理不便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温室环境信息远程监测系统。无线传感器网络采用433MHz射频进行信息传输,无线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分别采用MSP430F149和LPC2478作为微控制器,实现温室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信息汇聚和数据融合。系统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定时休眠、传感器掉电控制等方法来减少能量消耗,并通过基于CSMA/CA算法的无线传输协议,避免了节点间信息传输冲突,保证了传输成功率。无线传感器节点通信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使用10dBm射频功率时,距地表1.5m节点的有效通信距离为192m;在无太阳能充电且节点工作周期为30min18s的情况下,无线传感器节点生命周期理论值为98d。温室环境信息远程监测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低功耗、高稳定性等优点,节点平均丢包率仅为1.1%。  相似文献   

10.
无线传感器网络因具有低功耗、低维护成本和自组网等特点已逐渐应用于温室环境信息监测中。利用Zig Bee技术设计温室WSN监测系统,该系统具有稳定可靠、通信效率高、能耗低、监测精度高等特点。试验结果表明,该温室WSN监测系统能准确采集温室环境参数,并可实现保存和查询历史数据,有效提高温室环境种植的科学性、客观性,从而提高温室生产水平。  相似文献   

11.
基于GPRS海水温度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该系统综合运用了无线传输技术、信号采集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采用以MSC1210作为核心器件的多通道、高精度、快速盐度数据采集终端以及GPRS通讯技术,兼有Internet和GSM/SKS的优点既可以方便、低资费地完成远程数据传输,同时也显著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在养殖过程中的应用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能够满足温度监测的要求,极大的节约了人力和物力资源。  相似文献   

12.
设计了烟尘排放监测系统的监测终端,采用单片机作为监测终端的控制内核,利用DTU接入GPRS网络,数据服务器可以在监控中心实时监控多点传来的实时烟尘排放数据。给出了该系统中终端设计解决方案以及在应用系统中应注意的技术问题。所介绍的环境参数监测终端设计是单要素环境信息——烟尘排放量数据采集,通过终端扩展的传感器系统即可实现多要素信息采集。  相似文献   

13.
针对温室环境监控的应用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GSM无线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技术的智能温室监控系统。该系统以GSM网络为远程通信平台,以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监测和近距离通信平台;采用ARM9微处理器和MSP430单片机为核心构建系统硬件平台实现对温室环境的远程监控。该系统具有操作简单、可扩展性强和装设灵活等特点,是一种实现智能监控温室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水稻远程灌溉系统存在的硬件资源浪费、系统响应差等弊端,应用了一种"服务器—用户手机"直接通讯的方式,并设计了一套基于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和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的水稻智能灌溉系统。该系统以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现场终端的核心处理器,通过GPRS DTU无线通信模块完成现场终端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通讯,利用GSM短消息方式实现用户手机与远程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互,极大地减少了现场终端的任务处理量,加快了系统的实时性。系统能够通过液位传感器获取田间水位信息,并根据水稻不同时期的需水量完成灌溉或排水操作。同时,系统通过对水稻灌溉监控管理软件的设计实现了服务器软件监控和用户手机监控的双重监控功能。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灌溉控制精度在93%以上,能够达到远程监控、灌溉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日光温室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本文设计了基于四层物联网架构的日光温室智能控制系统。感知层组建ZigBee无线传输网络,实现温室环境数据采集和农机装备控制。接入层设计了温室智能控制终端,支持多种协议转换解析,实现了异构设备和网络的接入和共享。网络层基于MQTT协议传输,实现了本地和云端数据的双向传输。应用层开发日光温室智能控制云平台,具有数据采集分析、远程智能控制、策略模型自主学习等功能,实现对温室的精准、智能、联动控制。本系统经过一个茬口的椰糠无土栽培高品质番茄的试验显示,日光温室软硬件的集成应用创造出作物最佳生长环境,每亩每年产量提高11.4%,节省人工33%,实现了温室环境的实时智能控制。  相似文献   

16.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遍应用,为了更好的保障樱桃生长环境,本文设计一款基于物联网的樱桃种植大棚远程监控系统。系统采用STM32L151CBT6A型号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将各类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经过A/D转换器,通过GPRS传输模块发送至用户端,利用通风机、温控设备、灌溉机等设备,实现对温室内温湿度、CO2浓度、土壤湿度等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存储以及人为远程控制,大大提升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温室大棚有线监控系统存在布线困难、劳动力成本高和无线监测点移动性差等问题,设计一种以机器人为移动监测点,以Kingview 6.55软件为上位机开发平台的温室大棚环境智能监控系统。该系统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控制板作为采集控制终端,结合多路传感器实现对机器人的行走控制和各环境参数的实时采集、处理、显示、存储及监测报警等功能,并通过APC220无线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传给上位机,上位机根据用户设定参数范围值,通过APC220无线模块发送相关设备的启/停控制命令,实现环境参数的远程控制。同时,管理人员也可以借助通用分组无线服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GPRS)模块和手机终端,实现查询环境参数和控制设备等功能。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运行稳定、采集精度高、易于控制、成本低廉等优点,能满足温室大棚监控的智能化需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低功耗的单片机AT89C51和短消息通信模块TC35i,设计了温室大棚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现场采集模块、TC35i通信模块、远程控制终端。现场采集模块可以实现对大棚环境的实时监测、显示和存储;远程控制终端和现场信息采集端通过TC35i模块相互通信,实现了温室大棚的远程监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低能耗日光温室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参数的取值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造低能耗日光温室,提高日光温室冬季反季节蔬菜作物生产太阳能被动利用率、降低温室供热需求。【方法】基于建筑热工设计理论和建筑能耗模拟,研究日光温室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参数对温室光热环境营造的影响规律,并结合日光温室建筑构造特点,以及反季节蔬菜作物生产过程的光热环境需求特点,给出低能耗日光温室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参数的设计条件。【结果】同一地区日光温室高跨比不受跨度变化的影响,只与当地室外空气温度以及太阳辐射强度的变化相关;大暑日至翌年小满日期间,后屋面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影响日光温室后排蔬菜作物接收太阳光照;确保冬至日至大寒日期间北墙可接收太阳光照射,对冬季反季节蔬菜作物生产期及日光温室高效利用太阳能具有重要的影响。【结论】基于该取值原则优化设计的温室,较北京地区现行常见温室需要提供的累积补充供热量减少15.7%,节能效果明显,为低能耗日光温室优化设计提供重要设计依据和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0.
低压合金电缆由于其极好的强度和传导率已逐步应用于低压配电网,为验证其导电能力、连接性能及发热量等,设计了合金电缆运行状态在线监测系统。系统由测温终端、电参数测量模块、环境温湿度监测模块、通信管理模块及监测计算机等构成,测温终端连续监测电缆接头温度并通过ZigBee无线网络发送到通信管理模块;通信管理模块基于uC/OS-Ⅱ操作系统设计,接收测量点温度数据、监测电缆运行电参数及环境温湿度,并采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GeneralPacketRadioService)通信网络实现数据的远距离传输;监测计算机实现温度负荷曲线的实时显示、温度越限报警及数据分析等功能。介绍了ZigBee网络参数配置、测温终端软硬件的低功耗设计、通信管理模块设计中任务分配及调度等。所设计系统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