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建立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及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方法:回顾我院大动物实验中心28例食蟹猴在手术建立遥测动物模型及应用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分析了常见的切口感染、自助拆线、手术切口线头排异反应等临床异常产生的原因。结果:处理了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异常情况并提出了解决办法。结论:成功建立了食蟹猴遥测动物模型,可使动物在清醒无刺激的环境下得到更加真实的一些生理数据,特别是需要在心血管指标,心电图指标的食蟹猴动物实验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使用氯胺酮麻醉对食蟹猴血压的影响状况。方法:10只食蟹猴先在清醒状态下测量血压,再使用盐酸氯胺酮注射液10 mg/kg肌肉注射全身麻醉后,测量其麻醉后血压,比较两种状态下血压之间的差异。结果:食蟹猴在使用氯胺酮麻醉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升高。结论:食蟹猴使用氯胺酮进行全身麻醉后,对血压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规范的食蟹猴妊娠早期剖宫取胎术以获得实验用胚胎,对16只妊娠食蟹猴(胎儿胎龄为28~70 d)使用盐酸氯胺酮和异氟烷施行麻醉后,进行剖宫取胎术,并给予静脉滴注止血、消炎药物7 d和肌内注射缩宫素3 d等术后护理。共获得21枚结构完整的胚胎,受术食蟹猴的切口在术后2周左右愈合。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食蟹猴妊娠早期剖宫取胎术可获得高质量的实验用胚胎。  相似文献   

4.
非人灵长类动物因与人有最近亲缘关系而成为研究人类生命领域最高级模式动物。本研究采用慢病毒载体技术结合胚胎工程技术,拟建立一套高效简便转基因猴制作技术体系,建立小脑共济失调转基因猴模型,为该病研究提供最为理想动物模型,同时为建立其他疾病转基因猴模型提供技术路线。利用卵泡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Introeytoplasmiesperm injection,ICSI)技术总共构建88个体外受精胚胎,经过体外培养共计32枚发育到原核期并进行病毒注射后移入7只受体猴输卵管内。B超妊娠检测,怀孕3只,其中:1只未能发育到期中间流产,1只发育到期生1死胎,1只顺产生1只活试管猴,经过人工喂养奶粉后健康存活,但经检测转基因为阴性。本研究虽然未能通过病毒注射获得阳性转基因猴,但对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超数排卵及B超监测卵泡发育技术、卵母细胞回收及体外成熟培养技术、电刺激采精及精子获能技术、食蟹猴体外受精技术和胚胎体外培养技术以及胚胎移植等技术体系进行多次探索和优化,并成功建立相关技术平台,将为后续利用试管猴技术结合高效的TALEN和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工具获得各种疾病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肝、门、肠系膜静脉和颈动脉血管瘘管手术是研究肝脏和PDV组织代谢的重要手段。笔者于2000年~2010年期间,先后在50多只试验羊上安装了慢性肝静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颈动脉多血管瘘管,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手术安装方法。本文就该方法及个人的一些体会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用青贮饲料饲喂奶牛容易受到乙醇和低分子量酯类的影响。丹麦农业科学研究所克里斯腾森为了研究乙醇在肝门血液的吸收,以及饲喂乙醇在瘤胃和内脏组织的代谢,用4头泌乳的荷斯坦奶牛作瘤胃插管,并且在肝门静脉、肝静脉、肠系膜静脉、肠系膜动脉中永久留置导管。拉丁方设计试验,把试验奶牛分为4个试验处理组。  相似文献   

7.
对16只35~40kg徐淮白山羊进行瘤胃静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颈动脉插管安装手术。导管为聚乙烯材料制成。术后10头山羊的血插管平均保持6周时间,5头保持到2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人工养殖食蟹猴提供一套有效的确诊雌性食蟹猴排卵期的方法,试验选择4~6岁健康雌性食蟹猴30只,利用硝酸银(AgNO3)、氯化钠(NaCl)与铬酸钾(K2CrO4)的显色反应测定其宫颈黏液NaCl浓度的变化,同时每天观察记录其体征变化,至少测定1个月经周期。结果表明:有25只(占83.33%)雌性食蟹猴的阴道黏液NaCl浓度达最高(0.9%),雌性食蟹猴NaCl浓度变化曲线有规律性,雌猴的月经周期为(26.44±3.14)d。  相似文献   

9.
手术肠系膜静脉门静脉造影(operative mesenteric venous portography)是指通过腹壁切口将一段空肠引出体外,对空肠系膜静脉进行插管,并注入造影剂从而使门静脉显影的一种介入放射学诊断方法[1].该方法对诊断各种门静脉异常具有重大临床意义,能对分流血管进行准确定位[2-3].国外兽医临床上进行肠系膜门静脉造影摄片时,通常使用连续换片装置和压力注射装置,从一系列的造影片中筛选效果较好的X线片以供诊断[2-3].国内兽医临床由于特殊设备的限制,尚未见到有关门静脉造影方面的报道.本试验旨在探索手术肠系膜静脉门静脉造影方法,优化造影剂剂量的选择,从而为肠系膜门静脉造影技术应用于国内兽医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探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定位引导技术在恒河猴脑脊液动态采集中的应用。将28只恒河猴随机均分为2组,经左前肢静脉推注30g/L戊巴比妥钠溶液全麻后,常规剔除背部脊柱周围体毛并消毒;试验组在DSA定向引导技术下行腰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采集脑脊液,结果14只全部穿刺成功,穿刺后均有脑脊液从穿刺针中流出;对照组直接行腰椎间隙穿刺蛛网膜下腔,8只穿刺成功,6只穿刺失败,后经DSA定位引导技术调整针尖方向与位置,完成穿刺,采集到脑脊液;28只恒河猴穿刺成功后均在DSA定位引导下将硬膜外麻醉导管经蛛网膜下腔至枕大池,置泵于腰背部,通过所置的泵可实现恒河猴在清醒、全生理状态下对脑脊液进行动态多次采集,快速省时,由于采样导管置于枕大池,采集到的脑脊液无色透明、样品质量有保证,易于满足检验需要,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食蟹猴自发性动脉硬化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建立适用于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的实验动物背景性资料,为实验性食蟹猴的养殖提供参考.采用常规方法取材、固定、脱水、包埋和切片后进行H.E染色,然后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主要组织脏器内动脉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特点.结果 显示:食蟹猴心脏、肝脏、小肠、脾脏、肾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人工饲养环境条件下恒河猴、食蟹猴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含量的基础值,为保障恒河猴、食蟹猴的饲养品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分别采集24只(雌雄各半)成年的恒河猴、食蟹猴被毛,测定其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毛发中丙氨酸(ALA)和铜的含量,食蟹猴组显著高于猕猴组(P0.05);异亮氨酸(ILE)的含量,恒河猴组极显著高于食蟹猴组(P0.01);亮氨酸(LEU)的含量,恒河猴组显著高于食蟹猴组(P0.05);其余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性别恒河猴、食蟹猴19种氨基酸和5种微量元素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等多血管瘘管安装技术是研究营养物质在门静脉排流组(PDV组织)及肝脏中转化和利用的关键技术,对研究机体代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一套经过多年操作实践研究应用的悬吊式腹腔镜"三孔法"手术安装山羊肠系膜静脉、门静脉和肝静脉血管瘘管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猪精子、水牛精子及食蟹猴精子分别注入到猪卵母细胞后原核形成及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利用屠宰场收集的猪卵母细胞,经体外成熟44~48h后,进行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操作。试验1:体外培养18~19h,用Ho-echst33342荧光染色,检查原核形成情况。试验2:进行体外培养,ICSI后2d检查分裂率,7d记录囊胚率。试验1结果显示:在原核形成率上,猪同种显微受精,原核形成率(50.10%)显著高于注入水牛精子(37.06%)及食蟹猴精子(37.48%),且差异显著(P0.05),注入水牛精子和食蟹猴精子间差异不显著。试验2结果显示:猪同种显微受精所得的分裂率(86.58%)和囊胚率(29.93%)与水牛精子注入(70.98%,18.48%)、食蟹猴精子注入(78.69%,16.92%)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水牛精子、食蟹猴精子分别注入到猪卵母细胞后,观察到雌雄原核和精子解聚;水牛精子注入猪卵母细胞与食蟹猴精子注入猪卵母细胞,经体外培养发育到囊胚。  相似文献   

15.
对12头泌乳奶山羊建立代谢调控模型的外科手术及术后护理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了一套改进的手术方法对试验羊进行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和门静脉插管,以及颈动脉皮肤包埋游离术来建立模型。术后8头羊所插的导管平均保持畅通2个月左右,2头羊保持畅通40 d左右,还有2头羊被淘汰。采用的改进手术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建模的难度,并提高了建模的成功率,从而为动物营养代谢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为提供食蟹猴一般生理指标,本实验测定124只食蟹猴的肛温、呼吸率、血压和脉搏,比较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测定参数的差异.结果表明,1~1.8岁青幼年组、3~6岁成年组食蟹猴的体温、呼吸率、血压和脉搏均无明显性别差异.青幼年组与成年组相比较,血压无明显差异,但肛温、呼吸率明显高于成年组食蟹猴,而脉搏则明显低于成年组(P<0.01) .结论:食蟹猴上述生理参数性别之间差异不明显,随着年龄的变化血压变化不大,但肛温和呼吸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脉搏数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呈现较为复杂的年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2007年5月至2009年10月,我们采用腹股沟韧带上方切口手术法治疗食蟹猴斜疝15例,全部获得成功,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为了建立研究猪大肠对日粮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试验模型,观察猪只在摘除大肠后机体代谢的变化,以研究大肠对机体营养代谢的贡献,试验采用一套切除猪大肠,回直肠吻合,并安装肠系膜、门静脉及股动脉三位点血管瘘管的方法建立模型。结果表明:成功安装肠系膜、门静脉及股动脉三位点血管瘘管,术后1周,试验猪体况恢复良好,采食量正常,各血管瘘管可确保在无应激状态下采集到血液样品。说明猪大肠切除术、回直肠吻合术及多位点动、静脉血管瘘管安装的手术成功,该模型猪可应用于猪大肠营养物质吸收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在4头门静脉、肝静脉、肠系膜静脉和股动脉上安装血管导管的绵羊中研究了克伦特罗(CL,0.8 mg/kgBW,肠系膜静脉给药,每天2次,连续5 d)对其肝脏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CL对肝脏血流量影响较小。而在CL作用下绵羊血浆中尿素氮水平明显下降,肝静脉和门静脉血液尿素氮流量分别减少16.86%(P<0.01)和15.51%(P<0.05)。肝静脉多肽流量在CL处理期也较对照期下降38.71%(P<0.01),门静脉处多肽水平处理期则与对照期相当。克伦特罗还增加绵羊肝脏IGF-I的合成和分泌,门静脉和肝静脉中的增加幅度分别为38.84%(P<0.01)和33.18%(P<0.01)。提示CL可通过增强对绵羊肝脏氮的储留及肝脏IGF-I的合成和分泌从而促进机体的生长代谢。  相似文献   

20.
选用28日龄断奶仔猪10头,分别在其颈动脉、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安装插管,待仔猪恢复1周后,通过肠系膜静脉连续灌注1%对氨基马尿酸测定仔猪采食后0~6 h内门静脉的血流速度.结果显示,体质量为9.97 kg的仔猪在采食前的血流速度为1.78 L·kg-1·h-1或295 mL/min,采食后1 h内血流速度快速上升,比采食前的血流速度提高了23.6%,1~5 h内血流速度的变化趋于平缓,6 h血流速度达到最高(2.52 L·kg-1·h-1或419mL/min);10头试猪中的6头可成功用于肠道营养物质代谢研究.本试验建立的仔猪颈动脉-门静脉-肠系膜静脉插管系统为肠道营养物质代谢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