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测定立枯丝核菌毒素的紫外吸收光谱,在200~300 nm找出了210、220、241、269和296 nm 5个特征吸收峰。并应用大豆幼根对提取的毒素进行了生物活性的测定。通过对毒素不同浓度与吸光值回归分析,得出了其相对浓度测定的数学计算式。  相似文献   

2.
为探求马铃薯疮痂病菌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乙酸乙酯萃取、薄层层析等技术提取马铃薯疮痂病菌致病毒素,用其处理萝卜幼苗后,观察萝卜幼苗组织形态变化.结果表明:2.20、7.49 mg/mL毒素处理下萝卜幼苗茎、根生长受到明显抑制,2.20、7.49 mg/mL毒素处理对萝卜茎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59.26%、81.64%,对萝卜根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1.64%、100%;显微观察发现,疮痂毒素处理后萝卜幼苗根、茎表皮细胞形态发生改变,且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大,茎表皮细胞长度逐渐减小,宽度逐渐增大;萝卜幼苗叶片经毒素处理3d后出现褐色小点,并出现不同程度腐烂,叶表皮肾形保卫细胞变褐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广东甘薯疮痂病的病原菌种类及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特征,为甘薯疮痂病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参考.[方法]从广东省茂名和湛江等甘薯产区采集甘薯疮痂病植株,采用分生孢子悬液梯度稀释分离法分离病原菌,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观察、致病力测定,结合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28S核糖体RNA(LSU)、RNA聚合酶II第二大亚基(rpb2)和翻译延伸因子1-α(TEF1)部分序列的多核苷酸序列系统学分析等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获得26株单分生孢子分离物,随机选取3株代表性菌株SPEb-1、SPEb-2和SPEb-3进行观察和测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3株代表性菌株的产孢细胞透明,内生芽殖;分生孢子单细胞,透明,短棒形,两侧顶端钝圆,大小为6.1~9.0μm×2.2~3.0μm;分生孢子梗短棒状;致病性人工接种表明,3株代表性菌株均可侵染甘薯引起典型的疮痂病症状.3株代表菌株的ITS、LSU、rpb2和TEF1序列与痂囊腔菌属(Elsino?)的E.ampelina、E.bidentis、E.arachidis、E.mimosae、E.ricini和E.sesseae等多个种的对应序列一致性为95%~99%.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3株代表性菌株与蓖麻痂囊腔菌(E.ricini)单独聚成一支.[结论]广东甘薯疮痂病的病原菌为甘薯痂囊腔菌(E.batatas).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溃疡病菌的致病机制,以葡萄座腔茵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产生的毒素对北京杨Populus×beijingensis愈合组织的褐化程度为评价指标.对溃疡病菌产生粗毒素的条件和粗毒素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溃疡病菌在改良Fries No.3液体培养基,25℃温度,光照,振荡培养,21d后所得的粗毒素毒性最强;该病原茵在偏酸性和中性条件(pH5.60和7.00)下易于产毒;产生的粗毒素对热不稳定,经121℃高温,0.11MPa压力处理15min后,其生物活性丧失;这种粗毒素对酸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pH4.69及8.69时,粗毒素的生物活性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但与自然pH条件下的粗毒素的生物活性差异不显著。图5表3参18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了一种贝类食物中膝沟藻毒素快速筛选方法.将样品用0.05 mol/L的盐酸提取膝沟藻毒素,阴离子柱净化提取液,柱前衍生化反应后在波长为310nm的紫外灯下观察有无荧光产生,快速筛选贝类食物中的膝沟藻毒素.结果表明,衍生化产物在避光条件下30 min内保持稳定,当膝沟藻毒素添加量为0.8 mg/kg时,荧光现象明...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对柑橘疮痂病病菌[痂圆孢菌(Sphaceloma fawcetti Jenkins)]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供生产上使用,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9种杀菌剂对该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9种药剂对柑橘痂圆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不同,25%咪酰胺EC和10%苯醚甲环唑WG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分别为0.0267μg/mL和0.036 2μg/mL;60%唑醚.代森联WG次之,其EC50值为1.610 1μg/mL,抑菌作用也较强;75%代森锰锌WG和3%中生菌素WP有较好抑菌活性,其EC50值均小于42μg/mL;25%嘧菌酯SC效果最差,EC50值为80274.9701μg/mL。  相似文献   

7.
补骨脂素是五指毛桃中的有效成分之一,是很有价值的质量评价指标。本文以超声辅助溶剂提取法提取五指毛桃中的补骨脂素,采用HPLC法对提取液中补骨脂素的含量进行测定,主要研究溶剂类型、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样品颗粒度等因素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确定主要的影响因素及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的提取方法。结果表明:溶剂浓度、温度、时间、颗粒度是影响补骨脂素提取的主要因素。五指毛桃中补骨脂素的提取可采用60%乙醇为溶剂,物料颗粒为70~100目,料液比为1∶10,60℃超声30 min。  相似文献   

8.
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通经草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以乙醇作为溶剂,用硝酸铝作显色剂,在500 nm波长处,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通经草提取液中总黄酮含量。优选出了通经草总黄酮的最佳超声提取条件是: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5,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测得通经草中总黄总黄酮含量为5.041%。方法学考察该方法可行,稳定。  相似文献   

9.
苹果轮纹病菌DNA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贝氏葡萄座腔菌梨专化型引起的苹果枝干轮纹病是苹果生产上发生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致病菌基因组DNA提取是其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基础。针对其菌丝富含多糖、纤维素及其他次生代谢物质而且菌丝培养缓慢的特点,用采自辽宁兴城的6个苹果轮纹病菌菌株为试材,进行菌丝的液体和PDA平板培养,然后采用改良的CTAB法从菌丝中提取DNA。通过752型紫外光栅分光光度计检测,所提取的DNA的0D260nm/OD280nm比值介于1.80—2.07之间,最后将所提取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得到了较清晰的图谱。证明这两种菌丝培养方法都可用于苹果轮纹病菌DNA提取,但是PDA平板培养是一种更快捷地获得病原菌菌丝的方法;本试验采用的改良CTAB法是提取苹果轮纹病菌DNA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天然花卉乙醇提取物的紫外吸收特点,并从多种花卉的复合配比中寻找防晒用品的最佳添加剂。[方法]用乙醇对玫瑰、牡丹、百合、桂花、玉蝴蝶等天然花卉进行提取,并优化选择出其最佳提取条件。[结果]各提取液的吸收峰大小为:水〈20%乙醇〈100%乙醇〈40%乙醇〈80%乙醇〈60%乙醇。各提取温度的吸收峰高低为:70℃〉80℃〉90℃〉60℃〉50℃。提取0.5h的提取液的吸收峰最小,提取2和4h的提取液的吸收峰峰高非常接近。白玉兰、桂花、玉蝴蝶、七彩菊、金银花等天然花卉的紫外吸收范围比较宽,特别是白玉兰。复配防晒剂在UV-A和UV-B区都有较宽的吸收。[结论]天然植物防晒产品是有巨大市场需求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新型防晒产品。  相似文献   

11.
从林蛙皮肤中提取的小分子多肽具有诸多生物活性。以鲜活林蛙为试验材料,剥离皮肤,采用酶解法提取小分子活性多肽,并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制备的林蛙皮多肽的紫外特征吸收峰位于220 nm处,280 nm附近吸收峰较小;分子量主要分布在190~1 000 u,并且在250~540 u的分布最多,占37.47%;该混合多肽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子,尤其是抗菌肽和凋亡调控蛋白;在不同p H值缓冲溶液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抑菌试验表明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证明制备的小分子混合多肽有望成为新的制剂原料。  相似文献   

12.
以鲜草莓为原料,探究超声波作用时间、料液比、提取液浓度、功率对提取草莓花色苷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确定草莓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对超声辅助提取草莓花色苷的影响从大到小为:提取液浓度料液比超声波作用时间超声波功率。超声波辅助提取草莓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作用时间30 min,料液比1:15,提取液浓度60%,超声波功率300 W。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液的草莓花色苷的含量为33.247 mg/100 g,比不用超声波辅助的溶剂提取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13.
以湖北省恩施州富硒土壤上生长的藤茶为原料,采用3种方法提取天然抗氧化剂二氢杨梅素(DMY)。结果显示,超声辅助提取条件下,料液比1∶70(g∶mL),用80%乙醇溶液常温提取50 min,提取液中DMY含量较高,为19.010%;微波辅助提取条件下,560 W功率,料液比1∶70(g∶mL),用60%乙醇溶液提取120 s,提取液中DMY含量较高,为18.174%;破壁式辅助提取条件下,常温25℃,料液比1∶50(g∶mL),用100%纯乙醇溶液提取5 min,提取液中DMY含量较高,为15.172%;三者相比较,各有优势,超声提取DMY含量较高,微波提取用时短,破壁式提取批次处理量大。  相似文献   

14.
以鲜草莓为原料,探究超声波作用时间、料液比、提取液浓度、功率对提取草莓花色苷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正交试验,确定草莓花色苷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对超声辅助提取草莓花色苷的影响从大到小为:提取液浓度>料液比>超声波作用时间>超声波功率。超声波辅助提取草莓花色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作用时间30 min,料液比1:15,提取液浓度60%,超声波功率300 W。在该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液的草莓花色苷的含量为33.247 mg/100 g,比不用超声波辅助的溶剂提取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川芎中阿魏酸含量的简单方法。[方法]利用薄层析法将川芎提取液中的阿魏酸与其他物质进行分离,再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分离出的阿魏酸含量。[结果]薄层析展开剂为乙酸乙酯∶石油醚=2∶1(V/V)时阿魏酸能与其他物质完全分离,比移值(Rf)为0.53;阿魏酸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24 nm,质量浓度为0.5~1.7μg/m L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0.143A+0.004 3;4 h内阿魏酸在乙醇中的稳定性良好,样品川芎中阿魏酸含量约为0.1%,加样回收率为98.6%,RSD为1%~3%,精密度良好。[结论]薄层析-紫外分光光度法能够准确测定川芎中阿魏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以新鲜花生仁为原料,采用丙酮和乙醚交替脱脂,PBS浸提、硫酸铵分级沉淀,再经过透析袋处理小分子蛋白和盐离子,获得的蛋白通过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100凝胶柱分离纯化,得到花生中的主要过敏原蛋白。结果表明:该花生过敏蛋白的得率为13.5%;SDS-PAGE电泳测得花生过敏蛋白的分子量大约为15 kD和60 kD;紫外分光光度检测显示在2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且峰型单一,结合光学特征分析表明花生过敏原蛋白结构中含有双键或三键结构。  相似文献   

17.
改良CTAB法提取濒危药用植物绶草基因组DNA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绶草的根、茎、叶和花为材料,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绶草基因组DNA,经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对所提DNA的质量和纯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良CTAB法(2.5 mmol/L NaCI、30 mmol/L EDTA、100 mmo/LTris-HC1、2%CTAB、2%β-巯基乙醇、2%PVP-40)适合绶草根的基因组DNA提取,几乎没有蛋白质、酚及色素等杂质的污染,紫外吸收检测DNA的OD260nm/OD280nm为1.83,DNA浓度为8.819 μg/μl,产率为1102.4μg/g;提取的茎、叶DNA有少量杂质;花DNA的提取效果最差,含有较多的蛋白质、酚及色素等杂质.加入2%PVP-40的CTAB提取液对绶草DNA的提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密楝资源,以50%甲醇溶液为溶剂,超声提取法从密楝果实中提取绿原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提取液中绿原酸含量。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240 W,超声频率40kHz,提取温度60℃,超声提取30min。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C18(4.6×150mm,5μm)柱,以乙腈-0.4%磷酸水溶液(8:92)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波长327nm,柱温30℃。绿原酸在20.8~10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Y=32 304X-44 968(R2=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99.59%,RSD为1.69%(n=6)。密楝果实中含有丰富的绿原酸成分,其含量随产地的变化有一定的差异,变化范围在15.34~11.91mg·g-1。建立的密楝果实中绿原酸含量检测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密楝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建立测定桃花中黄酮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和探索超声波辅助下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以槲皮素为标准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2450进行黄酮含量测定,测定波长为372 nm;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波下提取桃花中黄酮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槲皮素的回归曲线方程为D=11.625C+0.028,在0.004~0.048 mg/m L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0.999 7,桃花中黄酮含量为5.24%;最佳工艺条件:超声功率为80 W,料液比为1 g∶20 m L,乙醇体积分数为60%;超声波时间为75 min。由结果可知:以槲皮素为对照品,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桃花中黄酮含量操作简便,准确性好;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桃花中黄酮工艺简单,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优选金樱根鞣质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堂斌  赵永福  解庆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53-14954
[目的]优选金樱根中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提取金樱根鞣质,测定提取液在波长276nm处的吸光度,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对金樱根鞣质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30%,液料比为20,在50℃下超声提取60min,金樱根鞣质提取率可达5.061%。[结论]该工艺稳定、合理、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