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臭椿雄蕊的发育和雄配子体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对臭椿[Ailanthus ahissima (Mill. ) Swingle]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雄株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正常,花药4室,花药壁由5~6层细胞组成,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2~3层)和绒毡层.药壁的发育属于基本型,腺质绒毡层.(2)孢原细胞为多孢原起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形成的四分孢子大多为四面体型,偶尔有左右对称型.同一药室的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几乎完全同步.(3)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具3个萌发孔.(4)两性花植株的小孢子母细胞未进行减数分裂就已退化,而且绒毡层细胞液泡化,细胞质稀少以及过度膨胀.开花时花粉囊空瘪,无花粉形成.两性花中花药败育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之前,因此臭椿为形态上的雄花和两性花异株,实为功能上的雌雄异株.  相似文献   

2.
《中国瓜菜》2017,(5):11-14
为阐明甜瓜雄花的胚胎学特征,用光学显微技术观察雄花花粉和花药壁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伴随胼胝质壁发育,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小孢子在共同的胼胝质壁中呈四面体形排列。成熟期花粉粒直径约45μm,积累大量脂滴,故属于脂质花粉。花药壁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各含1层细胞;绒毡层在原位解体,为腺质绒毡层。表皮产生单细胞表皮毛,细胞膨大、伸长,细胞质浓,不含大液泡,仅含小液泡,生存至花粉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特有珍稀濒危水生植物海菜花为试材,采用石蜡切片法对海菜花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研究,以探讨其繁殖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海菜花雄花内含9~12枚雄蕊,每个花药有4个花粉囊,花药横切面呈蝴蝶型、哑铃状或不规则等多种形态,花粉壁完全分化时由外到内依次分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与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属连续型,四分体属左右对称型,偶见四面体型。观察到存在小孢子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微核、染色体落后、搭桥等异常现象,说明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是导致花粉败育的一个主要原因,影响海菜花的繁殖,成为海菜花数量不断减少而濒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张超越  郭绍芬  孙晴  张桂芝  许俊杰  刘林 《园艺学报》2018,45(12):2427-2436
为了解杏花药和花粉发育的主要特征及发育进程与花芽冬眠的关系,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花药和花粉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花药壁形成于11月上旬,由5层细胞构成,包括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含2层细胞)和绒毡层(分泌型)。小孢子母细胞形成于11月上旬,减数分裂完成于2月上旬,即小孢子发生过程历时约3个月。减数分裂开始时小孢子母细胞积累大量脂滴,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小孢子在四分体内排列成四面体形。小孢子阶段约1个月,2–细胞花粉阶段约0.5个月,即雄配子体发育历时约1.5个月。3月初花蕾与芽鳞等长时小孢子发生有丝分裂产生2–细胞花粉。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含脂滴而不含淀粉,属脂质花粉。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时花芽开始冬眠,减数分裂完成时花芽结束冬眠,即小孢子发生与花芽冬眠同步。杏花粉发育历时4.5个月,其特征包括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积累脂滴,小孢子发生与花芽冬眠同步,花蕾与芽鳞等长是雄配子体发生第一次有丝分裂的形态学标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甘蓝CMS不育系材料PM的败育机理,以甘蓝不育系PM和保持系PF为试材,用透射电镜观察其小孢子发育的整个过程。结果表明:不育系在花粉母细胞时期形状不规则,严重影响了减数分裂的正常进行;在单核小孢子期,绒毡层细胞不解体且异常膨大,挤压小孢子使其变形,粘连在一起,并出现了严重的质壁分离现象,最后降解的小孢子和绒毡层细胞充斥着整个花粉囊,导致花药败育。  相似文献   

6.
新梨7号小孢子败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以梨雄性不育品种新梨7号为试材,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新梨7号花药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次年2月中旬雄蕊原基休眠即可解除,早春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新梨7号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在单核花粉粒形成之前,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四分体从药室组织中游离出来的过程完全正常。此后,单核花粉开始解体消失,其败育途径不同于多倍体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的败育。单核花粉的解体与药壁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增大、液泡化有关,是绒毡层机能障碍的结果。初步认为该品种败育属胞质雄性不育类型(CMS)。  相似文献   

7.
对西瓜花药和花粉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研究结果:西瓜花单性,雄花具5枚花药,每枚2室;花药壁5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中层包含2层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不均等分裂,产生大小悬殊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起初两细胞相互分开,后来生殖细胞进入营养细胞内部,形成细胞内有细胞的结构;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生殖细胞为流线型,营养细胞中有大量淀粉粒和脂滴等贮藏物质;花粉壁5层。  相似文献   

8.
阿月浑子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阿月浑子的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进行观察,探讨其发育过程中是否存在生殖障碍。结果表明:(1)花药壁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绒毡层类型为腺质绒毡层。(2)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3)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有3个萌发孔。(4)子房具有1个胚珠,基生胎座,双珠被,厚珠心,倒生型;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5)雌配子体发育过程存在部分胚珠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西瓜花药与花粉显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瓜花药和花粉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研究。观察研究结果:西瓜花单性,雄花具5枚花药,每枚2室;花药壁5层,由外向内分别为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中层包含2层细胞;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不均等分裂,产生大小悬殊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起初两细胞相互分开,后来生殖细胞进入营养细胞内部,形成细胞内有细胞的结构;成熟花粉为二细胞型,生殖细胞为流线型,营养细胞中有大量淀粉粒和脂滴等贮藏物质;花粉壁5层。  相似文献   

10.
辣椒大、小孢子发生与雌、雄配子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申家恒  李伟  杨虹  丁建庭  李冉俐 《园艺学报》2007,34(6):1443-1452
运用常规石蜡制片技术与光学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辣椒(Capsicum annuum L.)大、小孢子发生以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结果表明:辣椒具5枚花药,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2~3层中层和腺质异型绒毡层组成。药室外侧绒毡层由初生周缘细胞衍生而来;药室内侧绒毡层由药隔细胞衍生而来,共同对雄配子体的发育起关键作用。雄蕊中为多孢原,每个药室的横切面为两排小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的排列为四面体型和十字型。成熟花粉具3个萌发孔,为二细胞型花粉。中央特立胎座,多胚珠,倒生,单珠被,薄珠心,具有珠被绒毡层。胚珠内为单孢原,胞原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线形四分体,合点端倒数第2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经连续3次有丝分裂发育为七细胞七核的成熟胚囊,雌配子体的发育为蓼型。雄蕊发育早于雌蕊,花蕾开放前,雌、雄蕊发育趋于同步。开花时,散出的花粉落到自身雌蕊柱头上,从而实现自花授粉受精。讨论了异型绒毡层的来源、形态结构特点与雄性不育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张涛  刘林 《中国瓜菜》2014,(3):20-21,25
为了解南瓜花粉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的变化,对不同发育阶段的南瓜绒毡层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南瓜绒毡层细胞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呈四边形;随着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始,绒毡层细胞向花粉囊方向伸长;当减数分裂完成后,绒毡层的细胞壁解体,细胞膨大并向药室内凸起;当花粉发育进入二细胞时期,少数绒毡层细胞退化,多数绒毡层细胞分化出大量造油体,造油体积累大量脂滴;当花粉发育进入二细胞晚期,绒毡层细胞完全解体。绒毡层细胞在原位解体,属于腺质绒毡层。  相似文献   

12.
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花药壁的发育过程为双子叶型,纤维层强烈加厚,中层2层,腺质绒毡层。包裹四分体的胼胝质具“尾状”结构,可能是孢子体与配子体联系的通道。小孢子四分体呈四面体型,但也见两侧对称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胞质分裂通常为同时型。正常花粉粒为2细胞型;出现异常4核花粉和异常连体花粉,原因可能是树体长期营养不良和花芽发育期间短期低温刺激的综合作用。比较了雄、雌蕊发育进程及其与花芽形态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扁桃花粉的发生及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婷  谭敦炎  李疆  李文胜 《果树学报》2004,21(4):334-337
以扁桃品种双果为试材,对扁桃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形成的全过程进行了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扁桃雄性孢原细胞在9月底分化完成,越冬前形成小孢子母细胞,11月下旬开始进行减数分裂,在越冬期减数分裂过程仍在继续,孢质分裂类型为同时型,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绒毡层为腺质绒毡层类型;部分花药中产生巨型花粉粒,生长势弱的树体形成较多巨型花粉粒。又以新疆喀什地区4个扁桃主栽品种为试材,进行了花粉的数量、败育率和萌发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双果的花粉量最大,纸皮的花粉败育率最低、萌发率最高,麻壳花粉量最少而败育率最高。  相似文献   

14.
火龙果的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鑫  肖德兴  刘勇  刘敏正 《果树学报》2007,24(4):541-544
采用石蜡制片和临时压片的方法观察了光明1号火龙果(Hylocereus undatus Britt.et Rose)的小孢子发生与雄配子形成。结果表明,花药4室,中层分化于次生造孢时期,消失于四分体时期。绒毡层为腺质型,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期发育达到顶峰,后逐渐退化,至2-细胞花粉时期完全消失。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多数为四面体型,少数为左右对称型。花粉粒正圆形,具3条萌发沟,成熟的花粉粒为3-细胞型。  相似文献   

15.
新梨7与小孢子败育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何一明  张琦 《果树学报》2002,19(2):94-97
以梨雄性不育品种新梨7号为试材,解剖观察了其小孢子囊及雄配子发生发育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新梨7号花药雏形已于上年生长季形成,次年2月中旬雄蕊原基休眠即可解除,早春气温是解除休眠的主导因子。新梨7号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主要发生在3月中旬,在单核花粉粒形成之前,其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型和四分体从药室组织中出来的过程完全正常,此后,单核花分开始解体消失,其败育途径不同于多倍体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的,单核花粉的解体与药壁绒毡层细胞在发育后期增大、液泡化有关,是绒毡层机能障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形态学和细胞学基础方向研究了春萝卜不育系4-05A,以保持系4-05B为对比。观察并测量花器官雌雄蕊形态,确认4-05A比4-05B的花长势弱,雄蕊花药外形小、中空无花粉,雌蕊花柱较长。采用花粉压片法观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及雄配子体发育过程,证明该不育系材料为花粉败育型。不育系4-05A的小孢子母细胞能正常进行减数分裂并形成单核花粉,但雄配子体进一步发育过程中,在单核中期到靠边期的发育阶段小孢子发生败育,不能形成可育的成熟花粉粒。减数分裂胞质分裂方式为同时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树脂包埋半薄切片技术,对国庆一号温州蜜柑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药壁组织进行了系统观察,将这一过程初步划分为4个时期,即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花粉粒形成期、花粉败育期。在这一过程中绒毡层发育既表现过早解体,又表现肥大生长、延迟退化的现象。同一枚花药中4个花粉囊的发育也存在明显的先后次序。这些观察结果对于研究温州蜜柑的雄性不育性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林 《北方园艺》2007,(4):16-17
用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低温下西瓜花药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小孢子母细胞和绒毡层是西瓜花药中对低温最敏感的细胞;小孢子母细胞时期和减数分裂前期是对低温最敏感的发育阶段.低温影响下,小孢子母细胞产生大量小液泡,细胞质变稀,发生质壁分离,细胞质中积累金属锇染色深的脂类物质.低温引起绒毡层细胞质泄露,细胞质高度液泡化,积累金属锇染色深的脂类物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观察研究了菜心小孢子的发生及雄配子体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菜心(Brassica campestris L.ssp.Chinensis var.utilis Tsen et Lee)花粉母细胞的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呈正四面体型;菜心绒毡层细胞是同时型的,均来自初生壁内层,为腺质绒毡层。小孢子继续发育成2-细胞花粉: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生殖细胞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形成两个精细胞,成熟时为3-细胞花粉。  相似文献   

20.
西瓜核型雄性不育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西瓜核型雄型不育小孢子发生过程的细胞学观察表明,不育株花药发育从小孢子母细胞对期即开始表现异常。小孢子母细胞能够减数分鲜明形成多核细胞,但不能进行胞质分裂,多核细胞逐渐解体,不形成四分孢子,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细胞无明显界限,绒毡层细胞多层,体积小,排列紧密,小孢子囊壁随多核细胞解体而逐渐凹陷,最终完全变瘪。无花粉粒形成,属完全不育类型,绒毡层细胞的异常是小孢子发育受阻而导致不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