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发根农杆菌ATCC 15834诱导获得乌桕毛状根,研究了不同培养条件对乌桕毛状根生长及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桕毛状根生产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第6周时达到最大产量(0.6668 g/瓶,DW);1~4周内暗培养更利于毛状根的生长,其后则光照培养更好;在相同培养时间内,毛状根在B5和1/2MS基本培养基上产量大于1/4MS、1/8MS及WP培养基;HPLC测定结果表明,1/4MS较其它培养基更利于多酚类代谢产物的累积.  相似文献   

2.
资源植物毛状根作为转基因工具被广泛地应用于资源植物中次生代谢物的生产、环境污染的治理以及作物品种改良等方面。该研究主要从毛状根的诱导资源植物种类、诱导因素、培养条件、毛状根的作用以及毛状根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综述,同时对其潜在问题与未来发展前景做以展望,以期为毛状根在其它植物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植物表达系统产生重组药用蛋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重点论述了利用发根农杆菌诱导的毛状根培养系统表达重组药用蛋白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对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3 年的黄瓜转gfp 基因毛状根进行gfp 和rol 位点系列基因的PCR 扩增、gfp 的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 杂交以及荧光观察分析。结果显示,由组成型启动子35S 驱动的gfp 在转录水平上能正常表达,而且能够翻译出编码蛋白;此外,培养3 年后的毛状根,能扩增出与毛状根形态构成有关的rol 系列基因。本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培养的毛状根能保持其遗传稳定性,这为利用毛状根长期工厂化生产外源基因表达的蛋白产物和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三裂叶野葛毛状根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浓度6-BA对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生长、异黄酮化合物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BA抑制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的生长,降低其鲜样质量,且抑制作用与6-BA浓度成正比例关系,同时能提高毛状根培养物中异黄酮化合物的含量;但降低其毛状根培养物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水平,提高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水平,这表明6-BA可能通过调节三裂叶野葛毛状根的抗氧化酶活性进而调控其生长和异黄酮化合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利用荔枝果皮花青苷生物合成的关键调节基因LcMYB1为标记,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BA002-LcMYB1,电转法转入发根农杆菌A4菌株,通过叶盘法转化烟草K326。结果表明,烟草叶片侵染一周后长出白色的毛状根,约3周后部分毛状根逐渐变成红色,毛状根诱导率为100%,红色毛状根诱导率为19.9%。当筛选培养基中添加5 mg ? L-1 Basta,毛状根诱导率降低为33.3%,但红色毛状根诱导率提高到75%。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红色毛状根中积累矢车菊素–3–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芸香糖苷,PCR检测证实红色毛状根是由LcMYB1的转入引起的。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转LcMYB1可以诱导烟草毛状根中花青苷生物合成相关的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7.
以恒山黄芪叶片为试材,采用发根农杆菌侵染诱导产生毛状根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菌株对恒山黄芪叶片诱导毛状根的能力和恒山黄芪毛状根的遗传转化体系,包括恒山黄芪不同外植体、菌液浓度、共培养时间、抗生素类型和浓度、乙酰丁香酮浓度对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并测定规模培养的毛状根中总黄酮和总皂苷的含量,建立稳定的恒山黄芪毛状根体系,以期为进一步建立积累活性成分的恒山黄芪毛状根液体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以OD600=0.6的发根农杆菌LBA9402为菌种,侵染恒山黄芪叶片30 min,转入含100μmol·L-1乙酰丁香酮1/2MS培养基中共培养3 d,在含500 mg·L-1头孢克肟的筛选培养基上对于恒山黄芪叶的诱导能力最好,毛状根诱导率达54.1%,经PCR扩增鉴定,发根农杆菌LBA9402的发根基因整合到了恒山黄芪叶的基因组中。恒山黄芪毛状根在液体培养扩增后,总黄酮和总皂苷含量均明显提高,分别是自然根中含量的1.72倍和2.31倍。  相似文献   

8.
以地黄毛状根为试材,茉莉酸甲酯作为诱导子,采用HPLC法测定梓醇与毛蕊花糖苷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环烯醚萜苷含量,研究了地黄毛状根在茉莉酸甲酯诱导下的次生代谢产物积累规律,以期提高地黄毛状根中有效成分的产量。结果表明:地黄毛状根中未能检测到梓醇;地黄毛状根中毛蕊花糖苷含量在茉莉酸甲酯诱导后的第2天达到最大值,约为对照组的1.41倍。地黄毛状根中总环烯醚萜苷含量在茉莉酸甲酯诱导后变化不显著。在茉莉酸甲酯诱导初期,毛蕊花糖苷的合成显著增加,随着诱导时间的延长,较高的毛蕊花糖苷浓度也可能负反馈抑制其合成途径中关键酶的活性,从而使其在诱导后期含量下降。此外,50μmol·L~(-1)的茉莉酸甲酯对地黄毛状根总环烯醚萜苷积累的诱导作用可能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林丽  范海延  潘野  赵朔 《北方园艺》2007,(11):94-97
阐述了发根农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Ri质粒的结构与功能,介绍了毛状根的诱导、鉴定及分离培养的具体方法和发状根的特性,探讨了发根农杆菌转化植物的影响因素,并对利用植物发状根培养体系进行次生代谢物质生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钩藤毛状根的培养体系,以钩藤组培无菌苗为试材,利用发根农杆菌A4、ATCC15834、R16011侵染钩藤外植体,探讨了不同钩藤外植体、菌液浓度、AS浓度、干燥处理时间对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钩藤叶片作为外植体,预培养3 d,以OD600=0.6的A4菌株浸泡30 min后,干燥处理1 h,转入含100μmol·L-1乙酰丁香酮无激素WPM培养基中共培养3 d,在含600 mg·L-1头孢克肟筛选培养基上能获得较高的毛状根诱导率,毛状根诱导率达53.66%。PCR扩增鉴定表明,钩藤细胞核基因组中已成功整合发根农杆菌的发根基因。钩藤毛状根在无激素1/2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20 d后,部分毛状根中钩藤碱含量明显提高,最高含量是带钩枝条中的2.06倍,达1.211 mg·g-1。  相似文献   

11.
在对喜树碱类抗肿瘤药物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从植物细胞培养、毛状根培养和内生真菌培养3个方面,论述了体外培养产生喜树碱类天然药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以发根农杆菌A4、C58C1和A1476为诱导菌株,探讨外植体类型、发根农杆菌种类、侵染时间、预培养时间、菌液浓度和共培养天数对龙葵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植体以叶片诱导率最高;发根农杆菌A4、C58C1和A1476侵染龙葵叶片均能诱导出毛状根,C58C1诱导率较高;较佳侵染时间为5min;发根农杆菌浓度在OD600=0.6时诱导效果较好;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均为2d时诱导率较高。该试验为大量生产毛状根,并利用毛状根培养技术生产药物龙葵碱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4种发根农杆菌A4、C58C1、R1601、ATCC15834为诱导菌株侵染毛酸浆叶片、茎段,研究了发根农杆菌种类、外植体类型、不同预培养时间、不同侵染时间、不同共培养时间和乙酰丁香酮对毛酸浆毛状根诱导率的影响,并用PCR检测rolB基因。结果表明:4种发根农杆菌均能诱导毛酸浆外植体产生毛状根,ATCC15834的诱导率相对较高,叶片优于茎段;最佳侵染时间为6~8min;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均为2~3d时诱导率较高;乙酰丁香酮(AS)浓度为100μmol·L~(-1)有利于促进毛状根的产生,经PCR检测证明,rolB基因已整合到毛酸浆毛状根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4.
黄瓜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经济作物。建立黄瓜基因组测序品种‘中国龙’的毛状根诱导体系,可为今后分析黄瓜基因功能、挖掘黄瓜优良基因提供技术支撑。本文以‘中国龙’为材料,从种子表面灭菌方法、发根农杆菌的侵染浓度和共培养时间3方面,研究发根农杆菌菌株K599对‘中国龙’毛状根诱导的情况。结果表明,75%(φ)的乙醇先处理种子30 s,再用5%的次氯酸钠灭菌5~10 min的种子消毒方法,农杆菌菌液OD_(600)值在1.2左右时进行侵染,共培养2天,是获得‘中国龙’毛状根的适宜组合方法。PCR扩增结果证实,经这样诱导出的黄瓜毛状根中,发根农杆菌Ri质粒的rol C基因已在黄瓜毛状根基因组中整合并得到表达。试验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龙’毛状根诱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兰科植物绶草菌根真菌为试材,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其菌根菌的方法,设置温度、光照、碳源、氮源和酸碱度等培养条件进行单因素试验,对菌根真菌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状况及培养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绶草菌根菌在5~30℃时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在各种光照处理下均能生长,但在黑暗条件下绶草菌根菌生长最好;偏酸性环境(pH 4.0~5.0)更有利于该菌根菌生长;对碳源的利用上,对果糖利用最好;对氮源的选择上,在硝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最好。  相似文献   

16.
组织培养中培养条件对培养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植物组织培养(Plant tissue Culture)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及皮层等)、细胞(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以及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控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长成完整的植株,统称为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培养中所需的培养条件比较多,也比较重要,研究探索适宜的培养条件是减少污染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繁殖速度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正>植物组织培养即植物无菌培养技术,又称离体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理论,利用植物体离体的器官(如根、茎、叶、茎尖、花、果实等)、组织(如形成层、表皮、皮层、髓部细胞、胚乳等)或细胞(如大孢子、小孢子、体细胞等)以及原生质体,在无菌和适宜的人工培养基及温度等人工条件下,诱导出愈伤组织、不定芽、不定根,最后形成完整的植株。1组织培养发展简史1838~1839年,德国科学家Schleide和Schwann发表了  相似文献   

18.
聚乙烯醇在枣和酸枣组织培养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娜  刘孟军  秦子禹 《果树学报》2006,23(2):301-303
以冬枣、酸枣组培苗为试材,研究了聚乙烯醇不同浓度在冬枣和酸枣组培苗继代增殖中对其玻璃化的影响、在生根培养中对生根效果的影响及在叶片培养中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2.0g/L的聚乙烯醇能够有效降低冬枣和酸枣组培苗在继代增殖中的玻璃化现象,并能提高组培苗在生根培养中的生根条数和根长度;1.0、1.5g/L的聚乙烯醇可使酸枣和冬枣组培苗叶片愈伤组织发生时期提前,并可提高愈伤组织发生率和发生量、改善愈伤组织的质量。因此,聚乙烯醇在冬枣和酸枣的继代增殖、生根培养及叶片愈伤组织诱导中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20多年来国内外樱花组织培养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在樱花组织培养中植物生长素类、细胞分裂素类以及赤霉素GA3对芽诱导及增殖、愈伤组织诱导和根诱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植物根系分泌物与蔬菜用地土壤的改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系分泌物是指植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根系向生长基质中释放的各类物质,包括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有机物质、根细胞脱落物及其分解产物、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黏胶物质、气体、质子和养分离子等.根系分泌物是保持根际微生态系统活力的关键因素,也是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物质迁移和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