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赏甘薯冬季温室盆栽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126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10个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观赏甘薯的观赏期长,对土壤酸碱度没有特殊要求,但在温室内安全越冬是推广观赏甘薯的技术关键。经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出观赏甘薯冬季温室盆栽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盆栽观赏甘薯既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还可以美化、净化、绿化环境,丰富都市人们的个性化休闲方式。两年来,我们从大量的甘薯品种资源中逐一筛选,结果显示台湾紫贵人为最适宜的稀有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的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087份国家甘薯品种资源的调查、鉴定与评价,筛选出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10份,其中包括观叶甘薯品种资源4份,观花甘薯品种资源3份,观赏药用甘薯品种资源1份,观赏菜用甘薯品种资源2份。发掘了甘薯品种资源的观赏价值,创新了甘薯品种资源的利用途径,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丰富了中国甘薯育种的优、异、稀、特等资源材料。  相似文献   

4.
常人看到甘薯二字会立刻联想到餐桌上的美食。这里介绍的观赏甘薯却是用来观赏绿化的。甘薯(Ipomoea batatas)为旋花科多年生草本,有乳汁状液汁,原产热带,生态适应性强。近年来,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变化的审美意识和猎奇心理,观赏作物逐渐在绿化植物中显露头角,观赏甘薯就是以其独特的观赏点,在美国的绿化植物中赢得人们的喜爱。我国甘薯资源十分丰富,但种植目的还是为获得其块状根。我们在对我国甘薯资源调查、收集、筛选的基础上,应用常规育种和物理育种等方法,得到一些观赏性较好的品种,并对其绿化应用、栽培管理、栽培方式做了深入研究。这里主要介绍一下盆栽观赏甘薯的绿化应用和栽培管理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5.
观赏甘薯水培营养液优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观赏甘薯在水培条件下无机营养及水分吸收特性与生长发育的关系,获得水培观赏甘薯生长的最佳营养配方及浓度,并为其在园林及室内园艺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以不同叶色的观赏甘薯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对不同营养液条件下观赏甘薯生长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观赏甘薯在pH范围为6.5~7.0,EC值范围为2.51~2.66,1/2倍浓度循环水生菜营养液中无机营养吸收、叶绿素及生长生物量指标与其他几种营养液条件相比均有显著差异,生长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可为居室及园林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8期介绍了观赏甘薯的绿化应用,这回我们再介绍一种适合摆在家中的水培观赏甘薯。就是将甘薯种植在装有培养液的容器中,使其正常生长、便于观赏的一种栽培形式。我们使用的营养液配方是1/2 Hoagland培养液,有小包  相似文献   

7.
盆栽观赏甘薯既能满足人们的食用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观赏要求,还可以美化、净化、绿化环境,丰富都市人们的个性化休闲方式。两年来,我们从大量的甘薯品种资源中逐一筛选,结果显示台湾紫贵人为最适宜的稀有盆栽观赏甘薯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8.
赏食兼用型甘薯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甘薯的利用价值及利用现状进行了简述,在观赏甘薯的基础上,开创性地提出了赏食兼用型甘薯的概念,并对赏食兼用型甘薯的开发原则及发展建议进行了阐述,指出赏食兼用型甘薯的选育必须建立新的育种目标、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最后对赏食兼用型甘薯的市场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甘薯无土培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Ipomoea batatas)是一年生蔓生草本植物, 具地下块根, 原产于热带中美洲, 是中国重要的旱粮作物, 并有鲜食、 菜用、 观赏等多种类型。随着无土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甘薯栽培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综述了甘薯无土培育体系建设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成果, 包括甘薯水培模式以及国内外有关甘薯水培的研究内容, 阐述了无土培育体系在甘薯育苗、 繁种、 生产、 绿化等方面的应用。提出了甘薯无土培育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石晓昀 《中国种业》2020,(11):25-28
甘薯覆膜栽培技术能有效解决甘薯生产过程中有效积温不足及季节性干旱等问题。各甘薯种植区通过应用各类覆盖栽培技术均达到了提高产量的目的,但传统地膜的覆盖与回收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造成了土壤中残留物增加,污染农田。近年来国家提倡使用甘薯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控制杂草、节水保墒、降低农化产品使用及残留,是甘薯绿色高产高效生产的新模式。文章系统阐释了甘薯各类覆盖模式的优劣势,并对甘薯可降解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甘薯病虫害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为甘薯病虫害研究提供参考,基于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CNKI知网数据库和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2000—2021年共1648篇甘薯病虫害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表甘薯病虫害文献最多的国家依次为美国和中国;谢逸萍团队和陈书龙团队分别是国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Clark C A团队和Haraguchi D团队分别是国际病害和虫害文献发文最多的作者团队;国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密切,国内研究机构和团队合作较少;Plant Disease和Journal of Economic Entomology分别是病害和虫害发文量最高的国际期刊;关键词分析显示,中文文献研究侧重于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英文文献侧重于甘薯病毒病和烟粉虱。针对严重制约甘薯产业发展的甘薯病毒病、烟粉虱、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小象甲,以及新近发生的甘薯茎腐病、甘薯基腐病和甘薯根结线虫病等病虫害,开展智慧检测预警、蔓延机制、功能基因挖掘、抗病虫品种选育、精准对靶施药等研究将逐渐成为热点。  相似文献   

12.
孙凯 《中国种业》2020,(10):104-105
甘薯种苗质量对甘薯生产十分重要。吉林省是我国甘薯的新兴产区,其育苗技术相对粗放。本文通过良种选择、育苗方式、苗床制作、浸种与排种、苗床管理以及采苗介绍了甘薯种苗繁育技术,以期为吉林省甘薯生产者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甘薯种加养贸一体化典型董兰香,王世刚,张瑞(河南省周口地区农技站466000)郸城县汲冢镇党委、政府从本地盛产甘薯优势出发,引导群众,由种植向多层次深加工方向发展。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甘薯-淀粉-粉条、粉皮、药品;甘薯-甘薯干-高档杂粮脆片;甘薯秧、叶、...  相似文献   

14.
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甘薯茎线虫病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徐德坤,王琪,张玉东,李敬瑞,段希运(山东省临沂市农业局276001)(沂水县农业局)甘薯茎线虫病是危及甘薯生产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近年来在我市危害十分严重,已成为发展甘薯生产的主要障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  相似文献   

15.
甘薯属无性繁殖作物,在大田生长期间很容易被病毒侵染。一旦感染上病毒,病毒就会在薯苗或薯块内不断增殖积累,并代代相传,致使甘薯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据报道,能够侵染甘薯的病毒有10余种,而在我国普遍发生的有3种,即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MV)、甘薯潜稳病毒(SPLV)和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育出高抗病毒病的实用甘薯品种,也无防治甘薯病毒病的高效农药。因此,利用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脱毒甘薯已成为防治甘薯病毒病,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河南省甘薯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hm^2左右,目前脱毒甘薯的种植面积已达20余万hm^2,增产幅度达22.3%-93.6%。随着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脱毒种薯(苗)的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在脱毒甘薯的推广过程中,由于不同级别种薯(苗)的增产效果不同,各地的名称也不统一,有的称茎尖苗、原种、生产种,有的称R0代苗、R1代苗……这就给种薯的生产和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制定和统一各级种薯(苗)的名称和质量标准,规范种薯(苗)生产程序,实现脱毒种薯(苗)生产的标准化,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在脱毒甘薯试验、示范、推广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结合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和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极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模式和脱毒甘薯种薯分级标准,总结出了脱毒甘薯的四级种薯生产程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优质甘薯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食用和经济价值均高。为提高甘薯种植效益,从整地作垄、施肥、秧苗栽插、合理密植等方面,介绍了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国内外高光效、耐弱光甘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提供一定理论指导。研究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1)高光效、耐弱光种质特性;(2)弱光对甘薯农艺性状、光合特性、逆境酶活性与渗透调节物质、块根产量及品质的影响;(3)高光效甘薯种质筛选及甘薯耐荫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4)高光效、耐弱光甘薯育种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建议科技工作者致力于高光效、耐弱光甘薯品种的选育工作,制定育种目标,改进育种方法,以适应现代化甘薯产业机械化和高产需求。  相似文献   

18.
我国常年甘薯种植面积较大,约占世界甘薯种植面积的70%~75%。甘薯生产及其加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重要位置。据调查,我国甘薯消费比例为:工业加工用约45%,饲用35%左右,食用28%。近年来加工用的比例有所提高。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甘薯已由粮食作物转为经济作物,其加工产品也变成保健食品。国际上对甘薯的营养保健作用倍加重视,在中国也正被人民所认识。因地制宜发展甘薯生产,对提高农民的种植效益,促进畜牧业和轻化工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推广优良品种,特别在茎线虫病严重危害的地区,如…  相似文献   

19.
甘薯毁灭性病毒病害(SPVD)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甘薯病毒病害(Sweetpotato virus diseases,SPVD)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双重感染和协同互作引起的甘薯毁灭性病毒病。该病害自2012年在中国发现以来扩展迅速,2015年给广东省湛江市甘薯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加强甘薯病毒病的防控,降低其带来的损失,文章归纳了SPVD分布范围及危害,分别总结了SPFMV和SPCSV的基因结构与功能、传播方式、主要的检测手段,认为发病严重地区可以从探明病毒株系种类切入、从SPCSV与SPFMV协生作用的分子机理深入,实现及时检测、及早预防和甘薯无毒化栽培。  相似文献   

20.
甘薯脱毒技术是我国甘薯栽培史上的一次重大技术革命。是生物组培技术、病毒检测技术和良种快繁技术的结晶。甘薯脱毒苗应用技术是我国继脱毒马铃薯之后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又一成功典范。该技术先后在江苏、山东、四川、广东、安徽、河南等国内甘薯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至2006年底累计推广面积230万hm^2,增加社会经济效益67.77亿元。为了更大范围内、更好地推广应用脱毒甘薯,发挥甘薯良种的增产增收效益。脱毒甘薯原种繁殖的提纯复壮日益重要,作为原种繁殖单位或基地应紧紧抓住脱毒甘薯原种生产的3个关键时期,及时去杂、去病、去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