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榉树组培快繁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了榉树是我国重点保护的濒危植物之一,其在经济、生态、景观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市场需求量极大,但却面临着野生资源日趋枯竭的问题。因此,对榉树的组培快繁体系研究势在必行。综述了我国榉树组培快繁研究现状,并探讨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林木组培快繁技术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木组培快繁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污染、褐化及玻璃化问题的产生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了综述,为今后林木组培快繁研究提供技术参考,同时也为开展新品种苗木组培的科研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杜鹃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杜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中外植体的选择、外植体的消毒方法、培养基的选择、植物激素的选择以及快繁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以综合性论述,以期为杜鹃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与产业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玉珍 《林业科技》1997,22(6):12-13,17
植物组培快繁技术与产业化研究王玉珍(中国科学院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近年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植物组培快繁的产业发展很快。组培育苗以其繁殖速度快、幼苗质量好、并可同时进行脱毒等优点,有逐渐取代传统种子市场的趋向。一些企业和公司纷纷投资加强这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5.
通过红掌组培快繁生产实践认为:正确选择品种和外植体、简化培养过程是组培快繁生产的关键,而降低成本、提高瓶苗移栽管理技术是实现高效益组培苗生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省杉木优良无性系组培快繁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从不同的材料采集和诱导培养、继代增殖培养、壮苗培养、生根培养、炼苗和移栽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条件下苗木的移栽效果,为杉木无性系组培快繁育苗,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林业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与局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吴丽君 《福建林业科技》2003,30(1):67-69,74
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植物组培研究机构的相继诞生和组培产业投资热潮,从木本植物组培技术特点、产业化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等方面,浅析木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研与生产中的应用前景与局限,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更好地发展我国试管快繁技术和商业应用领域的研究,客观正确预测木本植物组培技术在林业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效益及避免盲目投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公司简介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创办的江苏绿宝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是集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从事林木花卉良种引进、选育及组培快繁的专业机构,技术力量雄厚,具有稳定的国内外植物良种引种渠道,拥有组培工厂化扩繁设施5000m2,建有良种繁育基地  相似文献   

9.
以藤本月季品种安吉拉为试验材料,进行诱导、扩繁、生根组织培养研究,优化了适合该品种的组培配比和移栽基质以及组培苗移栽后幼苗期管理等,以期为藤本月季品种组培快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香石竹、月季、一品红组培快繁应用研究连芳青,张露(江西农业大学林学院南昌330045)花卉组培快繁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项技术应用于生产在江西还不多,为了加速花卉的繁殖速度,为江西花卉生产提供更多的优良苗木,我们于1990~1993年结合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11.
笔者从试验材料、外植体的灭菌与接种、培养条件,分化与生根培养,小植株的移栽与定植3个方面介绍了三倍体毛白杨的组培快繁技术,指出采用增殖与生根同步进行的方法进行快繁,年增殖次数可达8次,每次增殖倍数为4.4倍,培养出的组培苗质量好,移栽成活率高,基本达到了工厂化生产的指标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三倍毛白杨组培快繁的成本核算,从成本核算过程中可以看出,人工费用和能源消耗费是制约苗木成本的两大因素,其中,人工费用约占全部支出的40%.  相似文献   

12.
虎舌红的生物学特性与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虎舌红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和组培进行了初步研究,基本弄清了虎舌红的分类地位,形态特征、繁殖和分布情况;组培快繁取得初步成效,结果表明:影响组织培养的关键因素是基本培养基、激素种类和浓度,芽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6-BA1+NAA0.01,外植体以基段和芽最佳,其次是花芽。  相似文献   

13.
直杆蓝桉组织培养繁殖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闽北地区引种的直杆蓝桉种源试验林中选出优株 ,进行组培快繁研究。利用成年芽器官作为外植体 ,建立无菌培养物 ,经过芽的增殖、诱导生根 ,筛选出一组适宜的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体系 ,培养大量组培苗 ;探索组培苗移栽和移栽后的培育管理方法 ;利用组培苗建立采穗圃 ,结合常规化、微型化扦插繁殖 ,通过促萌、取条、扦插 ,达到以芽繁芽的目的 ,降低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粉红色小花品种的火烈鸟脱毒苗的茎尖高倍、快速繁殖技术。结果表明采用其初夏植株的嫩茎尖,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经诱导分化、继代培养、壮苗与生根、出瓶、移栽,成功实现了适宜哈尔滨地区的一套火烈鸟脱毒苗的快繁技术。  相似文献   

15.
国内杜鹃属植物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外植体选择、外植体的灭菌方式、基本培养基的选择、诱导培养基的选择、生根培养基的选择、生根苗的移栽这几个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有关杜鹃属植物组培快繁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目前存在问题与发展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互叶白千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互叶白千层在播种繁殖、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快繁技术,以及栽培技术研究进展,可为互叶白千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宜昌百合的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以宜昌百合的鳞茎为外植体,研究宜昌百合组织培养快繁的最佳方法。结果表明:宜昌百合鳞茎的最适诱导培养基为:MS+6-BA 1.0 mg.L-1+NAA 2.0 mg.L-1,添加20%的椰乳和0.5%的活性炭,同时可以有效地防止宜昌百合在培养时产生褐化;较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0.6 mg.L-1IBA+0.5%AC。该实验结果为宜昌百合的快速繁殖及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豆科树种无性快速繁殖技术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豆科树种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荒山绿化、饲用及观赏。文中从扦插(嫩枝扦插、硬枝扦插、根插),组织培养等方面综述了豆科树种无性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和进展。指出目前豆科树种嫩枝扦插技术研究还局限在对某一树种繁殖途径的探索阶段;硬枝扦插技术研究较为系统和深入,对不同树种扦插生根的影响因素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并因此建立起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根插方法简单,成活率高,但是研究普遍较少;豆科树种组织培养虽较为困难,但某些树种也已经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再生体系。此外,还对豆科树种快速繁殖的生理基础研究进行了讨论,建议加大对豆科树种快速繁殖技术和生理机制的研究力度,为解决优良种质资源快速扩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岩桐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大岩桐的茎尖、叶片、腋芽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 ,获得其增殖、生根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 ,建立大岩桐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模式 ,可在短期内提供大量优质健康种苗  相似文献   

20.
卷荚相思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卷荚相思优树的带芽茎为外植体,进行初代培养、继代苗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组培苗移栽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外植体初代培养最合适流程为:树冠中上部穗条经70%酒精消毒处理40 s后,再用0.1%HgCl2溶液消毒处理8min,萌动率高达35.7%;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为:改良MS+6-BA 0.8 mg.L-1+IAA 0.5 mg.L-1+蔗糖30 g.L-1,增殖倍数最高达5.2倍;生根培养以继代芽苗长1.1~1.4 cm,1/2MS+IBA 1.5 mg.L-1+ABT1#0.2 mg.L-1+NAA0.2 mg.L-1+蔗糖30 g.L-1培养基最佳,生根率最高达97.8%;组培苗移栽的最佳基质为红心土+泥炭土(3∶1),成活率达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