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余虹  周勤 《蚕业科学》2003,29(4):330-334
基于探明桑树主要害虫桑螟的天敌资源及其生物学特性 ,利用生物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桑螟的危害 ,对浙江省主要蚕区的桑螟寄生蜂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鉴定出桑螟幼虫期寄生蜂 5种 ,为混腔室茧蜂、桑螟绒茧蜂、甲腹茧蜂、菲岛愈腹茧蜂和红胸齿腿姬蜂 ;蛹期寄生蜂 3种 ,为广黑点瘤姬蜂、广大腿小蜂和一种柄腹姬小蜂 ;另有重寄生蜂 3种。研究了幼虫期优势天敌混腔室茧蜂的生物学特性 :混腔室茧蜂寄生于 1- 4龄桑螟幼虫 ,平均寄生率5 0 5 4 % ;在实验室条件下 ,雌性茧蛹历期平均为 8 4d ,雄性为 7 6d ;取食蜂蜜的成蜂的平均寿命为 7 1d ;未交配雌蜂可行产生雄孤雌生殖  相似文献   

2.
经调查,河北省中部和北部普遍存在桑尺蠖脊茧蜂,并对其形态和寄生习性进行了观测。桑尺蠖脊茧蜂在寄主桑尺蠖体内寄生量可达18—99头;寄生率达23%,人工放蜂寄生率可提高到78%。通过冷藏保蜂、放蜂等试验,为保护和利用桑尺蠖脊茧蜂,控制桑尺蠖的为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建强 《蚕桑通报》1992,23(4):34-36
桑螟绒茧蜂(Apanteles heterusiaeWilkinson)属膜翅目、姬蜂总科、茧蜂科、小腹茧蜂亚科、绒茧蜂属,系寄生于桑螟幼虫体内的优势天敌。被桑螟绒茧蜂寄生的桑螟幼虫,死于暴食期之前,故对减少当代桑螟的为害具有重要意义。桑螟是我国的主要桑树害  相似文献   

4.
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的推广应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宣传面;烟蚜茧蜂的规模饲养应由集中统一的一个点增扩为多个点;烟蚜茧蜂的田间散放应由专业人员或固定的几个人完成,这些方面的完善对烟蚜的防治效果将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菲岛长距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菲岛长距茧蜂(Macrocentrus philip-pinensis Ashmead)又名菲长距茧蜂、菲岛赤茧蜂,属膜翅目,姬蜂总科,小茧蜂科,长距茧蜂亚科,长距茧蜂属,是寄生于桑螟幼虫体内的优势天敌。过去对菲岛长距茧蜂的研究很少,一直误认为是次要的天敌。我们通过1991~1992年的研究,发现菲岛长距茧蜂在我市一带是寄主桑螟幼虫的主要天敌。最高寄生率达77.4%。因此摸清其生物学特性,并提出保护措施,对综合防治桑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形态特征菲岛长距茧蜂雌成虫体长3.8mm 左右,头部黑色,触角暗褐色,胸部酱色,中胸背板红褐色。头胸有细密刻点,小盾片黑褐色,并胸腹节有网状刻纹,腹部第一节背板有横皱,第二节有纵皱。前皱翅痣为半月形,翅痣  相似文献   

6.
2007年4月,广东省从化市大岭、良口、吕田等地首次发现寄生于中蜂体内的寄生蜂——斯赞蜜蜂茧蜂(Syntretomorpha szaboi Papp),属膜翅目,茧蜂科,优茧蜂亚科,蜜蜂茧蜂属。据初步统计,发现  相似文献   

7.
菲岛长距茧蜂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菲岛长距茧蜂各发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调查和研究 ,发现菲岛长距茧蜂在苏州一带的自然寄生率在 2 0 9%~ 2 7 4 2 %之间 ,平均 11 5 9% ,是当地的次优势天敌种群。菲岛长距茧蜂产卵于桑螟的 1、2龄幼虫体内 ,直至桑螟幼虫老熟时才从其体内钻出 ,虽对当代桑螟的控制作用不大 ,但是可明显减少当代成虫的虫口基数 ,对控制下一代桑螟的发生和危害具有积极意义。成虫有孤雌生殖现象 ,雌成虫不经交配也能产卵繁殖后代 ,为天敌昆虫的大量繁殖和生物防治的实用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柞蚕绒茧蜂病的防治,进行了不同限制因子对防治药剂9901防治效果的影响试验。降雨对防治效果的影响:喷施0.25 mg/mL的9901可湿粉剂,3 h后降雨对防治效果没有影响,而喷药至降雨间隔1、2 h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94%、97.73%,说明降雨对防治效果没有大的影响,确定喷药至降雨间隔1 h以上,不用二次补喷药剂。食药叶天数对防治效果的影响:用0.25 mg/mL的9901药液喷施柞叶,并保证柞蚕取食柞叶4 d以上,对柞蚕绒茧蜂病的防治效果可达95%以上,可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9.
人纹污灯蛾在太湖流域桑园内一年发生3代,代次分明,以蛹越冬;人纹污灯蛾幼虫期发生量很大,但基本上为天敌绒茧蜂所控制;第1代幼虫被绒茧蜂寄生率58%~60%,第2代为47%~49%,第3代为28%~29%,致发生量均在防治临界点以下.幼虫食性杂,喜阴暗潮湿,怕阳光.眠期不喜伏于桑叶上,3龄眠起后不再上桑树为害等习性,故人纹污灯蛾是桑园中第一只不需防治的桑叶虫害.  相似文献   

10.
张建强 《蚕业科学》1995,21(1):20-23
本文描述了长距茧蜂的形态特征,并研究了它的生物学特性,该蜂在重庆地区一年发生7—8代,以老熟幼虫在树隙、落叶、草丛中结茧越冬,可行孤雌生殖,成虫雌性多于雄性,该蜂寄生于桑螟幼龄幼虫、幼虫老熟时被寄生致死,平均寄生率达36%,为寄生于桑螟幼虫体内的优势天敌,该蜂对桑螟的寄生在时间上具有明显的跟随现象,桑园内人工繁蜂放蜂可提高其寄生率。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蚕桑生产基本状况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吴江市、如东县的蚕桑生产的基本现状及春季蚕病疫情调查结果显示:养蚕户的平均年龄为55.5岁,平均养蚕年数达24年。丝茧育户平均拥有桑田0.126hm^2,平均每667m^2桑饲养春蚕1.21张;种茧育户平均拥有桑园0.409hm^2。春季丝茧育平均每户饲养蚕种2.275张,平均孵化率达96%,平均结茧率90%,60%蚕户的张种产量高于40kg,55%农户667m^2桑园的产茧量超50kg。2008年春季蚕病总体发生较少,丝茧育总发病率为0.786%,以病毒病的发生率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遗失蚕比例高达9%,大大高于发病率;丝茧育续春蚕总发病率达4%,比春蚕明显提高;种茧育总发病率为1.23%,其中真菌病的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蚕蝇蛆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章云 《蚕学通讯》2005,25(4):15-15,29
今年秋季,我场种茧育遭到蚕蝇蛆危害,在种茧育调查中蝇蛆率达到3%~4%,重者达到6%以上.针对此情况,在我场晚秋丝茧育中,捉取蝇蛆病蚕进行药物添食与浸体,现将试验结果公布,以供生产借鉴.  相似文献   

13.
家蚕蝇蛆病是由于家蚕寄生蝇幼虫在蚕体内寄生导致的一种病害。2013年,我县秋蚕期大面积发生家蚕蝇蛆病,危害率平均达到8%~20%,严重的超过30%,不仅造成大幅度的减产,也影响了蚕茧质量。据调查,往年秋茧平均可达35~41 kg,而2013年秋茧,全县平均仅为31.8 kg。从各茧站调查的情况来看,上车茧率则更低,仅有60%~70%左右。  相似文献   

14.
余虹  孙小峰 《蚕业科学》2005,31(1):26-30
对桑螟绒茧蜂(ApantelesheterusiaeWilkinson)搜索寄主利它素的存在部位、作用方式、热稳定性及其分离提取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刺激桑螟绒茧蜂搜索寄主的利它素存在于寄主幼虫、为害叶、粪便之中,热稳定性好,能被甲醇、二氯甲烷、氯仿所抽提。搜索寄主利它素的应用不仅可增强桑螟绒茧蜂的搜索活动,缩短寄生时间,还能够提高对寄主幼虫的寄生效能。  相似文献   

15.
混腔室茧蜂(Aulacococentrum confusum)是桑树害虫桑螟(Diaphania pyloalis)的优势寄生蜂。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混腔室茧蜂触角感器的微观结构,以利于对该寄生蜂的寄主搜索、求偶和取食等行为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进行研究。观察结果表明,混腔室茧蜂雌、雄成虫触角上共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Bhm鬃毛、板形感器、栓锥形感器、锥形感器和刺形感器,其中栓锥形感器仅分布于雌蜂触角上,其余感器的数量、大小在雌蜂和雄蜂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多数茧蜂科寄生蜂相比,混腔室茧蜂成虫的触角明显偏长,雌、雄蜂触角长度分别达到19.3 mm±1.9 mm、16.4 mm±3.4 mm,推测与其搜寻在桑叶上隐蔽取食的寄主桑螟有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在4~5龄期、5龄期添食不同浓度的丰产增茧素,探讨其对5龄发育经过、熟蚕体重、公斤茧颗数和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5龄添食5%丰产增茧素能明显增加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减少公斤茧颗数和5龄发育经过时间。5龄添食2.5%丰产增茧素能明显增加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减少公斤茧颗数和5龄发育经过时间。从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考虑,以5龄期添食2.5%丰产增茧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对苏州大学育成的天然彩色茧蚕品种—彩茧1号进行了实验室春、秋2季对比试验和春季农村试养,结果表明:新蚕品种彩茧1号孵化良好,一日孵化高达98%以上;眠起齐一,蚕体匀整;蚕体粗壮,食桑活泼;蚕儿无病,健康好养;与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相比,春、秋蚕期全龄分别缩短了26 h、13 h,万头收茧量分别高12.1%、10.5%,万头茧层量成绩相仿,5龄50 kg桑产茧量分别高10.5%、11.8%。解舒率分别高8.9个百分点、4.9个百分点。该蚕品种是一个产量高、抗性强、解舒成绩好、适应性好、品种性状稳定的天然黄色茧品种。  相似文献   

18.
蚕茧优质高产是广大蚕农和技术部门的共同追求.近几年,东台市的富安、唐洋、许河、富东等乡镇的部分蚕农通过技术人员的指导,在平时养蚕过程中正常添食药物的情况下,试着在给将熟蚕添食蜕皮激素时,混合添食氯霉素、灭蚕蝇,以提高蚕茧质量和产量.笔者有针对性地指导几户蚕农加以运用并注意试验结果,分析认为此做法对现行品种苏5×苏6、菁松×皓月的茧质和产量均有提高即在大蚕5龄将熟期(2%~5%见熟)混合添食氯霉素、灭蚕蝇、蜕皮激素,结果发现上车茧率、好蛹率分别比对照区上升6%和8%,蝇蛆茧、不结茧蚕头数明显下降,这项措施对提高蚕茧产量和质量,增加蚕农经济收入有一定好处.  相似文献   

19.
原种蚕熟蚕时采用花蔟、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不同蔟具上蔟,以观察熟蚕吐丝结茧化蛹后种茧质量变化.结果:无论是千克茧粒数、茧层率还是死笼率、双宫茧率,方格蔟均优于花蔟和塑料折蔟.  相似文献   

20.
桑螟寄生性天敌昆虫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江苏省苏州市浒关和横泾等地的桑螟为研究对象 ,系统调查了桑螟全年 5个世代各龄幼虫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发生情况。 3年共收集到桑螟幼虫的寄生性天敌昆虫 14种 ,其中姬蜂 7种、茧蜂 3种、小蜂 3种、寄蝇 1种。在天敌寄生蜂中 ,桑螟绒茧蜂为当地的优势天敌种群 ,对桑螟的发生与为害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应加以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