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园杂草防治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治茶园杂草是茶树栽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量大,季节性强。茶园杂草的生长在对茶树生长造成极大危害的同时,也对茶园内生物链良性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茶园杂草的防治措施和生草综合利用二个方面阐述茶园杂草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茶科技专著《茶园杂草识别与防治原色图谱》8月上旬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张觉晚等主编,分为茶园杂草的识别和茶园草害治理两部分。第一部分收集了较常见的183种茶园杂草,每种杂草均用清晰的原色图片展示,并对其形态特征和发生规律作了叙述;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茶园杂草的防治方法,将茶园杂草的识别和有效防除融为一体。该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兼有学术性和史料性,适宜  相似文献   

3.
茶园杂草种类较多,为害较严重。在防治上现已由过去的人工防治转为现在的化学防治。无论采取何种防治方法,若孤立地使用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点。为此,茶园除草也要走综合防治的道路。本文从近年杂草防治中,进一步探讨茶园主要杂草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草类是茶园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保持水土、改良土壤、栖息天敌等多重功能,对维持茶园生态系统内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目前广东大部分茶企(农)采用了"一刀切"的方式,对草类进行无差别的防控措施,既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又严重破坏茶园生态系统平衡。因此,建立广东茶园杂草危害评价与分级方法,对指导茶企(农)科学防治杂草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建立茶园杂草危害评价与分级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国内茶园杂草评价与分级方法的探索和广东茶园杂草危害评价与分级方法的初探等3个方面展开,针对广东茶区产地特点,提出以发生频级、生长优势度、分布系数、防治难度为指标的杂草危害评价和分级方法,以期为茶园杂草的科学防控及茶-草和谐共生系统的构建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力日渐减少的情况下,茶园利用杀草剂来防除杂草,年有增加,目前已搜集的茶园杂草标本,有40余科,140余种,所用的杀草剂在市面上能够买得到的不过7种,教导农民认识杂草种类,正确使用杀草剂,是防治茶园杂草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茶园杂草有效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中国茶区已经报道的茶园杂草有效名录,利用清单法整理1959—2018年中国茶区茶园杂草文献中茶园杂草名录信息,比对目前国内主要植物种类鉴定资料,逐一核对清单名录信息,考辨名录有效性。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中国茶区共报道茶园杂草名录759条,其中有效名录241条,分属57科166属。有效名录报道来自安徽、福建、江苏和浙江等茶区,高频报道茶园杂草有效名录有繁缕(Stellaria media)、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等。该结果为中国茶园杂草种类统计、分布研究和防治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茶园病虫、杂草,具有作用快、效果好、使用方便等优点,易为群众接受,是茶园病虫、杂草综合治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就我省茶园病虫杂草化防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管见。一、茶园化防的历史和现状建国以来,随着茶叶生产的发展,几千亩、上万亩成片垦荒、单植被地种植茶树,  相似文献   

8.
选取艾敌达57%石蜡油EC、保试达18%草铵膦AS两种除草剂进行了除草试验。结果表明:艾敌达57%石蜡油EC有机除草剂对茶园常见的杂草均有较好防效,推荐有机茶园中使用艾敌达57%石蜡油EC15倍液药液防治杂草;保试达18%草铵膦AS药后14 d和21 d防效均达100%,推荐无公害茶园防治杂草使用300倍液的保试达18%草铵膦AS药液。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叶》2009,(5):28-28
吴洵主编 金盾出版社出版 邮购价:17.30元 邮购代号:C097 该书根据近十几年来我国茶园土壤管理方面的研究结果及广大茶农生产实践,介绍了我国宜茶土壤资源及其分布规律,高产优质茶园土壤特征及肥力指标、茶园杂草防治及生草利用、茶园耕作方法及效果、茶园土壤覆盖方法及效果,茶园水土流失成因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简略的发展史 据各方面的报道,茶园使用除草剂(或称除莠剂),还是在近半个世纪前开始的。东北印度于五十年代在托克莱试验站进行了除草剂研究。在他们的早期试验中认为西玛津、阿特拉津对防治阔叶草是可行的。但托克莱在1961年才推广化学除草。1965~1967年他们进一步推荐了西玛津、阿特拉津、茅草枯以及百草枯等防治茶园杂草。六十年代该站采用百草枯作为茶园防治杂草的基本除莠剂;2,4—D、  相似文献   

11.
张觉晚 《茶叶通讯》2011,38(1):21-23
长沙地区各类茶园,春末、夏初的主要杂草是马唐、狗尾草、野塘蒿、扛板归、野艾蒿、狗牙根、革命草.为害程度:幼龄茶园>台刈茶园>成龄茶园.多年牛杂草占50%以上,提出防除多年生杂草滋生蔓延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2.
柳丽萍  臧聪  钱义荣  王校常 《茶叶》2021,47(3):174-176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湖州地区生产茶园实施的一种新的以草抑草技术,即通过选择性去除一些恶性杂草,留养一些不影响茶树正常生长的杂草,如马唐,一点红等,最后形成这些保留杂草为主的茶园杂草生态,达到抑草目的,免去茶园除草.这些杂草一个共同特点是根系浅,高度中等以下,生物量大.  相似文献   

13.
幼龄茶园和未封行茶园是杂草发生危害的主要时期.本试验通过覆盖一种新型材料——防草布,研究其对茶园杂草的防治效果,同时探究对茶园土壤温度、水分的影响.结果显示:夏季覆盖防草布可以降低夏季茶园不同深层的土壤温度,同时可以提高0~20 cm土层土壤的含水量.覆盖防草布对茶园行间杂草防治效果可达100%,比黑色地膜的93.5%高6.5%;覆盖防草布的防草成本仅为清耕除草的56.9%.覆盖防草布可以改善茶园土壤温度和水分,促进茶树的生长,同时对杂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以在茶园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杂草防治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福建省茶园、果园,蔬菜地、烟草田、水稻田的杂草种类及防治现状加以总结,并提出相对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茶园草害控制是茶树栽培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使用化学除草剂是我国茶园杂草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过量、不科学地使用化学除草剂不仅会造成茶园生态环境恶化,同时会造成茶叶农残超标风险。随着社会公众对茶叶质量安全的日益关注,对绿色健康茶的不断需求,茶园化学除草剂减施工作势在必行。本文就我国茶园杂草发生现状、危害性,以及化学除草剂替代技术和增效减量技术加以综述,并对今后茶园化学除草剂减施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梁金波  邹清梅  张强 《茶叶》2007,33(3):150-151
针对幼龄茶园的杂草采用"农达"除草剂进行防治试验,研究了不同喷药方式药效以及春季、夏季、秋季不同喷药浓度的药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湖北恩施高山地区茶园面积急剧上升,由于高山茶园的地理位置特殊,多栽植于台地和山坡地,加之当今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致使大部分高山茶园杂草为害相当严重,成为限制茶叶生长,降低茶叶产量和质量的重要障碍。本试验分为茶园覆盖与敷盖两部分,主要是针对于新建的高山茶园或茶树老化经台刈后茶园杂草的管理。种植相关草类或豆科绿肥作物进行覆盖,也可将地表的农作物秸秆进行垄面敷盖,两者有机结合可以让园区水能排除、泥不外流、防治水土流失、保温、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茶树生长、更好地抑制杂草的生长,另外将覆盖与敷盖物耕翻入土,可以起到培肥地力的作用。下面就本试验的两个方面加以总结阐述。  相似文献   

18.
冬季茶园虫病草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觉晚 《茶叶通讯》2006,33(4):33-35
冬季气温低,茶园虫、病、草除越年生杂草外,均停止生长发育,以不同形式进行越冬。越冬时期长,是一年最有利的防治时期。在防治策略上仍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认真做好茶园冬季虫、病、草的防治,减少越冬基数,为来年春茶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茶园间作鼠茅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园杂草是制约茶园生产管理的一大难题,传统的人工除草方式对劳动力需求较大且人工成本较高,化学防治方法又给茶叶品质安全带来隐患,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环境友好且可降低人工成本的有效除草技术.鼠茅草种植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果园杂草控制技术,它的生长可抑制果园中大部分杂草的生长,若将鼠茅草引种于茶园,或将有利于茶园的生产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20.
湖南茶园13种缠绕性杂草的发生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年在湖南湘东、湘北茶区茶园系统调查与观察,阐述了6科13种缠绕性杂草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发生为害及无公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