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养鱼在印尼历史悠久,尤其是在西爪哇,19世纪中期就开始了。现在养鱼在印尼已从传统的粗养发展到精养,如流水池塘养殖体系。流水养殖体系,作为一项显著的研究成果,1975年以后已被渔民广泛采用。而流水养殖体系的迅速发展,部分原因是由于生产商业性颗粒饵料的饲料厂的发展。鲤鱼(Cyprinus carpio)是用这种方式养殖的唯  相似文献   

2.
<正> 人工配合饵料是水库网箱养鱼的物质基础,在总投资中所占比例常达到60%左右,是能否获得高产及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的关键之一。水库网箱养鱼使用的人工配合饵料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在某些方面有别于其它养殖方式的鱼类饵料。 1 物理性状方面的要求 1.1 外形 目前,常用的鱼类配合饵料形态主要有软颗粒饵料、硬颗粒饵料及膨化颗粒饵料,明显  相似文献   

3.
前言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发展海洋渔业的同时,都十分注重淡水养鱼的发展,淡水养鱼产量的稳步上升,无疑是与养殖潜力,养殖新品种,养殖新技术及养鱼配合饵料的出现密切相关,其中特别是利用颗粒饵料养鱼,在国外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效果日益显著。由于颗粒饵料具有来源广,营养成份完全,便于运输和保存等特点,近年来,我国有些省、市如浙江、上海、北京等有条件的地区,也逐步发展了颗粒饵料养鱼生产,利用不同  相似文献   

4.
<正> 鲤鱼是我国重要淡水经济鱼类,深得广大群众喜爱。尤其在北方,鲤鱼的商品价值居淡水鱼首位。但由于鲤鱼对饵料中蛋白含量要求高(40—50%),而目前蛋白饲料又很难解决,因此长期以来,鲤鱼在养殖中只能作为一个少量搭配品种,而不能成为高密度高产主养对象。我所在承担农牧渔业部北方荷元鲤杂种优势大面积推广试验工作中,为了解决鲤鱼高密度养殖饵料问题,开展了以非蛋白态氮(尿素)替代蛋白,应用于鲤鱼人工配合饵料的专题研究,以寻求解决鲤鱼高蛋白饵料的现实途径。研究重点以鲤鱼肉营养分析为基础,探索尿素在人工配合饵料中合理的加  相似文献   

5.
韩如政  王骞 《水产科学》1993,12(2):22-25
本文报道了在3124亩池塘中应用鲤鱼配合饲料养鱼的结果,平均亩产741.5kg,亩利润1005.96元;鲤鱼种和鲤成鱼的饵料系数分别为1.5和2.3;比去年增加产量和效益分别为28.6万kg和61.2万元。本文还讨论了鱼饲料中加油脂和养殖过程中采用系列化饲料配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维生素在鱼饵料中的损耗为了养殖鱼类的健康、良好的生长和高产,目前我国淡水水域环境中采用发展程度高、更有经济效益的,用颗粒饵料养鱼的技术。在这些高营养价值的全价配合颗粒饵料中,维生素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往往根据养殖鱼类所需的养分,按照标准质量的原...  相似文献   

7.
80∶20养鱼技术与传统鱼类精养技术对比龚守贺(江西省抚州地区水产研究所)80∶20池塘养鱼技术定义为一种在池塘中养殖鱼类技术,在这类池塘中放养一种摄食颗粒饵料,具有较高价值、规格一致的主体鱼,收获时主体鱼约占总重的80%,而一种或几种不摄食颗粒饵料...  相似文献   

8.
谢洪民 《淡水渔业》1984,(3):F003-F004,19
<正> 从1981年起,全苏灌溉养鱼研究所已开始制定采用微型胶囊开食饵料,用工厂化方法培育鲤鱼、植食性鱼类和白鲑科仔鱼的工艺。包裹饵料的薄膜能够起到临时防水的作用。被采用的微型胶囊物质是一种有机聚合物,它在仔鱼的消化管里很容易分解。这种饵料颗粒的大小在70—500微米。这样的颗粒可以用来投喂任何一种鱼类的仔鱼。  相似文献   

9.
助农 《内陆水产》1995,21(8):9-9
流水养殖鲤鱼高产新技术助农流水养鱼是指利用特定的流水条件,进行小面积、高密度、强化饲养,获得高产高效的一种高度集约化精养方式。我国的流水养鱼到目前为止,还只处在零星的个别尝试阶段,但就养殖成绩来看,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以及我国零星试验的报告介绍养殖鲤鱼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外都在进行工厂化养鱼试验。这是一种崭新的、值得研究和推广的现代化养鱼技术。1976年夏天,我们上海市水产研究所人工养殖控制研究组,在本所养殖试验场的人工控制鱼类养殖实验室的室外鱼池中,以老口鲤鱼种作了商品鱼的养殖试验,并着重于产量方面的  相似文献   

11.
传统池塘养鱼生产一般把鲤鱼作为搭配品种,养殖周期2-3年,近年来随着配合颗粒饲料的推广,养殖技术的改革,鲤鱼已成为主养鱼,并能取得高产、高效益。但一般养殖周期仍为两年。为了进一步缩短鲤鱼养殖周期,我们在西郊农场进行了当年鲤鱼夏花育成食用鱼的试验。  相似文献   

12.
1981年至1983年,我们连续三年在湖北省的白莲河水库与惠亭水库进行网箱投颗饵养鲤试验。使用8平方米与16平方米网箱共31只,面积半亩。每平方米净产鲤鱼75.5—132.8斤,净增1公斤鲤鱼消耗饵料蛋白质1,595克—549.6克,饵料系数6.62—1.98。饵料主要原料取自当地出产的麦麸、米糠、大小麦、酒糟、菜饼、豆饼、蚕蛹、干水草、粗制盐等,粉碎后按鲤鱼营养需要的不同试验配方,用颗粒饵料机做成沉性颗饵,每日四次投喂。以养殖效果  相似文献   

13.
驯化养鱼做为一种池塘高产养鱼方式,在北方地区被普遍推广。但目前推广的以鲤为主体鱼的驯化养鱼模式却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养殖品种较单调,不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与饵料资源。我国传统养鱼特点为立体养鱼,即根据鱼类的栖息习性,不同水层饲养不同种类鱼,充分利用池塘水体空间和天然饵料资源。但由于北方人喜食鲤鱼,这就使传统养鱼在北方地区受到一定的限制。我们把传统养鱼与驯化养鱼相结合,进行以鲤为主体鱼,多品种混合搭配的驯化养鱼试验。通过分析多品种混合搭配对驯化养鲤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确定驯化养鲤的适宜放养模式,进一步提高驯化养鱼产量,并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李树滢 《水产科学》1993,12(12):18-21
网箱养鱼具有不占耕地,能充分利用水资源,产量高、鱼质好等优点,近年来已成为水库渔业广泛采用的一种集约化养殖方式。网箱养鱼不仅可获得直接经济效益,而且鱼类的粪便、残饵增加了水库外源性营养物质的输入,为滤食性鱼类提供了饵料来源。据李德尚论述,每养1kg鲤鱼可带养出0.3kg鲢、鳙鱼,其综合效益也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5.
日本使用颗粒饵料养鱼,是在1958年后开始,由于美国养鳟用颗粒饵料输入的刺激,于1960年,才迅速地发展起来。最初,只是制造适用于本国的,改良的养鳟用颗粒饵料。以后,才生产适用于鲤、鳗、香鱼等其他养殖鱼类的各种颗粒饵料。目前,有10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驯化养鱼技术在我市得到大面积应用推广,池塘养殖产量不断上升,但经济效益稳中有降,投入产出比一般在1:3左右。驯化养鱼由于饲料的大量投入,水体中鲤鱼吃剩的饵料残渣不断增多,造成池水的污染和饵料的浪费,在池塘中套养澎泽鲫鱼种,利用其食性广,抗病力强,市场上价高畅销等优点,达到降低养鱼成本和增产增效的目的。1999年试验养殖面积50亩,产澎泽鲫鱼1 340.5kg,总增加效益6 036元,经试验结果看,池塘驯化养鱼套养澎泽鲫的效果较好。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鱼池:试验池塘三口,1号池面积20亩,2号池面积15亩,3号池面积15亩,底质平坦,池底淤泥厚度15cm,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商品鱼基地成鱼生产中,一般以三分饵料地所产青饲料作鱼类饵料主要来源,采取的是一种种草养鱼,主养草鱼,搭配其他鱼类的养殖方式。这既不同于城郊污水养鱼和湖泊、水库等大水面养殖,又与江浙及两广等先进地区的养殖方式和技术措施有较大差异,有其特殊性,且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鱼种放养密度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池塘主养鲤鱼已由过去粗养转为精养 ,由过去粗放式经营转为集约化经营 ,大面积连片高产主养鲤鱼池已陆续在各地形成。在主养鲤鱼的过程中 ,鱼种、饵料、鱼病成为能否高产的三个关键因素。在选育优质鱼种放养后 ,采用科学的投饵技术和综合防病措施是主养鲤鱼获得高产、稳产的根本保证。现就饵料中的科学投饵技术综述如下。1鲤鱼饵料的选用主养鲤鱼目前普遍用的就是颗粒饵料 ,颗粒饵料又分软颗粒、硬颗粒和膨化料。软颗粒饵料含水量高达20%~40 %,水中易溃散 ,这种饵料适合甲鱼。硬颗粒饵料含水量13%以下 ,成品下水后不易溃散 ,营…  相似文献   

19.
在三百亩连片稻田养鱼高产试验研究中,对养鱼稻田和未养鱼稻田中浮游生物的消长规律,养鱼稻田的设施以及稻田养殖尼罗罗非鱼,鲤鱼时,其体重,体长的变化等进行测定和研究。这对称田养鱼增殖鱼品种,改进养鱼稻田设施,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我区利用山西卤虫干粉在鲤鱼饵料中全部替代进口鱼粉已取得成功,并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正逐步推)一应用。在此基础上,我们试验用卤虫在水产养殖中的高蛋白强诱食作用,在颗粒饵料中添加自虫粉喂养建鲤夏花,使其当年养成商品鱼,以期达到优质高产、降低成本、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