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百合多糖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近年来百合多糖的抗肿瘤、降血糖、调节免疫力和抗疲劳等药理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我国百合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百合鳞片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适合百合鳞片的总RNA的提取方法,本研究以东方百合品种Siberia的鳞片为材料,比较了Trizol法、改良Trizol法、RNA提取试剂盒以及改良CTAB法提取RNA的效果。结果表明:Trizol法、改良Trizol法及RNA plant plus Reagent提取试剂盒均不能提取到完整的RNA;离心柱型植物总RNA提取试剂盒存在DNA污染;改良CTAB法能有效去除多糖,28S条带的荧光亮度是18S条带的1.5~2倍,D260/D280值都在1.9~2.1之间,D260/D230值大于2,两个样品的平均得率分别为103.57μg/g和119.21μg/g,说明此方法适合百合鳞片RNA的提取。RT-PCR结果扩增出了特异性条带,说明改良CTAB法从百合鳞片中提取的RNA质量高、完整性好、产率高,完全可以用于后续的分子生物学实验。  相似文献   

3.
卷丹是中国3大药食兼用百合品种之一,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和耐寒等优势。近年来卷丹品种存在不断退化和品质下降的现象,亟待培育新品种。本研究用秋水仙素诱变离体卷丹小鳞茎,获得稳定的变异株系,然后对各株系进行产量评价、营养评价及抗病性评价。结果表明,诱导获得3个稳定的变异株系,染色体在5倍体到6倍体之间,属于非整倍型嵌合体;通过产量性状优选,JD-h-12在鳞茎更新重量和纵径均优于原始材料和其他多倍体系列;JD-h-12鳞茎营养成分较高,其中淀粉、总氨基酸、总多糖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为30.29%、11.91%、12.92%和0.092%,总生物碱含量较低,仅为0.002%;在抗病性方面,JD-h-12为炭疽病中抗品种,枯萎病的高抗品种。JD-h-12这个株系综合性状较优,2019年12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并命名为‘渝百合1号’。培育百合新品种,对丰富食用百合种类,提高百合市场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百合为百合科百合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自古作为药用.我国在药用栽培的基础上筛选出可供食用的品种,成为我国特产蔬菜之一.百合可烹制成多种色美味佳的菜肴和各种点心、甜羹.同时由于百合营养丰富,不仅可以作强身健体的滋补食品,还能增强免疫功能.此外,百合制成的百合干、百合粉和糖水百合罐头等已进入国际市场.近年来,鲜百合的出口也是外销主要蔬菜之一.  相似文献   

5.
百合总RNA提取方法的比较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卷丹、麝香百合品种富田和离体鲜切花的花蕾为材料,比较Trizol法、异硫氰酸胍法、CTAB改进法和SDS改进法提取总RNA的效果,结果表明,SDS改进法能有效去除多糖,提取的RNA中28S rRNA亮度约为18S rRNA的两倍,OD260/OD280值介于1.7-2.2之间,卷丹RNA得率为132.52μg/g,富田RNA得率为186.88μg/g。进一步用SDS改进法分别提取富田外轮花瓣、内轮花瓣、雄蕊、雌蕊、叶和茎的RNA,同样可以获得完整的纯度高的RNA,其中28S rRNA亮度约为18S rRNA的两倍,OD260/0D280值介于1.7~2.2之间,说明此方法适用于百合各个组织RNA的提取。经RT—PCR获得了花发育基因的特异性条带,说明用SDS改进法从百合中提取的RNA质量好、产率高、完整性强,完全适合于百合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贵阳地区几种百合引种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  储蓉  周艳  孙超 《种子》2010,29(8)
对百合属植物进行引种栽培试验。通过对所引百合品种的种植,总结出适合在贵州栽培百合的配套技术。探讨百合保护利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为百合资源的引种保存和利用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刘娜 《种子科技》2022,(1):76-78
百合的使用价值与药用价值都很高,有较为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这也使百合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部分地区将百合作为主要的生产作物之一,其栽培与病虫害防治直接关系到百合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此,文章针对百合栽培与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进行分析,阐述百合的生长习性和性状特征,分析百合栽培关键技术和病虫害防治关键技术,以期能为提高百合...  相似文献   

8.
一、播种繁殖采用百合成熟的种子播种,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子球,供鳞茎生产和鲜切花培育用,适于播种繁殖的种类有岷江百合、野百合、麝香百合、二倍体卷丹、渥丹、王百合、川百合、台百合、毛百合、湖北百合、青岛百合、药百合等。百合种子发芽有子叶出土和子叶留土两种类型,前者播种后15~30天子叶顶端露出土表,如王百合、川百合、麝香百合等;后者先在土中形成越冬小鳞茎,至翌春才由小鳞茎内长出第一片地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百合自然分布中心,原产百合属植物55种、32个变种,约占世界种数的50%,包括野百合、岷江百合、川百合、绿花百合、匍茎百合、毛百合等多种类型.百合种质创新是我国切花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瓶颈,而百合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评价和利用是种质创新的基础. 近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张秀海团队申报的“国家百合种质资源库”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花卉种质资源库名单.  相似文献   

10.
根据我国的科研积累和种质资源优势,可以优先发展花卉种球和花卉种子。 花卉种球 百合 近百年来,以荷兰、美国、意大利、日本为首的国家致力于百合育种,已经培育出多种百合品种。主要类型有东方百合(Oriental hybrids)、亚洲百合(Asiatic hybrids)、麝香百合(Longiflorum)、星叶百合(Martagon  相似文献   

11.
百合的营养特性与施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施肥是百合生长过程中重要的管理措施之一,科学施肥对缩短百合种球培育周期和提高商品百合的产量与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百合的矿质营养的需求、子球培育及商品百合栽培的施肥技术、百合栽培基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和分析,期望为百合的科学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药食兼用百合为湖南栽培较广的药用植物,其绿色生产是目前百合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养牛场污水直接排放将引发环境污染,但其经无害化处理后是营养丰富的有机肥。采用大田试验考察了养牛场污水在百合绿色生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养牛场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后,替代化肥用于百合种植,研究了养牛场污水对百合的农艺性状和产质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在施足有机肥当基肥的基础上,于百合生长旺盛期追施经无害化处理的养牛场污水两次(每次20.2 m3/hm2)比追施化肥处理的百合生长发育情况更好,收获期根长更长,产量达24.1 t/hm2,比等量化肥处理增产12%,且其商品率和总糖含量显著增加。不同处理间土壤的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但施用牛场污水(每次20.2~31.3m3/hm2)处理有利于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的增加。【结论】可见,药食兼用百合绿色生产中可施用经前处理的养殖场污水来替代化肥,既充分利用污水中养分,又能提高百合的品质,增加土壤的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玉簪花是目前国内常见的观赏植物,同时在历史上也有不少记载。为研究中国历史典籍中记载的“玉簪”以及与“玉簪”有关的植物的原植物科学名称以及分类学地位,通过整理在历史典籍中出现的“玉簪”,以及与该名称相关的植物的原始记载、原始插图等各种信息,利用植物分类学的思想,结合比较形态学的分析方法,确定“玉簪”的原植物为百合科玉簪属的Hosta plantaginea (Lam.) Aschers.。对“玉簪”原始资料的整理,揭示尽管中国先民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而科学的植物分类体系,但是依然准确而清晰地记述了不少重要的植物分类学信息。同时,根据“玉簪”的“傅面助妆”的记载,整理出中国古代妆容中主要饰品胭脂的植物性原料,结合先民对“玉簪”的认识,揭示出“玉簪”原植物本身的植物学特点,是该种植物为人类选择使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寻求减少百合无土栽培对泥炭资源的依赖和降低生产成本,测定分析6种不同配比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含水量、pH、电导率等理化指标,并对栽培在6种不同基质中百合切花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百合适宜生长的范围内,基质容重和pH越小、总孔隙度和通气孔隙度越大,百合生长越好。试验中,T1(泥炭∶珍珠岩=3∶1)和T3(泥炭∶珍珠岩∶食用菌渣=2∶3∶2)2种配比是百合栽培的最佳配方基质;CK(纯泥炭)前期对茎高有影响,且考虑泥炭是一种短期内不可再生的稀缺的资源,因此,不宜作百合切花的基质;T5(泥炭∶蛭石∶稻壳=3∶5∶2)配比基质不能用于百合切花生产。  相似文献   

15.
百合无毒化种球繁育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对百合造成的危害是严重的,成为制约百合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之一,进行百合无毒化种球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5个感病百合品种种球为试材,应用愈伤组纵培养(Ⅰ)、茎尖培养(Ⅱ)、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Ⅲ)、病毒唑结合茎尖培养(Ⅳ)、病毒唑加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Ⅴ)五种脱毒方法进行百合种球脱除病毒的研究.结果表明病毒唑加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方法最好,热处理结合茎尖培养和病毒哇结合茎尖培养方法次之.  相似文献   

16.
百合病毒编码蛋白及抗病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百合病毒病是当前影响中国百合种球质量的主要瓶颈之一,了解侵染百合病毒的编码蛋白及抗病性,有利于病毒与寄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阐明病毒的致病机理,从而为百合的抗病性育种提供有力依据。本研究就侵染百合主要病毒的基因结构、编码蛋白以及抗病性研究进行了概述。经过分析得知百合病毒基因结构与编码蛋白有关联,且不同编码蛋白之间进化高度保守。还介绍了抗百合病毒的基因工程研究现状,概述了抗百合病毒基因工程新理论和新方法,并指出了百合抗病毒基因工程的发展方向。同时对百合抗病性育种研究进行了分析和展望。相信随着抗病毒基因工程研究的不断深入,百合病毒病的有效防控指日可待。  相似文献   

17.
亚洲百合鳞茎休眠过程中需冷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亚洲百合(白天使,普瑞头)为材料,研究了不同低温及不同时间对百合鳞茎解除休眠的效应和百合鳞茎解除休眠的最适需冷量,结果表明:亚洲百合打破休眠的最有效温度为5℃,15℃以上对打破休眠无效,仅白天使对-2℃低温有一定感应, 对于0℃、10℃低温,白天使经0℃处理打破休眠效率高于10℃,普瑞头则与之相反;两种百合鳞茎解除休眠的最适需冷量分别为:白天使,1200C.U,普瑞头,840C.U。  相似文献   

18.
不同沼肥配比对切花百合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沼肥是一种优质、全效的有机肥料。为了解不同沼肥配比对切花百合的生长发育、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笔者进行了试验。试验为等N施肥量设计,基肥B设置2个水平、追肥A设置3个水平,共设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供试切花百合品种为‘索蚌’,沼肥为充分腐熟的沼渣和沼液。结果表明,处理B1A1与处理B2A3(CK)切花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以基施沼渣1.06kg/m2,追施沼液2.7kg/m2的处理B1A1切花百合产量最高,切花16枝/m2;施用沼肥对切花百合地上部分干重、株高、旗叶宽、花苞数量、花苞大小、切花率等方面作用效应明显,能改善和优化植株性状,提高切花品质,以处理B1A1切花百合生物产量、株高、单株花苞数和切花率最优;不同沼渣配比基肥水平下的百合生物量和切花产量为B1>B2,施用沼渣处理的百合生物和切花产量最高;不同沼液配比追肥水平下的切花百合株高和第一朵花苞长度为A1>A2>A3,随着施用沼液量的增加,切花百合株高和第一朵花苞长度随之增大趋势;此结果可为山区切花百合高效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百合产量和品质,2012年在百合生产上进行了喷施宝有机水溶叶面肥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宝有机水溶叶面肥能够显著改善百合生物学性状,促进植株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其产量比清水处理高17.99%,比空白(ck)、对照高14.31%。  相似文献   

20.
百合花发育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百合是重要的花卉植物,其花朵硕大,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由于百合的基因组较大,对其分子水平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对百合花发育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迅速,已克隆了多个相关的基因,包括与花器官发育相关的MADS-box基因,LGC1基因,LLA_23基因等。本文对百合部分已克隆的与花发育相关的基因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