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醋酸酐为酯化试剂,三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了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pH值、试剂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沉降积和乙酰化取代度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确定了乙酰化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醋酸酐用量7%,温度30℃,pH值10,反应2 h;交联淀粉的最佳反应条件:三偏磷酸钠用量2.0%,温度45℃,pH值11,反应2 h。  相似文献   

2.
以蜡质玉米淀粉为原料,对其进行先羟丙基化后羧甲基化处理,制备羟丙基羧甲基复合改性淀粉。研究一氯乙酸添加量、NaOH添加量、醚化温度、醚化时间对复合淀粉取代度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组合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所得最佳制备工艺为:一氯乙酸添加量5.9 g,NaOH添加量5.7 g,醚化温度60℃,醚化时间4 h,所得产品取代度为0.32。  相似文献   

3.
研究燕麦谷粒牛奶中变性淀粉应用,筛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卡拉胶、结冷胶、氧化羟丙基淀粉添加量,以及均质温度、糊化温度、均质压力和糊化时间工艺参数。在此基础上,以离心沉淀率为响应值,研究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卡拉胶、均质温度、糊化温度对燕麦谷粒牛奶稳定性影响,根据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条件为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添加量1.22%,卡拉胶添加量0.02%,均质温度61.38℃,糊化温度83.12℃,离心沉淀率达到2.03%。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玉米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制备工艺过程,以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pH值进行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制备工艺为辛烯基琥珀酸酐添加量2%,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3h,反应pH值8.5,交联反应时间4h,产品取代度0.019。  相似文献   

5.
以植物油和预处理玉米淀粉为反应底物,利用脂肪酶分别在微波辅助和传统加热的方式下催化合成植物油淀粉酯。通过筛选不同反应底物,探究影响合成植物油淀粉酯反应的因素,并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植物油添加量、反应转速及微波功率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传统加热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20 h,植物油添加量20 g,反应转速200 r/min,取代度可达0.033 4;微波辅助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3 h,植物油添加量20 g,微波功率240 W,取代度可达0.036 2。  相似文献   

6.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植酸钠为改性剂,研究了植酸淀粉的干法制备工艺,探索了pH值、植酸钠用量、植酸钠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品取代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酸淀粉的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植酸钠用量6%,植酸钠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2h,pH值为8。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淀粉制备脂肪模拟物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高温α-淀粉酶水解马铃薯淀粉,制备低DE值麦芽糊精脂肪模拟物。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酶添加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底物浓度对产品DE值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制备工艺的最佳条件为:酶添加量为0.02g,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10min,底物质量分数为15%,水解产物的DE值为2.96。  相似文献   

8.
研究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添加对面粉性质及馒头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2%范围内,随着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添加量的增大,面团的面筋特性、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不断改善;当添加量1.2%时,随着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面筋特性、粉质特性和拉伸特性则呈现劣变的趋势。随着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添加量的增加,面粉的峰值黏度、最终黏度、最低黏度不断提高,糊化温度、回生值和衰减值不断降低,馒头的硬度、黏度、咀嚼性、恢复性和感官评分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而馒头的黏聚性则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因此,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的最适添加量为1.2%。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变性淀粉对速冻水饺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金苑饺子粉为原料,韭菜和大肉为饺子馅主料,以变性马铃薯淀粉为面皮改良剂,考察了不同氧化度(取代度)和添加量的变性淀粉对速冻水饺冻裂率与食用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变性马铃薯淀粉后,速冻水饺的食用品质较未加时明显提高,氧化马铃薯淀粉的加入量为2%时产品的冻裂率最低;在实验范围内,醋酸淀粉的取代度越高,其品质也越好。  相似文献   

10.
对比4种不同变性淀粉对裹粉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木薯氧化羟丙基淀粉效果最好,木薯氧化淀粉、木薯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木薯羟丙基淀粉较好,木薯醋酸酯淀粉次之,且以面粉为主要原料,添加20%木薯氧化羟丙基淀粉、0.1%羧甲基纤维素钠(CMC)、0.1%魔芋精粉、0.1%明胶复配制作的裹粉应用效果最好,大大改善产品的外观、颜色及口感,减少了其他增稠剂的添加量,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产品的产出率。  相似文献   

11.
以NaHSO3和NaNO2为试剂反应制备酯化剂,在微波条件下,以玉米淀粉为原料,探讨制备淀粉硫酸酯的工艺路线。考察了NaHSO3与NaNO2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nNaHSO3/nNaNO2,mol∶mol,下同)、制备时间、制备温度、淀粉乳浓度、反应的pH值、微波功率、微波时间和微波温度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得到的优化制备条件为:nNaHSO3/nNaNO2=4.25,酯化剂制备时间为90min,温度为90℃,淀粉乳质量分数为30%,pH值为8.0,微波时间为70min,微波功率为700W,微波温度为45℃,所得产物的取代度可达0.5~0.76。所用工艺环保、经济。  相似文献   

12.
酸水解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制备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小麦淀粉的酸水解条件,在此基础上对酸水解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小麦淀粉酸水解反应温度为45℃,盐酸体积分数为4%,反应时间18 h;酸水解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34℃,pH值8.0,淀粉乳液质量分数为37%,酸酐加入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3.0%。该工艺所制备酸水解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取代度为0.019 4。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淀粉为原料,对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红外光谱仪对产品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不同取代度产品的糊化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反应时间3.0h,反应温度36.4℃,pH值8.3,淀粉乳液质量分数为37.2%,酸酐加入量为淀粉干基质量的3.0%。该工艺所制备小麦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取代度为0.0165±0.0005,反应效率为(71.1±2.2)%。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反应后淀粉分子中引入了辛烯基琥珀酸酐基团,反映在光谱图上1722cm-1和1573cm-1处产生了新的吸收峰。黏度速测仪分析显示,随着变性程度的提高,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的黏度增加,糊化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微波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以取代度为指标,选取催化剂用量、加热时间、醚化剂用量、甲醇用量和水用量5个因素做单因素实验,并选取其中催化剂用量、加热时间、醚化剂用量和水的用量4个因素做正交实验,得出制备阳离子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以50g淀粉计):碱质量分数3%,醚化剂11g∶8.8mL,时间2.5min,水用量30mL。  相似文献   

15.
以六偏磷酸钠为交联剂制备磷酸酯淀粉,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淀粉交联改性的最佳工艺参数为pH值为11,六偏磷酸钠的用量为1.5%,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h。有机硅烷偶联剂KH-570为疏水化改性剂,对磷酸酯淀粉进行疏水亲脂性化双改性。通过4因素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体积分数为95.70%,KH—570用量为1.68%(占淀粉干基),稀释度为2.81%,反应时间为29.61min,吸水率达到16.23%。磷酸脂淀粉的疏水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及其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条件,以中药茯苓粉为原料,正交试验优化其羧甲基反应的工艺条件,并对所制备的多糖注射剂进行性能鉴定和药理学试验。结果表明:所获得的羧甲基茯苓多糖取代度高、纯度高,具有羧甲基反应特征,最优反应工艺条件为氯乙酸:氢氧化钠=1.15:1,反应温度75℃,反应时间3 h,此最优组合下羧甲基取代度(DS)值为1.21。所制备的多糖注射剂性状稳定、无毒、无热原性和无刺激性,安全可靠。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直接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增强巨噬细胞吞噬、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理作用。高取代度羧甲基茯苓多糖及其注射剂的研制可为丰富茯苓多糖的产品类型、拓宽应用范围及市场投入提供前期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