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调查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项研究是在对23省、市、自治区,30个城市40所大中型奶牛场所作的乳房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采集奶样3006份进行细菌的分离和鉴定,以探讨我国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的区系分布。结果分得细菌和霉菌共24种3650株,其中与乳房炎有密切关系的病原菌12种2060株,病原菌检出率为62.52%。主要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乳房链球菌等。并建立了dBASEⅢ“奶牛乳房炎常见病原菌研究资料数据库检索系统”,制定了“奶牛乳房炎细菌的分离和鉴定程序”,为进一步综合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数据,并为乳汁的病原菌监测提出可靠的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2.
奶牛隐形乳房炎是一种无临床症状的乳房炎症表现,也称为亚临床乳房炎,由于乳房和乳汁无异常现象,常被饲养者忽视,通过对病原菌或体细胞检验才可诊断。隐形乳房炎发病率高,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严重时可发展为临床型乳房炎,产奶量降低10%以上,严重时影响奶质。  相似文献   

3.
乳房炎     
《饲料博览》2004,(2):54-55
乳房炎是由于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的作用而引起的乳腺炎症。能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棒状杆菌等,其中以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最为常见,本简介由链球菌引起的乳房炎。  相似文献   

4.
奶牛乳房炎的中西药治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乳房实质或间质炎症,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临床型乳房炎造成产乳量的下降,炎症奶废弃。隐性乳房炎流行面广,是临床型乳房炎的15-40倍。产乳量降低4%-10%。乳的品质大大下降,乳糖、乳脂、乳钙减少,乳蛋白升高、变性,钠和氯增多。隐性乳房炎是临床型乳房炎发生的基础,其发病率是健康牛的2—3倍。牛场因乳房炎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难以估计。  相似文献   

5.
奶牛乳房炎的治疗倪和民,郭勇,陈英(北京农学院牧医系,北京102206)(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北京100094)奶牛的乳房炎分为许多类型。因此,对其治疗要根据泌乳周期的不同阶段、乳房炎的不同类型及病原菌种类、感染时期和程度的不同,选择不同的药品及用...  相似文献   

6.
宫炎净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宫炎净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进行了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宫炎净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具有明显的效果,治愈率高达84.6%,高于青、链霉素的治疗效果(75.0%)。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表明,宫炎净对乳房炎病原菌有显的抑杀作用,对链球菌类病原菌效果更佳。对宫炎净治疗后的隐性乳房炎乳汁在停药后1d、3d进行分析,发现宫炎净可明显降低乳汁内的体细胞数、乳酸脱氢酶、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的活性和血清白  相似文献   

7.
应用宫炎净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隐性乳房炎进行了治疗研究.结果表明,宫炎净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具有明显的效果,治愈率高达84.6%,高于青、链霉素的治疗效果(75.0%).通过对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表明,宫炎净对乳房炎病原菌有显著的抑杀作用,对链球菌类病原菌效果更佳.对宫炎净治疗后的隐性乳房炎乳汁在停药后1d、3d进行分析,发现宫炎净可明显降低乳汁内的体细胞数、乳酸脱氢酶、谷氨酸丙酮酸转氨酶的活性和血清白蛋白的含量,提示了宫炎净治疗后乳腺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8.
乳房炎是奶牛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不仅使牛奶产量降低,奶的营养成分变劣,而且乳房炎奶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及毒素,人饮用了这样的奶,会给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9.
马岩 《农村科技》2007,(9):72-73
奶牛乳房炎是危害奶牛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种局部炎症。在细菌病原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绿脓杆菌等最多。奶牛乳房炎分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两种,是奶牛泌乳期最多发的一种乳房疾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隐性乳房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及对治疗前的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研究乳房炎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对乳房炎的治疗和复发的影响.结果显示,引起奶牛隐性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以及克雷伯菌.通过对大肠杆菌性乳房炎奶样进行DGGE追溯性分析,发现乳房炎奶样中除大肠杆菌外,还有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链球菌、沙雷氏菌等其他的致病菌,并且奶样中微生物区系结构与奶牛乳房炎的治愈时间和乳房炎复发有着紧密的联系,区系结构越复杂,治愈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复发,引起后期乳房炎复发的病原菌包含在治疗前的奶样中.  相似文献   

11.
奶牛乳房炎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膳食结构必将发生改变,奶和奶制品逐步进入大多数家庭,特别是我国政府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质,提出“一杯奶”工程,这将更加促进养奶牛业的发展。在发展奶牛业中,乳房炎(Mastitis)是危害奶牛的一种多发病,发病率达20%-70%。它不仅引起奶牛产乳量下降,乳品质发生改变,严重时使其泌乳机能完全丧失而淘汰,还要花费不少药费。同时引起乳房炎的病原菌有些还可传染给人。再者应用抗生素等治疗乳房炎,造成药物在乳中的残留,也会引起食用者过敏反应等,危害人们健康。McDemott等(1993…  相似文献   

12.
一、临床分类 奶牛乳房炎可分为非临床型或亚临床型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和慢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又分为轻度临床型乳房炎、重度临床型乳房炎、急性全身性乳房炎3种。另外,根据病情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根据炎症性质分为浆液性、卡他性、化脓性、出血性等。  相似文献   

13.
乳房炎多数是由病原菌引起,给乳房造成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疼和功能障碍。轻者使奶牛的产奶量下降,重者则使奶牛泌乳停止或造成因乳的成分发生严重变化而废弃。  相似文献   

14.
海阳市奶牛业近几年发展迅猛,令人欣喜,但随之而来的繁杂病症也令人十分头痛.其中奶牛乳房炎更是常见多发,棘手难缠.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高温季节泌乳期奶牛发病多,7~9月为发病高发期,奶牛一旦发生乳房炎,不但严重影响奶牛产乳量,降低经济效益,而且患牛奶中含有大量病原菌和毒素及药物残留,也会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防治奶牛乳房炎是发展奶牛饲养业至关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奶山羊实验性乳房炎病理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在健康奶山羊一侧乳区内接种1mL(10^6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悬液复制乳房炎病理模型,其模型指标有:临床症状,体温变化,乳中体细胞数测定,乳牛乳腺炎电子检测仪检测,病原菌分离培养主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按上述方法乳房内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复制出典型的奶山羊急性乳房炎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16.
1.浆液性乳房炎 浆液性乳房炎是乳房充血,在乳腺小叶间结缔组织内有大量的浆液性渗出物和白血球的一种急性乳腺疾病,多发于产后头几天。病因:浆液性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它们在乳房发生创伤和挤乳不当造成损伤时,通过皮肤和血管侵入乳房结缔组织而引起发病。浆液性乳房炎有的由胃肠或子宫疾病继发。  相似文献   

17.
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乳房炎是奶牛的一种多发病,也是造成奶牛业损失最大的疾病之一.乳房炎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亚临床型乳房炎(又称隐性乳房炎).临床型乳房炎的临床症状为:乳区红肿、热痛,乳汁有肉眼可见的变化(乳汁有奶瓣、呈清水样)、煮沸有凝块(呈豆腐脑样));隐性乳房炎没有以上临床症状,但应用药物和仪器可以检测出乳汁在生物、物理、化学等方面有明显变化的乳腺疾病,它是奶牛发生临床型乳房炎的潜伏期,绝大多数临床乳房炎是由隐性乳房炎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8.
奶牛乳房炎是影响奶牛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临床上将本病分为临床型及隐性型。本试验将2种临床类型中4种病原菌按比例配制成复合菌苗,对60只390日龄的健康蛋鸡进行免疫接种,提取卵黄制成抗奶牛乳房炎卵黄抗体。并进行了初步临床应用试验,结果显示高免卵黄抗体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对引起奶牛乳房炎的病原菌进行溯源,对乳房炎奶牛和正常奶牛的乳头擦拭子和牛奶中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V4-V5高变区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使用生物统计学方法分析微生物多样性。结果显示,乳房炎奶牛乳头和牛奶中微生物组成呈现明显差异:在门的水平上,乳头丰度最高的是厚壁菌门(Firmicutes),牛奶则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乳头样品均含有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细菌,而牛奶中几乎没有,梭杆菌门(Fusobacteria)细菌仅存在于乳头中;在属的水平上,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仅在乳头上检测到,牛奶中丰度最高的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细菌,其仅存在于2个乳头样品中,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在两类样品中都有,但乳头的含量高于牛奶。奶牛患乳房炎后乳头和牛奶的微生物群落与正常奶牛也有差异:梭杆菌门(Fusobacteria)仅在乳房炎奶牛乳头中检测到,正常奶牛没有,乳房炎奶牛乳头金黄色酿脓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丰度高于正常奶牛,肠球菌属(Enterococcus)仅在乳房炎奶牛牛奶中检测到,正常奶牛没有。奶牛乳头与牛奶中的微生物群落差异极大,奶牛患乳房炎后乳房外和乳房内微生物组成都会发生变化,外源病原菌和内源病原菌都可能引起乳房炎。  相似文献   

20.
奶牛乳房炎是造成奶牛生产损失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在发病严重的牛场或地区,该病的发病率最高可达5613%,为了掌握吴忠市区规模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的阳性率和临床性乳房炎致病菌种类,我们对市区某规模牛场产奶牛进行了采样监测和实验室病原菌分离培养,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