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泸州地区稻飞虱监测预警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稻飞虱是四川南部稻区水稻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迁飞性害虫之一。泸州是四川稻飞虱的常发区,重灾区。20世纪80年代前,本地区稻飞虱以褐飞虱为主,间隙暴发为害。自20世纪80年代初始,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已取代褐飞虱成为本地区稻飞虱的主要虫种,暴发频率显著增加,到90年代几乎间隔1年大发生1次。2000年后,泸州南部稻区(叙永县、古蔺县及合江县南部)白背飞虱几乎年年偏重至大发生(表1),已成为影响本地区水稻生产的重要经济害虫,必须加强监测控制,减轻其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2.
宜兴市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演变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对宜兴市近16年来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情况连续监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基本摸清了本地区稻纵卷叶螟的发生演变规律.7月下旬至8月下旬的四(2)代和五(3)代是本区粳稻上的主要为害世代.对本地区稻纵卷叶螟发生为害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稻稻飞虱的发生演变规律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西有飞虱科昆虫49种[10],能对水稻造成危害的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混合种群,俗称为稻飞虱.稻飞虱是目前广西水稻发生面积最大,为害程度最重的病虫.本文叙述了稻飞虱在广西的发生演变规律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是崇阳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因近年来,连续大暴发,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直接影响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总结分析稻飞虱的发生特点、形成原因及对其它地区的影响,对研究因水稻种植结构、品种调整稻飞虱新的发生为害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稻飞虱发生危害特点1.1各代田间发生期稻飞虱从4月下旬或5月上旬迁入我县,一年内在水稻上发生不完整5代,个别年份发生6代。危害盛期在7月上旬至10月中旬,混栽区中稻和双季稻晚稻受害最为严重。在早、中、晚稻混栽区,第1代长翅型成虫盛期在5月中旬,第2…  相似文献   

5.
2007年广西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害广西水稻的稻飞虱主要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文中所述的稻飞虱就指这2种飞虱的混合种群。稻飞虱是广西水稻上发生最为严重的有害生物,近年来一直呈偏重发生态势。2006年广西稻飞虱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发生面积157·75万ha,自然为害损失88 236·7万kg,是历史上发生最重的一年,  相似文献   

6.
近20年玉林市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近20年来玉林市稻飞虱发生特点及其灾变规律,剖析了近年来其发生为害偏重原因。认为近年来稻飞虱发生面积和范围扩大,暴发频率增加,为害加重,主要受稻飞虱抗药性、迁入虫量、迁入时间、防治、水稻栽培技术及气候等因素影响。提出了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7.
稻纵卷叶螟的简易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地水稻上的两迁害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来势猛、发生重.稻纵卷叶螟原是局部发生、间歇为害的害虫,但现在随着施肥量增大、种植优质稻和矮秆品种等因素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影响水稻生产的常发性害虫.  相似文献   

8.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在国内发生很普遍,也是我县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八十年代初以来,白背飞虱的数量迅速上升,成为稻田飞虱的主要种群,笔者从1987年至1989年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就其种群上升的原因浅析如下:一、稻飞虱种群结构在我县的变化稻飞虱(包括白背飞虱和褐飞虱)混合种群在我县的主害代是为害早稻的第3代,晚稻发生较轻.  相似文献   

9.
栽插密度、施氮量对水稻主要病虫害的综合生态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者应用回归最优设计,评价了水稻栽插密度与施氮水平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综合生态效应。结果表明,密度与氮肥均是诱发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水稻纹枯病发生为害的主要因子,但影响的侧重点不同,密度主要影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迁入虫量的再分配;氮肥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种群动态的影响,以及对水稻纹枯病的水平扩展作用要大于密度的作用;而密度对水稻纹枯病的垂直扩展作用略大于氮肥的作用,二者的交互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的发生监测、预报及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晓华 《植物医生》2007,20(4):33-35
稻飞虱是秀山县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常年发生早、发生面广、为害严重。稻飞虱测报历来是秀山县病虫测报的重点和难点。探讨稻飞虱测报及防治技术,是提高测报准  相似文献   

11.
稻飞虱是田东县水稻常发性、普发性、重发性害虫,近10 a来主害代发生都在3级以上,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威胁.根据田东县历年稻飞虱发生为害情况与气候、苗情、田间管理、防治措施等的关系,探讨提高稻飞虱防治效果的最佳方法和对策,最大限度地降低稻飞虱对水稻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陈锡院 《广西植保》2007,20(Z1):121-123
2007年上半年,水稻"两迁"害虫在宁明县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为害,第2代、第3代水稻"两迁"害虫发生面积达0.682万ha次,占早稻种植面积的124.24%;水稻"两迁"害虫发生的特点是: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发生为害,世代重叠,发生为害时间长,第2代稻飞虱比第2代稻纵卷叶螟发生重,第3代稻纵卷叶螟比第3代稻飞虱发生重.  相似文献   

13.
江西省安义县地处长江下流,赣西北,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近年来稻飞虱为害逐年加重,由局部间歇性发生上升为常年发生.特别是2005年以来,连年大暴发,2005年因稻飞虱为害损失粮食1 600余t,2006年损失1 870余t,约占全年所有病虫害损失的50%,对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为了有利今后对稻飞虱综合治理,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现对其暴发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通城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处,湖北的最南端,属于丘陵地区,间杂着高山半高山,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 500mm左右,全年无霜期260d左右.全县早、中、晚水稻种植面积常年2.67万hm2以上,稻飞虱是发生为害最为严重的迁飞性害虫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以褐飞虱为主,主要在中、晚稻上间隙暴发为害,自1987年开始,白背飞虱种群数量不断上升,已与褐飞虱同为本地区优势种群,暴发频率显著增多,为害世代增加,已扩展到早、中、晚稻都有为害,对全县水稻生产构成重要影响,必须加强监测控制,减轻其为害损失.  相似文献   

15.
稻飞虱是我国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也是我省水稻上的首要害虫。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年平均发生面积87.98万hm2,为害损失占水稻病虫为害损失总和的24.06%,占水稻害虫为害损失的35.42%,有“小虫成大灾”之说。仅1980年全省中、晚稻上稻飞虱因“落地成灾”造成的水稻自然损失就高达18  相似文献   

16.
稻飞虱是崇阳县水稻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白背飞虱和褐飞虱为主。近年来由于气温变化、种植结构调整等因素,导致稻飞虱迁入早、峰次多,稻飞虱的发生面积逐年增大,主害代稻飞虱为害损失逐年加重,有"小虫大灾"之说。为了提高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减轻稻飞虱的危害损失程度,本文就崇阳县稻飞虱近年发生的特点,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探讨稻飞虱的综合防治技术及防治对策,为以后的稻飞虱防治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7.
稻飞虱是监利县水稻上的主要虫害,2006年特大发生,是自1975年以来最严重的1年.据统计,中晚稻飞虱累计发生面积9万hm2,是种植面积的1.4倍.防治面积38万hm2(次),挽回粮食损失5.77万t.虽经过大力防治,但中稻"穿顶"面积仍有0.45万hm2,占中稻面积的5%,晚稻零星"穿顶",全县因稻飞虱为害造成粮食损失2.5万t.分析2006年稻飞虱大发生原因,总结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指导今后的防治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稻飞虱属远距离迁飞性水稻害虫,是我国发生普遍的水稻重大害虫,也是全州县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全州县发生为害的主要种类为褐飞虱Niaparvata lugens(Sta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rucifera(Horváth)。20世纪80年代以前,稻田以褐飞虱为主要种群,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褐飞虱的数量呈下降趋势,白背飞虱的数量迅速上升,成为为害水稻的主要种群,并且发生程度加重,进入21世纪褐飞虱比例又攀升。笔者对全州县植保站30多年的灯诱数据和田间系统观察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赵青红 《广西植保》2010,23(1):28-30
稻飞虱是龙州县水稻上的重要害虫,常年发生早、持续时间长、为害损失大,一般造成粮食损失40万t左右,已成为制约龙州县水稻增产丰收的主要因素。广西是稻飞虱从境外迁入我国的第1站,而龙州县是迁移的途经站之一。为了探讨近年来灯下的田间消长规律,分析稻飞虱发生原因,为准确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更好地进行综合治理,笔者对近年(1997~2008年)来龙州县稻飞虱发生规律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早稻稻飞虱发生量预测方法初探李锴员(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植保植检站413002)稻飞虱是为害我市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其发生种类是早稻以白背飞虱为主,晚稻以褐飞虱为主,但褐飞虱对早稻的为害有上升趋势。早稻主要为害世代是第三代,晚稻是第四、五代。稻飞虱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