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洋宇  杨长柱 《农技服务》2010,27(7):864-864
介绍了茶小绿叶蝉、茶叶螨类、茶毛虫、茶卷叶蛾等害虫对茶树的为害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茶丽纹象(虫甲)严重为害夏茶,是我国的主要茶树害虫之一,目前尚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经试验,新型杀虫剂95%巴丹防治成虫效果良好,在室内,1600倍液七天后的更正死亡率为84.7—98.3%:在田间,施药后3—10天的防治效果为72.9—90.%。叶面喷施巴丹并可兼治褐带长卷叶蛾(卵),茶尺蠖、茶银尺蠖(幼虫)以及茶蚜(若虫、成虫),幼虫期土壤处理也有相当效果。  相似文献   

3.
茶小绿叶蝉(Empoasca.flavcscns Fabricius)为我市茶树主要害虫之一,1年约发生10代,为双峰型,成、幼虫均能为害茶树,主要危害嫩芽叶,刺吸汁液,发生严重时,造成茶叶品质下降、产量降低.为探索小绿叶蝉的无公害防治技术,我们开展了2.5%天王星ME(美国富美实公司)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应用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4.
主要介绍了人工栽培条件下,茶蚜、茶小卷叶蛾、假眼小绿叶蝉、茶枝小蠹4种常见害虫对金花茶的为害及其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茶叶是我省的特产之一,由于长期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严重影响了茶叶的品质,且残毒危害人民健康。为了选育杀虫效率高,残毒低,生产性能好的菌株,用来防治茶树害虫,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1979年5月起,我们先后到安化、桃源等五个县以及我院茶同进行茶树主要害虫病原微生物的调查和采集,从茶毛虫、茶细蛾、大尺蠖、茶卷叶蛾、茶刺蛾、茶蓑蛾等10种害虫采得自然罹病的病虫167头,从病虫屍体上分离纯化获得病原细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阐述了茶树食叶害虫茶小卷叶蛾、茶叶白毒蛾、茶叶象虫甲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并推广茶尺蠖的绿色防控防治措施,对铜仁市茶园中主要害虫的田间危害情况进行绿色防控,通过连续2年针对铜仁市茶尺蠖发生规律的试验研究,基本探明了使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对茶灰尺蠖成虫防治捕杀的时间节点、技术要点、用量等技术措施。使用生物和植物源农药防治茶尺蠖田间效果进行药效药剂筛选试验,探明了植物源农药苦参碱、生物农药茶核·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对茶尺蠖幼虫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从防治成本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考虑,优于传统的化学防治。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茶尺蠖性信息素诱芯对茶灰尺蠖成虫防治捕杀的时间节点是2月下旬捕杀越冬代成虫,使用生物农药防治茶园茶尺蠖害虫选用高效低毒、选择性较强的植物源类农药和生物类农药可以替代目前茶园普遍使用的化学农药,以减少茶叶农残,提升茶叶质量安全。  相似文献   

8.
用24%米满悬浮剂防治苹果小卷叶蛾等卷叶害虫的药效试验结果,1 500~2 500倍液花前第1次施药后5 d对越冬出蛰幼虫的防治效果为93.75%~95.00%,花后第2次施药后15 d防治效果高达94.78%~97.36%;对苹果小卷叶蛾第1代幼虫的防治效果高达93.63%~96.31%。  相似文献   

9.
<正> 茶蚕颗粒体病毒Andra ca bipunctata Granulosis Virus(简称AbGV)系1980年10月从舒城县晓天区红畈生产队茶园的自然死亡茶蚕虫尸分离获得。经研究鉴定,该病毒为我国首次发现。据国内外资料报道,核多角体病毒及颗粒体病毒对宿主昆虫的致病力不仅与毒株的差异有关,而且与宿主的虫龄、虫态及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都有密切的关系。为了探明茶蚕颗粒体病毒对不同虫龄的感染效果和某些物理化学因子对病毒感染力的影响程度,为该病毒制剂生产和防治应用提供依据,我们对该病毒的感染浓度、虫龄,以及温度、阳光、紫外线等各种因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现将试验过程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昆虫病毒对宿主的侵染力,除因宿主品种不同而受感染的程度各异之外,取决于病毒、昆虫生理状态、环境条件和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宿主昆虫感病率因病毒株系毒力强弱及感染病毒剂量的不同而异;同时,也因宿主昆虫的虫态龄不同而异.然而病毒和宿主昆虫又都受到环境条件各种因子的影响.为了解和掌握茶小卷叶蛾颗粒体病毒以下简括AOGV不同剂量对不同虫龄的感染效果及某些理化因子对病毒侵染力的影响,为病毒的生产和应用提供依据,我们进行了下述感染试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明溪县茶尺蠖发生严重,严重影响了明溪县茶叶的产量和品质,已成为为害明溪县茶叶的主要害虫之一。笔者通过对明溪县茶尺蠖发生规律、幼虫为害特点进行观察,及对其发生影响因素包括气候条件、食物营养、茶树苗情、天敌、地形地势、土壤相关因子的分析,提出清洁茶园、深耕灭蛹、合理施肥、疏枝修剪、人工捕杀、放鸡除虫、适时采摘的农业防治措施;利用杀虫灯、性诱剂、糖醋液诱杀成虫的理化诱控措施;保护和利用自然天敌的生物防治措施;辅以药剂防治等科学、有效、可行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松阳县茶叶最主要害虫,发生为害较重,现有主要防治农药吡虫啉在许多茶园防效下降,为筛选出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理想药剂,2009年特安排了5种新农药7个处理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探讨不同性能太阳能诱虫灯在茶叶生产中的应用效果,利用不同性能的太阳能杀虫灯对茶园茶尺蠖进行诱杀效果试验。通过对太阳能杀虫灯诱虫种类及数量、茶园茶尺蠖控制范围、效果及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初步探讨得出,太阳能诱虫灯对茶叶鳞翅目害虫茶尺蠖有较好的诱杀效果,其防治区的茶尺蠖幼虫较无灯区减少;同时太阳能诱虫灯灯控区能减少茶园茶尺蠖等害虫化学防治次数,促进了茶园节本增效,推动了茶产业健康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开展害虫调查,结果表明: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研究,并制定主要茶园害虫的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茶叶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采用无公害绿色防控技术对茶园病虫害进行综合治理,以生物防治为主,结合诱虫灯、诱虫板等物理机械防治技术,必要时酌情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茶叶、绿色食品茶叶或有机茶。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人工捕杀利用害虫行为上的弱点或为害明显的特征,应用器具捕杀。如利用茶丽纹象甲、茶角胸叶甲的假死性在早、晚人为振动抖落后薄膜或盆具等承接集中捕杀;利用茶细蛾、卷叶蛾类害虫卷苞为害的习性人工摘除虫  相似文献   

16.
浅谈茶树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闽南地区茶树的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树螨类、茶丽级象甲、黑刺粉虱、茶毛虫、蚧类、茶卷中蛾等,主要病害有茶饼病、茶炭疽病等,其中夏茶以假眼小绿叶蝉为害最重,秋季以茶叶螨类为害最重.  相似文献   

17.
<正> 一、害虫危害与药剂治虫对茶叶生产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一) 虫害严重威胁茶叶的产量和品质我国茶树栽培历史悠久,面积广阔,加之茶园生态条件特殊,茶园害虫种类相应较多.据记载,全国多达400种,我省也不下200余种,包括一些常发性和突发性害虫,还有许多处于自然控制下的一般次要害虫.其中构成经济损失,需要专门防治的主要种类约占10%以上.当然各地主要虫种不尽相同,但都以芽叶害虫为害最烈,直接威胁茶叶的产量和品贡.常年虫害损失至少在一成以上,严重的甚至无茶叶可采,树势衰退,常需数年方得恢复.据试验,芽梢受害,特别是小绿叶蝉[Empoasca pirisuga (Matsumura)]等刺吸害虫为害后,导致芽叶主要成分的变  相似文献   

18.
2019年5月8日在建德发现浙江省首例草地贪夜蛾为害玉米后,5月9日在东阳相继发现,为有效防止其田间为害,选取了9种药剂,使用无人机和人工施药进行草地贪夜蛾田间药剂防控试验。结果表明,在玉米4~6叶期,植保无人机飞防对草地贪夜蛾防控效果不理想,需人工喷药防治。调查发现,田间草地贪夜蛾不同龄期幼虫共存,不同药剂防效差异较大。田间施药后第4天调查结果表明,凯欧、菜悠乐、斯品诺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对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杀虫活性较高,幼虫死亡率达93%以上,对3龄及以上幼虫杀虫率高于90%,且持效期可达10 d以上。生产中推荐使用有效成分为甲维盐、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和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等成分药剂防治草地贪夜蛾,苗期使用1~2次,注意交替用药,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害虫种类与主要害虫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道了信阳地区生态茶园害虫调查的结果,共查明害虫7目32科66种,其中主要害虫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毒蛾、茶刺蛾、茶蓑蛾、茶小卷叶蛾。对主要害虫发生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对生态茶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张一强 《农技服务》2009,26(11):63-63,89
茶假眼小绿叶蝉是茶叶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进一步探索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措施,2009年永春县植保站在苏坑镇嵩山茶场、五里街镇埔头茶场、玉斗镇八一茶场等永春县主要茶场设立茶叶病虫害监测点,对该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