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阳际峰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2003年,地处武夷山脉中段西北坡,江西省贵溪市最南端。为丰富该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础资料和配合该区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8年7月和11月,采用传统方法对江西阳际峰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实地调查。共采集鱼类18种,隶属于3目、9科、17属;区系组成以鲤科鱼类为主,共10种,占保护区鱼类总种数的55.56%。同时对各样点进行了鱼类多样性比较分析,鱼类物种多样性在空间分布上有所不同,低海拔处鱼类种类较高海拔处丰富,其多样性在时间上夏季高于冬季;并根据鱼类资源现状,从5个方面提出  相似文献   

2.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3.
李仙江鱼类资源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5月~2008年4月,对李仙江的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鱼类标本7 195号.结合历史记录,李仙江共记录鱼类64种(亚种),分属于6目14科43属,其中6种为外来种.李仙江鱼类区系中种类最多的是鲤形目的鲤科,共24属31种;其次为鲤形目爬鳅科和鲇形目鮡科,各为4属7种.近年考察数据显示,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呈下降趋势.为保护李仙江土著鱼类资源,应建立鱼类自然保护区和鱼类人工增殖放流站,加强李仙江流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4.
长江下游镇江和畅洲北汊江段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和畅洲北汊开展鱼类资源调查评估,丰富鱼类资源本底资料,为长江中下游流域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及加强镇江长江豚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采用定置张网采集渔获物,每月监测2 d,每天放网24 h。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48种,隶属7目13科38属,以鲤形目和鲈形目占优,分别占总种类数的74.47%和10.20%;鱼类生态类型以淡水定居性、杂食性、中下层占优;群落优势种为鳊(Parabramis pekin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似鳊(Pseudobrama simony);渔获物规格以单尾均重50 g以下的鱼类占优;基于渔获尾数的多样性特征值为:丰富度指数(R) 5.67,Shannon-wiener指数(H’) 2.68,优势度指数(D) 0.12,均匀度指数(E) 0.30;聚类分析和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表明,调查江段鱼类群聚在不同时间段内存在差异,鱼类群落结构存在极显著差异,同时种间的分离程度高。  相似文献   

5.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的一条一级支流,同时也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鱼类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19年和2020年对赤水河流域30个样区的鱼类调查数据,对鱼类物种丰富度(Richness)、Shannon-Weiner指数(H)、功能丰富度(FRic)、功能均匀度(FEve)、功能离散度(FDiv)、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等多样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调查期间共采集到鱼类125种(亚种),隶属于7目20科80属。其中,土著鱼类112种(亚种),隶属于6目17科71属;外来鱼类13种(亚种),隶属于5目6科11属。7个多样性指数均呈显著的纵向梯度格局,上游到下游也呈增加趋势,但FEve、FDiv和Δ+这三个指数在河段间的增量相对较小。不同生物多样性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差异较大,从不显著到显著正相关,综合使用不同层面的多样性指数能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淡水鱼类分布格局,为鱼类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2010年11月、2011年5月对四川省九寨沟勿角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水域鱼类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共采集到鱼类6种,共182尾,隶属于3目4科。其中,土著鱼类5种,外来种1种;鲤形目4种,占鱼类物种数的66.67%,鲇形目和鲑形目各有1种,均占鱼类物种数的16.67%。保护区鱼类主要组成为老第三纪原始类群和青藏高原类群,兼有少量的北方冷水类群。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3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50%;属于四川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有2种,占鱼类物种总数的33.33%。保护区鱼类在食性和栖息习性等方面分别属于不同的生态类型。掠夺性获取,水环境破坏,以及外来种入侵是保护区鱼类资源面临的最大威胁,针对以上威胁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浙江省钦寸水库工程建设对所涉及流域鱼类资源的影响及其相关保护对策。经调查发现该区域内现有鱼类31种,隶属5目14科;饵料生物70种,隶属6门4大类。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11种。从生物学习性方面归纳了鱼类基本归属的生态类型:鱼类的栖息环境、食物类型、洄游及繁殖习性。同时,根据水库开发的实际情况,从生态学的角度阐述了水库建设对鱼类栖息环境、食物类型、繁殖时间、繁殖习性以及洄游等特性的负面影响,指出由于水库建设造成的隔阻河流、淹没产卵场、破坏环境,将会是造成该流域鱼类物种多样性严重丧失的主要原因。为减免这些影响,建议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增殖放流等方式,切实有效保护该区域内的鱼类资源。  相似文献   

8.
福建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夏季溪流鱼类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7月,对福建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支流的溪流鱼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设置采样点6处,采集鱼类19种,隶属于5目8科16属,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具有典型的东洋界区系特征.大部分鱼类属山溪性鱼类,营底栖性生活,食性多为杂食性.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和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样点群落多样性差异较明显.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优势物种为宽鳍鱲(Zacco platypus)、圆吻鲴(Distoechodon tumirostris)和侧条厚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  相似文献   

9.
江西云居山自然保护区处于九岭幕阜山脉东段余脉,是鄱阳湖周边生物多样性较高区域之一。2012年10月,对该保护区鱼类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区内野生淡水鱼类共计17种,隶属于4目5科,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多为山区溪流小型鱼类。同时分析了该保护区鱼类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16年3月—2017年11月,对钱塘江水系兰溪段的鱼类资源进行逐季度采样调查,对该水域鱼类种类组成、生态类型、优势种、多样性指数、群落结构、ABC曲线和捕获情况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9种,隶属5目13科44属,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67.8%);优势种为鲤鱼和似鳊;生态类型以中小型、杂食性、底层性鱼类为主;Margalef丰富度指数呈先增后减的趋势,2016年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而2017年这3个指数除9月份最小外,其他月份变化差异不显著;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差异显著,但处于稳定状态;鱼类资源严重小型化。  相似文献   

11.
金盆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赣州市信丰县东部,地处武夷山脉与南岭山脉之间的过渡区域。2015年7月对该保护区的鱼类资源开展初步调查,共记录鱼类3目6科13种,以鲤形目鲤科鱼类为主,占53.8%。其中侧条光唇鱼Acrossocheilus parallens、宽鳍鱲Zacco platypus和台湾白甲鱼Onychostoma barbatula为优势种,其体长分别以4~9cm、5~8cm和5~9cm为主。鱼类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别为1.46、2.02和0.57,各采样点间有一定差异,总体随海拔升高而下降。ABC曲线分析显示:鱼类群落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福建建溪细鳞鲴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鱼类多样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2013年对福建省建溪细鳞鲴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4个江段进行了鱼类资源现状调查。共采集到鱼类77种,隶属于4目18科57属。渔获物分析表明,该保护区鱼类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占鱼类总种类比的64.9%;常见种有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细鳞鲴(Xenocypris microlepis)、翘嘴鲌(Culter alburnus)、光泽黄颡鱼(Pseudobagrus nitidus)、子陵吻虎鱼(Ctenogobius giurinus)、银(Gnathopogon argentatus)等15种,以杂食性、底层、适应缓流生活的鱼类为主。保护区内的鱼类多样性指数、单船捕捞努力量较低,主要经济鱼类个体出现小型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红水河龙滩水库鱼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9年6月和11月对红水河龙滩水库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90种,分属7目、18科、69属;其中,鲤形目(Cypriniformes)51属、64种,占总种数的71.1%;鲇形目(Siluriformes)8属、13种,占14.4%;鲈形目(Perciformes)6属、9种,占10.0%;鳗鲡目(Anguilliformes)、鲑形目(Salmoniformes)、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合鳃目(Synbgranchiformes)均为1属、1种。结果表明,龙滩水库建设导致水域生态环境的改变是鱼类种类组成及其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渔获物分析结果显示,龙滩水库鱼类资源呈现低龄化和小型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磨刀溪回水区的鱼类早期资源,可为三峡库区重要生境、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的4-6月,在三峡库区支流磨刀溪回水区江段(新津乡-龙角镇)开展鱼类资源监测,以了解该区域鱼类早期资源种类组成、仔稚鱼密度的时间动态以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采集到7种产粘沉性卵鱼类的鱼苗中,以贝氏?(Hemiculter bleekeri)、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为主;密度高峰期集中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磨刀溪新津口至龙角镇江段共分布有鲤、鲫集中产卵场4处。冗余分析(RDA)表明,饵料丰度、溶解氧和pH是影响鱼苗分布的主要因素。磨刀溪变动回水区江段是粘沉性鱼类产卵场的分布区域,三峡水库4-6月水位的快速消落,很可能导致鲤、鲫等产粘沉性卵鱼类资源的损失。建议通过实施生态调度减小水位日变幅或在回水区放置人工鱼巢、恢复水生植被来减缓其影响。  相似文献   

15.
广西桂林青狮潭水库鱼类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按季度对青狮潭水库库区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采集鱼类样本3 750尾(153.28kg),经鉴定有鱼类32种,隶属于5目12科27属,其中以鲤形目鱼类为主,分别占总物种数和总个体数的53.13%和61.92%。相对重要性指数分析表明,鲫(Carassius auratus)、■(Hemiculter leucisculus)和鲤(Cyprinus carpio)为优势种;鱼类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丰富度指数(D)为2.58~3.52,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H')为1.62~1.92,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为0.53~0.63,其中夏季多样性最高、冬季相对较低;空间上,鱼类多样性呈现从河流入库口、近岛水区向湖心降低趋势。聚类及相似性分析(ANOSIM)表明,鱼类群落组成时空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了解大渡河金川至丹巴河段干、支流鱼类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分布特征,2020年5和9月及2021年7月,对大渡河上游金川电站坝址至猴子岩电站库尾111.5 km干流及区间主要支流进行了系统的鱼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研究河段共分布鱼类18种,隶属2目6科10属;鲤形目有15种,占总种数的83.33%;鲇形目3种,占16.66%。土著鱼类主要为裂腹鱼亚科、高原鳅属和爬鮡属等适应高山峡谷流水生境、特化程度较高的鱼类;大渡软刺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malacanthus chengi)、细尾高原鳅(Triplophysa stenura)和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为研究河段的优势种。渔获物统计及多样性分析表明,小金川、革什扎河、东谷河及勒乌沟等支流与干流土著鱼类组成较为相似,但干流与支流以及各支流间鱼类资源及其多样性差异明显。研究表明,金川至丹巴河段鱼类群落组成简单,生态脆弱性较高,且大部分土著鱼类为珍稀濒危和特有鱼类,种群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将很难恢复。大渡河上游鱼类正面临严重的外来鱼类入侵威胁,需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南海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阐明南海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基于2011年4月(春季)、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2年2月(冬季)对南海柘林湾拖网调查的数据,对柘林湾鱼类群落结构季节动态、鱼类营养级指数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显示,各季节调查共捕获鱼类99种,底层鱼类占49.49%,暖水性鱼类占78.78%,肉食性鱼类占79.79%。各季节质量百分比和数量百分比优势种以拟矛尾■虎鱼(Parachaeturichthys polynema)、龙头鱼(Harpodon nehereus)、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等为主。柘林湾鱼类资源密度和资源尾数密度最高季节为夏季,各季节鱼类个体体质量大多小于15 g。春、秋季鱼类组成相对丰富,冬季生物量优势度最高。柘林湾鱼类以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为主,年度平均营养级指数为3.478,属于中级水平,夏季高营养级鱼类平均体质量最高。  相似文献   

18.
由于澜沧江西藏段鱼类生存现状不清且历史资料缺乏不利于其渔业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因此,尽快开展澜沧江西藏段土著鱼类的保护等级评价尤为重要.本研究以2017-2019年澜沧江西藏段现场调查所获取的鱼类资源、生态习性、栖息地现状等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资料,系统评价了澜沧江西藏段7种主要土著鱼类的优先保护等级.通过对珍稀性、物种...  相似文献   

19.
利用2010—2012年长江上游宜宾和江津江段三层流刺网渔获物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三层流刺网的主要捕捞对象和个体大小,阐述长江上游干流渔获物结构现状。结果显示,鱼类样本共计673.32 kg,分属4目9科47种;其中,鲤科鱼类占比最大,为61.70%,其次是鲿科,为10.64%,长江上游特有鱼类11种,占鱼类总种数的23.40%。主要捕捞渔获对象多为未达到性成熟的个体。对宜宾和江津两江段三层流刺网渔获物种类、物种相似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进行了比较分析,宜宾江段鱼类39种(含特有鱼类8种),分属4目8科,江津江段鱼类40种(含特有鱼类11种),分属4目9科;江津江段渔获种类和特有鱼类数量均高于宜宾江段,宜宾和江津两个江段三层流刺网的鱼类物种相似度为81.01%;宜宾江段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81,略高于江津江段的2.76,但两江段的多样性指数无显著差异。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分析向家坝等水电站蓄水对长江上游鱼类的影响提供数据参考,同时也为长江上游鱼类资源的保护和渔业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