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2009年国家苎麻品种(系)生产试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届国家苎麻新品种(系)生产试验于2008~2009年分别在湖南南县、江西宜春等四省的四个试点进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国内四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参试品种(系)共计六个.全文对参试品种的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为我国苎麻科研、品种鉴定和大面积生产提供安全可靠的品种信息.  相似文献   

2.
本届国家红麻新品种(系、组合)生产试验于2010年分别在福建漳州、湖南沅江、广西南宁、河南信阳四个试点进行。由福建农林大学等国内三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参试品种(系)共八个。全文对参试品种(系)的田间试验和室内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等方面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2007-2009年国家苎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届国家苎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于2007~2009年分别在湖南南县、江西宜春等七省(区)的八个区试点进行,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国内四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参试品种(系)共计六个.全文对参试品种的田间试验、室内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对影响参试品种纤维产量性状的相关变异来源进行了LSD法测验.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国内三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8个红麻参试品种(系)于2009-2010年分别在广西南宁、河南信阳等七省(区)的七个区试点进行了国家红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全文对所有参试品种的田间试验、室内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对影响参试品种纤维产量性状的相关变异来源进行了LSD法测验,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汤清明 《中国麻业科学》2007,29(3):123-129,157
本届全国红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于2004~2006年分别在安徽六安、河南信阳等7省(区)的7个区试点进行,参试品种(组合)共计8个,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国内四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通过对所有参试品种3年7点的田间试验鉴定与室内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影响参试品种纤维产量性状的相关变异来源进行了LSD法测验及适应性参数的估算,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鉴定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与广西农业厅等有关单位选的红麻晚熟新品种(系)的丰产性、抗病性及纤维品质,由广西自治区农业厅主持组织、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协助实施在自治区主产麻区进行了1994—1995年广西晚熟红麻新品种区域试验,以便为生产上推广良种提供理论依据。现将两年区域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参试品种及参试单位参试品种有KB2、430、KB11、KB3四个新品种,均为晚熟裂叶型,其中430与KB11为微红茎,KB2及KB3为绿茎。对照青皮3号晚熟种由玉林市经作站提供,另以合浦县红麻原种场经多年单株系选青皮3号为辅…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国内三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的8个红麻参试品种(系)于2009~2010年分别在广西南宁、河南信阳等七省(区)的七个区试点进行了国家红麻新品种(系)区域试验.全文对所有参试品种的田间试验、室内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重点对影响参试品种纤维产量性状的相关变异来源进行了LSD法测验,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潘其辉 《江西棉花》2005,27(6):35-36
苎麻新品种“赣苎四号”(93-24),是江西农业大学刘飞虎博士(现云南大学博导)与江西省麻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合作,在“湘苎二号”种子繁殖后代中选择优良分离单株,经十余年的艰苦努力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高抗的苎麻新品种。该品种2001-2003年参加全国麻类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位居第二,2004年以后在江西省苎麻产区经试验示范表现出高产、稳产,抗病、抗风性强,纤维品质优。2005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赣苎四号苎麻新品种的培育成功,将为江西省苎麻生产又提供了一个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本届全国红麻新品种(组合)区域试验于2004~2006年分别在安徽六安、河南信阳等7省(区)的7个区试点进行,参试品种(组合)共计8个,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等国内四家麻类育种科研单位提供。通过对所有参试品种3年7点的田间试验鉴定与室内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重点对影响参试品种纤维产量性状的相关变异来源进行了LSD法测验及适应性参数的估算,并结合其主要农艺性状、生物学特性、抗逆性、纤维品质、生育期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第九轮全国夏棉品种区域试验于1996~1997年进行,参试品种(系)共7个,中棉所16为对照。试点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和江苏等6个省,共计16处。两年有效点次为29个,经联合方差分析全试验总变异系数为8.53%,试验结果准确可靠。本轮试验7个参试品种(系)综合评价优劣顺序为:豫早275→中394→中421→德92-047→徐219→鲁288→中棉所16(CK)。1998年组织了2个综合性状较优的品系中394、豫早275的生产试验,对照仍为中棉所16。1 徐219江苏省徐州市农科所以…  相似文献   

11.
《中国麻业》2008,30(1):27-27
《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  相似文献   

12.
对2016―2020年参加长江流域棉区区域试验的159个棉花新品种(系)对棉铃虫抗性的动态进行分析,为棉花抗虫育种及品种推广提供理论依据。参试品种(系)类型包含中熟常规棉、中熟杂交棉和早熟常规棉。结果表明,参试棉花品种(系)对棉铃虫的抗性水平较高,除2020年有4.35%的低抗品种(系)外,其他均为中抗或高抗,无不抗棉铃虫的品种(系)。多数年份以抗虫品种(系)为主。中熟杂交棉抗虫性多优于中熟常规棉,棉花苗期平均抗性多高于蕾铃期。5年参试品种(系)对棉铃虫的平均抗性值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3.
谈谈恢复苎麻生产的几个问题罗素玉,严文淦(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沅江413100)目前国际市场上的苎麻织品尚不饱和,各类苎麻织品出口稳中有升,特别是湖南华升苎麻纺织企业集团公司瞄准国际市场,对企业进行多元化功能建设,加速新产品开发后出口前景更为...  相似文献   

14.
2007年江西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B组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照公平、公正、科学、效率的原则,通过多环境试验鉴定江西省育成或引进的棉花新品种(系)在江西棉区的丰产性、抗逆性、适应性、纤维品质和综合表现。客观评价参试品种特性及生产利用价值。为江西省棉花品种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本组试验参试品种(系)共9个,均为第1年参试,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麻业科学》系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南方经济作物研究中心协办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辟有"综述""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原料生产·生态环保""纤维特性·纺织加工""新拓展·新用途""调查研究""麻业论坛""研究简报""供求信息"等栏目。面向科研、面向社会,为麻类科研、纺织、生产、教学  相似文献   

16.
6BM-350小型苎麻剥麻机的特点与使用张腾芳,吕江南,王绍文(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湖南沅江413100)一、前言6BM一350小型苎麻剥麻机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为适应我国芒麻生产的发展研制成功的一种新机型。该机将适当去叶苎麻鲜茎加工成粗...  相似文献   

17.
我国麻类生产的现状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麻类生产的现状:包括苎麻、红麻、黄麻、亚麻、大麻、剑麻的种植和加工;育成品种数量和育种技术;种质资源;麻类作物的多种用途.提出了目前麻类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种麻效益下降;生产技术滞后;品种质量有待提高.着重提出了麻类生产的建议:树立大纤维观念,扩大纺织原料种类;南麻北棉,以麻代棉;苎麻向山坡地、黄/红麻向盐碱地、亚麻向南方冬闲地拓展;加快麻类科技平台建设,加速成果转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广告服务     
正《中国麻业科学》杂志于1979年创刊,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我国唯一的麻类作物、麻类纺织科技专业期刊。主要报道苎麻、红麻、亚麻、大麻、剑麻等麻类作物、麻类纺织最新科研成果、试验研究进展、科技动态、麻纺动态和麻类作物基础知识等。面向科研、面向社会,为麻类科研、纺织、生产、教学服务。目前被评为"中国农林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国家大豆试验参试品种的生育期组类型,2019-2020年以分属MGⅠ~MGⅦ的24份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为参照,分别将当年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鲜食大豆夏播组的区域试验和联合鉴定试验中的品种(系)在南充进行夏播种植。以北美标准品种的生育日数和相对生育期组值(RMG)建立线性回归方程,通过回归分析法对参试大豆品种(系)进行生育期组鉴定。结果表明: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从MGⅠ~MGⅦ组间生育日数呈不断递增趋势,但MGⅡ和MGⅢ之间、MGIV和MGV之间界限不明显。两年共鉴定47个品种(系),归属于MGII、MGⅢ、MGIV、MGV的品种(系)分别为4、4、11、5个,分别占总数的8.5%、8.5%、23.4%、10.6%;归属于MGⅥ~MGⅦ的品种共22个,占总数的46.8%。试验结果表明长江流域夏大豆晚熟组、鲜食大豆夏播组试验中的大多数品种生育期组为MGIV~MGⅦ。结果可为四川大豆品种选育和推广提供参考,为国内不同区域间大豆引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苎麻品种圆叶青的产量、品质、抗性及栽培要点王国栋(湖南益阳市经济作物生产站413000)圆叶青新品种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经12年选育而成,湖南定名“湘苎二号”益阳是我国的主要苎麻产区,1984年开始示范推广圆叶青,并先后于1981-1983和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