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鉴定转导SaNHX耐盐基因T1代980个红麻株系的耐盐性,本研究对980个株系在福州进行耐盐性鉴定和筛选,并对筛选出的9个耐盐T1代株系进行PCR检测和不同盐浓度水培和盆栽初步鉴定.通过调查转基因T1代在盐胁迫条件下的发芽率、出苗率、幼苗生长情况,对转基因后代的耐盐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转耐盐基因红麻T1代9个株系在0.71%的处理下,种子发芽率和生长势明显优于未转导对照红麻.苗高、苗重和根长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04cm,0.23g和3.7cm.(2)0.3%、0.5%和0.71%三个不同盐浓度胁迫5天、10天、15天三个处理试验的方差分析表明,耐盐转基因T1代的株系幼苗成活率明显高于普通对照,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编号176株系最佳;(3)在0.71%盐胁迫处理下,生长10天的T1代红麻幼苗苗高、苗重和根长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在9个转基因株系中,176号植株最好,其苗高、苗重和根长的增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47cm、0.72g和4.54cm.  相似文献   

2.
以转来自耐盐植物异苞滨藜的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BADH)玉米T8代株系BZ-136及受体对照自交系郑58(耐盐)为试材,采用盆栽种植方法,分析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情况,检测耐盐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转基因株系BZ-136中的BADH酶活性及甜菜碱含量显著高于受体对照,随着盐胁迫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先增加后减少,在胁迫7 d时分别达到了最大值。转基因株系幼苗株高和干重从盐胁迫第3天开始显著高于对照,鲜重和含水量在胁迫第5天和第7天时转基因株系显著高于对照;转基因株系根总体积显著高于对照,直径和根尖数在胁迫第5天时显著高于对照;转基因株系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均低于对照,分别在胁迫第3天和第7天开始达显著差异,叶绿素含量高于受体对照,从第3天开始二者差异达显著水平。由于外源BADH基因的表达显著提高了基因株系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3.
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给燕麦抗盐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用不同梯度的NaCl和Na2SO4复盐溶液胁迫处理7个燕麦品种,研究了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和叶片质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盐胁迫对燕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有抑制效应,而且随着盐浓度的增加,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教、简易活力指教、幼苗根长和株高逐渐降低,叶片质膜透性逐渐增加.主成分分析表明,相对发芽率、发芽指数、简易活力指数是主要的耐盐性鉴定指标.在7个燕麦品种中,白燕2号和苏维埃339耐盐性强.大燕麦和内农大莜1号中度耐盐,而Sibsiae、加2和原294耐盐性较差,属不耐盐类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将脱水素基因BDN1转入玉米自交系合344中,并对转化后代进行PCR和RT-PCR分子检测以及耐盐性功能鉴定,筛选耐盐性较高的转基因玉米新种质.结果表明,实验共获得88株T0代除草剂抗性植株,其中31株PCR检测呈阳性,14株RT-PCR检测呈阳性,对T4代转基因株系苗期进行300 mmol/L NaCl溶液的盐胁迫处理, 2个转基因株系耐盐性比对照提高两个级别.  相似文献   

5.
玉米耐盐基因ZmHKT1;5在烟草中的功能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KT类基因是与植物耐盐性密切相关的一类基因。在作物中HKT蛋白可通过排出Na+来维持植物体内的Na~+/K~+平衡,从而影响植物耐盐性。通过在烟草中过表达玉米ZmHKT1;5基因,验证该基因具有提高植物耐盐性的作用。结果表明,过表达ZmHKT1;5基因的T0代材料即显示出叶片耐盐能力的明显提高;T2代转基因株系种子在含盐培养基上的发芽能力明显强于野生型材料,T2代转基因株系幼苗阶段的耐盐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比较在盐胁迫后2月龄的转基因材料和野生型材料的生理指标,发现野生型材料中MDA和H_2O_2的含量相较转基因材料发生了更为明显的上升,说明转基因材料中过表达ZmHKT1;5基因有效降低了盐胁迫引起的过氧化物积累。综合转基因验证的结果,证明ZmHKT1;5基因具有提高植物耐盐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类钙调磷酸酶B亚基蛋白基因OsCBL8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正义或反义OsCBL8基因的T3代株系及非转基因对照为材料, 研究了转OsCBL8基因对水稻农艺性状、内源OsCBL8基因表达和幼苗耐盐、耐旱及耐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供试的16个转基因株系的株高、单株分蘖数、单株有效穗数、穗长和百粒重等性状与对照无显著差异, 每穗实粒数和结实率则大都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部分转基因株系的半定量RT PCR结果表明, 转正义基因显著增强了植株中OsCBL8基因的表达, 而转反义基因则对内源OsCBL8基因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盐、干旱和低温等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生长实验发现, 1个转正义基因株系的耐盐性得到显著增强, 1个转反义基因株系的耐旱性得到显著增强。 讨论了OsCBL8基因在水稻耐非生物逆境方面可能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复合盐胁迫对小麦萌发的影响及耐盐阈值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Na2SO4和NaCl组成的复合盐对小麦萌发期的胁迫效应,选择5个耐盐性不同的春小麦品种进行复合盐胁迫处理,研究在不同浓度复合盐胁迫下,春小麦品种在发芽势、发芽率、苗高、根数、主根长和苗鲜重等指标上的差异,并采用多重比较和回归分析筛选最适复合盐萌发期处理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复合盐各盐分浓度升高,小麦萌发期各指标的相对耐盐系数急剧下降,且发芽势、发芽率、苗高、主根长和苗鲜重在不同浓度处理间差异极显著;但复合盐对小麦根数的影响较小,在低盐浓度下差异不显著。在Na2SO4浓度为0.05mol.L-1、NaCl浓度为0.1mol.L-1时,5个品种的发芽率、苗鲜重、苗高的相对耐盐系数在50%左右,发芽势和主根长趋近于30%,同时种子保持较高的活力,可以作为小麦萌发期耐盐鉴定的适宜复合盐胁迫浓度。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江苏省冬麦区小麦种质资源的耐盐性,采用室内芽期和盐池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本研究.室内采用不同稀释梯度的海水在小麦芽期进行胁迫处理,研究12个小麦品种芽期的耐盐性.盐池采用0.20%~0.30%的盐胁迫研究80个江苏地方种质资源全生育期耐盐性.芽期耐盐性鉴定结果表明:小麦品种相对发芽率随着海水浓度的增加呈现显著的下降趋势,在T2处理时表现明显;T4处理时,仅有6个小麦品种的相对发芽率大于20.00%,其中淮麦32的相对发芽率为50.00%;其他小麦品种相对发芽率变化范围为0~14.75%,其中盐麦6032的相对发芽率为0.盐池胁迫下,对80个小麦种质资源株高和千粒质量鉴定表明,盐胁迫后其株高和千粒质量均值降低.其中,对照区(CK)株高的平均值为83.79 cm,盐胁迫(T)株高的平均值为78.82 cm;对照区(CK)千粒质量的平均值为53.67 g,盐胁迫(T)千粒质量的平均值为52.03 g.  相似文献   

9.
为了获得转Na+/H+逆向转运蛋白基因(Al NHX1)大豆纯合株系并验证其盐胁迫条件下生理反应,对转Al NHX1基因T3代材料进行了PCR筛选和RT-PCR鉴定,并在水培条件下研究了纯合系植株耐盐性、K+/Na+比值、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含量和相关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显示经PCR和RT-PCR鉴定,野生型植株没有出现目的条带,而转基因株系有相应的目的条带,表明Al NHX1基因已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并正常转录。在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各株系成活率明显高于野生型对照,地上部干重和根部干重较野生型显著增加,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P0.05)。此外,在盐胁迫条件下,转基因幼苗能维持根和叶中较高的K+/Na+比值,同时伴随着植株体内MDA和H2O2含量的下降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酶(POD)的增加。本研究结果表明供试外源Al NHX1基因在大豆高代材料中超表达,提高了转基因大豆耐盐能力,可为进一步培育适应盐渍化土壤环境下生长的大豆新品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0.
小麦转TPS基因植株的获得及其初步功能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改良小麦抗旱性和耐盐性的途径,通过基因枪法将具有抗旱和耐盐碱功能的海藻糖合酶(TPS)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品种CB9945,获得了转TPS基因的小麦植株,对T0代植株进行了PCR检测,对T2代植株进行了叶片涂抹除草剂检测并进一步进行了验证,鉴定出15个转基因株系.采用模拟抗旱、耐盐环境,对15个转基因株系进行了初步功能鉴定,发现转TPS基因小麦植株的抗旱、耐盐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耐盐小麦新种质,以耐盐小麦品种青麦6号为对照,分别在小麦苗期以相对盐害指数、芽期以根系盐害易感指数和相对苗长为鉴定和评价指标,对选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417份小麦材料进行耐盐性筛选与鉴定。结果显示,有39份小麦种质的耐盐性优于对照,经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发现,总根长SSI值可作为根系耐盐指标用于耐盐性综合评价;结合总根长SSI值、盐害指数和相对苗长的隶属函数综合值进行聚类分析发现,cm58、cm163、cm439和cm440 四份小麦种质的耐盐性优于对照青麦6号,是研究小麦耐盐性和培育耐盐小麦新品种的优异材料。  相似文献   

12.
探究播种量对油菜毯苗生长的影响,对标准化的油菜毯苗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试验测定了不同播种量下两个油菜品种的出苗数、存苗数、地上部生物量、叶片与根颈的生长状况。其结果显示:提高播种量会显著降低油菜毯苗的出苗率、存苗率、地上部单株干重、子叶与真叶的大小和根颈直径,提高油菜毯苗的株高与根颈长。但通过播种量的增加可以一定程度弥补质量的下降,使油菜毯苗的地上部全盘总干重先增加后减小。根据实际生产的移栽需求,通过播种量与存苗数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最适播种量为700~750粒/盘。  相似文献   

13.
以生产上应用面积较大的广适性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材料,设置钵苗育秧和毯苗育秧2种育秧方式以及4种播种量处理,研究不同播种量和育秧方式对籼粳杂交稻秧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无论是钵苗育秧还是毯苗育秧,各秧苗素质指标总体上呈降低趋势。同一播种量条件下,钵苗育秧处理的株高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钵苗育秧处理出苗率在S4播种量(8粒/孔)时显著低于毯苗育秧处理(86.0 g/盘),其他播种量下无显著差异。2种育秧方式的叶龄和茎基宽在S1播种量(2粒/孔或21.5 g/盘)时差异不显著,在其他播种量时钵苗育秧处理显著或极显著高于毯苗育秧处理。2种育秧方式的根长、地上部干物质量和地下部干物质量仅在低播种量时差异显著;同一播种量下2种育秧方式间的根数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花生幼苗期耐盐品种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以花生幼苗的相对主根长、相对苗高、相对地上部鲜重、相对根鲜重、相对地上部干重、相对根干重等为指标,鉴定了49份花生品种的耐盐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幼苗各个性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其中,除干重以外,0.5%NaCl及以上浓度胁迫条件下所有性状受到盐害的明显抑制。以0.5%NaCl处理条件下的相对主根长、相对苗高等6个性状作为耐盐评价指标,筛选出4份耐盐品种和2份盐害敏感品种,为进一步开展耐盐花生品种的培育以及耐盐机制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大豆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评价指标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豆耐盐性是决定盐碱地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为探究不同盐浓度对大豆芽期、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评价不同大豆品种对不同盐浓度的耐受能力,以合豆3号、徐豆14、中黄55和临豆10号大豆品种为材料,在芽期,设置50,75和100 mmol·L~(-1)的盐溶液处理,苗期设置100,200和250 mmol·L~(-1)盐浓度处理。记录大豆芽期生长指标和苗期形态生理指标,并以各指标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总隶属函数值为依据,对4个大豆品种芽期和苗期耐盐性进行比较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芽期主根长、下胚轴长、根干重、含水量、鲜重、根鲜重、活力指数耐盐指数的隶属函数值与总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苗期根干重、根鲜重、MDA含量、株高的耐盐指数与总耐盐指数隶属函数值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品种的盐耐受分析中,不同生育时期的大豆耐受性表现不同;芽期4个大豆品种耐盐程度大致相同。苗期徐豆14、临豆10号耐盐性较强,中黄55耐盐性中等,合豆3号耐盐性较弱。在耐盐指标筛选分析中,下胚轴长、根干重、含水量、鲜生物量、根鲜重和主根长的耐盐指数可作为大豆芽期耐盐鉴定指标,而MDA含量和株高的耐盐指数则可以作为大豆苗期耐盐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四川省丘陵区8个玉米品种在7个不同播种深度处理下的出苗率、出苗时间、幼苗形态特征以及干物质积累量的变化,探讨不同播种深度对玉米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种深度增加玉米出苗率逐渐下降,出苗时间逐渐延后,其中,播种深度为3、6、9 cm处理平均出苗率分别为91.3%、89.4%和62.1%,在此范围内苗长和中胚轴长逐渐增加,主根长和幼苗整齐度逐渐减小,苗干重和中胚轴干重逐渐增加,根冠比逐渐减小,根干重差异不显著,与玉米出苗率关联度最大的是中胚轴长和中胚轴干重。不同玉米品种对播深的忍耐能力存在一定差异,中单808、成单30和川单418的耐深播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7.
不同播种量对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五优稻4号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6个不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播种量300~400g/m2可获得较好的秧苗素质,采用300~400 g/m2的播种量,第一叶鞘高应可控制在3 cm左右、苗期立枯病发病面积10%、秧苗高度叶龄茎基宽适中、白根数16个、百株地上干重较高。  相似文献   

18.
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素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合理的秧苗调控方式,以华优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同烯效唑喷施浓度(C0,0 mL/L,喷施等量清水;C1,25 mL/L;C2,50 mL/L;C3,100 mL/L)和喷施时期(T0,播种时;T1,5 d秧龄;T2,10 d秧龄),研究了不同烯效唑喷施方式对无土基质育秧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系长度、根系数量、根系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烯效唑显著降低了秧苗株高,喷施浓度越高,控苗效果越佳,喷施时间推迟控苗效果减弱;烯效唑浓度过高会降低秧苗叶绿素含量;喷施烯效唑可显著增加秧苗根长和数量,并增强秧苗根系活力,但浓度过高则抑制根系的生长。综合秧苗株高、叶绿素含量、根长、根数及根系活力等指标,播种后5 d喷施50 mL/L稀效唑(T1C2)对秧苗素质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播种期对湘南烟区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衡阳烟区不同播种期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采用4个播种期处理,考察烟苗素质和大田期烟株的生长发育特性,以及烟叶烘烤后产质量特性。结果表明,12月15日播种的烟苗生育期适宜,烟苗成活率达94%,烟苗健壮;移栽揭膜后40 d能够保留13片有效叶片,株高和茎围分别达到88 cm和8.8 cm ,叶面积显著大于其他处理;烤后烟叶外观质量颜色橘黄程度高,成熟度好,综合得分均明显优于其余处理,说明适当推迟播种期能够显著提高烟苗素质,增加产值,改善烤后烟叶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